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老子、孔子的思想,古代中国能够延续大一统的文明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历史没有如果,现实就是最好的例证,做为古代四大文明中仅存的中华文明,不仅融合了56个民族,既使元朝和清朝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也逐步融入到中华文明之中,还深刻影响了日韩等东南亚国家,曾几度盛世,受万国朝奉,正是由于思想先进,文化文明,导致康乾盛世及以后的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没有及时吸纳现代科技文明,没有赶上19世纪启蒙的工业革命,导致近百年的科技落后和挨打,文化自信陷入了低谷。反观世界其它三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早已四分五裂,人们至今仍生活在战乱纷飞、居无定所之中,其文化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无迹可寻,连语言文字都没有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地域能否统一,关键处于统一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该地区大部分民众的期待!

上古之时,华夏大地采取分封制,由天子统万邦,诸候管一隅!后来生产力逐渐发展,导致天下人口不断增多,各地之间人财物流动加大,而诸侯割据,不利于天下发展,因此天下人逐渐有了废除诸侯国,让天下一体化的想法!也就是说,大秦帝国一匡天下,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应景而生!

秦以后的历朝历代,之所以一直追求天下统一,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天下统一,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大一统是出自于天下人共同的利益诉求,与文明、文化丶思想没有什么关系。

实现大一统,确保大一统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拥有共同的核心利益,而非拥有共同的文明丶思想、宗教、血统!

如果某个地域的民众,没有共同的核心利益,那么即使以武力统一该地域;即使该地域民众拥有共同的血统;即使在该地域推行共同的文化、思想丶宗教,该地域也迟早会解体,大一统将无法延续!

例如,阿拉伯人就属于同一文明,也曾属于同一国度,也有血缘关系,结果还是分崩离析了!

美国闹独立时,美英可是同文同种,美英分手只是相互之间,出现了利益背离而已!

综上可知,老子,孔子的思想,不是古代中国能延续大一统文明的根本原因。古代中国能延续大一统文明的根本原因是,大一统符合华夏各地民众长远的共同利益!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没有老子、孔子的思想,古代中国同样能够延续大一统的文明,但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则是截然的不同。


老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让一切回归自然,顺其自然。统治者对百姓没有过多的干预和管制,让其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轻徭薄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样看似无为,其实是无为而无不为,社会就有着稳定的进步与发展。

孔子的思想是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要求统治者的德治仁政,又是让民众都能做温良恭俭让,以实现社会大同,天下为公。孔子的家国情怀,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文明的理论基础。正因为这样,儒家思想才能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并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没有老子、孔子的思想,也会出现其他至圣先师的思想延续着大一统的文明。因为中国的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如法家的富国强兵,依法治国,同样维护着中国的大一统。但是法家的武力统治,苛政猛于虎,有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官逼民反。


纵观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儒家思想更适合延续中国大一统的文明。道家过于关注民众的休养生息,法家过于强调富国强兵,而儒家思想既溶合着道家与法家的精华,又把家与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修身齐家,兼济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讨论这个话题,大概需要首先厘清几个概念——

第一,何为“大一统”,或者说,“大一统”指什么。

第二,中国古代开始的“大一统”,是由于有了老子孔子的思想才得以实现吗。

第三,决定中国是否“大一统”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大一统”说法,最早出于《春秋公羊传》。

《鲁春秋.隐公元年》云:“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这个“大一统”,其实指的,是国家的“国体”,就是“统一的国家”。

所以,“大一统”的本义无他,即指“统一”。

“统”,原指“丝之头绪”。“一统”或“统一”,是说缫丝过程中把蚕茧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理顺使之成为“一束”。

后来,“一统”或“统一”,被引申为国家政权的形态和治理。

前面说到的《公羊传》是一例。

《汉书.西域传》云:“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不相统一。”《后汉书.隗嚣传》亦云:“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皆为例证。

当然,也有在别的角度使用“统一”一词的。

《汉书.董仲舒传》赞曰:“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这指的是思想上的“统一”。

这种用法,显然不合本题目之义,不必去讨论。

“大一统”,或者叫“统一”,至少从有可考文字记载的殷商开始,就是历代君王帝王的“心心念念”。

殷商甲骨文,虽然目前仅只释读了约1500字,但已经可以让现在的人们,读懂很多卜辞的内容。

商王们通过卜辞表达了什么呢?

祈求天神、祖先保佑风调雨顺、岁稔年丰、卻疾免灾、福寿康宁,等等。

但卜辞中几乎最多的,是占卜战争能否胜利,即包括拓疆扩土的对外战争,也包括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

另外,卜辞中还呈现了与周边方国关系的众多内容。

所有卜辞都集中于一点,就是殷商政权是否稳固和能否持久。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实现王国政权的“大一统”。

这体现在疆域大大超乎于以前的殷商和更早的时期;域内人口必然也大大增加;实行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统治模式;用分封制委派亲戚对所辖疆土进行管理;用宗法和礼乐制度维护周王室的统治和权威,等等。

可以说,西周,奠定了中国之后“大一统”的“统一国家”的基础。

这个“统一国家”最鲜明的特点,是“广土巨族”。

老子和孔子以及他们的思想,都产生于西周立国五百年之后。

中国“大一统”的“统一国家”模式,不是建立在这两位的思想之上的。

不客气地说,如果按照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或者按照孔子拒绝在春秋战国改革革新实现新的统一的社会理想,对于题目中所说的“延续大一统的文明”,反而是不可能的。

人类,会从分散的、松散的存在,逐渐紧密地结合社会组织,这是世界上的人类学家、史学家、社会学家都赞成的观点。

从考古发现来看,史实也确实如此。

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把这样的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游团-部落-酋邦-国家。

这个观点,是否具有绝对意义,这是需要进行深入专业研究和讨论的,但其所表达的趋势,应该可以确定。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全世界人类所共有的发展规律。

在这个“人类所共有的发展规律”之下,还有每个不同地域和“人群”的特殊规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了世界各地域文明后认为,“西方”,古代“大一统”的“统一国家”只有两个——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而“东方”,古代“大一统”的“统一国家”则很多,到现在,仍然有俄罗斯和中国存在。

其实,和中国相比,俄罗斯的历史至少要短数千年。

这不是自吹自擂和骄傲。

中国在3000年前就第一次形成“大一统”的“统一国家”,是有其特殊原因或叫特殊规律的。

其他国家为何不行而中国行,就因为中国自古就是前面说到的“广土巨族”。

“广土”,无需更多解释,现在中国陆地疆土的面积和地形特点已足可证明——是周边或山或水环绕的一片广袤大地。

“巨族”,古DNA和基因科学证明,至少在距今9000年前后的新石器初期,中国大地上已经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东亚古人群”,他们的身上,就有共同的“黄河幽灵群体”和“长江幽灵群体”古DNA,这是目前世界遗传学“大腕”大卫.赖克与中国学者王传超、付巧妹在不同研究中得出的共同结论。

这是说,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绝大多数古代居民,本就是“同根生”。

自然,在9000年前往后的发展中,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苏秉琦先生将这个过程,称之为“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统”。

“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统”,有“广土”这个地理因素——地域广阔、天时多样、没有人群交流难以逾越的地理阻隔,等等。

也有“同根”打下的更易形成“巨族”的优势——因此在近万年来经历了三次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最终形成了西周的第一次“大一统”。

自古人群同根、文化相近,特别是在本就差异不大的经济类型推动下,这是西周实现“大一统”的内因。

居中的地利,相比优越的自然条件,治水的需要,等等,这是中国中原地区成为“大一统”的外部条件。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就是内因与外因的合力作用下而产生的。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都属于意识形态。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没有西周王室的稍微,没有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与其他所有“百家”学说一样,都不可能出现。

不是意识形态决定社会形态的形成和产生,而是相反。

当然,意识形态对于国家的“大一统”具有反作用。汉以后,儒家和道家,实际上都成为了历代帝王维护“大一统”的理论工具,而非决定性因素。

本质就是这样。

对于这个问题,葛剑雄先生的《统一与分裂》和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都有很精彩的阐述。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源于西周。大一统最根本的是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父子,创立了“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礼乐宗法文化,和周易哲学思想。这就是周文化,是大一统思想的理论基础。被尊称为“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传承了3000多年,至今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不断,但文化中国一脉相承,不曾中断。

孔子老子继承了周文化,发展发扬了周文化。周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源头。这一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礼乐文化走向社会基层。到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周文化(儒术)又回到了社会,成为其后封建社会2000年不变的意识形态!

百家争鸣是时代产物,是铁器农具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解放的产物。没有孔子老子,也会有其他“子”的出现。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老子孔子的思想,古代中国一样必然是大一统的文明,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老子孔子的思想并不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而是属于中华文化的果实。

中国文化有根文化是——《易》文化

中国的根文化不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也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而是起源于伏羲八卦的易学文化,历经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在周朝历经周文王周公旦两父子的演绎,我们将之称为《周易》,汉朝后将之统为《易经》。

老子和孔子思想都是来源于易学

老子的道德经是老子读周易的体会,儒家思想同样是来源于易学。也就是说没有,没有老子、孔子这两人出现,一样有“张子”“李子”会出现,老子孔子这两人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同时又是华夏文化演进的必然。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最根本、最持久的源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本质的特征。中国之所以几千年都能够始终保持大一统的观念,其实就是因为家、国、天下的思想。要想有天下,必须先有国家,而要有国家,必须先有家庭。一个个家庭和谐了,国家也就稳定了,国家稳定富强了,天下就安定了。这些思想表面上是来自儒家,其实本质是源自易学。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老子,中国很可能文化传承会得不到流传下来的韧性。
没有孔子,中国的封建王朝无法延续二千余年。
老子的思想精华点点滴滴都溶化在中国文化的蛛丝马迹之中。
孔子的思想精华一直都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架构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着社会的进步或倒退。尊孔与批孔倒孔,原本都是体悟到孔子思想的深度才会出现的两种不同状况而已。
老子无所用而致无所不用,乃是道的精髓所在。孔子的约束人性乃是社会共约数存在和平规则保障性意义无可取代。
老子的思想散漫于每个个体生命中依然活力如故,孔子的架构约束照样影响着世俗政治和人文世俗。只有姜太公百无禁忌地呆在房梁上笑看着五千多年的沧桑哭笑,淡然依旧敬之则有不敬则无毫不计较……
论见地高下,老子的思想源之于姜太公,孔子学术也曾经问道于老子。名利心上比较而言,孔子及不上先贤的姜子牙和老子至少百步开外。
世人尊孔者皆是有名利心做的怪,世人尊老子者,皆崇尚自然向往安泰平静的尘世生活。
世人无忘于姜太公者,乃是知道道不离须臾间的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会。天道和地道最终会规范人道。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老子和孔子,古代中国不能够延续大一统的文明。老子和孔子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汉代以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学说成了维护统治阶级地位工具,“仁义礼智信”使国民思想高度统一,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老子的“无为而治”学说,也为战乱返治的统治阶级休养生息提供了理论基础,使统治阶级轻傜薄赋,为老百姓减轻了负担,使国家由弱变强,维持了国家统一。

标签: 大一统 古代中国 孔子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