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五十而知天命,这天命到底有几层意思?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论语·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不同年龄段的总结,也是孔子相信天命的表现。

“天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

古老是因为在2000多年前,圣人孔子就认同天命论!敏感是因为今天很多人依然把天命与宿命划等号,把天命论与封建迷信论划等号。复杂是因为天命实则涉及一门精深的学问一一生命动态学!

对天命的研究与认识,本应该置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范畴!因为生命科学研究,应该包括静态的生命体研究和动态的生命行为研究!注重胚胎组织、细胞、基因等研究,这是一种静态的生命研究,这种研究不能在时空上展开,即不能在时空坐标系上对生命行为作出预判描述!拍片、打B超、做CT等,揭示的只是静态生理的规律与本质。

围绕天命展开的四柱、运势、流年、神煞等,则是对生命动态趋势的关注与研究!忽视并且排斥对天命的研究,或许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不足!

时也,命也,运也!这是生命的三个维度!为何命里三尺,难求一丈?因为一命二运三风水!《易经·系辞》说:“乐天知命,故不忧。”这里的“命”指的就是“天命”!

宋朝宰相吕蒙正《命运赋》(又称寒窑赋)中写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又说“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可见时机、运势的重要性!

人生,从过程而言,包括前生、今生和来生,因为任何人生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前后相随、处于绵延状态的,是有前因后果的!

人生,从构成而言,包括性命、天命和使命!性命是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天命是一个人出生时所处的环境能量场和接收的时空数据包!使命是一个人内心潜在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理想与目标!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都有三命:性命、天命和使命!

一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天命有三种释义:

1. 上天的意志(指上天主宰众生命运);

2. 自然的规律、法则;

3. 人的自然寿命。

儒家祖师爷孔子是位极度信命的老夫子,他早年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到了后来,当他碰了一鼻子灰以后,才深深地省悟到,命运之神竟是如此的厉害,然而此时他已是个五十岁的人了。“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他从不知命到知命这一思想转化过程的最好说明。与此同时,他不仅“知命”,他和弟子们还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属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他的说教是,一个人的生死贫富都是命里早就注定了的,作为一个君子,非得知命不可,否则就够不上做“君子”的资格。正因为君子是“知命”的,所以他能安分守己,服从老天爷的安排。但是小人却不这样,他们不肯听从天命,往往冒险强求,希望有幸得个好结果。

三千年前的孔子不知道“天命”,他的知天命不过是自己不得不认命。孔子曾问道老子,老子也不知天命,只答曰“道可道、非常道”,说神不是人都可以弄明白的。

以上都是古人宿命论的思想和学说,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期,把一切归结为天命,认为只有“天”与“神”才是主宰人世间的生死荣辱的一切。

人到了五十,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不服天命,勇于进取”。努力做好自我,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此时对个人荣辱已经淡漠。我们说“事在人为,天无绝人之路”,人生的坎坷和挫折都是暂时的,苍天从不会断绝任何人的出路而把人困死,出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把握好时机,不管几十,人生都有翻身的机会。

其他网友回答:

前天,我在“悟空问答”里刚刚回答了“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被头条推到了首页,昨天收到了优质创作的消息。

因为本人熟读《论语》,一生几乎没有间断过阅读《论语》,所以对孔子的一些话有点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就试着把“知天命”的意思,给大家谈谈我的看法。

我以为五十而“知天命”,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与“不惑”不同,40岁的“不惑”主要是指对人和事不迷惑,对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本质的理解。50岁的“知天命”,是指50岁的人认识到自然宇宙有其独立而根本的运行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天命”的人能够主动自觉地顺应天道而为,不会独逆天行事。

二、知天命就是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大道理,自己能够努力的作为,但不刻意的企求其结果。

三、知天命就是对个体的微小有足够的认识,知道我们仅仅是浩瀚大海中的一小滴水,虽然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仍然会奋斗,但是对个人的荣辱得失已经很淡然了。

四、知天命就是知道50岁的我之所以能够活成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天命如此,也就是天命的结果。不管是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是因为主观性格的使然,总之是天命造成的。失不埋怨、达不庆幸。

总之,50岁的人、尤其是50岁的男人,也就是“知天命”的男人,是经验丰富的人,是目光深邃的人,是头脑冷静的人,是性格通达的人。在正常的状况下,一个人的一生是在这个年龄段才显得最完美,最有魅力,最有能力。

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我的理解和看法,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虽然辛苦,但很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天命,就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而偏离轨迹,只能顺应这一生命规律。

人过五十,两鬓白发,人生已经定型,已功成名就或者平凡无为,均已不能再折腾了。

人过五十,年轻时的选择,到此已见分晓,划上句号。回首往事,已感慨万千。

人过五十,往后的生命时月有限,步入老年时光,只能珍惜当下,安享生命。

人过五十,体力开始走下坡,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保养身体成为重点,不宜象青年那样拼搏。

总之,人过五十,生命时光受限,生命活力消弱。这是自然法则,就是知天命的年龄。

但是,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极大改善,人的寿命提高,五十仍然极富活力,可以有追求、有梦想、有快乐、有干劲。年龄已经跨越了古人的认知,有了新的定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五十岁也算年轻,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雄心益壮,奋进有为态度,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不已,积极进取精神。这种情怀值得弘扬、倡导。大家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八十多岁仍然战斗在抗疫前线;七十多岁的李兰娟院,在武汉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深入一线,救治生命,与病毒进行战斗。他们的人生追求、生命态度,仍然象燃烧的火焰,久久不息。

在这里,天命知否,天命不知!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邀请。

离“天命″相近的词语是“天道″或“天心″,那么天道何在?天心何存?必曰存在,则人何由而知?

直到数字化网络已经覆盖华夏大地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在心中塑起一个人格化的“天″,并以天命来安身立命,是数千年的文化思想不被今人接受,抑或今人在思想领域长足发展而不屑于顾及既往?

孔子当年的“五十而知天命″说,在我看来是极为朴素的人生领悟,贯穿前后语句更能全面寻觅夫子的思想轨迹。“十五岁立志向学,三十岁学有所成,四十岁不受诱惑,五十岁明白了天下大道,理解了民心所向,六十岁学会了包容与共存,七十岁论事不违情理",然后,就有无尽的“隔离感″郁结心中,直至去世前七天的曳杖兴叹“泰山其颓乎?梁柱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以天地人三才自况。

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明示天(实体,或者人格化实体)看上去并没有对某个人亲近或者眷顾,但有些人的言论和行事的确是在替天行道。孔子处在五霸初兴,周王孱弱如小国之君,礼教崩塌,正音废弃的环境中,诸侯自命,公族僭越,世上有限的资源被用在无尽的铺张浪费上,鬼神是问,人如草菅,上下欺瞒,唯利是图,真正的人欲横流,浊不透气。夫子慨然以天命自持,欲一展抱负,济世拯民。但是,在他属意的几个点上,他的施政过程都因为触碰了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而中辍,天下之大,竟不能容。

说到底,孔子的思想并没有汤武革命那样的激烈,只是以文化为引导,让统治阶级分惠于民,从而缓解越来越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社会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只是孔夫子的言行“郁郁乎文哉",后世觉得有门墙堂奥之限。

相对于孔子的“天命",另一个文化巨头——老子的后裔却从“陇西″崛起,助秦人一臂之力,完成天下一统,余烈直冲汉兴百有余年。

仅供读者诸君参考,自认为本文只是一种刍议。





其他网友回答:

「天命」 就是天的命令。

“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上天的命令,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这句话出自《论语 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全句意思为: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

岁月匆匆五十载,光阴似箭,回望自己的人生,好像一直以来都比较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幼小长大——成熟成家——抚养儿孙。最近网络流传这样一句流行语“一个人一生有三晃:一晃长大了,二晃衰老了,三晃归去了。”想想自己已经晃了两晃,可不敢再晃了,再晃儿孙就找不着自己了。

五十岁,明白了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不变的风景;学会了在困境中点一盏希望的心灯;懂得了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知晓了世事并非黑白分明,无论成与败、苦与乐,衰与荣,都得要画上一个句号;理解了人生要多一些宽容、同情、敬畏与平常心,因为宽容使人和谐,同情使人温暖,敬畏使人清醒,平常心使人知足安稳。

标签: 知天命 天命 论语 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