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谓的“德”指什么,请您谈谈看法?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2>孔子所谓的“德”指的是“德政”。因孔子的“德”就是代表儒家思想的“德”,而儒家思想又是封建制度统治国家的思想基础,为此孔子所谓“德”就是儒家思想管理国家的理念“德政”,也就是以德为政。

“德政”是封建社会管理国家的思想理念,中国古代统治者管理国家制度,也就是在孔子所谓“德”的基础上制订管理国家一套完整的制度。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并建立完善道德体系,“三纲五常”等政策。

“三纲五常”其实就是孔子以道德理念为基础,提出的儒家思想体系理论核心(孔子思想体系的思想核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孔子所谓的“德”,下面就来解析一下“三纲五常”的意思:

“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社会民间人们常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意思就是臣子必须尊重与服从君子,儿子必须尊重与服从父亲,妻子必须尊重与服从丈夫,这样一个有伦理道德规纲。否则,就是违反伦理道德之纲,如违反“君为臣纲”,就是欺君大罪应惩处。为此按等级制划分,强化服从和尊重。

“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具体意思是,仁:就是仁爱,做人做事要有具备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就会化解一切。义:就是做人的行为充满义气,就会行为合符于礼,义也是评判人的行为道德原则。礼: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义貌节,行成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这对树立中华民族精神起了重大作用。智:就是人的认知和伦理基本知识,包括人的见识,文化知识,聪明智慧......等。信:就是做人要有诚信,言行一致,不弄非作假。为此,“五常”就是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任何人必遵守这“五常”规范,并由民间社会乡规民约来监督执行。

综上解析,老子以“德”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思想体系,就是解决社会道德缺失问题和稳定社会的思想体系。不难看出,这套孔子的道德思想体系,很合符中国封建统治者管理国家需要并很实用。为政治上大一统的主张,从根本上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最终儒家思想也就成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思想理论基础。

总之,孔子所谓的“德”,就是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规范,去感化,去教育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使人心良善,知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一“德政”管理体系,对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求稳定,对寻求社会长治久安是最好政策。当今社会倡导老子所谓“德”的思想理念,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等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所谓的“德”,有一般含义和特殊用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品德,德行,德操。《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即孔子说:“不违背道德的人,必有人靠近、围绕着他。”其中“德”指的就是品德,德行,德操。

第二,政治品质。《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即孔子说:“立志于‘道’,执守于德,不违于仁,游学于‘六艺’。”其中“德”指的就是德才兼备范畴的政治品质。据,“执守之意”(朱熹《四书集注》)。

    第三,信念,抱负。《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意即孔子说:“君子胸怀的是伟大抱负,小人想念的是乡土习俗小事。”其中“德”指的就是信念,抱负。

第四,恩德。《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即有人说:“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报德?应该是用公正无私的思想来化解怨恨,用崇高的道德来报答恩德。”其中“德”指的就是恩德。

以上“德”的含义,与我们现代四角号码新词典的定义是一样的。

第五,中庸之为德。《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即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了!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其中“中庸之为德”就是把“中庸”的本质——客观公正作为“德”的准则,用之于各方面,要体现客观公正。例如解读孔子文化,能体现客观公正,就不致于被扭曲,这就是“中庸之为德”(以下第六至第八点也体现这一意涵)。

    第六,修文之德。《论语·季氏篇》:孔子论“不患寡而患不均”时,对冉求说:“……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即“……这如果是正确的话,那原来边远人不归服就修文德让他们来这里。既来之,则安之。”其中“德”指的就是修文之德,在修文方面也讲究“德”。修,写。

第七,伦常道德。《礼记·哀公问》:孔子回答哀公问时说:“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其中“三者正”指的就是在伦常道德方面体现正,公正。

第八,德风(政风)。《论语·颜渊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即“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随风而倒。”其中“德风”指的就是“政风”,要体现正,公正。

总之,孔子所谓的“德”有不同的解读,其中“中庸之为德”,与昨天(10月15日)笔者回答“孔子所谓的‘道’是指什么?”是孔子学说的纲,纲举目张,如果能运用于自媒体的实践,那么,其意义是重大的:①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②有益于净化自媒体网络环境,减少低级趣味,提高文明水平,使之更有吸引力;③有益于提高对作品的创作、评论水平;④由于越来越多人浏览“今日头条”,它也可能有益于带动社会和谐、家庭和谐。

以上就是我对孔子“德”的看法,如果网友赞同我的观点,敬请给我点赞,共同带头践行,以树新风、扬正气。谢谢悟空邀请!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其他网友回答: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喔爱小咪”,是文化领域的作者。今天很高兴与大家聊《论语》中的话题。有朋友问:孔子所谓的“德”指的什么?对现代教育有什么启发?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很喜欢回答。

在孔子的语录集《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了!百姓缺少它已经很久了。”孔子所谓的“德”指的是“中庸之道”。

为什么孔子认为“德”是“中庸之道”呢?因为孔子有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希望自己和他人在为人和处事的时候,能做到不偏不倚、不瘟不火、进退自如、张驰有度。“中庸”就是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这是一种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要求很高。要求一个人做人做事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

比如开车时不要太快,因为危险;也不要太慢,妨碍他人行车。又如喝水时不要太烫,会灼伤食道:不要太凉,会刺激肠胃。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般人只能尽量追求,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是“中庸之道”对各项工作都有启示作用,比如对教育有下列的一些启示——

一、对学生要严宽适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宽容有爱。对于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方面,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不弄虚作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不可损人利己;让学生养成自觉认真学习的习惯,不可敷衍了事。可是对于学生无心的过错,或者由于能力不足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宽容大度,不可苛求责罚。老师要用耐心引导学生走到正确的路上去。

二、对家长要不卑不亢

老师在工作过程中难免要与家长打交道,与家长进行交流。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时候,不可对家长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家长,与家长亲切交流。同时,教师也不可对家长巴结讨好、一味顺从。要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高尚的言行打动家长,从而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对自己要张驰有度

教师的工作非常繁杂琐碎,也非常辛苦。很多教师为了教好学生操碎了心,头发都熬白了,嗓子都嘶哑了。所以教师在工作之余也要适当放松一下,去打打球 ,逛逛公园,喝喝茶,看看电影。让自己紧张的神经松弛一下。这样才能养好精神,投入明天像战斗一样的工作中去。

好了,今天就谈这么多。让我们在生活中多去琢磨琢磨“中庸之道”吧,它简直是无处不在。如果您在生活中发现了“中庸之道”,请在评论区留言,与我共同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

孔丘的德并不道德,不作深究就是人情事故,深入研究就是所谓的德化。

为何讲孔丘不道德?因为,人与人之间文化意识平等方可经营合作,一高一下,终有欺压。即使上下级,也只能平等相处,才没有压迫感,下属才乐于接受,执行起来才会尽心尽力。

而孔丘的德治是,君子之德风,民之德草风必偃之,君子一言九鼎,强制干涉,有何道德?上尊下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草民对“正人君子”要尊敬和绝对服从,儿子对父亲也要当天神一样尊敬和服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凡此种种即孔丘之德。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个人的看法:孔子之德特指社会为人画了框框圈圈⭕️⭕️的道德规范,特别人为地为人制定限定的自由规则和规范,局限性在人性的善性范围考查人性的品质!与道家老子的德有一定的区别,老子崇尚自然之德包括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本事技能在内进行全方位的全天后方位考核人所具备的品质,范围应该必较大!因为,孔子作重研究人性主要将人性的德规划在善性范围内的品德与社会的人际关系中评判人的好坏!一个是只能在网围框圈的空间飞,在孔子看来鱼塘的鱼没有围堰的管束就会像没有规矩的乱游,这些基本是孔子德学范畴!一个是自由自在的任由你高飞远飞,只要你有驾驭能力有本事任重而道远能者多劳只要你能堪重任尽情的飞,厚德载物是老子德的思想内涵!有人谈“至德”与“上德”,我个人的理解至德是达到一定的善性要求,上德是只要你能有所为能者上之,无能者下之没有能力就被人取代!老子很崇尚“水之德”就能看出:他能看出水能处众恶之恶而不被污染,处最低处能成为王者,万物最接近道者非水莫属,水德能滋养万物,上善若水即是上德!反正圣人的话经过两千多年本来就有一千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各抱自己的见解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所谓的德包括很多方面,可以指普通人的品德修养,也可以指领导人的领导水平,也可以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讲的“德“,仁义礼智信道德没有介定,暗示以文王讲的为标准的“德“。而后儒为了掩盖,把"仁义礼智信道德按常人的观点进行了美化解释。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的德就是人之道,老子为了把人之道从物之道中区分出来,而借用了德字。老子道德经中用了44个德字,这里面有老子的德…人之道,有的地方表达是当时社会上所讲的德。道德经通篇就是论道,是以道论德,以物论人。道德经实际上是一篇论道的论文,道德经中没有一个道德的词,要是一篇论道德的论文,可能不用道德这个词吗?道德这个词在道德经之前已经广泛应用了,但是5千言中没有出现过。道德经第38章,论的很清楚,讲的很明白。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这个德谁也说不清楚。道就更说不清楚啦。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的德是修养,是品性,所以要守———君子守德。

老子的德是修道的方法,所以要法———道法自然。

标签: 孔子 谈谈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