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八十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中\"往来\"的含义是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应该理解为相互之间没有沟通,互不交流,各自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

老子生活在战国后期,曾任过周王室的守藏史。他非常清楚地观察到,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日趋剧烈,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整个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人们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安静的环境。从这一情形考虑,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不过,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说,比儒家更保守。儒家“克己复礼",只复到西周,道家倒退的更远,目标是"结绳而用之"的小国寡民远古时代。那个时代,不要舟车,不动甲兵,甚至不用文字,只结绳记事就行了。在那个环境里生活,这个国家的人可以望见那个国家的人,听得见对方的鸡鸣犬吠,但老百姓自给自足,一辈子不相往来。这就是老子心目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美满生活。

这种“不相往来"自我封闭,其实质就是道学的"出世"思想。这种思想自然是不合社会潮流,会被时代车轮远远地抛在后面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首先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

标签: 老死不相 道德经 老子 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