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是不是从说他是唯心主义者?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心即理,即无定理,亦无定法。良知为理、法的指路,不要做违心的事,少结恶缘。各自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成功之路。

唯物唯心的之争就是谁决定谁。也是人自以为是。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管它谁决定谁。

其他网友回答: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从属于精神,即意识决定存在。我们的教科书由此把阳明心学归为主观唯心主义!那么阳明心学到底是不是唯心主义呢?

王阳明的心学有三大思想: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

关于心即理

所谓心即理,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心决定一切,即人的意识决定物质。换句话说阳明心学并不关注意识与物质谁第一性、谁决定谁这个问题,他只是回答如何去寻找“理”这个问题。

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在物上,所以要格物致知。而阳明则认为,理在心里不在物上,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一切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内心原始就具有的,是大自然从我们出生就赋予我们的。

  • 比如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足以说明阳明并不否定花(物质)的存在,他只是强调如果花(外在物质)若不被我们认识,那么这些外物纵然存在,于我是毫无意义的!

再比如,人可以通过格物学到很多技能,可是一只黑猩猩通过格物所获得的技能就极少。这是为什么呢?王明阳说这是因为这些“理”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上,我们通过学习只是唤醒我们内心这些原有的“理”而已,而一只黑猩猩一只狗一头猪之所以学不到,原因不是“理”在这些物上,而是这些黑猩猩狗猪心里原本就没有“理”,故而无论它们如何学习都不可能掌握我们人所能掌握的。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鸟生下来一学就会飞,可是人却不能,原因也在于此。当然,这个例子也显示出阳明心学的局限性,因为他的理论是人生哲学,并不是针对万物的哲学!

从这个角度看,把阳明心学归为唯心主义显然是不妥当的!强力的把我们看待事物分为唯物或者唯心主义,这种两分法实际上是不合理的,这是西方哲学的理念,中国哲学并不主张这种两分法。

其他网友回答:

心,为“欲”。欲,为“理”吗?

如果,欲为“理”,那么,贪五声,淫五色,溺五味,驰骋畋猎,掠难得之货,俱为“理”吗?

请指教。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是近代儒家的大成者,成就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只是从唯心唯物来评价他,有点儿太粗糙了。人家的成就那么多,就两个字把人家打发了,难免会错过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王阳明是书香门第,他的老爸就是状元,他一家人都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也能成为一个状元。没想到王阳明自己的志向更高,他要成为孔子那样的圣人。


王阳明少年时代思想很活跃,学习的东西很杂。学过兵法,想去边关立功,还学过道家和佛家的经典,都有比较深的造诣。有个故事是他结婚的之夜,遇到一位老道,这位新郎官居然丢下新娘,去老道那里听讲听了一个晚上。


可以看出,少年时期的王阳明是非常好学的,而且不是那种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他喜欢实际有用的学问。也喜欢用实践来检验学到的成果,比如大家熟知的,格竹子晕倒的事情。

王阳明学到“格物致知”,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早晚就能格万物,然后从中悟出大道。王阳明认为有理,就和朋友一起从竹子“格”了起来。朋友们“格”了几日,纷纷晕倒。王阳明认为是他们太菜,自己比他们能坚持,多坚持几日一定能“格”出点儿什么。结果几天后王阳明还是晕倒了。


事情虽然可笑,但是能看出来王阳明是非常注重实效的学者。注重实效,尊重事实的学者,往往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个事件对王阳明本身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他学会了任何学问都要去实践中去检验,经得起检验的才是真学问。日后,这种想法发展成王阳明心学重要的一个内容“知行合一”。

学中干,干中学;这个理念是非常非常有用的理念,是王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部分理念传到日本,发展成“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等管理学内容。在最近几年,创业界推崇“精益创业",也是从精益管理发展而来。不用说,实际是拜王学所赐。

你看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循环,是不是边干边学,从干中学,从学中干?

中国近代的大思想家,都注重实践,比如伟人写的《实践论》,邓公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都有从王学的知行合一继承的影子。


心即理,这个思想的来历。最初是为了反对当时流行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动则以“圣人之言”自居,强迫大家按圣人的话去做,而放弃自己的思考。程朱理学把“理”的地位抬高到“高于一切”的地步,必须遵守,不容置疑。这严重地阻碍了当时知识界的思想发展。

王阳明提出“心即理”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本意是让大家追寻内心的理性,自己发现的理,才是真的理,抛弃在书本中学到的,经过程朱等人加工过的所谓“圣人之道”。

但是到了王阳明死了之后,这个“心即理”变味了。人人整天打坐参禅,心里想出来个什么,就以为是天大的道理,死抱着不放。

现在很多人还是这个样子呢。网上的喷子愤青基本都是这种,只有自己想出来的是道理,不看实际情况,更不会顾忌别人。

心即理,到了后世,造成了明代的衰弱。


致良知,则是王阳明的政治理想。王阳明把理想当成了事实,交给学生,后来也造成了王学的很多问题。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人都有的,做事从良知出发,学知识要学到良知才能算通透。

这么讲,是太理想化了。儒家一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本来不错。但是忘记了,某一部分人的善,对另一部分可不一定是善。

那种普天下人人均有的大善,是不存在的。比如美国人的善,和中国人的善,那可以相差甚远。大明的善,与大清的善,也相差甚远。

说近一点儿。王学的爱好者辩论起来,没有一个不说自己有良知,可都有良知为什么还会做完全相反的事情呢?为什么还会把同一件事给予完全相反的善恶评价呢?

具体一点:比如最近大作家方方的良心,真的是良心吗?


这里只是简单地对王学的三个基本内容做了一下归拢,让题主有个了解。

不要只是用唯心或者唯物来评价一位卓有成效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内涵很丰富,要仔细地学过,认真地分辨。

知行合一是王学中最有价值,也最为现实的部分,应该拿过来。

心即理和致良知,则要小心注意。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不赞同将之归纳到唯心主义这个概念里去。

唯心主义只是一个概念。

但从它的影响来看,只要上过高中政治课的人,都知道了唯心主义这个归纳意识的概念。

什么是唯心主义,就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主观开法和主观感受去评价事物去认识事物。简单来说,就是认为意识超于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会简单的把如王阳明等中国传统思想集大成者的智慧结晶归纳于唯心主义???

我想也不好下结论,这个东西有待研讨。不过目前的一个现状就是,中国人太注重西方的思想文化,从而忘记或者是看轻了自己名族的传统智慧结晶。

“超然物外”,一中远大的格局,岂能是一个简单的唯心主义就能概括的。

当然,我也不排斥海外文化,但是要优秀,不是随随便便什么的都可以接受。

其他网友回答:

受西方唯物,唯心教育种毒太深!!!中国文化,和释祖佛文化,认为“心物一元"!!!唯物,唯心只是一门的两扇门!它还差远了!俱足一切的中国道家,释家,儒家,早以参透宇宙真象!开示子孙后代!!可惜家中有大宝!你们非去西方某老头那去,取回了不究竟的理念!让你迷痴,不开窍!!!

其他网友回答:

没具体学习过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但单从这几句话中意,唯心但不是凭空想象。知行合一,要在你的实践认知中,认识具体事物的本质和规规律。不能格此物辩他意,那就不是心理而是诡辩外术。所以存本心很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心是什么心?不能说了心就是唯心唯物来论。

心是开悟之心,心是觉醒之心。

至真至善之心,平常平静之心。


其他网友回答:

人必须要自信。要相信自己领吾到的知识,要把知道的,想到的用到实践中去。要用实践来辩别真伪,既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是述学人心理和行为关系的学文。是一种方法论,不是唯心主义。

其他网友回答: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是唯心主义者。但是,他是以心驾驭一切,即以良知心驾驭一切,以心易物。通达至理的心,即是良知善知识之心,自然而然支配自已的一切时中行为,自然而然的自律行为,人天理行浑然一体,比言善行善意境更高一筹。做功德事而无功德想。

标签: 心即理 王明阳 唯心主义者 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