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秦王17年)灭韩开始,到前221年(秦王26年),前后历时10年时间,终于扫平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用武力削平天下后,因长期割据形成的地方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以秦制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实行全方位改革,创立了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统一的 封建帝国。
毁誉参半始皇帝客观地说,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空前绝后的大英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真正意义上一统天下的猛人,是皇帝称号的创始者和发明人。他筑长城抵御匈奴对中原的侵害,征服岭南百越地区,修驰道沟通东西南北,统一度量衡、货币,简化和统一汉字...... 北筑长城和南戍岭南两项大功告成,就大体划定了秦帝国东到辽东,西至陇西,北抵阴山,南达南海的空前广袤、辽阔的疆域。
此时的秦始皇眼中无物,如日中天,同时狂妄至极,他有一句著名狂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和他预期相反的是,他的理想始终没成为现实,秦王朝只历二世(15年)而亡。什么“二世三世传于万世,传之无穷”,都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秦始皇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套用一句后世名言:誉之则为圣王,谳之则为暴君。
上不仁,下必暴成为“始皇帝”的嬴政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
秦始皇在横扫六合时,每灭一国,就命人把所灭之国的宫殿绘制图样,在咸阳依样画葫芦仿造一座。他还大兴土木,四处修建行宫别馆,仅国都咸阳周边400里内就建有宫殿270座,关中地区(今陕西关中平原)就有行宫300座,在关外有400座。
在秦始皇修葺的所有宫殿中,规模最庞大的当属阿房宫。阿房宫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它究竟有多大是难以确估的。史载,阿房宫仅前殿就大得惊人,东西宽500步(约700米),南北长50丈(约115米),可容纳万人。殿门用磁石制成,可防刺客偷携暗器入殿。殿门前排列没收六国民间兵器铸成的12金人(铜人),每个重24万斤。这项宏大的工程,必须常年征用 数百万夫役 ,还没等到完工,秦始皇就暴毙沙丘,后来项羽率军入关中,为泄愤纵火焚烧阿房,大火连烧3个月仍未熄灭。
骊山大墓是秦始皇的另一项庞大工程。始皇刚即位,就下令在骊山为自己营造坟墓,秦灭六国后扩大修建规模,常年使用72万刑徒服苦役,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直修到其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就强征精壮劳力140余万人,加上筑长城,戍五岭,修驰道,造行宫,以及无休止地兵役杂役,常年动用民力多达300余万。彼时的秦国总人口仅2000余万 。光这几个庞大的工程就已经耗尽民力,就足以毁灭这个国家了。
彼时秦国的男丁基本全被征调服役,部分老弱及女子也被逼服役。沉重的兵役、徭役压得人民无法喘气,又加上横征暴敛,导致海内虚耗,民穷财尽。秦自孝公重用商鞅后开始奉行法家学说,所谓法家并非依法治国,而是急法尚刑,用严刑峻法恫吓、统治民众,所以山东六国皆称秦为“虎狼之国”。秦王扫灭六国后,继续推崇法家,他为人刻薄寡恩,戾狠残暴,用刑严酷,杀人如麻,使秦暴政达于巅峰。据记载,人民扬手犯法,投足触律,乃至手足无措,大批无辜者被当做刑徒送去服苦役,路上的行人一多半都是囚犯,死者相望于道。死于修长城、修大墓者难计其数。秦帝国成了人间地狱,百姓生活在恐怖中,始皇的残暴统治,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一直对暴秦恨之入骨的六国余孽(残余贵族)首当其冲,他们多次采用暗杀方式谋刺始皇;士人(知识分子)得不到重用,纷纷口诛笔伐,指责秦的苛政,广大百姓刚刚脱离战争苦难,本来衷心拥护统一,但秦法严酷、秦行暴政又引发他们开始思念故国,转而诅咒始皇早死,秦国速亡。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强烈不满,这些饱学之士纷纷以笔作刀指责始皇。已被任为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以打击士人讽议朝政之风,他给始皇上了一份咄咄逼人的奏疏,建议他将《秦记》之外的六国史书统统焚毁 ,全国民间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典籍也由官府收缴并集中烧毁。凡敢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地方官员知情隐瞒不报者,也和藏书者同罪。除秦博士掌管的藏书外,天下藏有《诗》、《书》等六经六艺且隐匿不交者杀头,以古喻(非)今者灭族 ,官吏若令下30日不缴、不烧即判刑 ,只保存医药、卜筮、农书等实用书籍不焚。秦始皇很快批准了李斯奏疏,随即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展开了一场骇人听闻的“焚书”活动。
焚书并不能堵住天下士子们的悠悠之口,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反抗,士子和百姓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议论更是遍布天下,屡禁不止。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御史赴各地严加追查,最后抓捕了460多人。始皇下令将这些人集体押到骊山的沟谷中,全部坑杀(活埋)。这些人中除少数方士(占卜、巫蛊之人)外,绝大多数都是儒生,所以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被后世称作“坑儒”。
秦始皇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格之人物,堪称功劳盖世,罪恶滔天(功大过也大),历代以来受到史家的鞭笞,万众的唾骂。秦皇统治极其残暴,烧毁诗书典籍,严重破环了文化的传承;他坑杀议政的儒生、方士, 钳制思想,阻断了自春秋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的良性学术氛围;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他大兴土木营造宫室、陵墓,耗尽了国力、民力;以及连年用兵,常备军竟达200余万,为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0%。广大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秦,人民及六国旧贵族此起彼伏的反抗导致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快速灭亡。
秦始皇死后不足一年,陈胜、吴广就在蕲县大泽乡扯旗反秦,天下纷纷响应。在项羽、刘邦的接连打击下,秦王朝仅仅存在15个春秋,就迅速房倒屋塌、灰飞烟灭了。
秦始皇是中国数千年来第一个有名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概括起来为毁誉参半。誉之者称他“亘古未有,千古一帝”;毁他者说他“肆虐异常,暴君之首”。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他有功有过,其首创并推行的秦政居然延续了两千多年,是所谓“百年皆行秦政治”,但“焚书坑儒”又使其人其事很难盖棺定论。
其他网友回答:主要是李斯这厮怕儒士得到重用他失去偏爱,建议秦始皇烧儒士之书,只留医药,种植等书。引起其中儒士中有人非议,结果始皇查,查不出来一怒之下把这四百多儒士尽活埋。
其他网友回答:《原创》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我见
七律
扫清六合去杂音,
天下一统立新章。
杂书杂音民声乱,
“焚书坑儒”理应当。
思想行政归一体,
全民一心可图强。
秦朝新立封建制,
封候分治不再循。
农安县高纪元
2021年9月5日
其他网友回答:没有什么导火索,铲除图谋不轨。
其他网友回答:痛杀侏儒式的宿儒腐儒!纷乱时局破书尽可焚:难免鱼目混珠……。历史证明是非常时期的举措:杀无赦!比如当下方舟子司马夹之流,即在此类。
统一六国,民不聊生,暨待休养生息,各色说客鼓吹自家政府主张……前朝遗老刁民作乱……
不杀,六国统一有如倾巢危卵。
这个前面我以答过的大至、跟这个差不多、总之他认为始皇他对读书人、有反感、从他建业到登基、遇到的不利余他事情都是、读书人所维、大的战义吃了很多读书人设的谋略、苦头让他知道这群可怕的很!借以秦二世跟穷儒们、混在一起后宫闹事、恶相胆边生、出此惨事!!
其他网友回答: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国贵族仍有守旧复国企图,部分读书人对古代比较尊重,对秦朝看法清飘,模仿古人,卖弄知识,批评政府,妄议朝政,惑乱听闻,迷惑百姓,给秦始皇的统治带来了不利影响。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听从丞相李斯建议,下令:除了《秦纪》以外,其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论著只能由博士官收藏,其他人不得收藏,必须集中到郡衙烧掉;凡敢谈论《诗》,《书》之人,在市上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知情不报者与之同罪;令下30天之内仍不烧书者,发配边疆,劳役4年。于是,全国发生了焚书事件。
二,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召集方士炼丹,由于长时间没有效果,秦始皇慢慢感到失望。还有的方士以炼丹为由,骗取了秦始皇大量的金银财宝,令秦始皇震怒,决定处罚他们。这些方士便联合儒生,诽谤秦始皇,说秦始皇"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任用狱官,用刑法来建立自己的威严,听不进不同意见",这些话传到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大怒,严令御史四处捕人,严加盘问,有些人受不住严刑拷打,就胡编乱造,共牵连到儒生460多人,秦始皇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打击了六国贵族的守旧复国行动,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其残暴行为更加激发了人们的反抗。对中国古典文化起到了摧残作用,使我国古代文化蒙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其他网友回答:骂秦始皇是暴君的人往往搬出两大证据:焚书、坑儒。秦始皇确实烧了书,活埋了四百多人。先看看《史记》怎么描述焚书事件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清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
解析:(秦王)三十四年,是公元前213年。秦统一天下已有8年。嬴政13岁即秦王位,到34年他47岁,他50岁驾崩。这是他临死前发生的政治事件。秦始皇在咸阳宫置办酒菜,款待来为他祝寿的博士。周青臣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特别赞扬了郡县制保天下太平,认为秦家王朝这样可以传万世。始皇很高兴。他47岁了,不用为以后的儿孙担忧了,因为他创立了好制度郡县制。可是这时候淳于越批评郡县制,赞同殷商分封制,还斥责周青臣不是忠臣。秦始皇可能认为淳于越说的也有道理。他自己拿不定主意,让大臣们讨论。丞相李斯的观点很重要,秦始皇信任他,李斯如何评价周青臣和淳于越的辩论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焚之。
解析:李斯认为,古代的制度也不是完全相同,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与时俱进。郡县制很好,没必要搞分封制。淳于越等人厚古非今,惑乱百姓,非议君主,降低了皇帝威望,兴趣相同的人也容易结党营私。建议把秦国之外的典籍全部烧毁。谁敢私下里议论《诗》、《书》,在闹市处死示众。以古非今的灭族。但是保留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不烧。秦始皇下令照此办理。
通过焚书,统一思想认识,使原来齐、楚、燕、韩、赵、魏国的历史书消失。大家团结在以秦始皇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围,这有利于社会安定。巩固秦王朝的统治。
再看看《史记》怎么描述坑儒事件的。
候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解析: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求神仙药、炼丹不成功的侯生、卢生,责骂秦始皇残暴不仁,不愿意继续为他炼丹、寻求长生不老的神仙药,逃跑了。秦始皇非常气愤。他对这些炼丹求仙的术士非常尊敬,还对他们大量赏赐,结果术士骂了一阵子跑了。秦始皇派御史审问术士(不是儒生)。术士为了自保相互告发,最后犯禁的460多人被活埋。《史记》没有记载活埋儒生,活埋的是欺骗秦始皇的炼丹求神仙的术士。
总结:秦始皇推行暴政杀人确实存在。这与他的性格有关系。因此在当时及后世骂他的人很多。但是坑杀儒生确实冤枉了他。焚书事件在《史记》有记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政治言论,禁止非议朝政。“历王止谤”及“文字狱”都发生过。这些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政权。
其他网友回答: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贵族复辟奴隶制尖锐斗争的必要手段。如不这样,将无法巩固和强化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统治。
《史记》中的《商秧列传》中记载了商秧对秦孝公的建议:“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意思是在讲:圣人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可以不沿用不合时宜的旧的规章制度;只要能有利于老百姓,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商秧的建议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商秧变法实施后,使秦国不断强盛,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秧变法与儒家所鼓吹的“克己复礼”截然相反。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代制度分封子弟。这是一种复辟倒退的主张。丞相李斯当场加以驳斥,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于不属于博士官(国家藏书)的私藏《诗》、《书》等亦限期缴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以古讽今的灭族;禁止私人讲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師。次年,卢生、候生等方士、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命御史查究,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
诸如以上,就是史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正原因。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导火索是什么?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导火索源于李斯的上书引起的。
秦始皇看了李欺上书后,下令照办。这之前一些儒生(即读书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也经常在一起议论秦始皇的一些苛政,攻击他的一些政策,这个现象也在迅速蔓延扩散。
李斯提出,命令史官凡事不是秦国的历史统统烧掉,将天下私人收藏的巜诗》、巜书》,诸子百家的所有书籍都收集起来由各郡县烧掉,如果用古代的理论议及当今的统统杀掉,如果任何人知情不报的同罪(包括官员),命令下达一个月内还有藏书的在臉上刺字,去做苦力;只留医书、卜筮、种树书籍,其它统统烧掉。
平时爱议论秦始皇的候生芦生知道大祸临头,就逃跑了。
秦始皇听了非常生气说:“卢生这些人,平时我对他们那么好,赏赐物品很多还敢诽谤我,包括咸阳的儒生都要查。”
这样在全国的儒生就互相告发牵连,最后捉到犯罪的儒生460多人,都在咸阳一起活埋,所有涉案书籍都付之一炬。
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焚书坑儒。”他的导火索就是李斯的一封上书引起的。
威海链 »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