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道德经》是什么特殊关糸?首先要知道《道德经》就是老子的著作,要说有什么特殊关糸?有!那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著作是暗解了《易经》,弄清楚为什会有暗解,那特殊关系就一目了然。
中国文化源头就是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而《易》为六经之首,是大道之原。由此,《道德经》也产生于六经之源一一《易经》。对于老子暗解《易经》发表自己看法,解释以下几点。一,《易》在周朝时期,周文王尊崇称之为《周易》。这个时期又是各诸候国争霸乱局,当时老子已是东周朝廷官员,很精通“周礼”,也是著名学者。对《易经》解读可谓是“滚瓜烂熟”,而《易经》讲的坤卦最为突出。坤卦讲的是大地,坤为母亲,为母爱,为爱惜,这正合乎老子的思想。老子对坤卦思想更是有着很完美的典型发挥。为此老子著作《道德经》可以不用《易经》原辞即可透彻解释。
二,老子著作《道德经》并没有直接提到《易经》的卦象卦辞,并不能说明《易经》与《道德经》就没有关系。因为老子著作《道德经》中,最显然的就是“道”,老子的“道”是无为之道,柔弱之道,虚静之道,这对《易经》的坤卦是最好的解释。所以老子用“道”解释《易经》,就不会有坤卦原辞了。
三,老子崇尚坤卦,崇尚阴柔之道,老子用原本的“道”,万物的“道”,对《易经》坤卦思想解释,间接性的用“道”来解释,并不存在剽窃而降低学者身分。著作成《道德经》可谓是“道坤合一”的最完美解释著作,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暗解《易经》之说。
四,老子不直接用《易经》原坤卦辞解释,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那就是东周列国正是分裂争霸时期,周文王崇尚的《周易》“周礼”也在遭陶汰之中。为此,乱局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蹬场著书立说。而老子也不例外,希望他的思想有一席之地,又不能坐视不管朝廷没落,总想通过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平息战乱。但是,又不能直接解释《易经》思想立说宣扬。否则,不但没有一席之地,反而会遭到抨击,无法平息诸候国争霸乱局。于是,老子采取了自己精通“道”的阴柔之术,解释著书立说。一箭双雕,两全其美。既又维护了周朝《易经》“周礼”思想体系,自己的思想又能起到缓解诸候国争霸乱局作用,道家思想又得以传承下来。
五,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老子为什么骑牛,而不骑马,这是代表老子思想的象征。老子骑牛代表重阴,由于《易经》中的八卦论,马为乾卦为阳,牛是坤卦为阴柔,为此,这也是老子不骑马而骑牛的原因,这也与《易经》有着特殊关糸。
综上所述,这都是形成老子《道德经》暗解《易经》,有着特殊关系原因所在。 总之,老子就是用了自己的学术思想“阴柔之道”,把他的学朮思想成功著作了《道德经》一书,就是有了“坤道合一”的恃殊关糸,才有了今天我们学习倡导《道德经》思想这部著作,真来得不易,应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乃测算之根,预测之本。道德经乃道出世之本源。
其他网友回答:一前言:易经既是道家的,也是儒家的。 《易经》,承载了历史使命和任务,相传系周王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
先秦因孔子“老而好易”,导致了“用《易》居前”之“六经”次序的出现。《易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经之源。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神兽香炉/竹根雕)
小结:《易经》成书于春秋之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而易经被称为万经之源,道德经中的很多话都出自易经。
其他网友回答:1、范围不一样:《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道德经是老子——李耳所著,分为《德经》和《道经》,现在吧《道经》放在《德经》前面。2、内容不一样:易经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所以《道德经》也是兵书。3《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在于动。《道德经》曰静。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探讨的自然的法则,并把自然的法则应用于社会。《道德经》是对天道、人道、地道法则规律的探讨。二本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自然法则的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笔者年轻时有一段时间,曾痴迷于《易经》和《道德经》这两部古书不可自拔,对这两本书之间的关系也曾有过思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谈谈《易经》。
在我看来,《易经》被古人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不是没有道理的。《易经》从文本上来说,是上古的一部占卜书。具体的成书时间是有争议的,一般认为在西周,所以,也被称为《周易》(当然,《周易》的“周”后人也有不同的解释)。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在羑里时,推演八卦而成六十四卦,后来,“西伯演易”的故事随着《封神演义》等小说深入人心。
其实这个故事是司马迁说的,他在《史记》的序里就写了:“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而实际上,在周文王之前,还流传着两本《易经》,一本叫《连山》,据说是夏代成书,一本叫《归藏》,据说是商代成书,里面都已经有了六十四卦,到了《周易》,是第三本了。但《连山》和《归藏》早已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只是《周易》。
所以,《易经》的起源相当古老,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但它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总源头呢?《易传》里曾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伏羲作八卦”的故事,意思是伏羲为人王的时候,依据大自然的变化,总结出宇宙的规律,创造了八卦。
这是说到点子上了。《易经》并非先人们坐在岩洞里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对自然万物和社会事物的细致观察,进行抽象思维总结出来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反过来,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几乎所有的学术思想和发明创造都是依据这个指导准则进行,于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就诞生了。
《易经》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呢?一个是阴阳,一个是变化。阴阳生成爻,爻生成八卦,八卦相叠而成的六十四卦,就可以穷尽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模式,堪称“宇宙的终极密码”。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易经》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
由《易经》出发,大家从里面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各取所需,再演化成自己的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终于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诸子百家时代。笔者认为,诸子百家的思维同样也是遵循阴阳的格局,其中,阳的思维一面演化为儒家、法家等治国理政的学说,以孔子、韩非等人为代表,阴的思维一面演化为道家、兵家等无为和谋略的一面,以老子、孙子、鬼谷子等为代表。
《道德经》无疑是《易经》变化哲学传承的集大成者,《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易经思想精炼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进一步概括。
而里面许多辩证思想,比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都是从《易经》“否极泰来”等卦象变化中悟出的道理。
正因为《道德经》继承和发扬了《易经》的阴阳和变化哲学,所以,人们早就洞悉了两者间的关系,后来,由道家演化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就把从《易经》而来的太极鱼和八卦图当作自家的LOGO。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是群经之始,道德经侧重讲的是里面的天道部分。孔子侧重讲的是人道部分。
其他网友回答:《道德经》《易经》二部古书没有特殊关系,《易经》是论自然法则,剖解万物变化,谓万经之首。《道德经》是教人务实,遵循自然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文王演周易。提倡大道至简。发现自然规律并充分运用,服务于人。顺势而为。
老子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共同特点,追求天人合一,顺天应时。充分运用自然规律为人服务。
提倡以人为本。万物为人服务。做好生态保护,以利民生。
威海链 » 《易经》与《道德经》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