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吗?此人能征惯战,最后是否封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早在金田起义的时候,韦俊便随韦昌辉参加了太平军。

说起来,韦俊还真是个人才。

太平军中多是没有读过书的贫苦老百姓,韦俊由于家境殷实,年少时便读过多年私塾,是个识文断字的人。

而且,韦俊骁勇善战,有领兵打仗的才能。

(韦俊剧照)

不论是金田起义,还是在建立太平天国后的太平军西征,很多战役都有韦俊参与指挥。

由于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又立下无数战功,因此在天京事变之前,洪秀全对他都颇为器重,封他为右军主将。

韦俊对洪秀全的知遇之恩颇为感激,对太平天国亦是忠心耿耿。

1856年,武昌城遭到了清军的围攻。

当时负责驻守武昌城的正是韦俊。

面对清军数十万兵力的围攻,韦俊一方面严防死守,另一方面则不断伺机出击,数次击败清军的进攻,甚至还打死了清军将领罗泽南。

见识了韦俊的厉害,当时负责指挥的清军将领曾国藩再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团团围住武昌城,打算将韦俊及城中的太平军困死。

城中本就粮草不足,再加上多次与清军对战死伤惨重。想要守住武昌城,对韦俊而言,并非易事。唯有坚持到太平军前来增援,然后内外夹击,才能打败围而不攻的清军。

大约僵持了半年有余,韦俊不仅没能等到太平军增援,反而由于粮道被扼,粮草供给也非常匮乏,很难再支撑下去了。

曾国藩探得消息后,几次命人将劝降书射入城中。不过都遭到韦俊的严辞拒绝。

但是,韦俊很快就面临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候。

(天京事变)

这个艰难来自于“天京事变”。

原来,自从在天京建都后,天王洪秀全便做起了甩手掌柜,把军政大权一概交给了东王杨秀清。

韦昌辉则作为杨秀清的助手,负责日常事务和保卫工作。

由于韦昌辉也是老革命,再加上之前他一直率军作战,在军中颇有威望,以致专权的杨秀清把他视为威胁,对他排挤不断,还数次公然羞辱他。

对于杨秀清的刁难和跋扈,圆滑的韦昌辉并没有和他正面交锋,而是处处表现得极为敬重,并显示出极为畏惧的样子。

比如,杨秀清的轿子还远远未到,韦昌辉就趋步而前,扶轿相迎。再比如,杨秀清每与他论事不过数句,他必跪下立拜,感谢杨秀清教导。

韦昌辉的态度,让杨秀清很满意,对他的敌意也渐渐消散了。

不过,韦昌辉一向自视甚高,并不甘心屈居于杨秀清之下,所以他暗中一直伺机夺权。

(韦昌辉剧照)

还别说,机会终于等来了。

就在韦昌辉领兵在外出征的时候,洪秀全给他发了一封秘诏,要他进京勤王,诛杀杨秀清。

洪秀全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杨秀清借“天父”之口,逼他封自己为“万岁”。

杨秀清已经是太平天国的九千岁了,但他由于大权在握,朝中又多是他安插的心腹,所以他早已不满做九千岁了,他要做“万岁”。

“万岁”在封建王朝,那就是皇帝。

洪秀全虽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他绝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的权势产生威胁。于是洪秀全便给韦昌辉发了一道秘诏,让他除掉杨秀清。

既然是秘诏,当然不能大张旗鼓冲进天京城。所以,韦昌辉在凌晨秘密潜入天京城,并直奔还在酣睡中的东王府。不待府中人防备,韦昌辉便将府中上下全部诛杀,这其中自然包含了杨秀清。

随后,韦昌辉不待洪秀全命令,又对杨秀清的党羽进行了大清洗。这一番杀戮,便有2万多人死在了韦昌辉和他的部众手中。

韦昌辉的行为,激起了太平天国军民的极大不满。洪秀全于是借机捕杀了韦昌辉。

韦昌辉死后,韦俊的境地十分尴尬。

一是,他无端地成了韦昌辉所杀人的家属们的共同仇敌。

二是,洪秀全不仅对韦俊守城粮草空虚一事坐视不管,还对韦俊百般猜忌,唯恐他于己不利。

(洪秀全剧照)

韦俊太难了。

他深知胜则功高盖主,会引来杀身之祸;败则被兴师问罪,一样有性命之忧。

那么远遁江湖呢?

脱离了太平军,韦俊知道清军也不会放过自己,到时死得更加如鸿毛一般。

前亦不行,退亦不行,那就痛快地自尽吧。

可是韦俊深知,他就算自杀,太平天国也不会追认他为烈士,而清军也依旧视他为贼寇。总之,他就算是自尽也得不到任何一方的承认。

既然自杀也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只有投降清军了。

1858年,在李鸿章的说服下,韦俊投降了清军。

韦俊投降后,他不光受到了清军的优待,还被封为参将。

之所以韦俊能得到优待,一方面他是太平天国第一个投降的重要将领。另一方面,清廷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太平军将领投降,所以对韦俊特别宽厚,以示恩宠。

韦俊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一度起了衣锦还乡的念头。

韦俊回乡,一是省亲,二是为哥哥韦昌辉建立祠堂。

然而,乡人却对韦俊当初降清极为唾弃,不光骂他为“反骨韦十二(韦俊在家排十二)”,还拒绝了他出钱为乡里修桥的举动。

由于受到乡里强烈的排斥,韦俊最后只能老死客乡。

生不能归故里,死亦不能落桑梓。

就算如此,乡人依旧不打算原谅韦俊。

韦俊去世的第10年,他的乡邻终于将当年拒绝韦俊所修的桥,修建了起来。

修建完毕后,乡邻在石碑上记下:“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兴亡录》等)

其他网友回答:

带你认识韦将军!

韦志俊,太平天国重要将领,广西桂平人,早年随哥哥韦昌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定都后,韦志俊先后曾经跟随秦日纲,石达开西征。参加过武昌、 岳州、田家镇等战役,战功显著。天京变乱后,被封为右军主将转战于安徽、江西一带,后投靠清廷。

广西桂平人。壮族。或作韦十二,曾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底—1853年初,参加第一次攻克武汉之战。1855年随太平军西征军复入湖北;4月,第三次攻克武昌后,任武昌守将年余。胡林翼、罗泽南率清军水陆师发起进攻,他严加守备,频频出击,曾在汉阳奓山大败胡林翼部。1856年3月在武昌大东门外击毙清将罗泽南后,清军遂对武昌实行长围久困之策,扼堵粮道。双方战斗频繁,伤亡严重。同年秋,北王韦昌辉在天京(今南京)被诛后,他因其兄被杀,武昌城内又粮尽,于12月开城门率部出走。1858年,投降清军,被封为参将,驻守安徽池州。成为太平天国少有投降未死的降将。

虽然投降了朝廷苟活了下来。但韦志俊没有想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同治四年秋,即天京失陷后一年(1865年),韦志俊以为大局已定,天下太平乡民健忘,挑了个错误的时间回金田省亲,并起昌辉祠。他讨好乡里,要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为乡民所拒。到了1914年,乡民重修蚂蝗石桥碑还不放过他:“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韦志俊在家排行十二,直到1942年罗尔纲先生访查,还听到人们唾骂他为“反骨韦十二”。要作气节教育,历史给他出了道难题,只有一死才能完全体面,他偏不愿死,于是老死后继续受罚-落叶不能归根。1884年5月8日韦志俊卒于安徽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其孙光照、师洛等于民国十二年十月立碑,1980年7月韦志俊的坟和墓碑被发现。





其他网友回答:

太平天国最大的降将就是韦俊。

他本是北王韦昌辉的弟弟,自金田举事以来,就一直追随太平天国东征西讨,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太平天国中,韦俊的名声源自他三次攻克武昌城,他非常擅于防守。天京事变前夕,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以数十倍的兵力把韦俊死死围困在武昌城内,石达开本来奉命前来援救、解围,却因“天京事变”猝然爆发,于是匆匆掉头前往南京。没有援军的韦俊,在权衡形式之后,以疑兵之计故意趁着夜色,大摇大摆地领兵离开了武昌。

虽然是弃守,但韦俊却做到了大军之中、全身而退,足见他有勇有谋。

天京事变本来只是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争权夺利,但最后却演变成了整个内部的清洗,先是韦昌辉一夜之间屠尽杨秀清府上2万余人,石达开本来不在漩涡之中,却因侠义劝阻而遭到韦昌辉的携恨报复,全家死于非难,不久之后,韦昌辉又被洪秀全下令处死,韦家也遭到了血洗。远在武昌的韦俊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更要命的是,他还与杨秀清家结下了仇恨(杨家也有人领兵在外,逃过一劫)。

在石达开的斡旋下,洪秀全表面上表示韦俊不同于韦昌辉,没有参加谋反之事,但内心时时刻刻都没有放下对韦俊的警惕,怀疑、猜忌,甚至是排挤,韦俊的部将都封侯加爵了,韦俊却空有赫赫战功。在这种状况下,郁闷的韦俊最终在曾国藩等人的诱惑下,投降了清朝,成了太平天国最大的降将,不过,虽然来头很大,却从来没有被清朝重用。


其他网友回答:

还有议这个的!洪秀全是邪教头头!践行政教合一的邪教宗旨!放在那个朝代(或今天)都得毫不留情的灭之!!!别用文革的观点,再议这话题!无味!无用!无人信!!!

其他网友回答:

韦俊确是太平天国五王之一北王韦昌辉之弟,一生骁勇战功卓著但一生都未能封王,在太平天国时官居太平军右营主将,后因兄长韦昌辉被杀于太平天国内乱中而投降于清朝,虽得以保全性命得了一个善终,却也未能封王只封了个小小的参将,后终老于老家广西桂林。

标签: 能征惯战 韦昌辉 韦俊 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