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肉身是物质,自性意识是精神。物质精神是一性的。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所谓的“我”,就指五蕴
(色、受、想、行,识)之身。
这五蕴全是色法。组成的
身体全是个假象。因为它是
缘起,“缘起所生法,我说
即是空”。
你说的意识,就指其中的识。
至于你问及的“自性”,佛教
称作法性。是事物的本质属
性。《阿毗昙心论.界品》:
“诸法离他性,各自住已性,
故说一切法,自性之所摄"。
《十八空论》谓“自性有两
义,一,无始,二,因。无
始即不变,因即种类(种子)。
自性是自体,但众缘中无自
性(众缘,比方说这个身体,
就是五蕴众缘和合之体)。
缘起所生的诸法,都无自
性。自性亦即佛性。人皆
具足,所以众生都可以成
佛。
我们的自性,就是自性佛。
做个比喻就非常清楚了。
自性,就是大海。
意识,就是大海上的泡沫。生生灭灭,起起落落。有快速的流逝。
我,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对大海波浪泡沫各种形状进行的的归属定义。
其他网友回答:每个人都有个“我”。因为有了“我”,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有了“贪嗔痴慢疑”“五毒”。这就像乌云(五毒)一样遮住了光明(自性)。
所以,破除了“五毒”,就彰显出了本来具有的自性(般若,空性,佛性)。其意识境界就得到了提升。意识境界提升到终极就见佛性。
破除“我执”——就见到自性——就得到佛的智慧和佛的意识境界。
佛家的果位就是按意识境界来划分的!人的“意识”挺难理解的。“意识”是一个“生命体”。人活着就是“意识”活着。确实难理解的话,个人觉得,理解成“灵魂”也算靠谱。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本发言供学习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要认识什么叫佛?佛就是一个字,意思是智慧,觉悟,从本体上讲是智慧,从作用上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1,一切智,就是正确了解宇宙的本体。2,道种智,指宇宙之间种种繁多的现象怎样产生,从何而来?3,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一丝毫的迷惑。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对于宇宙人生得到正确的了解。觉也有三类:1,自己觉悟。2,帮助他人觉悟。3,圆满的觉悟。什么叫佛教?佛教是教学教育不是宗教,孔子的教育是一生一世,而佛法是三世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所以是三生三世。我,其实是无我,简单说众生是菩萨,而我是为众生服务。意识是指十善业中有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业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口业指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三是不贪,不瞋,不痴。也就是贪瞋痴。对于觉的解释指无论信佛学佛拜佛必先认识佛教,学佛的文化和智慧达到觉而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境界。现在教派很多,佛要众生不要神化他,他需要的是把他觉悟到的事情告诉众生,那就是因果、了生死。最重要的一点是积德行善,厚德载物、三生三世,六道轮回。
其他网友回答:回答这个天大的问题,要用比喻,镜子能照见万物,因为镜子里空无一物而能显现万物,镜子里的万物是虚幻的。电视能放出万种影像,不断变化的万种影像也是虚幻的,而电视屏幕上空无一物才能显现图像。镜子和屏幕都是空无一物但可以依据因缘显示万物,而万物是虚幻不实的。同理,人间的千奇百怪千变万化的世界包括我你他,也是虚幻不实的不断变化的,就是镜子里的万相,我们要找到镜子这个本源,必然是有一个一无所有却又能生万物的对立面,这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可思议的所谓自性,自性本空能生万法。我们这个世界感觉真实是相对的真实,所以你觉得真实,但绝对上讲是虚幻不定的,如果你跳出去看,这个世界就是万有,随时随机都在变化无可确定,你要回归那个不变的本体,就是回归自性,我与意识都是真空自性派生的,是虚幻不实变化的,同时又有相对真实的一面。真不离假假不离真,不可分割,真假就是一体的。
其他网友回答:我,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五种感觉器官,构成了身体的硬件部分。
然后是软件部分,就是人的意识。意识是用来思考,思维,推理,判断的那个意识。这个叫第六意识(相比前五识),在西方心理学中叫表意识,一般以语言形式存在,比如自己在思考的时候,心里也会产生别人听不到只有自己能听到的语言。
意识有个根,就是产生意识的根,叫做意根,西方心理学叫做潜意识。这个意根的一般都以感觉,形象形式存在,不通语言。比如见到某个人你产生某种感觉,但是自己却说不清道不明,或者对某种事情有某种感觉,但是却很难具体说出来。这都是意根的表现。意根又叫第七识,作用是恒审思量,就是随时24小时不断的在思量,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思量,如果思量的不清楚了,就会调用第六意识(表意识)进行更深入的思维,推理,判断。
这个意根在人中是个司令的角色,就是意识所有思维,推理,判断的结果,由意根来下决定,比如说戒烟,意识经过思维推理,判断认为抽烟对身体有害,意根如果接受了,就会下定决心戒烟。但是由于意根随时在为自我的利益考虑,有可能不能放弃身体的那种愉悦感受,就不会接受意识的结果,在明知抽烟有害的情况下依然抽烟。
还有自性,这个自性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自性其实是人真正的主人,调动身体的前六识的就是第八识,只是第七识以为是自己调动的,第七识不知道一切都是第八识出生的,处于一种无明愚痴之中。
如果一个人能看到第八识,就是明心见性了。自性不生不灭,无有分别,恒顺第七识的妄想执着造作一切善恶,而第八识本身无分别善恶。
其他网友回答:从禅宗的角度讲,“自性”是根本佛性,即菩提性,简称佛性。六祖坛经开篇言,“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明了成佛。”即是佛性。修行界常称之为“明心见性"之性!转换成哲学语言,即“规律"本身。大乘佛教称之为“如来藏性”。自性的特点类似“道”,不生不灭(时间永恒),不垢不净(质量永恒),不增不减(空间永恒),具有时空永恒性。
而“我”和“意识”属于自性的应用,即烦恼性。
其中“我”是众生烦恼性。阿含经义,俗称我执或根本执,也叫六根烦恼或烦恼障。代表宗派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和汉传俱舍宗及成实宗。“我”转换成哲学语言即“自我意识”。
而“意识”是菩萨烦恼性。大乘经义,俗称八识或唯识,也叫阿赖耶识,即法执或理执及所知障。根据楞严经和瑜伽师地论解释,即十八界和七大意识。中国佛教的代表宗派是玄奘大师的唯识宗(法相宗,慈恩宗)。转换成哲学语言即“意识形态”或“思维方式”。
“意识”是自性的外部特征,属于浅表意识,表现为思维的生存意识,即求生性;而“我”是自性意识主体,属于深层意识,表现为信仰和行为中的怕死意识,即恐惧性。
我们的修行,就是祛除我执性(贪生意识),认清法执性(怕死意识),达到自性彰显的境界(不生不死意识),即涅槃境!如果我们认识不清楚这个逻辑关系,则所有的修行和思考,则可能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徒劳无益。
借用楞严经言,“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砂,欲成佳肴,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二种根本是什么呢?
就是我意识和法意识,即生死根本意识,不知道“我是谁”“到何处去”二事!而一旦明白了,生死之苦就解脱了。所以悟开“我”“意识”和“自性”的逻辑关系至为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不要再被那些“洗脑文化”迷导!
佛法僧是佛教最高的指导原则:
(佛法僧就是觉正淨)
觉而不迷是皈依佛,佛者觉也;
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法者正也;
淨而不染是皈依僧,僧者净也。
通俗的解释:“佛法僧”是学佛人的修行级别、也可叫想达到的果位,也可认为是学位(哲学、科学、普通学者)。
佛:是教派中的一个最高标准。释迦牟尼是个人名字,佛是个层次标准,也叫果位(如同大学里的教授、副教授等),他创建了佛教,叫他为佛陀,其他人达到了这个果位,只能叫佛。佛的下一级是菩萨,也是个果位(现在可称为思想家)。
法:是一个有使术能力的人。
两千多年前,没有“哲学和科学”这两个名词。哪时的:佛即是哲学,法即是科学。
佛法:通俗的讲就是“哲学与科学”,而且是最高的哲学与科学;在东方文化中称它为神学、玄学,就是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怪不得佛祖法力无边!
弘法:“弘”不是修建华丽的佛堂和几十亿的佛像;“弘”是给弟子做个示范,给众生做个榜样!
佛即是智慧,法即是技能;
弘即是示范,僧即是实修。
其他网友回答:意识是感触外界事物后对此的反映,是带有自己分辨观点好恶的分别心。我是末那识,潜意识总有个区别于外界的独立体的存在。而自性就是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本体。也叫如来藏,如果被业力杂染就是阿赖耶识。从关系上说意识,我和自性越来越细密高级和甚深
威海链 » 在佛法里,我、自性、意识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