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一点上毋庸置疑的。
僧人老了之后,当然是在寺院终老。
但是,出家师的老年,与我们凡夫意义上的老年,有所不同。
如果是戒腊(出家年数)越高的出家师,他们在寺院的地位相对也会越高。
而且,因为长久的持戒,诵经,六度的修行,他们不仅功德很大,福报也会越来越好,所以,他们绝大多数到老,身体依旧非常健康。
一般都不怎么会麻烦到寺院其它僧众,往生的时候,都是时间很短暂的。
而如果是修行极好的高僧大德,他们还会有寺院专门配置给他们的侍者,来照顾他们。
比如虚云老和尚,很多资料都记载他有专门的侍者。
这种传统,佛教一直是有的,在《佛陀传》里面有清楚的记载。比如,阿难尊者就是佛陀的侍者。
其实,一个真正出家修行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去挂虑老年时候的问题。
不仅是寺院是慈悲为怀的地方,其它僧众,或者寺庙净人会帮助照顾好老年僧人。
而且,很多用功修行的师父,都能够预知时至,他们走的时候,根本就不用怎么麻烦寺院。
不仅是修行多年的老僧人如此,就是民间很多居士,如果是真正用功念佛修行的,很多人走的时候,都非常潇洒自如的。
这一点,在《高僧传》《净土圣贤录》里面,都有非常多的记载。
其他网友回答:当然养了!
年轻的出家人都养着呢!干么不养年老的出家人。
出家人是不事生产的,一生被供养着的。
题主问的意思应该是指——寺院养那些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出家人吗?也是养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对于我们普通人是煎熬,只是因为我们需要上班养家,我们的经济能力不能支持我们照顾老人。
才痛苦。才出现家庭悲剧。
有钱的人家是没有这种痛苦的。
还有些老人顽固愚蠢,不可理喻,非分要求太多。但是,他们又可以合法合理的摧残子女的生活。
子女就会很悲惨,乃至于妻离子散,不忠不孝。
这种现象社会上很多。
寺庙并不会有这个难题。首先,出家人也是交了社保的,现在国家政策好,他们完全有钱交社保,交的肯定还不低。
有病就去医院,失去自理能力了就去养老院,有什么大不了的了,都是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对寺庙来说都不是问题。
至于说,有没有一个“二十四孝”式样的“孝顺子女”“孝顺徒弟”在床前尽孝。请问,您是出家人吗?
还追求这个!
不说得道大僧,就是一个一般的出家人,也应该与人为善,与人方便啊。
谁和他打交道也应该感到“惠风和畅”。
修行好的出家人老了,万不会成为一个“愚蠢顽固,不可理喻”的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的。
照顾他们并不惹人厌烦。
再说了,出家人只要修行精进,基本上也不可能辗转病榻多年的。
其他网友回答:道听途说 不知真假
寺院是一个有组织,有层次阶级,管理有序,制度齐全的团体,不是松散的团伙,对年老体衰的僧人肯定关心照顾。老年僧人大多是有一定名气的高僧,更会得到信众认可关注。寺院不是养老院,但他会本着佛祖旨意,慈悲为怀,广布善缘,修行的僧众相互照顾是肯定的,僧人也是公民,也会有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看病没问题。僧人圆寂,大限时至,有佛接引,会排空污秽、净身更衣,然后坐缸。佛教不说这个人是死了,而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其他网友回答:我母亲过去认识一个寺院老主持,他对我母亲很好,有一次他过生日,请了很多人,我母亲让我给他送去寿桃,没有留下吃饭,就走了,临走他拿出一串手串给我,我给了母亲。母亲最后去看了他一趟,因为老了就不当主持了,好像在寺院于新主持关系也不太好,但他什么都没说过,那一次他对我母亲说,不要担心我,有人养我。然后有一天他送我母亲的手串突然散了!我母亲说可能老和尚往生了!又过不久,我母亲也去世了!
其他网友回答:既然出家了,那寺院会养的。不过听人说寺院也有寺院的清规戒律吧,年满60岁之前在寺院做过五年义工的,可以入寺养老。每月还发零花钱。我有几个朋友是归一的,受戒的。她们都有进寺祭拜的日期,去了管吃管喝管住,空调屋特干净,也统一去外地寺庙拜佛,像旅游一样。这东林寺的饭菜挺适合血脂高的人食用。什么菜都有,全是素。我就想我血脂高到里面住两年,是不是高血脂会好,想吃肉也没有。在家是管不住自己的。不过看那归一朋友走路都手里拿着那个什么“计数的机子”,嘴唇微动“阿弥陀佛”,我做不来。还是做一介草民吧。
外行人说不了内行话,都是听说的,不知对错,欢迎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看护照顾老弱病残的僧人,在佛家被视为非常重要修行内容,《四分律》中记述: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见一生病的比丘倒卧在大小便中,身边没有守护瞻视的人,于是即上前扶起病者,擦拭其身上的垢秽,并将衣物清洗晒干,清扫住处,以泥浆涂洒修补住处,并为其床铺上了新草垫,为病者盖上衣被安卧,方才离去。随后,以此因缘召集众比丘僧,说道:自今以后,应看护照顾生病的比丘,不应不看。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
佛陀还教给大家五种看护病人的方法,既瞻病五德:
1 应当知道病人可以及不能食用的饮食,可食之物方可与之
2不嫌弃厌恶病人的屎尿及呕吐之物。
3 以慈悲心看护病人,而不是为了衣食等报酬
4 能善于调理煎熬汤药等事。
5能为病人说法,令其欢喜,并使自己的善法也有所增益。
律宗创始人,唐代高僧道宣大师撰写的《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中还单列有僧人之“瞻病送终篇” ,内容非常详尽,能满足僧团内部看护病患的需要,故被后人视为是佛教僧团的护理学,现摘述部分如下:
1制意,释迦牟尼佛深知世俗的感情无常变迁,很难做到从一而终。身体健壮时彼此能亲近,当病患老弱后则常有离弃厌恶之心,因此便立下戒条:自今已后 比丘应看护病人;若有欲供养我者应供养病人。
2简人及供养(所谓简人就是挑选照顾病人的人。供养,既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之意,对下含有同情、怜惜、爱护之意)寺内有比丘生病了,此比丘的徒属应该给予照顾;如没有徒属,僧团派人照顾;若没有男众,女众照顾也可以。在寺院外遇到病比丘,应该想法将他送到寺庙中,僧团必须派人照顾;如果病故了,要进行火化,料理丧事。若为了照顾病人,也允许比丘自己煮饭喂食。若病人自己有财物,医疗费当自付;假如病人付不起医疗费,僧团大众要帮助他或替他化缘。厨房要给病人作特别饭菜,如果库房没有合适的原料,应当外求。总之在经济、饮食等方面都要给予关心照顾。应遵行“瞻病五德”,才是合格的瞻病人。
3.在寺院的西北角为病僧安置处所其名为无常院,又称作延寿堂、延寿寮、安乐堂、涅槃堂。古时丛林送老者至安乐堂,送病者至延寿堂,使老病者养生送死而无憾 。其堂中安置有一尊站立的阿弥陀佛像,佛像左手系一五色彩幡垂于地。 将病人安放在佛像之后,令其左手握执住五色彩幡的幡脚,此既是有跟随佛往生净土的含意。瞻病看护者为病者烧香散华,令其庄严。乃至若有屎尿呕吐,当立即扫除干净,不为罪过
4说法劝善 应随时到病者住处为其说法开示,开发其智慧。 若病人得不到应有的安慰和治疗,自然难以恢复健康,这种瞻病看护者是不合格的。
上述的律制,是对僧人说的,因此看护的对象,也仅举僧人为例。因僧人有独特的戒律要求,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家护理学。
大寺庙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小寺庙没有什么经济条件的就很麻烦,所以最好修行生死自在,缘尽了说走就走是最好的!
其他网友回答:几年前,我从怒江经昆明回沪。顺便去了筇竹寺一游。在寺里见一眼睛不好的年老僧人行动不便,便上前扶他上楼进了他的禅房。房间为一间室。室内蛮整洁的。家具也一应俱全。就老人一人居住。这个老年僧人应该属于退休养老了吧。所以,这说明年老体衰的僧人,是由寺庙供养着的。想必政府也会有相应资助的。
其他网友回答: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家人饿了也会吃饭,困了也会睡觉,所以出家人老了当然会有其他出家人的照顾,我佛慈悲,南无阿弥陀佛。
其他网友回答:是香客给养老送终——荣登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