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从境外史料中发现未见于中国史籍的有关中国之重要历史?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应该是多了去了,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国立博物馆,法国博物馆…………有中国文物的地方就有我们未曾发掘的故事!!!!说出来都是泪!!!

其他网友回答:

谈及此事,就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而如今极度落寞的西夏王朝,这个王朝充满着悲情色彩,而如今想要揭开西夏王朝的神秘面纱,就不得不向俄罗斯求援。

天书-西夏文字

西夏是宋代中国西北地区极为重要的政权之一,其曾经长期与北宋、辽;南宋、金对峙,而且在存在期间,发明了独有对西夏文字,记载了其重要的历史过程。然而西夏是特别可悲的政权,其民族党项族也是极为可悲的民族,由于其长期对抗蒙古,尤其是蒙古伟大的领袖成吉思汗就死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因此,西夏就成为了蒙古族的大仇,不仅整个皇室被屠戮殆尽,而且整个党项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惨遭灭族,不仅如此,西夏的皇陵也被官方进行挖掘破坏,西夏文化被付诸一炬,蒙古人希望的是让西夏民族彻底消失。

蒙古与西夏

蒙古人的确也做到了,不仅如此,后人在修史书时,也没有为西夏修撰,导致西夏一度成为历史的谜案,这个曾经灿烂的政权民族文化付之一炬。

西夏疆域

随着近代考古发掘,在西北地区出土了不少西夏文物,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办法破解西夏文字,这对于历史研究极为不便,然而,就在我们的邻国,俄罗斯,却藏有一套破解西夏文的利器。

西夏皇陵

西夏文其形体非常像汉字,但是西夏人对其进行了加工,导致其与汉字差别巨大,导致现在的专家学者根本无从研究。然而庆幸的是,在俄罗斯就藏有一本《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文字与汉字的对照字典,通过这本字典就可以轻松破解西夏文,从而揭开西夏的神秘面纱。遗憾的是,这本字典目前仍藏在俄罗斯,我国要想使用,还得向俄罗斯寻求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我看过的从境外史料中发现的重要内容中,估计要算下面这个比较重要了:

中共《第一个纲领》的遗失和确立

中共一大简介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为什么有两个地点?

因为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被迫中断,与会代表大家分头离开。后来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到她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而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

中共一大文件的遗失

根据官方报道,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一大纲领的原件没能保存下来。

作为参会代表,董必武回忆称:“一大没有任何文件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一大时共产国际派的代表是马林,他把当时的文件都带走了,没有交给共产国际。另一个原因是:一大以后好久没有中央,文件没有人管,那时我们也不知道有中央。有些事情缺乏文字根据。”

这样使得中共一大历史一度成谜,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也没有记录。

第一次发现

时隔40多年, 1956年12月24日,苏共中央把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中共中央。

当时,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派人到莫斯科接收了这批共计18箱的文件。其中,有俄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写明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入党条件、组织原则等。

但可惜的是,董必武称,“共产国际保存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两个文件没有名字,没有年月日,不敢随意确认。”,也就没有对外公布。

当年在的其他“一大”代表,没有一人记得“一大”召开的具体日子。早在1938年,为组织建党纪念日活动,毛泽东问董必武:“你记得一大是那天召开的吗?”,董必武答。“只记得是在7月,至于哪一天,则记不得了。”

主要是时隔太久了,也由于无法确定具体日子,所以决定取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

第二次发现

1960年,美国学者韦慕廷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发现了陈公博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在论文附录中,出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英文版)。

原来陈公博未去嘉兴、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到美国留学了。

经两次发现的内容对照,英文版与俄文版内容基本相同,仅具体文字稍有出入。这样,起到党章作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得以与世人见面。

但还是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俄、英两种文字的《纲领》中,第11条都是缺失的,那这条到底写的是什么?

其他网友回答:

十九世纪末期,俄罗斯历史学家在今天的蒙古发现了《阙特勤碑》,是由唐开元十九年,后突厥毗伽可汗的弟弟阙特勤病逝,然后玄宗皇帝写了一篇祭文表示哀悼,并让工匠前往突厥境内立碑。


石碑背面是祭文,其他三面是突厥文,背面的祭文说的都是一些官面上的话,就是一些什么两国友好呀什么的没有营养的话。但是其余三面的突厥文是以可汗的口吻讲的,内容大概就是原来的老爷成了汉人的奴仆,原来的太太成了汉人的婢女,突厥的伯克们放弃了他们的突厥官衔,却成了汉人的官,汉人不让真正聪明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果有人犯错,汉人绝对不会赦免他们。突厥的首领和民众你们听着,你们应该如何生活和治理你们的诸部,我已记录在此,你们将如何因不忠诚你们的可汗而遭灭亡,我也记录在此。

其他网友回答: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些惨案都是晚清从朝鲜,日本回传的史料得知的。还有明朝科技全书《天工开物》

其他网友回答:

不但有,而且这些境外史料曾经引发一场中国史学界巨大争议!

譬如,“中华文明西来说”!

甚至在当时的一批中国著名学者也被深深卷入其中,特别是一些自海外留学归国的著名学者。以致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误解为“崇洋”!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海归学者接触到了一些未曾被当时的中国学术界理解的境外史料,以致他们后来最终成为了中国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这种误会直到现在才逐渐被一一消除,因为在现代考古的科学技术和中国史籍中的某些关键迷团被戏剧性的揭开等多方印证之下,这种自华夏中心主义思想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刻意蒙压在历史尘埃下的一页才被展现在当代中国人的眼前!

到这时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中华文明西来说”的“西来”并非指的是来自西方国家,而是中国自己的西部!而且这是西方国家的史学界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西方文明东来说”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这些重要发现证实了一个重要事实:

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共同的伟大创造,中华文化是属于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而这对于中国最大的族群“”汉族”来说,这是证明了华夏族就是一个中国各族人民的融合体,华夏族与绝大部分中国少数民族拥有过共同祖先。

其他网友回答:

记不记得央视曾经做的一档栏目,里面宋应星与袁隆平跨越时空相聚?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就是在清朝失传,然后在民国时期又从日本传了回来。

《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崇祯年间,该书记录了农业、手工业的各项生产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其实只要看下央视节目上那大大的“天工开物”四个字,就能知道这书有多好。

然而《天工开物》再好也在国内失传了,原因也很简单,宋应星在书中以明朝为正统,多次提及“北虏”、“夷狄”等字眼,结果在乾隆修《四库全书》时被禁。从此,在国内再也没有《天工开物》这本书出版。

《天工开物》在国内被禁的同时,在国外却极其受欢迎,多次被翻译成日、英、法、德、意、俄等文字,并且还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农业革命发展。

可惜的是,无论《天工开物》在国外多么的受欢迎,在国内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直到民国时期,从再次从日本传回中国,也就是在民国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中国人的著作曾经对世界的发展影响这么深。

最后说一下,宋应星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明亡之后就开始避世隐居,并留下遗言,不允许自己的子孙后代参加满清科举,不允许自己的子孙后代在满清为官,而他的子孙也完全遵守了宋应星的遗嘱。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有了,而且有的历史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曾经有一段时期美洲大陆的华人数量要超过英国人的数量。

大航海时代开启于15世纪,这一时期也是西方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过大航海时期东方大国其实不算完全错过,除了阿明朝初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之外,明朝一直有个数量非常庞大的商人队伍在海外进行贸易。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西方势力的向东发展,他们就成为第1批和西方人打交道的华夏人。

葡萄牙人在攻打马六甲苏丹国的时候就得到了明朝商人的帮助,他们所提供的关于马六甲苏丹国的信息,对于葡萄牙人最终打败马六甲苏丹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菲律宾,明朝人和当地人的商业交流也非常频繁,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明朝商人前往菲律宾一带做生意。

当西班牙人开拓从墨西哥到菲律宾的航线之后,他们所接触到的第1批东方商人就是明朝人。



但是,双方的接触却并不友好,一群西班牙人见财起意,对两艘明朝商船实施了攻击,并且俘虏了商船上的船员。

随后,西班牙人的领队赶到,释放了这些商人,并愿意和他们保持友好的贸易往来。

第2年明朝商人如约而至,除了和当地菲律宾人做买卖,也开始和西班牙人做买卖。

等西班牙人占领了马尼拉之后,这里则成为西班牙人和明朝商人交易的重要集散地。

于是,一个很少被人了解的事件是,到了16世纪后期,因为西班牙人已经失去了进取心,导致在菲律宾的明朝人不仅有很多和西班牙人做生意,还有很多人被西班牙人所雇佣成为西班牙宝船舰队的水手。



那个时候,从马尼拉驶向墨西哥的海船中人们会经常见到东方面孔的水手

不仅西班牙宝船舰队的水手中有很多明朝人,在墨西哥城也生活着非常多的明朝人。

他们来这里做各种各样的生意,其中最令人夺目的是做理发师!

明朝人开理发店有两个法宝。

第1个法宝,独门绝技。

他们带来了明朝的牙齿护理技术,这个技术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理发的时候顾客捎带手还得到了牙齿护理,所以很愿意来。

第2个法宝,懂得利用黄金地段。

墨西哥城中心广场租金非常高,但是每天熙熙攘攘,有足够的人流量。

所以,明朝人开的理发店往往集中于中心广场周围,而且还打着打广告。

依靠这两个法宝,墨西哥城理发行业几乎被明朝人给垄断了。

到了17世纪,华人前往墨西哥移民的越来越多,以至于明末清初的时候总人口已经达到数万之众,并且成为亚洲人在当地最大的族群。

而同一时期,开发美洲的英国人只有几千人罢了。



所以,最起码在17世纪中期之前,美洲大陆华人的数量是超过英国人的。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有,而且不少!

因为历史大多是当朝者写的(也有当朝未写后朝写的),对当朝不利的史实大多未写入正史。否则,执笔人轻则丟乌纱帽,重则遭满门抄斩!

当朝未写的或未写明的,但不等于民间不记录,也不等于外国史节不记录。因此,许多事件之真实情况,需参考野史和外国档案资料。

这只是推论,具体哪件史料是专门找外国资料证实的,本人未搜寻。

其他网友回答:

南明曾经写信,派外交官向欧洲教廷求助,以期共同对抗满清,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明。

永历三年,也就是1649年,大明皇太后王氏写信向教廷求助,声称自己已经受洗入教,现在大明飘摇,希望教廷能够派兵援助。


信件原文:

大明宁圣慈肃皇太后烈纳勅谕耶稣会大尊总师神父:

予处宫中,远闻大主之教,倾心既久。幸遇尊会之士瞿纱微,遂领圣洗,使皇太后玛利亚,中宫皇后亚纳及皇太子当定,并入圣教,领圣水,阅三年矣。

今祈尊师神父,并尊会之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天下太平,俾我大明第拾捌帝、太祖拾贰世孙主臣等,悉知敬真主耶稣。更求尊会相通功劳之分,再多送老师来我国中行教。待太平之后,即着钦差官来到圣祖总师意纳爵座前,致仪行礼。

今有尊会士卜弥格,尽知我国事情,即使回国代传其意,谅能备悉,可谕予怀。钦哉特勅!

永历四年十月十一日。



信件解释

这位皇太后便是南明永历皇帝的嫡母,从信中可以看到,她已经受洗入教三年了,教名烈纳,给她受洗的神父叫做瞿纱微,经考证是德国人。而且还不止她一个入教,永历皇帝的生母马氏、永历皇帝的皇后王氏、永历皇帝的太子朱慈炫,都受洗入了教,教名分别是玛利亚、亚纳、当定。这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权宜之计。

并且王太后还在信中许诺,会让教会多派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等到天下太平后,让钦差官到圣祖总师意纳爵(即耶稣会创始人伊纳爵•罗耀拉)座前致仪行礼。

这封求援信交给在南明到传教士卜弥格,带到罗马教廷,南明的官员陈安德随行。


求援过程

他们1652年12月到了威尼斯,但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却想要在明清之间保持中立,所以拒绝接见他们。

卜弥格设法请求法国大使帮忙,终于见到了威尼斯总督弗朗西斯科·莫林,并把信交给了他。然而,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很反感法国人在其中的介入,新当选的耶稣会总长古斯维斯·尼克尔也认为,如果答应南明的的要求,对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是不利的。

卜弥格和陈安德在意大利一等就是3年,期间,罗马教廷三次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他们。

1655年,英诺森十世去世,卜弥格和陈安德终于收到了新任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的接见。亚历山大七世虽然表示了对南明朝廷和永历皇帝艰难处境的同情,但他也没有答应南明的请求,只写了封回信,信中他祈祷了让南明渡过难关。卜弥格和陈安德并没有立刻回南明,而是继续在欧洲活动,他们拿着教皇的回信,到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觐见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约翰四世答应帮助南明朝廷出兵。卜弥格和陈安德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于1656年3月,踏上了回南明的归程。此时的南明永历政权已岌岌可危。

虽然约翰四世三令五申不得为难“南明使臣”,但葡萄牙殖民当局为了确保与清政府的贸易不受影响,还是不允许卜弥格和陈安德前往澳门。卜弥格和陈安德历尽千辛万苦,走陆路抵达暹罗首都大城府,然后从海盗手里雇船到达现在的越南北部,此时已是1658年初。卜弥格于1659年去世,陈安德将其安葬后独自一人带着几封重要但并没有什么用的外交信函到达云南,向永历皇帝复命。

永历皇帝最终没有盼来欧洲的援助,1662年他被吴三桂俘获并被绞死。

标签: 史籍 见于 史料 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