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怎么治水的?
回答者:杜豆豆万卷好书读书会,文元
01
大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大禹的父亲叫鲧,也参加过治水。不过,没有把水治理好。
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滔滔洪水淹没了庄稼,冲毁了农田和房屋,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正值尧帝执政,尧帝决心要治理水患。
一开始,他任用鲧去治水。
鲧治水治了九年,他只是一味地采用堵的办法,结果大水还是没有消退。
鲧治水失败了。舜帝继位以后,就不再用鯀治水了,而是任用鲧的儿子大禹来治水。
02
大禹决心要完成治水大业。
大禹看到无数的人民在洪水中苦苦挣扎,他留下伤心的眼泪,又为自己的爸爸没有完成治水大业而深感痛心和遗憾,他决心在他手上一定要完成治水大业。
从此,大禹就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遍大河上下,对中国当时的主要山脉、河流进行实地测量,进行一番严密的科学考察。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当时的中国分为九个州,他是把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
他吸取了他爸爸采用堵截方法治水而失败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规律,疏通水道,劈开龙门,凿通青铜峡,把洪水引入洼地和湖泊,然后顺顺利利地向东引流入大海。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前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就拿起工具,率领民众一起劳动,从早到晚与洪水搏斗。
他一心扑在治水上,他在外面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时间去看一眼。他总是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
03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大禹终于治水成功。
正是在大禹的手下,滔滔的洪水失去了往日的凶猛,服服帖帖地平缓地向东流入大海。
昔日被洪水淹没的土地露出水面,变成了农田,人民又能盖房居住,从事农业生产,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这也充分体现出他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被人们尊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大禹治水在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艰苦奋斗、公而忘私、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大禹治水的这些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感谢您的邀请,感谢您给我回答的机会!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我是杜豆豆。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杜豆豆万卷好书读书会。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其他网友回答:大禹治水发生在三皇五帝时期,距今有4000多年。当时黄河泛滥,中原遭受了严重的水灾,人们的生存条件受到严峻挑战,当时是尧是首领,便与群臣商议,一致推荐一个叫鲧的人负责治水。
鲧治水没有全局治理水灾的理念,采用局部"堵”的方法,哪里有水灾就从四周去堵,想挡着洪水,结果是事与愿违,局部洪水堵不住,原来沒淹的地方也淹了。结果鲧被革职。
到了舜继位后,任命鲧的儿子禹负责治水。禹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把中国分为九州,根据地理环境,制定了全国一盘棋的治水方案,从原来的"堵”变为"顺”,从疏通拓宽挖深河流入手,让水从地理位置高的地方顺流到地理位置低的地方,最后顺入大海。由于治水理念丶方法正确,经过十余年与治水民工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抗洪胜利。
由于禹治水有功,舜最后也把首领位置禅让给了禹。
大禹治水的故事来自代代相传的中国古代神话,也就是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的一部分。《山海经》、《淮南子》等古文献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和禹这父子二人先后受命于尧舜二帝,出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然而,崇伯鲧不但违反了帝尧:不得使用田园之土堙盖洪水的禁令,而且治水九年却劳而无功。帝舜只得建议由大禹取代鲧为夏伯,鼓励支持禹承担后续治水大业,并协助大禹排除“四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按我们所承认的正史也不是没有记载,像《史纪·夏本纪》就记载着“禹伤先人之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灾害作斗争,最终获得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不再单纯用堵的方法,而是对洪水分别情况,釆取疏导,或疏堵并用的方法。这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而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面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在史书和古文献中留下了“神禹导洛”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同时还记载了神禹“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樏,泥行乘橇”以及“禹步能致灵(呼唤大应龙),疏凿控三巴(今巴都、巴东、巴西)”和“驱龙蛇而放菹(分洪于湖泽)”等光辉战斗历程。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力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不惧艰险,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持工具,开山劈岭(凿通了积石山、龙门山、崤山、辕山、嵩山等),与普通百姓一起战斗在治水工程一线,共同与洪水博斗,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以人为本,科学治水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如此形成了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拼博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其他网友回答: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的地方就在古代的江,济、河、淮4条大河之间。江,淮一般人认为是长江和淮河其实不对,在唐以前所谓的江并非长江的专称。江,指的是古沂水或者古泅水;淮,也不是今天淮河。济水在山东境内,河指的就是山东境内的黄河下游,这4条大河之间大体相当于今天的豫东,鲁西南地区。
大禹时代那场那样一场留在心灵记忆深处并给远古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的大洪水必定发生在当时居民比较稠密的地方,而当时的河南,山东地区人口稠密,却地势低洼,但适应耕种,降雨量丰富,最易受洪水袭击……《禹贡》篇多次提到位于荷境内的13个地名,河名、如大野,雷泽、济水、濮水、潍水等,足以说明这里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地区。
众所周知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因偷息壤治水所以被杀;到了大禹时,沿袭了父亲的治水方法,去堵塞洪水但是一般的泥土经受不住洪水的大力冲击,他只好再想对策。大禹探索根治洪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终于找出对策,水往低处流顺应自然,我们只要清楚地势的高低顺着水的流向开渠挖河,就能把水导出去事情便迎刃而解。大禹治水探索出了一套根治洪水的方法,他通过开,通、疏、凿、引的策略耗时13年,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输进了河道清除了水患和涝灾,使人们再度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
鲧对抗洪水的方法是筑堤坝的方式来围堵洪水,而大禹采取的是疏导之法,大禹治水成功原因除了以上几点,他还得到了应龙的帮助……
根据史书记载的大洪水是在尧时期就已经开始,大洪水退潮大约100多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期正值洪水泛滥的高峰期,其实无论是围堵还是疏导都无济于事,而到了大禹治水时期气候正好开始好转洪水也自动退去,毕竟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时代,人类对抗大自然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别说远古,就说现在遇到那么大的洪水,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或生产力也是束手无策。
其他网友回答:帝尧时期,天下洪水泛滥,大禹心系天下,主动请求治理洪水。把其父鲧九年治理洪水以堵失败的方法改为疏,把水从高至低向前疏通,把狭窄的地方挖宽,洪水顺利通过,小河入大河,大河入海。大禹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艰苦努力,水患终于平定。大禹为治水费尽了心血和体力,得到天下百姓的赞许,舜在年老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禹,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大禹也成为古代一代圣王。
其他网友回答:大禹治水,与他爹不一样 。鲧治水是千方百计堵,活水十年,不能有成效。后来,被尧处死在羽山。尧又让儿子大禹干此治水任务,禹改变了治水方法,以疏导为主,所以成效特别好。大禹治水到了安徽当涂国治水,功劳很大,涂山国王把女儿涂山氏嫁给了大禹。成婚第二天便又去治水了,涂山公主便领着宫女们,跟大禹土了前线,为治水工人唱歌《南音》,鼓厉治水工作。结果,工人们特别感劲,努力工作,工程进度很收人!尧帝骑别高兴,嘉奖了大禹和工人们!
治水同时,大禹派人步行丈量天地东西南北距离;又派益和后傻二人伐木志山,畄下了一木典集《山海经》。大禹又把天下分为九州,写下了《禹贡》这书。今天,人们把《禹贡》收进了《尚书》这本典集。…………
其他网友回答:堵不如疏啊,这法不但治水有用,有时在人上照样可行
其他网友回答:《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记载。
很久很久以前,气候所致,当时可能雨水充沛,导致经常性的洪水泛滥。洪水猛兽,不留情面。淹没土地,冲毁房屋,可谓是家常便饭,老百姓苦不堪言。
洪水问题是头等大事,必须治。历来治理的人不在少数,但收效甚微。当时, 一个叫鲧gun的人带领大家治水,所使用方法就是水来土掩。连续治理了九年,洪水依然如故。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鲧的儿子禹接替了他老爸的工作,继续治水。
风里来雨里去,一去就是13年,此间曾经多次路过家门口也没有进家门一次。(看来,三过家门而不入,确有其事。)
大禹很聪明,吸取他老爸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式。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汇入大海。这个方法很凑效,很快洪水就退去,老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洪水,功不可没,百姓推举,原首领让贤,禹接替了舜成为新的首领。
大禹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时至今日我们对大禹治水仍然津津乐道
威海链 » 大禹治水是怎么治水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