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信盛行的古代,孔子为什么拒谈怪力乱神?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孔子的“上帝”不是“怪力乱神”;孔子不讲“迷信”,因为“迷信”不能改变他的命运;孔子崇拜而且为之奋斗一生的是“礼制”。

说白了,孔子的出身毫无夸耀之处;用现在的话来说,孔子没有资格与他人“拼爹”;怎么改变命运?读书!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完全凭着个人的努力去攀登社会阶层的那一架梯子;50岁了,才在鲁国混了个“副部级”(司寇)。

孔子这个人,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现实”——孔子不是不知道“怪力乱神”,而是“绕着走”,敬而远之。

孔子也谈“天命”(五十知天命);不过这个“天命”似乎并非是“迷信”,而是一个人奋斗的轨迹——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五十岁就可以见分晓!

孔子非常“讨人嫌”,鲁国的国君容不下孔子;在一帮学生的赞助下,孔子晚年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很执着,不管所在国的国君听不听,孔子都劝说他们“恢复周礼”,而绝非“信迷信”。

迷信为了什么?巫蛊之术就是蛊惑人心。所以从孔子开始,后来的儒家都是读书人,他们的信仰是“修齐治平”,这也是孔子对中华文化最大的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就是孔子不谈四种事情,一种是怪异的事情,一种是勇力欺人,另一种是祸乱,最后是鬼神!那到底为何孔子不谈这四种事情呢?

很多人说孔子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在这里可以与子不语怪力乱神互相参考,实际上孔子之所以不谈这四种事情,不是自己智慧不够知道,也不是自己不相信,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了这些事情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因为人类的心理都喜欢这些神秘,奇怪,新奇,混乱的事情。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无法分辨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也无法自己去判断和理性分析。如果孔子谈这些事情的话,就会把大众引导到这些难分真假的方向,所带来的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

在《孔子家语》当中,有人问孔子人死后有没有灵魂,孔子也是置而不答的态度,孔子说:如果我说人死后有灵魂,那么会间接引导一些人轻生和过于重视死后的事情,如果我说人死后没有灵魂,那就导致人们不尊重死者。

那孔子到底认为人有没有灵魂呢,我们可以从经典当中只言片语中了解,孔子曾经说过: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另外孔子也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所以说其心正大光明,则无需怕鬼神,鬼神见了还要向你鞠躬呢,因为鬼神也敬佩有德有道之人,古语有言:道高龙虎敬,德韶鬼神钦!

其他网友回答:

什么是迷信!是不懂还硬反动,硬喷!硬说人家迷信!这才是真迷信!古代并不迷信!很有文化底蕴!很有智慧!全世界文化,宗教都出于东方文化!你太门外汉!世俗称“毛个"!就是痞!!!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迷信巫术神仙派与孔子儒家都是忽悠,市场只有那么大一山难容二虎,再有迷信神派属自由主义对社会安定皇权有一定威胁性所以皇家不选它,而孔子虽也属忽悠但具有依附皇权才存的奴性相比于迷信具有一定时代先进理性对集权社会稳定有好处所以皇家用它忽悠

其他网友回答:

未知生,焉知死?未事人,焉事鬼?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小悟空邀请。

孔子为春秋时期的人物,在那个时代人类是从早期人类氏族、酋长、部落盟主刚刚过渡到国家层面上的稳定期。统一的宗教信仰还没有形成,而国家及各诸侯国之间的祭司权力都被统治阶级牢牢把控住的。一般百姓及士大夫阶级只有信仰和服从权而没有议论权。因此孔子时代的孔夫子也没有谈论神怪信仰的权力,更说不上是拒谈神怪论了,除非他想成为统治者影响国家的信仰抢夺国家的祭司大权。

标签: 拒谈 怪力乱神 迷信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