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应该读《道德经》?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说起来初读道德经的原因了,也是有些意外的。十多年前在认真的,精进的研究和学习佛法,学会了入静,感觉收获很大,心灵的放松,那种了无牵挂的感觉,顿时让自己感觉醍醐灌顶,所以就爱上了静坐。

有一次在静坐的时候,境相里出现了老子,当时觉得很是奇怪,自己在研习佛法,道家的代表人物怎么会出现?找不到答案,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有次路过地摊上看到了《道德经》,随手就买了回来。

无意之中开启了与道德经深深的缘分,经中许多像诗一样的真知灼见,给了自己最真切的答案,老子的主旨思想与释迦摩尼的佛家智慧不谋而合。

但也有无数的疑问存在,是这样吗?果然是这样的吗?以后遇到的亲身经历,告诉了自己:“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就是说,一定是这样,百分之百是这样。

2009年10月的一天,在深深的定境中,把自己珍贵的笔记本电脑扔了,我一向爱惜物品,一滴水一片纸,但潜意识中又明白,定境中多犹豫一秒,为了现实世界的达成,就会多一周一月一年,这样类似的事情屡次验证过,不久后发现,甚嚣尘上的网瘾事件消停了不少。

“五色令人目盲”,是说缤纷绚丽的色彩,使人们眼花缭乱,五音五味等都归于五行,也称为五贼,牵引着人们没完没了的向外追求,是真正的人性内在的能力,无法完整的表达出来。当外五行与内五行不再构建,停歇下来,就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不动了,达到一种混沌和平和的相对平衡状态,老子称为“恍兮惚兮”,没有了意识活动的状态,此时开始接收外围世界的意识流,这个外围可以是家庭,小区,社会,国家,世界,作用力度的大小,与爱,慈悲,至善至真的大小成正比。

当人的真如本性开启,与周围融合共存,即是佛界,心的融通达到无二无别,真空含有妙用,道家称为天人合一。

圣贤智者都是在以人为本,解答人的主观意识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玄妙的事情都有着背后的实相,“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妙门就是人性的本真至善之门,是心念的化现。

其他网友回答:

记得2005年时,一位英语教研员同事拿《道德经》中的话向我讨教,那时我正在研究《论语》,对《道德经》虽然读过,但走马观花,印象不够深刻。同事这一问激发了我研究《道德经》的念头,在那前后,我对手中的一本《道德经》进行了较认真的初读,怕被老子以后的前人的思想左右,我抛开原解释进行了我自己的解释。由于重点研究《论语》,于是暂时搁置了对《道德经》的专题研究,只是把一些零星的火花记录存留下来。2009年我的《<论语>通释、解读与点评》面世后,因为“费钱又费精力”,曾一度有放弃研究《道德经》的念头。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的这个思想激励我继续做学问。2010年底我开始背诵《道德经》,2011年3月已经能全部背诵。此后,我拿出搁置的已经通释的文本进行再推敲,写出了第二稿、第三稿、第四稿通释。 并有限地邮购了几本前人、他人研究的著述。因为观点不同,他人的认识成了激发我新观点的源动力。在大约第六稿对个别语言进行剖析时产生了语法和逻辑分析的念头,想把语法分析附于整个通释之后,或者单独编一个语法分析的小册子。但在进行整体语法分析时,自然又涉及到具体的需要详细解析的内容,实在不好单独编排,于是又将语法分析的内容糅入了“解读与点评”中。在进行语法和逻辑分析时,我又想到了层次划分和对各章的归纳,于是又产生了“章句”这个命题。意义归纳、语法分析与解析点评的内容揉在一起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大约在第十一稿时,我又把意义归纳和语法分析的内容分别摘出来单列。大约十七稿时,我又把考辨的内容从语法分析与解读点评中单独抽取出来。 由于独立完成的内容较多,很少参考他人的著述,我所依据的资料有些还是从已有的资料中间接获得的。 年岁大了,背诵记得快忘得也快,但背诵让《道德经》融入了我的大脑,使我经常产生认识的火花。我对《道德经》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通过背诵揣摩、意义归纳、语法和逻辑分析,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重复出现的“故为天下贵”“故去彼取此”等,比如个别章前后意义衔接不上等,对这些,在归纳、分析和点评中我提出了自己的怀疑,但只对个别内容予以了调整,更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探讨。

我的《道德经》的研究纯粹是出于还原《道德经》的本来面目。在研究过程中对全文不知读过多少遍了,对每一个字都进行过反复推敲。感悟积累起来又不断升华,于是形成了我对《道德经》“这篇文章”的认识,形成了我对《道德经》中出现的概念的定义,形成了我对《道德经》详细的考辨和解析。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应该读《道德经》?这个问题提的好。

一,道德经对中国人来说其价值和意义,相当于西方人必须要知道和学习圣经一样。因为道德经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经典。

二,古往今来,道德经是一部集帝王学,将相学及百姓学于一身的智慧经典。

三,道德经的内容已经是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智慧,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生活,学习,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弘扬,离不开我们对道德经的发展及继承弘扬。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提问很不《道德经》,实际就是看到孔子撑不住场面了想把老子供起来!

其他网友回答:

我初读《道德经》跟读其它闲书无二,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罢了。当时从图书馆借到一本胡洪余先生的著作,感觉写得很不错,可惜只有80%正确,另有20%不够尽如人意。当时的想法是在胡先生观点的基础上做一个纠正。因为当时正在研读《易经》,所以给自己定了三个月的期限。可是这一真正读进去才发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单初读《道德经》第一章我就思考了一个多月,更遑论以后又反复研读所投入的精力呢?所以,但凡一本著作,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读进去,没有经过深入地对比和思考,千万不要随意评判并妄下结论,因为这其中有很精细的地方,没有研究的人绝对看不出来,并且也体会不到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带给你的冲击和震撼。研读《道德经》六、七年,真可以用山重水复、波谲云诡、柳暗花明、坐看云起来形容自己的心路历程。然而,读《道德经》如此,做任何研究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他网友回答:

开始是好奇和出于对传统经典的敬重,看了以后发现似懂不懂,每读一遍都似有新的领悟,似乎充满了智慧的魅力,后来经过对儒释道等心学参研后,再读道德经才领受其宗旨大意,这道德经显发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密意,是修养心灵的最上乘法,非浅学者所能明达,在注重名利和生存压力更大的当今很多人看不明白属于正常现象,可以说这是最好的书,是不该忘的本,是作为中国人必须要读的好书。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人真正读懂了,他就是王弼!我想做第二个!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相较于《论语》太难懂了。以上两本书都购买于二十年前,这期间儒家著作已经泛滥了好几本,唯独《道德经》一直碰不得,也理解不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论语》讲的是人道,所以相对容易理解。而《道德经》主要是讲天道,天道无为太难理解,直到最近两三年才真正开始潜心研读,并逐渐有所领悟。本人读《道德经》靠的是机缘,就是缘分到了,并非依靠天资聪明抑或勤奋好学。


其他网友回答:

我读《道德经》是刚参加工作,八五年到成都出差,当时社会对这类书是抵触的,书店卖不掉处理,我随便买了一本,拿到火车上看。一口气看了七章。觉得是好书。我看时与现在初学者一样,虚,无为,有一种消极避世的感觉。最后在市场中混。看到社会的发展。最后又接触到《周易》,了解了《河图》,《洛书》才恍然大悟。《道德经》是老孑,一个纯学者用自己的眼光,归纳了周之前的华夏民族的经念认识。

其他网友回答:

自从读了《道德经》,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看法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就像是看一棵树,以前只能看到树干树枝和树叶,现在可以看到树根、树汁、树油。

标签: 道德经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