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如果刘备听了诸葛亮劝,不讨伐孙权,结果会如何?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如果刘备不伐吴会怎样?

刘备不伐吴意味张飞,黄忠两员五虎上将当时不会死,七十五万大军基本可以保全。还有,因为伐吴风声已经放出去了,孙权也已经认怂,答应送归夫人孙尚香,缚还糜芳,士仁两员降将,更关键的是:交还荆州,永结盟好。



三国演义八十二回: 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军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近臣奏曰:“吴使诸葛瑾至“。……先主问曰:“子瑜远来,有何事故?“ 瑾曰:“……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今吴候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这里不说孙权具体的求和条件,但刘备决定伐吴时,孙权主动求和是有记载的。



三国志.刘备传: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

上面“ 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十二字说明,孙权认怂确是事实。因为刘备不答应孙权求和,才有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若果刘备能冷静下来,放弃狭隘地报仇思维,不仅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做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巫,秭归这些地域就是直接去接管,根本不用吴班,冯习等将军劳神费力去夺取。还能有效保存实力,基本恢复包括荆州的疆域,还能重新开启蜀吴联盟。如若后面经营有方,则即使不能一统三国天下,蜀国国祚绝对不会只四十二年。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东吴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际,勾结曹魏,背后捅刀子,夺荆州,杀关羽,致孙刘联盟破裂。刘备不甘受如此大辱,经过一年准备,不听众臣劝阻,决意伐吴,致有夷陵惨败,蜀汉精锐尽失,刘备羞恚而亡,国势倾危。从此再无恢复大汉的希望,只能偏安一隅,即使有天纵奇才的诸葛亮,举国北伐,六出祁山,也只能望北兴叹,无能为力,只落得秋风五丈原,陨命殡天。那么如果当初刘备听了诸葛亮等人的劝说,不再讨伐孙权,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刘备精锐会保全完好。刘备东征,蜀汉精兵锐卒尽出,把家底都差不多用上了。夷陵大败,五万精锐尽失,战死的武将有张南、冯习、胡王沙摩柯、傅肜。杜路、刘宁等因走投无路投降。战死的文官有马良、程幾,黄权在江北无退路被迫投降曹魏。如果刘备不东征孙吴,这些家底都能保存完好,必能为复兴大汉建功立业。其次刘备不东征,说不定还能恢复自己原有的荆州三郡。孙权夺取荆州后,就与曹魏关系闹僵,两国关系已日趋水火。北边有曹魏阴谋诡计,咄咄逼人,西边有刘备仇视眈眈,时刻准备为关羽报仇。在如此情况下,孙权很怕就此陷入曹丕和刘备的两方面夹击之中,毕竟曹魏强大,东吴已感不支,再加刘备,东吴更感压力山大。因此在刘备整军将东征之际,孙权遣使送书信求和,被盛怒的刘备给拒绝了。《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如果此时刘备头脑冷静,以国事为重,动以兵势威逼,再派得力之人与孙权方谈判。与此同时,暗派间谍深入魏吴挑拨两国关系,制造魏吴紧张局势,孙权在此两方压力之下,只有与蜀汉讲和,这就可能让湘水划界之事重演,不过这次妥协的应该是孙权方了。刘备尚能兵不血刃重得荆州三郡,诸葛亮隆中对策就可重新实现。再次刘备不东征,蜀汉君臣齐心,其国力必能不输魏吴。没有了夷陵之败,蜀汉精锐得以保存,实力充盈,再加诸葛亮会治国治军,蜀汉必定能蒸蒸日上,假以时日,教战讲武,待天下有变,联合东吴兵伐曹魏,必能成大功于一役。待到曹魏灭,据长安、洛阳,占得中原,再回过手对付东吴,不出十年,就可一雪荆州之耻,报关羽被害之仇。诚如是,则汉室可兴,帝王之业可成,再续汉祚二百年,在大汉历史上,又一个汉光武便产生了。

但是,毕竟时光不能倒流,历史不能如果。刘备自从出兵蜀中,平益州,降刘璋,占汉中,退曹操,蜀汉已达鼎盛,其心气傲骄,自认已无敌于天下。曹操何其英雄,竟因争汉中而败,只好退回关中,江东鼠辈为刘备所深解,更不在话下。在刘备看来,征伐东吴,那是必胜无疑,就坚决拒绝江东孙权的求和,一意东征。骄兵必败,刘备如此蔑视东吴鼠辈,最终也只能折戟沉沙,毁颓一世英名了。因此,从刘备意气用事,征伐东吴一事,我们更可感到,冲动是魔鬼,胜不骄,败不馁,遇事头脑冷静处理的确是很重要的。

其他网友回答:

闻关羽被杀,刘备大惊失色,即而嚎啕大哭,泪如雨下,文武百官无不黯然泪下。大哥,你要为作主,张飞哭红了眼,二哥死的冤啊!所有人无不叹息,大殿内沉闷压抑的气氛愈加浓厚。


主公,江山为重,龙体要紧,节哀顺变。黄忠擦着眼泪说。刘备哭着说,我…关羽…张飞,桃园三接义,这些年情同手足,不想二弟遭奸人所害,东吴…孙权小儿,他日,我抽你的筋,扒你的皮,喝你的血,难解我心头之恨!

次日,诸侯先生回来,看大殿中间一个大大的祭字,所有人身着丧服,哀乐阵阵,烟气弥漫,二哥不能白死,报仇!报仇!!报仇!!!张飞火爆脾气又来了。三将军我理解你的心情,仇一定要报。却不可感情用事。诸葛亮安慰道。什么婆婆妈妈的,痛快一句话,打还是不打!三将军可知鹤蚌相争,渔夫得利。俺不懂这些鸟事,主公兴兵伐吴,谁最高兴?我哪知道,曹丕坐山观虎斗,等两败俱伤,挥师南下,那时我们江山危在旦夕。


东吴使者递上国书,吴候惊闻关公遇难,万份痛心,将军威名震华夏,义拨云天,乃盖世英雄!罪臣吕蒙一时糊涂,铸成大错,自知理亏,昨夜暴病身亡。冤仇已息。愿续吴蜀之好,放弃前嫌。礼单称上,银三万两,绢五千丈,翡翠,玛瑙,珊瑚,夜明珠等等二十多箱。权诚惶诚恐,略备薄礼,慰将军在天之灵。

诸葛亮劝道,吴候处于至此,也不辱将军虎威。择日厚葬,刘备应允。(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

事实上,如果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还不伐吴,当作啥也没发生,那么刘备集团的人心就散了,刘备建立的蜀汉也将分崩离析,刘备再也无法完成一统天下的志愿了!

很多人认为如果刘备不伐吴,就不会有夷陵之败,蜀汉就不会损兵折将,国力大损,导致人才供给不足,刘备自己也不会去世得那么早。如果没有夷陵大败,刘备带着蜀汉精锐,打关中、打凉州,似乎都能打下来,之后开启北伐之路,似乎就能把曹魏给干掉。事实上,本文认为,这种想法是完全的理想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相反,刘备要是不伐吴,他建立的蜀汉直接就会走向衰败!原因主要有三!

一、刘备不伐吴,对于蜀汉国民交代不了

刘备是外来势力,整个蜀汉分为益州本土势力、东州势力、荆州势力,之所以他们内部能看起来比较和谐,完全是因为刘备的荆州势力实力强大,压住了其他两方势力。而且刘备抛出了匡扶汉室的大义,团结了不少人,而在这种口号的宣传下,刘备也确实带领大家取得了大胜。汉中之战,刘备团结了益州大部分势力,成功地击败了曹操,抢下了汉中,这让大部分人对刘备心服口服,认为刘备能带领大家过上好生活。

益州原本是刘璋的,为何那么多人反对刘璋,不就是因为刘璋太弱了,在这个乱世中活不下去,不能带大家出头吗?现在刘备前来益州,能带领大家出头,大家当然是愿意跟着刘备干了。而且当曹丕灭亡东汉后,刘备重建了汉室,并打出匡扶汉室的口号,这足以让大家相信,跟着刘备,会有好日子过,将来若真的是打下了天下,他们跟着刘备肯定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说实话,当时益州的很多人都被刘备给团结起来了,大家都愿意跟着刘备。如果刘备不顾荆州的丢失,不顾关羽的去世,不去报仇,蜀汉的国民会怎么想?

东吴公然背盟,侵略了蜀汉,还杀害了蜀汉大将,占领了蜀汉的荆州,奴役了蜀汉的百姓,这种情况下,刘备这个当皇帝的该怎么办?当然是反击啊,如果刘备不反击,蜀汉国民肯定会认为刘备太懦弱了,被别人打了都不敢还手,这种蜀汉哪里有汉室的血勇?刘备岂不是比刘璋还不如?当年汉中张鲁打益州,刘璋可是还手了的,要是现在刘备不还手,你让蜀汉国民怎么看?那些原本打算跟着刘备的人,一看刘备如此懦弱,保护不了自己,说不定就开始动小心思了,于是离心离德便开始了。


二、刘备不伐吴,对于手下将领交代不了

关羽虽然高傲,但他在蜀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人家可是从河北开始就跟着刘备了,当年刘备四处漂流,关羽不离不弃,这种好臣子,好兄弟,怎么可以不为他复仇?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兄弟被杀了,大哥也该为他讨个公道,如果当大哥的毫无表示,如何让下面那群小弟信服?如果刘备不动手伐吴,估计时间一长,手底下那批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将领就会心灰意冷了,连关羽这种人物出事,刘备都可以不管不顾,那其他人要是出事,刘备会作何表态呢?

事实上,我们从诸葛亮的一番话中,就可以揣摩出当年蜀汉众将的态度!

《三国志·法正传》: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这段话是刘备夷陵大败之后,诸葛亮说的。很多人看到这句话,没怎么细细揣摩,就认为这是诸葛亮在反对刘备伐吴。那句“法正若在,肯定可以制止刘备伐吴”被大家当作了经典,认为诸葛亮其实本身也是反对刘备伐吴的。事实上,如果只看这前半句,那就真的把诸葛亮想得太单纯的。诸葛亮可是一个政治高手,他会看不出当时的情形,会反对刘备伐吴?无论从哪份正史记载来看,都没有说诸葛亮有反对伐吴的意思,因为站在当时蜀汉的角度,伐吴是势在必行的!

注意看诸葛亮说的那下半句“就算要东行伐吴,肯定也不会大败”,既然诸葛亮说了前面一句,法正会劝阻刘备伐吴,为何又要补上后面那句“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呢?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诸葛亮明白,就算法正活着,他也是劝不了刘备的,或者说以法正的脾气,他根本不会劝,而是会全力支持刘备伐吴,因为东吴都打上门了,骑着蜀汉集团的脖子拉屎了,这种情况还不报复回去,那东吴下一步岂不就是要直接进攻益州了?

在本文看来,诸葛亮如此聪明,自然是知道当时的形势,知道蜀汉国民和刘备的核心团队都群情奋勇,想要好好地教训东吴,为关羽复仇,重新夺回荆州,民心如此,根本不可能阻止,所以他才会说要是法正活着就好了,法正帮着刘备,夷陵之战必定不会败得这么惨!

事实上,伐吴之战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只是错在刘备指挥能力不如陆逊,要是有法正这种奇才在他身边,夷陵必定不会大败!

三、刘备不伐吴,东吴会得寸进尺,进攻益州本土

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如果别人欺负你,你不还手,别人就会认为你好欺负,不敢还手,之后就会经常欺负你;而如果你站出来反抗了,虽然被打得皮青脸肿,但只要给予了敌人一点教训,那么之后敌人再对你动手,他也不敢再像之前那么放肆了!国家是由人组成的,道理也是类似的。

说白了,欺软怕硬乃是最真实的人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如果你表现得太过懦弱,别人就会一直欺负你,只有你站起来反抗,将别人打服,别人才不敢小觑你!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孙权占领荆州、诛杀关羽后,可并没有就此收手,对蜀汉道歉,人家表现出来的状态可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一副你能把我怎样的表情。面对这种状态的东吴,刘备能怎么办?

《三国志》: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孙权在得到荆州以后,并没有止步,而是自信心爆棚,竟然打起了益州的主意。从他给手下封赏的官职来看,他完全就没把刘备放在眼中,而且孙权还不断地派人去骚扰试探益州,根本没有和谈的意思。说白了,也就是因为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损失过大,军队正在休整,无力去对阵孙权,给孙权制造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刘备老了,不敢反抗了。结果孙权没想到,刘备是真的敢打,真的准备率大军伐吴。

在刘备伐吴之前,赵云曾提出反对意见,历来被众人所推崇,说赵云的这个想法才是对的。

《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很多人都认为赵云的这个想法是对的,此时不应该和东吴交战,而是应该北伐去打曹魏。我们暂且不说蜀汉国内民众和刘备核心集团的那些人怎么想,我们就看东吴的态度,看看东吴会怎么反应?

东吴偷袭荆州后,不仅没有道歉,而是一直在做各种小动作,试探刘备的底线,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孙权这个人,完全是不按常理出牌,真的是想侵占益州。而事实上,从周瑜开始,就已经制定了进攻益州的计划,只不过由于周瑜早逝,这个计划并没有来得及实施。蜀汉灭亡时,东吴原本是来救援,结果后面也演变成了入侵,说白了东吴对于益州,一直是有野心存在的。如果刘备听从赵云的意见,不伐吴,而是北伐曹魏,那么当刘备军队打到关中时,孙权必定会命人偷袭益州后方!

很多人不信孙权会这么蠢,双方一起夹击曹魏,似乎胜算更大!可大家不要忘了,当年关羽的襄樊之战打得多么激烈,形势那么好的情况下,只要孙权在东边再加一把火,很有可能击败曹魏,可孙权并没有这么做,人家是出人意料的偷袭了荆州,令人大跌眼镜!就从孙权偷袭荆州的这一操作来看,他就是一个非常短视的人,刘备要是真的北伐,孙权必定会偷袭益州,就如当年偷袭荆州一样。

刘备多么聪明啊,之前就已经上过一当了,这一次要是先北伐而不伐吴,估计还得栽一个跟头,要是益州真被孙权偷袭了,那他刘备一辈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可就完全泡汤了。打东吴至少还能够保住益州,打关中,益州都保不了,所以说,刘备必须得伐吴!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如果当年刘备没有伐吴,那么蜀汉的情况其实是不容乐观的。虽然蜀汉能够保存下来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但蜀汉必定尽失人心。而蜀汉这个国家,本身组成成分就比较复杂,如果人心没有被拧成一股绳,那么蜀汉就离灭亡不远了。说不定诸葛亮刚刚去世,蜀汉就分崩离析了,肯定是坚持不了四十多年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云别传》)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诸葛亮劝说刘备停止伐吴,那么刘备以后还真的有可能统一天下。退一步讲,至少也应该可以和孙权划江而治,得到一半天下。

关羽死后,荆州丢失。虽然刘备不再伐吴,但是这笔账还是要算的。因此蜀、吴双方会首先进入谈判流程,毕竟刘备原来在荆州是有自己领地的。

长江以南的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这四郡是刘备打下来的,因此,如果进入谈判程序,正常情况下刘备可以要回来这四郡。当然孙权不会这么爽快答应,但是最少孙权应该让出来湘水以西的零陵郡和武陵郡,(如下图)这样的话双方都能保持满意。如果孙权抠门,连这两郡也不愿意让出,恐怕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按照以上描述,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的地盘就是益州、汉中、荆州两郡,实力不容小觑,比当年刘邦的实力要强一些。此时刘备的重点就会转移到关中,目标是占领关中,东伐曹魏。

如果刘备北伐,情况可能要比诸葛亮好很多。因为没有了夷陵之战,所以大部分蜀国将领还健在。此时刘备会亲自领军,诸葛亮负责督运粮草,张飞、赵云、魏延、王平、向宠、廖化等等为大将。

诸葛亮负责联络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策反当地的官民,刘备采纳魏延的建议,兵出子午谷,趁夏侯楙不备攻占长安。张飞率军出斜谷,昼夜兼程拿下长安以西的扶风郡,扫清长安周围势力,然后和魏延合兵于函谷关或者潼关,这样的话,关中彻底平定。(思路来源于诸葛亮北伐路线和魏延子午谷奇谋)

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

拿下关中之后,令骑兵走陆路,令步兵走水路,五天时间即可会师于孟津,然后进攻洛阳,拿下洛阳城。这样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基本平定。此时曹操会逃往黄河以北的邺城,或者此时曹操已经死了,曹丕即位,形式会更加乐观。(思路来源于钟会谋反

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然后,刘备可以率军度过黄河,沿着当年曹操追赶袁谭和袁尚的路线剿灭曹氏余党,迎回汉献帝,重现大汉王朝。

最后,刘备挥师南下虎视江南,赵云率领水军从汉中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下,先攻下夷陵,然后控制江陵,这样荆州即被拿下。随即刘备从濡须口、淮南同时发兵,赵云顺长江进攻建业,孙权在夹击下投降!(思路来源于灭吴之战

如果刘备早死,而刘禅懦弱无能,双方也有可能划江而治!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关羽被杀,如果诸葛亮劝阻刘备成功,没有发动夷陵之战,那么刘备很有可能会先和孙权谈判要回自己应得的荆州领土,然后挥军北上占领关中,继而水陆并进拿下豫州地盘。这样天下大势就归于刘备,刘备会继续率军追击曹军残余势力,灭曹魏于黄河以北。如果刘备活得时间更长一些,灭掉孙权,统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以上纯属猜测,军事千变万化,欢迎留言讨论,不抬杠!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细究起来,历史比爱情更不可信,但是相信所谓历史的人,比相信爱情的人更多!关羽死后,刘备一意孤行,找孙权拼命,其实并没有后世学者研究那么高大上的韬略与得失,在我眼里,关羽张飞一死,江湖黑老大出身的刘备,忍耐达到极限,痞性上来,为了兄弟,为了蜀国,采取极端做法,选择自杀性攻击!

如果东征成功,三分天下变成划江而治,与曹操平分秋色,此乃刘备最大心愿;隆中对因失去荆州,已成废纸一张,刘备本是个粗人,从来未曾相信历史会被某纸理论束缚!自打出道以来,他更喜欢置死地而后生式心惊肉跳玩法,那是弱者出头的唯一捷径,风险虽大!如果失败,那就把后事安排安排,去找关张会合!反正已与诸葛亮、赵云、魏延等说好,凭借蜀道天险,不至亡国!所谓联吴抗曹,经过自己此番折腾,吴国联盟的需求,会比任何时候更大!联盟那事,是军师强项,不烦自己操心!



如果张飞不死,此番伐吴可以见好就收;关张皆失,刘备这个做大哥的,再无苟活可能!我刘备一辈子就靠德性存活,没有兄弟情义,我哪点水平,岂能坐稳西蜀头把交椅!不要说赵云、魏延、马超等武将不服,就是诸葛亮等文臣也会多少鄙视我。当初请诸葛孔明出山,就是靠这点德行,忽悠他的!

虽然,诸葛军师一再嘱咐,打不赢见好就收,已派赵云在葛洲坝附近安排接应!但是刘备还是准备拼个鱼死网破!一来为关张报仇心切;二来孙权小儿欺人太甚,夺妻旧仇未消,割地新仇未报(借你一个南郡,还你三郡),你还要杀我兄弟!杀关羽已是无理,又害张飞,是可忍孰不可忍!张飞被杀,刘备坚信是东吴间谍所为!蜀国的两个军需小官吃豹子胆,也不敢砍张飞脑袋!

于是,刘备开始伪装,疏远诸葛,气斥赵云,还要斩杀进谏之人,一辈子苦心经营的虚怀若谷形象,毁于一旦!为的是军心齐整,以求哀兵必胜!没有兄弟,要江山何用!一句话,三军上下热血沸腾,势如破竹,一时间杀得东吴人仰马翻!刘备东进,与诸葛亮北伐,有个共同点,只能智胜,不可力拼!只要对方不出错,仅凭死守一条,就能至西蜀死地!原因在于军需与兵力补充与轮换!因为当时的三国实力,魏是吴的两倍,吴是蜀的两倍!

靠政治工作动员起来的蜀兵,在半年之后,酷暑之下,战事胶着,得不到及时轮休,战斗力便开始打折!刘备着急,准备力拼!千万不要相信伐吴的蜀兵有七十五万(百万余人国家,哪来七十五万壮兵,罗贯中的数学差得不是一两个智商)!真有这么多兵力,仅给关羽三五万人守荆州,张飞都不让!刘备带出部队不足十万,必须留几万人给诸葛亮保卫益州,赵云接应也要万把人!打了半年多,死伤除外,此时手中有生力量也就六七万人!江东此时已举国动员,死磕刘备,不惜后方空虚!至少十五万人对付刘备,留五万人对付曹魏!无奈曹丕不是曹操,更难逾越长江之险!



所谓火烧连营,那是将刘备当成三岁儿童!刘备的失败,并非计策有误,你要相信刘备不会不与诸葛亮商议进攻套路,两人早已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刘备的失败,在于粮草不济,以及根本没有军力补充!但是,西蜀英勇还是相当可歌可泣,几乎是战到一兵一卒!刘备虽然在护卫死保之下,退回白帝,但也是满是伤痕,奄奄一息!

夷陵大战,吴国并非大胜!吴国不敢乘胜追击,就是因为此役吴军损失并不比蜀国小!蜀军皆亡,吴军也要损失七八万以上,哪有实力与胆量去对付神出鬼没的诸葛亮!从此东吴一蹶不振,加之中原安定,不少南迁北人回归,东吴越发缺兵少将!以至于,在称帝的阅兵仪式上,为了迷惑蜀国使者相信自己兵强马壮,检阅部队只能轮番进场,被细心的蜀国使者发现,告知诸葛亮!诸葛亮从此对吴蜀联合发兵攻魏,便不抱太大希望!事实也是这样,吴国兵力从此未超过十万,仅够自保!江湖上传言,孙权准备派人去日本抢人,补充兵力!而在诸葛亮调理下,蜀国军力恢复,诸葛亮最大一次北伐,出兵达十五万之多!但是,魏国兵力从未少于五十万,三十万防蜀,二十万抗吴,万无一失!

三国演义因流传之广,造成了一定程度历史多解与误解!刘备作为大哥,能为兄弟开展一起自杀式报仇,可歌可泣,至少使桃园三结义,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情感升华达到创纪录高度!

其他网友回答:

孔明还末出茅庐,

早断三分不归蜀。

大汉气数已经尽,

莫怪刘备伐东吴。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不伐孙权,刘备的实力不会受损,张飞、黄忠等蜀中一班中青年将领均可保全,黄权水军也不至投魏。杀关羽后孙权才感到虽夺得荆州一部分州县,但却面临蜀、魏的随时攻击。长远看三分鼎足必须要联蜀抗魏才是出路。孙权先派人求和,情愿归还荆州所占之地,送还孙夫人。此时刘备若能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听从诸葛亮和赵云的劝阻,天下大势也许会有另一番景象。但刘备执意伐吴却也有几分道理。一是坚守了誓言和诚信,不违背桃园结义誓约,在江山社稷面前他选择义气当先。他曾言不为二弟报仇雪恨,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二是无法与张飞交代,张飞会指责他背信弃义,忘却初心。还会独自领兵伐吴。三是关羽部下及荆州l旧人的家属均遭沦陷,难道不去救援或夺回?夷陵战败后,刘备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才感到伐吴太草率,新创基业遭受重创,国家军事实力损失大半,悔恨交加之际,刘备也到了大限之期。不伐吴伐魏,把关羽之仇先放一边,约定孙权共同伐魏,也许曹丕首尾难顾,丧权失地也就在所难免了。刘备率军入武关,直逼长安,可能会有一番作为。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不去讨伐东吴,那三足鼎力的态势将会彻底形成,或许将来真的有可能一统天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率部占领汉中,并自立为汉中王,这也是关羽镇守荆州的那段时间。

诸葛亮为兑现隆中许下的诺言,按部就班 ,开始实施他的全盘计划。那就是趁西凉兵力不足之势,迅速拿下这块地盘。

为拖住许都的曹操,派潜关羽从荆州出兵,双管齐下,西凉可得。

同年十二月,东吴水军督督吕蒙白衣渡江,趁关羽伐魏之机,巧取荆州,袭杀关羽。

为汉朝江山设稷,诸葛亮宁愿舍弃关羽不顾,一心投入战斗。如果这时刘备听了孔明的话,放弃荆州,占领西凉,蜀魏吴三家的地盘不相上下,蜀汉就有足够能力与另两家抗衡,刘备也就再没必要惧怕曹操了。

如果按照地理位置比,荆州远没有西凉地盘大,况且还有原西凉之主,投降过来的马超。

怎奈,天不遂人愿 。也难怪诸葛亮五十多岁就累死了,太被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襄樊之战后期,东吴出兵偷袭了荆州,导致关羽兵败前线,并败走麦城,随后不久,关羽被俘虏斩杀,而蜀汉仅有的荆州三郡被东吴夺走,蜀汉势力彻底退出荆州,关羽被杀,荆州被夺,这事给了刘备极大的震动,于是刘备准备起兵伐吴。

翻遍史书,发现反对刘备伐吴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秦宓,另一个就是赵云,秦宓当时的官职是从事祭酒,反对刘备伐吴的理由是:天时不当、 必难取胜。刘备非常生气,直接就把秦宓下了监狱,还准备杀了他,幸亏诸葛亮求情,还免于一死。

刘备伐吴

秦宓由于地位低,投靠刘备又没多久,反对并没有什么效果,而赵云的反对份量则比秦宓重多了,赵云反对的理由是:我们的敌人是曹魏,应该先对付曹魏,一旦对东吴开战了,战争就难以结束了,但是,愤怒之下的刘备根本不听,但是也没把赵云怎么样,因为份量不一样。

史书并没有记载诸葛亮在刘备伐吴事件中的态度,甚至都反对还是支持都没有记载,只是在《法正传》中记载了与此有关的一句话: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法正如果还在,就能劝主上(刘备),让他不进攻东吴;即使进兵,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赵云劝阻

这话的前半句似乎在说诸葛亮反对伐吴,因为有让法正劝阻刘备的意思,而后半句又像是在说支持伐吴,因为有让法正辅佐刘备打败东吴、夺回荆州的意思。

其实这话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矛盾的心情,事实上,诸葛亮的态度是既想阻止刘备伐吴,又希望刘备收回荆州三郡,阻止刘备伐吴,是为了《隆中对》战略,蜀汉北伐曹魏一定要联合东吴,如果不能联合,东吴就会成为蜀汉北伐的威胁,北伐也就不能正常进行,所以诸葛亮想阻止刘备伐吴。

但是,《隆中对》战略又要求蜀汉两路北伐,没有荆州,如何北伐?所以蜀汉一定要夺回荆州,才能顺利实施北伐大计,可是夺回荆州,除了战争,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东吴为了偷袭蜀汉的荆州三郡,都谋划了好几年了,是绝对不可能再让出去的,所以这对诸葛亮来说,是非常矛盾的一件事。

刘备伐吴,诸葛亮并未表态

所以,诸葛亮在刘备准备伐吴的整个过程中,既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

刘备讨伐东吴最后的结局都知道了,就是全军覆没,从战略上看,刘备没有做错,手下的大将被杀,土地被夺,不可能还能忍得住,那样的话,刘备的威信何在?如何给蜀汉群臣百姓一个交待;从结果上看,刘备错了,他错在没有打赢这场战争,反而直接削弱了蜀汉的力量,差一点导致了亡国。

所以,刘备在当时发动夷陵之战是不合适的,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那么如果刘备不伐吴,他会怎么做呢?最终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伐吴,寻找合适的机会,出兵攻打汉中,一举拿下汉中。

刘备的毕生心愿是统一天下

当全天下的人都以为刘备要伐吴了,刘备偏偏不伐吴,而是要攻打曹魏的汉中,这是不是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绝对能。

刘备一面在战略上加紧进行战争准备,还要一面进行战略欺骗,不仅要骗东吴,还要骗曹魏,刘备可以一面拒绝孙权的求和,并进行战争威胁,一面在表面上装着要拉拢曹魏,联合伐吴,或者制造要出兵东吴的舆论,总之,让天下人都以为刘备一定会发兵攻打东吴,刘备的战略欺骗才算成功了。

同时,刘备要在与东吴交界的永安地区部署疑兵,以吸引东吴与曹魏的眼光,这些疑兵不仅是吸引敌人,还要在关键时候挡住敌人的进攻,由赵云担任守卫永安的重任,刘备本人则率领魏延兵分两路北伐。

夷陵之战地图

魏延自带一路,率领2~3万人,从子午谷进军,刘备自带一路,率领蜀汉主力3~4万出兵陈仓,两路人马相互响应,目标直取长安,然后再分兵攻取潼关、武关,夺取整个关中,然后派出可靠的将领守卫潼关与武关,阻止魏军进入关中,接着刘备派魏延守长安,自己率领主力攻取陇右与凉州,把曹魏在雍凉一带的势力全部铲除。

兵贵神速,如果刘备能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一举占领了整个关中,就算是丢失了荆州三郡,在战略上,刘备仍然没有输,拿荆州三郡换整个关中,在当时看来是很值得的,凉州有战马,关中又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同时也是进攻中原统一天下的跳板。

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刘备有没有可能拿下整个关中?

三国鼎立图

这是有可能的,刘备如果能出其不意地打下长安,就有可能夺取整个关中,在攻打长安的同时,迅速派兵攻打潼关与武关,封堵曹魏援军进入关中的道路。同时还要看守长安的魏将是谁?如果是曹真,就比较难打,如果是其他人,应该是有机会的。

长安是座坚城,想要攻下长安就必须要有攻城武器,而且长安很可能囤积了魏军在整个关中地区的粮食供应,如果刘备的军队能夺下潼关和武关,挡住魏军援兵,那么长安就是一座孤座,一个月之内应该可以拿下。

如果攻不下长安,刘备就有可能会失败,因为曹魏会迅速作出反应,派出重兵围攻刘备,应该说刘备攻下长安的成功率至少是60%,以奇谋来看,是值得去做的,这与后来诸葛亮北伐的形势完全不同。

刘备

而且这个时候刘备手下应该是人才济济,那些在夷陵之战中损失的将领都可以派上用场,而且还有诸葛亮坐镇成都,稳定后方,刘备不需要为粮食与供应问题担心,刘备与诸葛亮一旦配合起来,就像当年刘邦与萧何配合起来一样,后勤问题刘备不操心,成功机率是很大的。

如果刘备做到了攻占整个关中,那关羽被杀,荆州被夺的损失就从曹魏身上抢了过来,这对刘备来说,还有赚头,虽然这样对关羽有些不公平,但是刘备首先是个政治人物,考虑全局需要从政治上来考虑,不可能为关羽报私仇而破坏国家大事,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赵云的意见还是有些道理的。

标签: 诸葛亮劝 孙权 关羽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