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真为。真为是用独立个体为修行的根,从而实现自然而然应运的过程。
其他网友回答:巜道德经》重读也有一段时日了,这个春节处于非常时期,深居简出,对巜道德经》的理解似乎又深入了一点,特别是“无为"二字。
"无为"二字可以说是老子巜道德经》的一个主旋律,反复出现,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出现在《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如下:"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治。"简单翻译就是说,常常使人民保持在没有狡诈贪婪,不去争名夺利的状态,使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不敢肆意妄为,按照无为的原则做人做事,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的,没有办不好的。“无为"二字第二次出现在第四十八章,原文如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元旦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简单翻译就是: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望一天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那就没什么事做不成的了。看到了吧,巜道德经》中的"无为”并不是断章取义的无为,即什么事都不做。老子可不是叫人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妄为。那什么是妄为呢?那就是违背规律、规则去做事。要知道老子《道德经》中最推崇的学习态度是:道法自然。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上善若水、静水流深、厚德载物……这些都是自然的,无为的。所以,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清心寡欲,要减少欲望,不要胡作非为,胆大妄为。这里讲个实例吧。有这么道题,猜猜下面都是哪些著名公司?A.8点上班,迟到罚款,统一佩带工作牌;B.9点上班,上班时间员工可以理发和游泳;C公司.想来就来,上班可带狗和孩子,上班时间可度假,不扣工资。答案是:A .已经倒闭的金正公司;B.微软;C.谷歌。A公司管理严谨,那些条条框框制定得很到位,领导很有为,却倒闭了。那么微软、谷歌为什么还在正常运转呢?环境很宽松,领导仿佛什么也没做,这就是无为啊。常州固锝电子也不用打卡机考勤员工,企业照样做得红红火火;还有顺风快递,这么个世界500强企业,有多少人知道它的老总是谁?长什么样?王卫很低调啊,出道以来,很少抛头露面,也是无为啊。无为消极么?一点也不。罗大伦博士反复强调说《道德经》是一部写给领导者看的书,有多少领导者能领悟真正的无为呢?其实,“无为"真正的含义是:放下自己,放下私欲,真正地做到无我,利他。
综上所述,其实,不仅仅领导者需要学习这种不妄为,放下私欲,无我,利他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也能知道自然规律,同样也可以开阔视野、心胸、格局,成为更好的自己。
《道德经》中的 “无为”是老子自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如果我们想要学习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智慧,那么就得正确解析老子的“无为”思想。只有正确理解老子的“无为”含义,才能从老子《道德经》中体悟出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大家都知道,老子《道德经》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自然”,另一个就是“无为”。老子《道德经》中认为,只有做到“无为”,才能达到“自然”,同样的,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做到“无为”。老子认为,如果圣人、侯王若能做到“无为”,百姓才能顺其“自然”。其实在当代社会,如果企业主、组织领导者若能“无为”,并根据万事万物的规律顺其“自然”地影响员工、下属,那么才能使企业、组织顺其“自然”的发展。由此可见,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也不是消极概念,而是不胡乱作为,顺其自然而为。
老子《道德经》中认为人和万事万物皆遵从于“道”,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同根同源、密切相连、互相影响,人类的活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万事万物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不胡乱作为,才能让万事万物自生、自长、自化、自藏,只有不胡乱作为,才能顺万物自然之性,才不会胡乱破坏自然。
对于老子“无为”思想中的不胡乱作为的含义在《道德经》的很多章节中都有所体现。
《道德经》第二章中有“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意思是说,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对待事物,施与教导而不言语,不肆意干涉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有,不依仗、炫耀功劳,因为“无为”所以从来不居功自傲。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思是说,人们在求学时,知识不断在增加,在求道时,欲望不断在减少,最后会达到“无为”。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意思是说,圣人以“无为”治理天下,百姓会自我化生。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思是说,圣人以“无为”的态度作为,做事没有自私的目的,恬淡无欲。
老子在这些章节中不断地讲“无为”对自然、社会、百姓带来的好处,圣人、修道者等有“大道”思维的人从来不胡乱作为,所以治理的社会秩序和谐自然。只有企业主、组织领导者不居功、不自恃,少私寡欲才能使企业、组织的秩序不混乱。
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是一个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那么又不得不“有为”,人类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物质取舍、能量得失以及信息交换。既然需要“有为”,那么人类就需要顺其自然而为,就如春天是万物新生的时节,应该保护而不能克罚,夏天是万物旺盛的时节,应该顺从而不能摧毁,秋天是万物化作的时节,应该克罚而不能懈怠,冬天是万物收藏的时节,应该守静而不能混乱,这些都是人类在自然界中顺其自然而为的体现。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把老子的“无为”理解为不作为、不行动、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不能正确解释“无为”的思想内容,“禁止反自然的行为发生、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才是“无为”概念的合理解释。李约瑟解释的“无为”,既有不胡乱作为的含义,又有顺其自然而为的含义,由此可见,李约瑟对于“无为”的解释符合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哲学意义。
所以,在今天的生活中,正确理解并重视老子“无为”思想,不胡乱作为,顺其自然而为,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无为”,个人理解: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能做违背规律的事情,要顺应规律!规律就是老子说的“道”。所以无为,就是顺应道,不违逆道。
事实上,很多灾难就是因为人们违背了规律而造成的。拿现在的新冠肺炎来说,那些吃野生动物的人就违背了自然规律——每一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存权利,却有人要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所以引发了社会灾难!再比如,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各地过度抽取地下水发生的地基沉降等问题大都是由于人违背了规律造成的!
所以我们要敬畏规律,顺应规律,才能平安、和谐!
“无为”出自《道德经》,是老子看到春秋时期暴政肆虐、法令如毛,执政者的“有为”让百姓怨声载道而提出的观点。
这里所讲的“无为”并非要君主无所作为,而是主张君主应按“道”行事,摒弃擅自作为,然后顺应民意,察纳雅言,知人善用,追求朴素节俭的境界。
若是把“无为”翻译出来,可能最好翻译成“自如地作为”或者“自发地作为”,而不是“无所作为”。“无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为”,二是“无不为”即“顺自然而为”。“不为”主要体现为让万物自我生成与发展。
道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万物荣辱与共,人类对大地所作的能动性改变都可能打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生态平衡。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不为”才能维护自然的平衡。
《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在说学习知识要精益求精,还要不断克服从主观到客观、物质到精神升华过程中的重重障碍,不断推翻、不断简约,“道”便渐渐凸显出来。此处强调具有意识的人类应有所“不为”,自觉维护自然的规律和秩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必然要“有为”。不过,这种有为的做法,是效法天道、遵循规律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道家与道教》一书中就指出,道家的“无为”如果单单理解成“没有作为”是片面的,相反应理解成“禁止反自然的行为发生”。人遵循道,道基于自然,人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自然。
在道家哲学中,“无为”与“自然”构成道的本质属性。人类“无为”,万物才能“自然”。也就是说,人们遵循的客观规律将辅助万物达到自然的状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是“辅自然”,任意耕种、随意开垦则为“反自然”;开源节流是“辅自然”,铺张浪费则为“反自然”。
北魏的贾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曾表达这样的观点:适应时令、因地制宜,依照客观规律办事,那么事半功倍;反之,若是狂妄纵欲违背秩序,就会一无所获。他想要表达的不误农时、因地种植的观点契合了道家所讲的“顺自然而为”。
贯彻这种做法,不仅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有利于平衡生态环境。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实行“洪水调蓄”“草原围栏”“休渔休牧”等措施,正是顺应道家强调的“辅万物成其为自然”的说法。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实现道家哲学“无为”的当代价值,能更好地促进人与生态万物的共生。
道家“无为”思想包含一定的管理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影响。《道德经》第十七章说道,“太上……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大意就是,最优秀的领导者的处事态度是闲适自在的,他慎于下达命令,如此则成就大事。现代管理学讲求效率管理和科学管理,顺应了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壮大、工作技术含量的提升、客户需求的多种多样,即使能力再强的领导者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企业管理者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只在牵动全局利益的大事上“有为”,而在无足轻重的琐屑小事上“无为”,这正如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的主张:企业中好的经理应该始终有能力保持做出重大决策、领导和研究工作、定期检查的思维自由及行动自由。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的无为的思想,并不是说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面对大自然,面对天地,面对天地中的道,你一定要敬畏他去顺应它,只有敬畏它,顺应它,了解它,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规律,找到真正的法典,这就是老子无为的思想的精髓。
“无为”,可以说是老子《道德经》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了。但是现代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在内,往往把无为理解成了不作为,所以在无为前面加上消极二字,变成了“消极无为”。那么老子的“无为”,真的是消极的吗?
人只是宇宙中一个渺小的个体,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我们存身的宇宙,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自身也在不断运动和变化。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可阻挡的“势”。
个人的力量有限,言传身教的范围有限,所以唯有借助万物自身本有的力量,借助民众自身本有的智慧和本能的向往,借助事物自身本来就有的成长趋势,才能最终获得大的成就。
所以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体察民情,体会民心,知道他们想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了解民心之所趋,因势而利导,则功成事遂,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想这么干的啊。”
他们甚至不会想到这件事是有人推动的,是有人主导的。他们觉得理所当然,本来就该是这样,却没想到是有人加了一把力。这就是“无为”。
所以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治理国家,以不纵欲生事,让自己无所作为,为为;以让国家自行运转,让自己无事可做,为事;以让国家平安无事,生活淡然无味,为味。
如此才能“以无事取天下”,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能做好一方面的事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是圣人,也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能。但只要懂得用人之力,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合理地搭配人员,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又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道家所宣扬的“无为”无不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指君主不与民争。
道家的无为,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是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在今亦是如此,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在有些间题上之所以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考虑到其结果与个人的或单位的或部门的或地区的利益相抵触。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善意为出发点,把握好节奏,遵守规则的去做人和做事,并非等待,什么都不做。因为无为和有为本身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指要遵守规律、顺其自然,从而事情的解决如水到渠成。非刻意的乱作为,违反规律的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损失。
无为?无为!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忘为。顺势而为,自然天成。
说《老子》无为,消极盾世逃辟现时。无非想要张扬张狂,露一身手,显摆高超。说《老子》无为,晦涩无解,神秘奥渺,茫然叼叼,无非是想送入黑洞,将其吞灭。
然,那个坐在青牛背上的老者,不喜不悲,无嗔无怨。依然是道的存在。无为,无为,还是无为。大可济世天地,安居黎民。小在修身养性,道法亦然。
千百年来他的存在,便是无为的道性。寻势而动,因势而果,不塑不修,不增不消,便是常长。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曾看到过这样则报导,说抗战时期,有一道观,所有师徒道,为保家卫国,观中只留一年幼弟子着家,其余老少全部奔服抗日前线,与日寇血拼。抗战结束后,那个留守在道观的小弟子,独自一人,日子过的异常清苦,有人问他何不下山还俗,那弟子却说,他要一至守侯在观里,等师傅和师兄们回来。
威海链 » 大家如何理解《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的\"无为\"?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