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提出伤寒论第一个基本概念“太阳病”中的“太阳”是什么的时候,没有细读过吴又可的《瘟疫论》,后来才知道吴又可完整的认识了传染病即疠气的传播途径、发病表现。伤寒论是针对东汉末年的瘟疫的,但他的认识被吴又可否定了,主要治法即解表发汗法也被吴又可否定了。吴又可只是没有后来的巴斯德幸运,巴斯德恰好遇上发明了显微镜,于是发现了细菌、病菌、病毒、接着发明了疫苗。
但是为什么吴又可后来的中医人竟然轻视了吴又可的《瘟疫论》,仍然热衷于《伤寒论》,出现了无以数计的皓首穷经的刘渡舟、郝万山等所谓的伤害专家?
这是一个足以令整个中医界深思并痛彻心扉的问题。
必定有一个答案,是因为内经,还是因为那个《医宗金鉴》?
还有一个原因,是《伤寒论》中也有温病的概念,但和吴又可的《瘟疫论》提出的温病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中医人没有细心研读,以为差不多的概念。
其他网友回答:《瘟疫论》否定取代《伤寒论》,为何还有很多中医人埋首《伤寒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人,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瘟疫流行,战乱不断。张仲景根据当时的瘟疫情况,实事求是的著写了《伤寒论》,这一医学经典对指导后世医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唐代著《千金方》的孙思邈对《伤寒论》的评价极高,后世的《瘟病条例》、《瘟疫论》都是从《伤寒论》中发展起来的。更加谈不上否定一说,只是《伤寒论》由于年代久远,对瘟疫的治疗还停留在东汉的时期,而现在的瘟疫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医治思想是中医的精华,怎能用《瘟疫论》去否决的呢?学中医,不学《伤寒论》就不知道什么是辨证论治,又怎么能把疾病治好呢?
因此,否定《伤寒论》,《伤寒论》无用论都是不对的,恰恰相反,我们要传承张仲景作为医圣的辨证论治的精髓,继续把中医中药发扬光大。所以,这也是许多的中医人埋首于《伤寒论》的原因吧?
其他网友回答: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未年张仲景著,医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一直指导医家的临床治疗。伤寒以六经辨证来说明病邪进入人体的演变过程,寻找发病的规律,提出了很多见解。瘟疫论是明未江苏、吳有性所著,我国第一部传染病著,他把疾病发展过程,分成上中下三焦辨证,瘟邪入体过程通卫气营血的发展过程。伤寒是横的发展过程,温病是竖的发展过程。
其他网友回答: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小编是典型的:扇阴风,点鬼火,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键盘侠。
中医是古人老祖宗凭经验总结出来的医学,是经验积累,就像目前的大数据的分析总结。没有为什么,类似大数据总结判断,也是科学!黑中医不科学的黑了良心,中医不科学不管用能在中国传承和医护华夏民族几千年吗?
带有偏见且不中立的提问最好不要说,给人一种居心不良的导向。
其他网友回答:不读伤寒,你很难搞懂温病,一脉相承的东西,温病是在内经伤寒以及后世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读内经伤寒,你就很难理解中医治温病的内涵,你也就不能灵活自如地治疗温病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其他网友回答:一些人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来否定中医,否定中国文化。不想想《伤寒论》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医书之一,是一部了不起的中医科学的医书。中医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起耒的,没《伤寒论》,那来《瘟疫论》?
其他网友回答:瘟疫论是建立在伤寒论基础上的,瘟疫是非正常气候(寒冷湿热)激活了一些特殊病毒所致,它是《伤寒论》中的一小部分,一些气候虽非正常(湿热寒冷),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激活那些特殊病毒,但对人体一些器官的正常工作仍有影响,仍属于伤寒范畴,两者部分理论重叠是必然的,很正常,很正确,如果没有重叠部分,那瘟疫与伤寒就无关了,这不合自然规律,不合人对自然的认知,就不正常了,人只所以制病就外因来说是“湿热寒冷”在作怪,内因无论何种原因,无论症状如何表述都不外乎伤寒医理。
其他网友回答:伤寒,瘟疫,是两种疫病,各说其理,然伤寒论太阳开篇以明言,伤寒恶寒,中风恶风。不恶寒,恶风者即温病。
其他网友回答: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群方之主,是中医学的经典,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一样,被称之为经,如同易经,道德经,论语一样的地位。《瘟疫论》只能称之为论而矣,两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岂能以取代而论?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个伪命题,是一种狭隘的观点。中医《温热病论》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伤寒论》,《温热病论》上好多方都是《伤寒论》上引述而来,每个真正中医两部经典都必须读的。这就是中医学不断发展前进的结果。只有那些不懂中医历史的才说伤寒、温病水火不容,中医死抱一本《黄帝内经》。
威海链 » 有人说《瘟疫论》某些理论否定取代了《伤寒论》,为何很多中医人还埋首于伤寒?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