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对现代人有什么好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读《道德经》对现代人有什么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无论是最流行的“狼文化”还是“鹰文化”,最后回归的确仍然是“人文化”,是追求人性的回归。而几千年前的《道德经》就已经明确体现此核心所在。这都无不体现出《道德经》的伟大和对后世的影响。而据世界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道德经》是中国古文化图书被翻译发布量最多的古籍,对世界各行各业都有深刻的影响。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是作为现代人修身养性不容错过的一部书籍,细细品味其中经典,对现代人来说好处妙不可言,可借鉴处良多。

我们来欣赏下《道德经》经典名句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达,那他就是常道;名可以用语言可以表达,它就是常名。

感悟: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方式也许不一样,但最终是殊路同归。对于常人来讲,想要成功就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事物的核心,寻找自己的道,而不一定照搬别人的道,哪些名人成功的道并不一定适合于自己。

二、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美,那是由于丑陋的存在。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由于恶的存在。

感悟:任何事情都存在对立面,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他存在的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不要过于极端的评判,更不要人云亦云。

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释文:天地没有所谓的仁爱,对待世界万物都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对待百姓也同样像对待刍狗一般,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感悟:天地不仁视为致仁,不去干涉万物或百姓视为致公。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作为领导阶层,不要因为个人立场或情感,而过多的干预下属的争端或细节,要站在高处评判是非,避免有失公正。

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水容万物,有容乃大。做事或做人要有包容的人,和善的心,做事要有恒心,滴水亦可穿石,致柔致刚皆为水。生活中需要勇为先的理念,更应该讲究方法。

五、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感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度。在自己得势的时候,不要过于骄傲。对待万物要时刻记得盛衰之道,千古皇朝都在转眼化为灰尘,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然失败就在眼前。

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释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杂躁的乐符,使人听觉失灵。

感悟:世界的浮华,每时每刻都是一种诱惑,可以蚀骨销魂,可以让人堕落。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要时刻守住本心,坚持自己的本心。

七、宠辱若惊,贵大患惹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视为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乃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

释文:受到宠爱和受到的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的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而感到惊喜,失去宠爱而感到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和重视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又有什么大患哪?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和依靠他。

感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成功需要足够的精力来完成,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身体健康。在面临顺境或者逆境的时候,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保持平静的心态应对,心情过于剧烈波动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八、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患。

释文:委屈便会保全,冤枉便会直申;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多取便会迷惑。

感悟:面对强大的困难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委曲求全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任何人都有低落的时候,“虎落平阳被犬欺”也是真实存在的。在低落的时候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没有收获成功,但是确积累了经验。

九、重为轻根,静为噪君。轻则失根,噪则失君。

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动是噪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暴躁就会失去主导。

感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稳重,不能根据性格使然,任性而为,不然就会失去事情的本质,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也就失去做事的根本。不论是因为情绪还是受外界影响,都要时刻保持冷静,暴躁会造成情绪失控,不能有效的保持头脑清醒,处理事情就会出现偏差,这就像本来占有正义,但因为情绪失控,最后确失败了。

十、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释文:想要治理天下,确又要用强硬的方法,我看他不能达到目的。天下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本性和意愿而加以强力统治,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

感悟:做事要以团体为重,不能仅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想法,需要平衡和协调,如果做事直来直去,结果就会很难达到满意程度。强硬的逼迫不会产生高效的动力,带来的可能是更大的反抗,最后得不偿失。好的方法需要人来执行,而人更多的需要有效的沟通,才能更高效。

以上为《德经》抽取十则感悟分享

结束语:道德经博大精深,每个人都会发现不同的感悟,是一切道之根本。五千年来被众多学家学习释文,被古人奉为经典,未来仍旧会是众多文人学者学习的经典之作。可以做修身养性之道,也可做为人处世之道,更可做管理之道……总之,《道德经》可以引导回归最本真的人与事,能看的更远、更广、更阔、更深、更细……

您觉得还有其它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讲的是,道,也就是让人走正道。德,人讲的品德,人以德为重。包含了,礼,义,道,孝,德。对现代的人是有重要的意议,也是做人的必修之课,,,,,,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喔爱小咪”,很高兴与大家聊天。今天聊一聊《道德经》。

《道德经》产生于公元前四世纪,距今已有2400多年。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著作。原作内容由于年代久远,语言晦涩,现代人要读懂《道德经》确实有较大的难度。可是如果懂得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再借助研究《道德经》的学者汤漳平等人的译文,还是可以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的。

比如《道德经》的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为善,斯不善已。”就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美的事物,是因为有丑恶事物的存在;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良,是因为世间有不善良的人和事。”再比如《道德经》的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最高尚的人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

《道德经》流传了2400多年,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是因为这本著作揭示了世间万物蕴含的全面而深刻的智慧。对国家治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多方面都有实际的借鉴和指导作用。那么《道德经》对现代人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提出自己的三点看法:

一、《道德经》教会人们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就是指世间的万物是相互依存的。有好的就有坏的,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喜欢就有厌恶,有顺利就有曲折。如果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就能接纳自己和他人好的一面与差的一面,就能在黑暗处看到光明,就能坦然面对外界的喜欢与不喜欢,就能在遇到曲折时不灰心,在遇到顺境时不得意忘形。

二、《道德经》教会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倚。”就是说明世间的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以变成坏事,柔弱可以变得刚强,盛极就会衰败。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就能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过分逞强,凡事留一些余地。因为事情太过了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比如一个人太出名了,各种攻击和谩骂也随之而来。

三、《道德经》教会人们顺应自然的法则。

“道德经”中的“道”就是指的世间的规律和法则,“德”的意思就是“得”,指的是得到符合“道”的事物。可见“德”是要服从“道”的。所以人们常说“厚德载物”。老子也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里的“常”就是自然法则 ,比如春种秋收、四季轮回就是自然法则。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懂得自然的法则才能获得澄明,不懂得自然的法则,胡作非为就会遭到凶险。”

所以顺应自然法则去生活就会过得平稳、安定。联系实际生活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符合人体的自然法则,熬夜加班就违背了人体的自然法则,所以熬夜容易生病。“水利万物而不争”也是自然的法则,那么“人利他人而不争”,最后其实自己和他人都是受益者。

好了,今天就谈这多了。因为《道德经》里面揭示的规律和智慧实在是博大精深。一个人穷尽一辈子也研究不完。我们能吸收它里面哪怕千分之一的养分,也是可喜可贺的。朋友们,你说对吗?欢迎大家与我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道德经》是影响世界最大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指导人生的智慧之书。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鲁迅先生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所以对现代人来说,读《道德经》的好处太多了,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为不乱为,无为无不为。无为是老子《道德经》里一个重要思想。无为不是消极的不作为,无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顺其自然就好了,不需要你去指手划脚。好比我们日常生活,饿了要吃,困了就睡,吃喝拉撒,自然而然,不需要谁来管理;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不干预,不强求,己所欲、己所不欲都不施于人。二是按自然规律办事。万事万物都有其身的运行规律,经济有经济的规律,市场有市场的规律,生活有生活规律,顺势而为就好了。如果读了《道德经》,你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候能做,什么时候不能做。真正懂得无为的人,才能有大作为。

无中生有,得失不计。《道德经》第40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人来到这个世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患得患失,永远不知足。如果将老子“有”和“无”相互转化的概念,放到现实生活中来理解,可能我们会将得失看淡许多。今天的有不等于明天的有,现在的无不等于将来的无。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任何一个单位,只要你得到的比别人多,羡慕嫉妒恨就来了,流言蜚语接踵而来,很快会成为众矢之的,而沒有得到的,被视为弱者,为众人所同情。所以,老子说:知足不辱,能夠长久。淡泊名利,少私寡欲,方能知足;知足者,少烦恼;知足者,才能拥有欢乐和幸福,才能安享天年。

上善若水,谦下守弱。老子眼中的水,善、柔、谦下。真正成功就是像水一样,黙默往下流,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甘处卑下,才能海纳百川。所以,水的温柔、谦卑、包容、奉献是现代人应该效仿的。现实生活中,争强好胜的人大都不会有好结果,迭的最惨的人就是骄傲自大的人,最后的成功者往往是积极奉献,处柔、处下,谦虚谨慎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做事原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极具现实意义。老子说: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合抱之木,作于豪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现代人最大的通病就是志大才疏、好高鹜远、心浮气躁、华而不实。有点成绩沾沾自喜,遇到挫折,怨天尤人。老子告诉我们,人要成就大事,必须从简易开始,从细小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大的成功是无数个小成功累积而成;处理问题不能忽视细微未节,所谓见微知著,履霜坚冰至,就是这个道理。老子的做事原则给人的启示是:脚踏实地,埋头做事,日积月累,成就梦想。

其他网友回答:

<2>阅读《道德经》对于现代人来说,好处非常的多。


在现代人许多观念里面《道德经》感觉是道教的经典,是一部谈玄和说虚无的消极理论学说,

可是当许多人,渐渐与道德经结缘以后,发现《道德经》的智慧确实了不起,里面不但包括了天道的规律,还道出了人道应该如何的走,并且对于一件事,如何能够成功,在社会如何安身立命,都让人在慢慢领悟中开窍,渐渐喜欢和去深入了解《道德经》。每次阅读都有新的体悟,才是道德经的奇妙之处,简单的5000字能够包含如此多的内容,可叹当年“老子”的智慧,现代人要写动不动要几十万字比起来,差距太明显了,这里已经可以让现代人学习了。


阅读《道德经》对现代人的好处?

第一:在现代物欲横流的年代,阅读《道德经》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在了解了天地外物规律以后,该如何继续前行,给与让自己的思考的指引,因为在急躁的年代,你能够静下来,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才能够在众多的陷阱和坑之中,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二:阅读《道德经》能够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够让人在低迷的时候,知道自己的优点,也知道福祸相依的道理。而当其成功步入了巅峰以后,也会警醒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慈爱和捡德,只要这样做,人无论是在低谷还是在巅峰,都会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继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阅读《道德经》让我们懂得对社会要学会平衡,对人对事不要过犹不及,道德经里面提到许多无为,并不是强调什么都不管不做,这里说的无为,更是一种知道了规律后,以无我的心做正确的事情的行为,《道德经》指出了人为人处世不能过度,过了就失去了平衡,而不及也失去了平衡,如何保持心态公正平衡呢,就是自己的一颗无为的心。在这种心态下,你的无为,就是无所不为。


当然每个人理解的道德经里面含义都不同,一万个人有一万个道德经的理解,这就是道德经的魅力所在,如果大家有兴趣,或者可以关注@静心匠道,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道德经的心得。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证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却不会做事,原因就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老子的这部《道德经》就是教我们如何驾驭生活,成为一个智慧之人。

《道德经》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门“功夫”——功夫无门法自修。这需要个人的细心体悟和行动,要用自己的实际生活和行为方式来“解读老子”,而不是靠书面的语言解读。

先说说中西方的差异吧

老子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道德经》?他这个思想又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中国跟外国不一样,中国不太有“本体论”,“本体论”就是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然后起一个什么名出来,西方人喜欢搞“本体论”,动不动就搞一个体系。

有些中国学生学外国哲学学多了,有点犯傻,于是动不动就搞什么体系去了。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去搞一些体系,为去说什么理论而去说什么理论,是很可笑的。

中国古代的学问家,一直到近代的学问家,包括朱子、二程这些人,他们都是“目的论”的。他们要崇尚理学,是为了要拯救世风日下的明清社会,所以他是“目的论”的。那么孔子和老子、墨子三家,也是“目的论”的。孔子的目的论,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一个“治”的社会。

所以要把一个概念表述清楚的话,自己心中的思维得清楚。心中思维不清楚,随便拿概念来用,就容易弄得很混淆。

再谈谈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给大家的都是这种教育方式,就是拿出一个词来,不去思考这个词的本身。大部分老师的做法就是,只要你拿出一些好像还似模似样的词,他就给你一个还不错的分数,因为“有词比没有词好”,这点恰好就是老子最反对的。

而老子的观点,他说一件事情,不要轻易地去给它个名,你随随便便去给它个名,随随便便去给它定一个概念,这种东西只会让你越来越糊涂,不会让你越来越聪明。

仔细想想,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不是恰好和老子的这个理论相反?我们的理论就是说,管它这个名意味着什么,管它这个概念这个词汇意味着什么,我们先把它拿来往脑袋里面一装,然后嘴上说起来一条一条的,头头是道。其结果就是在我们中国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状态,有些读书比较多的人,会说一大堆词的人,其实可能是活的最昏庸的,跟人打交道最差劲的。

这样的人很多,一些学问很高的所谓的老师,说起话来会说几个小时,滔滔不绝,最后叫不知所云。为什么呢?他在拼命地堆一些词,其实这些词的含义他自己都不清楚。所以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这个名,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绝对不能乱用,要很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才行。

我们可以犯错误,但是不要犯糊涂的错误,不要犯有意去添加的错误。这个世界本身是很简单,弄的复杂是因为我们自己把它弄复杂了。西方人喜欢搞这套,所以老子说了个词叫“返璞归真”,道家思想。归真归什么?璞。自然本来就简单。真就是假,我们弄了很多假象。

最后说说我们学堂的办学观念

我们的观念就是:在我们的学堂,小孩15岁之前,不给他们讲文学。

为什么不讲?文学就是真和璞的反面。文是什么?文就是“文饰”,就是多余的东西,装饰的东西。

古代的文就是这个概念。文学是什么呢?就是把没有的东西变得有,把不存在的东西变得好像存在,这就叫“文”。

文的东西,最典型的,就是黛玉的那种文,她看着花在那落,马上就搞一个“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然后在那儿想,这花多伤心呀!但觉得花还比她好。“侬今葬花人笑痴,她年葬侬知是谁”?她又在想:你这个花呀虽然那么飘零,我那么漂亮,那么有才情,我拿个小花锄来葬你,但是谁来葬我呢?会不会是一个很粗笨的家伙,像焦大这样的人来挖个坑,把我埋到里面去了?他想想呀又在那儿伤心。

另外杜甫也说过这样的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真的在那落泪吗?鸟真的在那儿伤心吗?是谁在那儿伤心?是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在那伤心呢?所以不是“人”在那儿伤心,是”文人”在那儿伤心。

中国自古而今以来的所有的文学,它的传统,从它的这个字面意思,本身就培植了这种“文饰之学”、“装饰之学”。

但是如果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从文饰和装饰入手,来对小孩子的思维进行训练,对小孩子的语言进行训练,这样的小孩子长大了,你指望他有多少踏踏实实的功夫和踏踏实实的思维呢?他的思维会不会离真正的自然之道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这个社会,成批地培养一些思维脱离现实,而且很喜欢在虚假的东西中沉迷的人。比如说网络成瘾现象,跟这现象也很有关系。因为他习惯了虚假的东西,他宁可找一种虚假的满足,像游戏,比这虚假的文学更容易让他得到满足。

有时间就多读读《道德经》吧,多参悟一下老子的智慧,应该会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朋友都有好处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是不是想说“我们都这么有钱了,再研究什么老孑,是不是显得土鳖”!

是不是想说“我们都在枝头开花了,还用管那扎在土里的根烂不烂”呢!

是不是想说“我都会挣钱了,老家那两个生了我的人,还管他们做什么”!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可不是什么冷门的老古董,而是热门了几千年的经典,从来就没冷过。不管是哪代中国人,不懂一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文化。

特别是对现代人,好处更多了。因为可以跟古今中外沉淀下来的各经各典,融会贯通起来搞名堂,古代人没这么优越的条件,他们没有物理学、心理学这些经过进化的概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来列举一些明显的好处:

一、懂一点有利于广交朋友

喝茶、饮酒、论道,是永恒的社交三件套,要知道吹牛皮是永远不灭的人性刚需,其中“论道”这种吹牛方式是比较高级的,但凡是某方面有点能量的人,都免不了要附庸风雅一下,才有存在感。而道德经,正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所以,如果你也打破头都要往更高级的圈层里面挤,就要听得懂经常不讲人话的论道之道,还要适时表现一下自己的论道资本,争取他人的刮目相看,至少撑一下门脸,不要被踢出局。

二、懂一点有利于思考突破

去年准备汉字思维课的时候,去到一个“有”字,甲骨文是一只手抓住一块肉,脑子里就突然冒出道德经讲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顿时脑洞大开。

那时正在为装修布置一个工作室伤脑筋,要买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挺纠结的。脑洞打开了是这样的: “有的东西只是提供便利,通过有创造出无的空间才有用”!后来,省了不少购置费,自己和客人都觉得挺舒服。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个好处啊,总会在某个时刻冒出来,而不是奔着去。

三、懂一点有利于调整心态

四、懂一点有利于运筹帷幄

五、懂一点有利于修心养性

一不小心为了这个兴趣认证码了这么多字,看看也够了,后面这三、四、五就“无之以为用”吧……

其他网友回答: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读了《道德经》对现代人的好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首先第一点:读了《道德经》你会知道什么是道?知道了什么是道以后,你便揭开了宇宙奥秘的秘密面纱,从而把你从有形世界带入无形世界,唯美度提高了N个层次,让你探索、体验、感悟宇宙真理世界里从未有过的冲浪刺激,那个美爽!所有在物质世界里得到的愉悦程度都远不如此。

得到真理加持后的灵魂,思想、维度、境界、格局、胸怀、情怀等整个大换血,像是被格式化、重新升级重装了一次系统程序一样,从此你便不再用有形的眼光看世界,而是用无形的眼光扩大胸怀;

2、第二点就是:读了《道德经》以后,你会知道道与德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让自己明白了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位徳高望重、受人尊敬的人,那你就必须在道上。否则偏离了道,你将一事无成,很难在社会上闯出名堂来。

3、第三点就是:读了《道德经》以后,你会明白治国、治家、治世、治身等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你便会运用这些道理去粉碎和驾驭红尘世界里的一切问题,不再被其捆绑,继而烦恼了。得了真理大道的你,在普通人面前,你就是他们无所不能的神,他们会不远千里万里来拜访你,求你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你的人生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古语云:“千金易得,真言难求。”

社会上不懂道的人太多了,而求法求道的人也太多了,但是运气福报不够的人,花了很多钱,不一定能求到真言。

。为什么历代帝王将相身边都有很多道家高手在辅佐他们治国平天下,就是因为他们有道。比如当年唐朝女皇武则天身边就是袁天罡大师辅佐的。

在红尘世界里,有术的人不怎么样,有道的人是高手,但是有道又有术的人,一般人打不过。

中国的国学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四点就是:多读《道德经》可以让你揭开宇宙奥秘的神秘面纱,了解更多的宇宙真相,助你在红尘世界不再浮躁不安,不知所措,继而心想事成,实现圆满人生。

总结的不详,望见谅,仅此是我个人的建解,愿能帮到大家。当然还有更多更好更深的国学专家的建解,若有缘自会看到。

好了,谢谢

标签: 道德经 现代人 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