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儒家代表了什么?谁更能适应社会现实的变革?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在当下社会边个急促变化的情况下,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其实都是社会现实离不开躲不掉的,没有谁代表谁的问题,更不会有谁更是适应社会的问题。

社会要想全面发展,对道家和儒家思想进行有所取舍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道家主张清净无为,但是放眼当下的世界,能够做到清净的有几人,大多躁动不安,被各种欲望缠绕诱惑。

说到无为,在当下的社会可以引申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做到举重若轻,莫不为了一个利子大打出手兄弟反目夫妻不合,人人思利,为利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这显然造就不出真善美的社会风气,只会让人假恶丑的作呕。

庄子作《逍遥游》,当今社会又有几人可以做到逍遥无为,即使于那些看起来十分光鲜的成功人物,能够求得内心平和的又有几人,当然不排除成就越大责任越大,但找到外在和内心的平衡,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命题。

马云说他最后悔的就是创办了阿里巴巴,他以为可以很快做出来然后抽身,享受生活,却不曾想被事业羁绊,他这样说无非表明一点,他不快乐,他每天进行的工作生活状态与他内心最初的执念不相符。

这时候就得好好研究一下老子的清净无为了。再说到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基石,儒家强调在精神品格方面仁义礼智信,在外显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外一内。

塑造着中国人最初的品格,在个人修为上,每个人追求的最真实的状态不就是仁义礼智信吗,一个人缺失了这几方面的修为,何以在社会立足,何以与人交往,更别说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不用多说了,从古至今就是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引导行为的准则,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不管在当下被以何种形式包装出来,都无法掩盖其本质,这些东西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的。

当然流淌着的还有道家,甚至是法家、墨家,没有谁更能代表谁的问题,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历史这么悠久,早就不会被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眯了眼,古代贤者思想的闪光点始终照耀着温暖着每一个国人的心!




其他网友回答:

道家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儒家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当属人类需一直面对且不可偏废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说,道家儒家都能很好地社会现实变革。

道家和儒家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今天能够对道家和儒家不陌生,就说明这两个学派都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所以,我认为没有谁更适应现代社会变革这一说。无论是道家也好,还是儒家也罢,虽然学说特色不尽相同,但是两种学说也在根据时代环境不断改善,每一个时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会因为适应时代大环境,而展现不一样的新面貌。

1、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儒家

儒家思想自孔子以来,所议论的话题,大抵在与“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修身,才能齐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齐家后,才能尝试治国,国家能治理好,下一个目标就是平定天下了。

但是无论是修身也好,还是理想远大到平天下也罢,核心都是围绕着“人与社会”展开的。修身,是维系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之基础,人人都管好自己了,难道社会还能乱?而“平天下”之前,维系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前提条件。

所以,儒家思想看似有时候在谈论忠君爱国,有时候在谈论修身敬父,其实最终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关键,那就是儒家所谈论并且所尽力解决的问题,即“人与社会的问题”。

2、解决人与自然问题的道家

就和人无完人一样,哪一种学说又是完美的呢?太注重“人与社会”的问题,那么“人与自然”的问题就容易被忽略。被礼法束缚得太过,有时候,就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本性了。

毕竟,不同社会里的礼法不一样,人们对于社会规范之界定尚在摸索中,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和前进中。也就是说,既定的礼法未必全然适合人的身心健康,亦如,如果追求功名太过,往往会导致人陷入争先之欲望中,难以自持。

就我研读的资料来看,虽然儒家思想也在强调制衡私欲,但是儒家在私欲之制衡上面并没有道家精通,儒家更多精力大部分放在了激励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上。这一点,和道家恰恰互补。道家学说在告诫人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上并不积极。其实也不能说不积极,只是道家思想形而上的意味颇重,要体会道家思想中看似消极的积极,要绕好几道弯,许多时候,道家思想就容易被曲解为“消极”,这也道家思想“吃亏”的地方。

好在,有内涵的文化总是蕴含无限生命力,道家思想虽然相对难懂,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他的喜爱。而道家思想中蕴含的一些智慧,能够让人在以竞争为主旋律的现代社会中,不至于被竞争中浮动的欲望吞没,沦为“行尸走肉”,基于此,从人生层面来看,我们不难看出,道家思想主要处理的是后天欲望与身心天然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认为道家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属人类需一直面临的问题,道家儒家都能很好适社会现代变革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思想主要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而道家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面对的问题,两个问题都同等重要,所以,道家和儒家思想,因为其互补的学说特色,都是人们所需要的文化。同时,就现代社会人们对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热爱来看,两种学说都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变革。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当数孔孟朱程了,都是儒家文化当中的圣人级别的人物。第二梯队就是曾子、荀子、董仲舒、叔孙通。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原因它以人民生活中最朴素的仁义礼智信思想纽带为基础,将政治统治与人文伦理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社会大众与统治者均认可的思想体系。也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可以简而言之为“仁爱”思想。

道家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人物的代表人物,首先就是老子、庄子,广义上来说吕尚、伊尹、乃至黄帝、伏羲都是道家人物,后世有诸葛亮、魏征、刘伯温等。

老子思想强调的是道法自然,崇尚自然和谐共生,无为而治,与儒家以礼乐治天下,而相背。老子思想有强烈的辩证主义,从两面看儒家思想,仁义虽然使人民和睦相处,但是它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所以是假的仁义。

从当今社会来看,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两者关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老子的自然和谐、儒家的崇尚教育思想等都是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美德。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主要代表不随世俗清静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出世观,儒家主要代表敬天命尽人事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入世观,而象汲水的水车一样只有入水入世才能把水汲出岸出水出世为众生服务,虽说秦朝用法家汉朝开始用道家后来用儒家治国,但经过几千年炎黄子孙无数至圣先贤的不折断推陈出新发展完善,儒家的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和实用传承发展的程朱理学,早就从佛道墨兵农诸子百家中吸取丰富无比的精华如百流归海般合学归一身了,其实世界上所有的名人大家传承千年的学说流派发展到最高境界,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万千登珠峰一样走的路千万条,最后都会聚在峰顶最高处,万法归一无有高下之别,天人合一与自然合谐相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根基巨藤。

其他网友回答:

社会再变,人只能吃饭,不能吃屎!同理,人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吃了有毒食物会中毒死亡!何为有毒食物?首先是掺假或造假!在社会上,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这就是祸国殃民的根源!咱们中国道家讲『效法自然』!何谓自然?不虚假义!不阳奉阴违!不笑里藏刀!不嘴上一套,心里又是另一套!不当面一套,背后又搞另一套!不搞阴谋诡计!不虚伪!不说谎,不骗人,这就叫自然!道家主要是追求一个『真』字!道家把修行有道的叫做『真人』。例如《水浒》中的罗真人等等。修真是道家的终极目标!什么是真?自然就是真!违犯自然就不是真!弄虚作假,违犯自然!祸国殃民!《呻吟语》的作者吕坤说:自古至今,唯一个『真』字万古不磨!也就是万古不变!真就是真诚!我们要以诚待人!要真诚善良守信用!这是道家,我们再看儒家。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所谓『仁』就是要互相友爱!『义』就是正当的言行!礼就是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节,不能粗野!『智』就是要理智要明智,要明白道理!不做糊涂虫!『信』就是真诚守信!这五个字在现在仍然应该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守则和底线!没良心的丧天良的除外!这五个字是无价之宝!是治世良药!难道我们不提倡博爱而要互相憎恨仇视甚至互相伤害残杀吗?难道我们不真诚善良守信而要虚伪残暴野蛮互相欺骗吗?总之,道家的『真诚自然之道』,儒家的『真诚善良守博爱之道』,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依据和价值意义!离开了真诚善良守的『自然之道』和『博爱』的儒家孔孟之道,人就会沦落为野兽魔鬼而失去人性不成为人了!我们坚信,道家和儒家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不仅在过去和当代,就是在永远的将来也将是人类的指南针!

其他网友回答:

道教思想是以客观宇宙为视野来看待人类社会现象。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指导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由此创立了道教学说和文化。儒家思想是以人类社会自身为背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由此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人类社会行为规范体系。若说两种思想或两种文化代表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显得很幼稚了!他们分别代表了人类群体中两类不同的社会价值观。说到谁能符合或适应,亦或是指导未来的人类发展,那这样的设问就更可笑了。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任何先进的思想都具有相对性,都只能对特定的背景条件相适应。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也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更是思想不断发展创新过程。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要把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跟社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去找关系的话,应该是道家思想了。因为道家思想体系是梳理一切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运行的指导思想体系。而儒家思想体系是对应性,创建出来的社会管理思想体系。一个更注重对事物本身的疏导,一个更注重对事物的制约和规范。一个给出的是路径,一个给出的是框架。了解了这些思想运用本质后我们再来看变革,什么是变革?变革实际上就是打破常规进行重建的一个过程。那既然是破与立,我们就需要思想给出路径和指导了。需要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而儒家是已成定势的框架体现,不具有破与立的功能,而道家却有让事物回归本来面目的能力。只有让事物回归本质后,才有可能重新去寻找方向,开辟路径,锚定目地。所以说能更好的对应社会变革的思想运用体系是道家思想。但是在新框架结构的搭建上还是可以借鉴儒家思想体系的优质部分的。总的来说儒家思想体系搭建的治世框架结构思想还是很科学合理的,除了在细小末微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之外,指导思想还是具有很大的价值的。

其他网友回答:

道家思想将万事万物归纳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讲求“道法自然”,由此来看,道家是“从外而治”,更注重“天道”。治国治世讲求的是遵循万物的天性,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其“无为”的思想并不是不为,而是遵循规律顺势而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讲求“从内而修”,更注重“人道”。

至于谁更能适应社会现实的变革,我们来看下面的两段话:

《道德经》中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论语》中讲: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两种思想能够流传至今,也说明他们深谙人心、人性,适应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由此才能不断被用来治世、治国、治家,二者各有所长。


其他网友回答:

人道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最根本的道理。

标签: 道家 儒家 变革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