佛教有一个概念叫:三法印。
有三个评判的标准,用来衡量某些言论、某些认识符不符合佛教的理论。不管是谁说的,不符合这三条标准,不符合三法印,就不是佛教的理论。
其中第二个法印是:诸法无我。
佛教里的佛法和小说演义、影视剧里的佛法完全不是一回事。佛教里的法指的是我们能感知的一切。简单的讲,是这个世界、宇宙。佛法,是佛的世界。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法:觉悟者的世界。佛法降妖伏魔,降伏的是觉悟者自己的心魔。降伏了,就清净了。
诸法无我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我”。我,只是临时产生的一种“感觉”。大家认为我的这个身体是我,是一个具体、真实存在的东西。而佛教认为并没有那么一个真实、具体存在的东西叫“我”。我,是一种感觉,不是具体的物质。而且“我”的这种感觉,是因为很多元素条件成熟的时候临时聚集到一起产生的。当这些条件耗尽的时候,元素还会散掉,到时候“我”的这种感觉也就没了。
所以,不管是谁说的,只要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我,就不符合诸法无我的法印,不是佛教的观点。
站在现代科学角度看我们的身体,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组合排列成骨头、心肝肺、皮肤头发、血液以及大脑,再组合成一个人体。然后在人体的基础上产生意识:我。几十年以后,人死了,这些原子散掉,骨头、心肝肺、皮肤头发、血液以及大脑,都不能运行了,人的意识、我,也就没了。
这个道理佛在圆觉经里有类似的解释。
佛教认为世界以及人体都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地代表固体,我们的骨头、筋肉。水代表液体,血液汗液。火代表能量,身体的热量。风代表运行。能量、液体、固体聚在一起,运行起来,组成我们的身体。地水火风聚到一起,有了身体、眼睛、舌头、鼻子、耳朵、大脑,就能够感知到这个世界。而能感知的这套系统叫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有了身体,又有了感知,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我”的这种感觉。
“我”是由原子、细胞构成的,但原子、细胞哪个都不是“我”。圆觉经中也说了,我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只是条件成熟的时候临时聚到一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在四大的基础上产生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能感知世界的这套系统,也就不是真实的自己。在四大、六识基础上产生的我,自然也不是真实的自己。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错误的以为原子分子细胞、地水火风临时组成的身体是真实存在的。错误的以为六识、感知世界的意识产生的投影反应,是真实存在的“我”。
地水火风四大是临时聚到一起的,四大基础上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临时产生的。在四大六识基础上产生的“我”,这种感觉,还是临时的。
最后,人死了,四大散了,六识就没了,“我”的这种感觉也就没了。原子、分子、细胞散了,眼睛、耳朵、鼻子、皮肤、大脑都失去功能,人死了,意识没了。
到这一步,佛教和现代科学,对“我”的认识,是一模一样的。元素聚集到一起,产生我的意识。当元素再散了的时候,我也就没了。
那么新问题就来了:研究这玩意有啥用?
脱苦得乐!研究佛法是为了幸福快乐。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除了疾病,现代人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认知错误造成的。这句话非常非常有道理。
很多人觉得活的累、难,这真的不怪别人,全是自己认知错误造成。为什么会造成认知错误呢,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东西其实根本就没有,但你以为有。然后你的整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建立在这个没有的东西的上面。这会造成你的三观随时会崩塌,永远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觉得不对劲,但又不知道哪出了问题。
譬如:爱情。
现在离婚率这么高,是因为大家都想嫁给爱情。家庭观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问题是爱情不存在。它只是大脑临时分泌的激素,让你很沉醉。两个人在一起几个月,激素就不分泌了。爱情也就没了,也就不新鲜不刺激了。激素不分泌了,不新鲜不刺激了,爱情没了,然后你还非常想要这些东西,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必须得有这些东西,但你又得不到,这就会闹矛盾、不开心、打架,最后离婚。
过去的人压根就没爱情的观念,照样过一辈子。现在追逐爱情,反倒崩溃了。两口子日子本来过的安安稳稳,突然老公或者老婆的爱情就来了,家也就没了。想把家维持住,就不能相信爱情,两口子之间靠亲情维持,对外,也不追求爱情。所以平庸老实情商低,对爱情这类东西没太高要求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漂亮英俊情商高的人,总是不幸。
面子也是不存在的东西。但非常不幸,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是构建在面子这个不存在的东西上面。中国人现在90%痛苦的根源都在这。不买房子、车子没面子,婚礼办的不豪华没面子。最后就是房子再涨价,大家也抢着买。2000块你买,2万块你还买,我凭什么卖2000?租房子完全能活的很好,但没面子。都不买,房价自然就降了,但为了面子,宁可把父母几十年年的存款和自己未来几十年的收入都掏出来,也得买。
再累、再难,你也得买个车,不然没面子。买完了每天玩命给中石油打工,挣油钱。
然后你天天哭着喊着说活的太累......
在这个年代,要是不要面不相信爱情,一个月挣3000,活的很好。小两口不和别人攀比,关上门过自己小日子,俩人一个月加一起挣四五千,能很幸福。问题是现在这个风气,很难做到不攀比,不追求浪漫。都要面子都要浪漫,最后大家一起倒霉。
导致中国人再贵也得买房子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安全感。不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没安全感,心里不踏实。实际上安全感也是不存在的东西。买的房子,该不安全照样不安全。
平等、公平、正义......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
想过的幸福快乐,必须重新打造自己的认知。而打造新认知体系的前提是:先认清哪些东西是不存在的。不能把自己的认知建立在这些不存在的东西上面。
当你认清一种东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临时假相,并努力脱离它,打破在它之上建立的认知体系,你就会获得一份解脱。解脱了就自由了,自由就是快乐。
面子这种东西首先束缚的是你的心,心先不自由了,被捆在面子上,意识围着面子转。然后再反应到你的身体,每天累死累活的挣钱买房子、买车。最后导致你身体的不自由。想要自由得先做到:心解脱。心不围着面子转,躺在出租屋里也是自由的。有了房子有了车,每天上班下班加班干活,做房奴车奴,反倒不自由。不自由哪来的幸福快乐。
之所以你的心围着面子转,被面子束缚,身体被面子奴役,根本原因是你认为面子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你认为面子属于“有”。如果你能清晰的认识到面子是不存在的东西,自然不会再被它所束缚。
四大是临时聚在一起的,六识建立在四大基础上,“我”建立在六识基础上,面子,建立在“我”的基础上,只是一种感觉,虚幻的感觉。你说你感觉自己有面子、没面子,有什么实际意义?没任何意义。
认清的越多,脱离的越多,就会越幸福越快乐。
佛教追求的是终极解脱:涅槃。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临时产生的假相。这个是假相,靠不住。那个也是假相,也靠不住。最后,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意识都是假相,“我”都是假相,连自己、“我”,都靠不住。
所以金刚经讲:应无所住生其心。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临时聚合到一起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把心安住在上面,它早晚会坍塌。不要说我们自己会散掉,就是地球、太阳、银河系、宇宙,也都是临时聚到一起的,最终都会散掉。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缘聚的时候,临时组合出来的,原子组成我们的身体、地球、宇宙......缘尽的时候又要散掉消失。如果把心安住在上面,最终都是白忙一场。就像爱来爱去,最后分手。
即便都把握在手里,也终究有自己老死的一天,到时候还是一场空,什么也带不走,自己都靠不住。
不论是现代科学,还是佛教,都认为“我”是物质聚到一起,临时产生的一种感受。物质散了,“我”这种感觉也就没了。但佛教有轮回的概念。科学认为我没了,就永远的没了。佛教不是,佛教认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的这种意识、感觉还会再次出现,然后灭亡,再出现再灭亡......永远的这样下去。只不过这个轮回感觉我是个人,下个轮回感觉我是只鸟,再下个轮回感觉我是只蚊子......
信佛的目的是通过修行,不再产生“我”这种意识,跳出轮回。没完没了的,太烦了。
认为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人,和认为一切都是临时假相的人,人生是完全不同的。认为都是真实存在的,会死死的去追求,拼命的想抓住。当得不到留不住的时候,会非常痛苦、恐惧。认为包括“我”自己都是临时假相,就不会那么执着,得不到、失去,也就算了。
执着的越少,获得的解脱越多。最后连自己都不执着了,也就彻底解脱了。而不执着的前提是:认清真假。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东、西方共有的哲学问题,而且还是这个世上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思考的问题。
而佛教在这个问题上却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佛教认为这个世界一切万法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和合而成。一切万法皆是因缘而生成,一切万法皆是缘起所起,一切缘起皆空无自性。
而人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依缘和合而成。《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佛又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还是一个“空”字。
佛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切万法“无我”,认为一切万物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存在,一切万法皆无我,而人不但固执的认为有我(人我),还执着诸法有我(法我)。然后在日常生活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自我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升起种种烦恼和痛苦。
所以,佛教要求信徒在修行中首先要破除人我执、法我执,让人明白一切万法皆是缘起所起,一切缘起本性皆空。根本就不存在“我是谁”这个问题。
哲学解决“我是谁”基本都是用脑子的路数,推理论证。佛家解决这个问题用的是心,给你一个路线(传法),你按照路线走,做对了就能“看见”自己。所以佛家是证得,哲学是理得。至于走哪条路线,各有机缘,八万四千法门总有合适的。当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佛家功课的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最终是要离苦得乐、早登彼岸、究竟涅槃的,顺着本题思路大概可以理解为“成为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对于佛教来说,「我是谁」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科学的问题。
佛学所建立起来的物理世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物理世界观是完全一致的,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基础上科学。
完整的世界是有两个物理属性完全不同的世界,同时重叠而成的,所以存在于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也是重叠结构的,我,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
用佛教的语言来说,人具有化身的我,也有报身的我,更有法身的我。在佛教中,这被称之为三身四智。
了解真正的儒释道,请关注心智玩家。
其他网友回答:下面的回答,都基于佛教的自身理论和内在逻辑。
从缘起性空出发,理解一切
佛教的核心理论基石是四个字:缘起性空。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不由自主的、瞬息万变的聚合体。佛教浩繁的理论、戒律、修行方法,要么建立在这个观点上,要么来自对这个观点的不同理解。
佛学基本概念之一:无我
佛陀认为,既然“缘起性空”,那么所谓“我”,只是一个集合名词,本质上是无数细小的单元在刹那之间的聚散离合。
如果无我,那谁在轮回?
如果“无我”,那么是谁在修行,谁在轮回呢?
曾经有人拿这些问题问过佛陀,但佛陀没有明确回答,只是劝大家别在这些无聊问题上耗费精神。他打了个比喻,你中了一支毒箭,救命要紧,先别管箭从哪里来的了(知道射箭人的名字,对于救命来说意义不大)。
无常中的恒常
佛陀在世的时候,把一些问题悬置起来,暂时不去探究和回答,总称十四无记。但是有一些终极问题在佛学精英大师那里是绕不过去,他们一直尝试回答。
一些大师们在《大毗婆沙论》里面艰难的论证了“三世实有,法体恒存”的观点。《大毗婆沙论》所在的宗派名叫“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
迄今为止,佛学的各宗各派基本都是说“有”,只是说法很不一样,态度一般也不像“有部”那样坚决。
归纳一下:“我”就是轮回和修行的那个主体。
其他网友回答:人生如梦淡如水,试问蒼天我是谁?生吾养吾父母亲,顺其自然無怨悔!生死由命不在谁,愿作凤凰天上飞。腑瞰大地烟与火,天宫化作人间灰!凡事皆有因,夫唱妇随行。俗称因果律,子承父之经!浪人胡言。
其他网友回答:我来玩一把:参照佛经的义理解释。
“我是谁”:不思量善,不思量恶。不起心念,不缘外相。就在这个时候,走在大街上的“你”。那个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走在大街上“你”,不过是你的内心幻化而出来的另一个“我”。“我”,可以从事“我”以外的一切活动。我可以出人头地,我可以八面玲珑。这一个,也就不见得是真正“你”了。因为你多了“虚伪”“伪装”“修饰”。为了显现自己存在,多套了一层“面俱”。而真正我也就隐藏起来了。“我”,可以从我的内心思想中,幻化出千万亿个我来(都套上面俱)。但是:那个“我”才是我呢?
找到“我”,可不容易!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众生造作之根、三界流转之源。
种种贪嗔悲喜、思虑计度,无不因此“我”策发,而致业果相续、万象兴起。
此“我”相坚固难除。一切有情,甘为之勤苦经营、生生奔竞。
研究此“我”之本末性相,以助吾人摆脱其束缚、而得安乐自在,是佛教根本之课题。
“我是谁”亦是禅门参究常用的话头。
“我”之道理甚深,仅凭“五蕴因缘集合”等语未必能真实领悟。若能深入了解佛法,修习戒定慧三学,则“我”之奥秘,必有豁然洞明之日也
你若问自己,那么你体内的菌群会告诉你,你若问同类,同类会答你有病,你若问宇宙,它会视你为无存,也正如你看不到你身上的菌群。
存不存在你夲身就如宏观与微观的必效。
生与死也是如此,物质不灭,只是整与散的转换。
没有啥神密的是有与无的条件所定。
威海链 » 佛教如何解释“我是谁”这一个哲学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