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权超越、甚至是凌驾于皇权之上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与曹操是一样的。
但说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与曹操就大不相同了。
献帝是天子,是天下人之天子,不管汉室是否已经名存实亡,但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许多的人还是买账的,或者是出于道义,或者是出于利益考虑,毕竟这也算是一张牌。
曹操借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还起到一定的作用,起码在赤壁之战前,三国鼎立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这一招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赤壁之战后,基本就是曹、孙、刘三家诸侯势力在争霸,其他的诸侯势力如马超、韩遂、张鲁等,虽然也颇具实力,但从后期的发展来看,都不是主要力量。
到了这时,各诸侯势力已经彻底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名义上的尊重都没有了。曹操已经不能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天下都知道曹操已经取代了汉室。所有归顺的人,比如张鲁,归顺的是曹操,并非汉室;所有反对的人,反对的是曹操,也不再是汉室。
曹操没有称帝,其实是他想留下更好的名声,并非顾及汉室及天下诸侯的态度。
诸葛亮的执政却不是这个情况,他从没有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诸葛亮主政时期,天下的诸侯除了蜀汉,就只有魏吴,最多还算上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也算一方诸侯。诸葛亮能号令谁呢?谁也号令不动。
至于说诸葛亮以刘禅的名义,号令蜀汉百官,勉强说得过去。但实质上,就连刘禅都惧怕诸葛亮七分,诸葛亮似乎没必要也基本没有以天子刘禅的名义来威慑百官。
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诸葛亮的丞相生涯,的确恰如其分。
《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记载,刘禅曾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意思是说,除了祭祀这种事,政事全部由诸葛亮打理。刘禅是否存在情绪不好说,有人认为刘禅不称呼相父而直呼葛氏,显得很不尊重,有点小情绪。
但诸葛亮的确做到了事无巨细,无论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处理。
虽然是为了蜀汉,为刘禅减轻了负担,但毕竟也剥夺了刘禅的决策权。也就是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皇权仅仅剩下了祭祀权。刘禅这个皇帝,整天还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丞相不高兴,就以先帝的名义把他给废了。这个皇帝还有啥乐趣可言,这与献帝刘协有啥区别?
有人不服,说诸葛亮没有篡位,那么曹操也没有篡位。
有人说曹操没篡,其子曹丕篡了,但诸葛亮的儿子却没有篡。
这都是史实,但有两点不同:
第一,蜀汉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诸葛亮去篡它干嘛,徒留后世骂名吗?
第二,诸葛亮那个儿子诸葛瞻掌控不了啊,不要说篡位,就是把皇位传给他,他未必守得住。
是不是如此,不好确定,但的确存在这两方面的因素。历史没有如果,只能就事论事。
因此,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点看,诸葛亮是没有资格的,天下诸侯没有人能买这个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做到了,也是后世的评价,但曹操也是尽心尽力了,他愿做周公三哺,后世是否承认,他不在乎。
但从献帝与刘禅的角度去体验,诸葛亮与曹操一样,都让他们不爽。或许刘协感觉还会比刘禅好一些,因为曹氏改朝换代是早晚的事,他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刘禅不同,他一直在想相父会不会取而代之,啥时候取而代之。因为不确定,心里更担心。这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的缘故吧。
直到相父去世,刘禅才算松了一口气。刘禅也没其父那个大志,也没有那个能力,但他也想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事。应该说诸葛亮去世,刘禅会感觉心里轻松许多。
从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炒了他的家来看,还是有一肚子不满的。
或许有人会说,都是一些人对诸葛亮不满而导致的。但如果刘禅还存有像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一样,对诸葛亮有敬畏之心,任何人都不能胁迫刘禅去抄诸葛亮的家。
这就是说,诸葛亮或许是出于对蜀汉、对刘备、对刘禅的一片忠心,但在刘禅的感觉上并非如此。
作为身外人,只能说:“阿斗这个孩子不懂事,不知好歹。”
但这毕竟是人家老刘家的家事,豹眼就不多啰嗦了,对错曲直,友友们自己感知吧。
其他网友回答: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说他和曹操的职位都是丞相,但在历史中定位不同。一个是正派,一个是反派,我信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
诸葛亮忠于刘备,忠于蜀国。即使刘备不在了,他依然没有二心。众所周知如果诸葛亮别有用心,那么刘备死后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蜀国。
曹操就不同了,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的野心就是天下,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当时他手握重兵,在三国中实力最强,一个野心勃勃的军事家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会不图谋天下呢。
其他网友回答: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七十万大军为关张大报仇时,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几十骑逃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和在刘备一起大报仇。才导致了蜀军大败而归。
在大报仇前诸葛亮知道刘备急于求成,再三劝阻,而刘备回答是我兄弟仇,我自己报,不需麻烦他人,诸葛亮脸红了,心中有了读者看不明白的结果,而是刘备于东吴战斗,诸葛亮守城。
当战报上得知,东吴将杀了关羽人吕蒙己经处死,杀张飞降将交于刘备处理,荆州以下十几座城市全部交还蜀国。联盟对曹时,刘备回答,我兄弟们仇我会报。丢失城市我会夺。
这时诸葛亮当军师能做到鞠躬尽瘁这句话时就应该劝说刘备,就是打仗也得不到这么多好事,仇也报了,荆州十几座城池也收回了。
而是在第二封战报,刘备白帝城让刘阿斗认相父,诸葛亮当上相父后,连年征战司马懿,朝廷中李相多次劝说休战,最后说到蜀中百姓血让诸葛亮喝光了。诸葛亮回朝罢了李相官。
大将魏延,建议诸葛亮走深山,出奇兵,直至曹操京都,诸葛亮说太冒险。
三国中,曹协天子,领诸候,将汉献帝视为玩物。在评法批儒中,曹操成了法家人物,戏台上白脸奸臣不见了。
而诸葛亮当相父后是大权在握,并没有起到协天子领诸候作法,而是在处理不用认识问题于战斗事务上人。杀了大臣。因为诸葛亮是皇上相父,而曹操没有认汉献帝为儿。
诸葛亮当军师
曹操图
上图刘备之子刘阿斗
汉献帝图
其他网友回答:历史上有“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的说法。伊尹是商朝初年的权臣,为了商朝的利益,他曾废掉不理朝政的太甲,自己摄政,直到太甲改过自新才迎回他。伊尹的行为也遭遇了广泛的置疑,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诸葛亮大权在握,刘禅形同傀儡。但当时的人们以及后世主流观点认为诸葛亮是堪称万世楷模的忠臣,当然少数人认为他有异志。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诸葛亮受到更多置疑。讨论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以为可以看三点:
一、诸葛亮是否言行一致。他早年就约束自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一直这么说也是这么做。他还在《诫子书》要求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忠心无二。
二、诸葛亮是否谋求私利。诸葛亮个人崇尚节俭,勤于公事,没有喜好享受及好色的污点。他为国家建班子,不为个人建圈子,从不为个人及家庭谋求私利。临终前仍上表刘禅,要求不要照顾家庭。
三、从刘备识人用人可以看岀。刘备可以历经挫折,在艰难困苦中崛起,除了运气之外,其识人用人的本事以及凝聚人心的能力很关键。刘备看清了诸葛亮,认可他的忠诚。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
历史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很客观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刘备死后,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总摄朝政,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是否也有像曹操那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嫌疑呢?
在我看来,并没有这样的嫌疑,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整体形势和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来分析。
一、诸葛亮威望卓著曹操挟天子,因为和他争夺天下的,都是身份相当的诸侯,谁也不服谁,曹操需要借助天子的大义来打压别人。而作为一手将刘备集团从新野小县城发展为跨有荆、益二州之势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他拥有绝对的威望,刘备遗言让刘禅兄弟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可以说整个季汉集团,上至刘禅,下至万千子民,都对诸葛亮心服口服。
这样一来,诸葛亮凭借自己的威望,就足以凝结军心民心,足以号令文臣武将,并不需要再要求刘禅做一些什么。
二、诸葛亮并没有欺凌后主曹操为了扫清朝廷中的阻碍势力,杀了董贵妃,还杀了伏皇后,强迫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处死了很多汉室忠臣。
诸葛亮并没有如此,刘禅娶张飞之女为皇后,宫廷禁军由赵云后人统领,诸葛亮一直恪守臣子本分,品行高洁。
三、诸葛亮更像是一位师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记载:“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说明诸葛亮一直在教导刘禅,刘备给自己的儿子挑了个好老师。
在名传后世的《出师表》中,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诸葛亮对后主的谆谆教诲,真的就像德高望重的老师,希望后主能早日成材。
所以说,诸葛亮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手握大权,但并没有逾越一步。
其他网友回答:按现在观点衡量,诸葛亮是个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而曹操天生就个地地道道的企业创始人!诸葛亮集一生所学,就是为了报效这个朝廷,或者代表这个朝廷的主公,这是由那个时代主流文化儒学所决定的!标准台是“达济天下,独善其身”!曹操却不然,打小就研究兵法,出道就是唯我独尊,应当属于极端的法家出身,或许遇到强势皇帝,或许屈尊做个能臣,时逢乱世,必然谋求霸业!经典口号就是“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志”!
可见,诸葛亮与曹操不是同类人,按理说是不应该有人会将他俩放在一起对比的,更不会说他俩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同道!因为两人的性格秉性,是迥然不同的!
一、孔明太善,曹操太凶
诸葛亮在卧龙岗修学时,对天下英雄进行了逐个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曹操惊人相似,正应了那句老话“英雄所见略同”!天下真正的英雄,唯操与使君也!诸葛亮未有追随曹操,比如去离许都近一点地方务农,并不是说因为曹操身边谋士太多,诸葛亮去了没有用武之地!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想想,连司马懿这样其父得罪过曹操的人,最后都混得有声有色,何况毫无私心、干干净净、才华出众的诸葛亮,受到曹操重用是自然而然的事!说实话,曹营中谋士,新陈代谢快,除了曹操用心变异外,谋士身上的缺点也很明显。许攸爱财、郭嘉好色、荀彧保皇、程昱明哲,像诸葛亮这样干净无私、鞠躬尽瘁的谋士,还真的没有多少,才是曹操心中最爱的军师!理论上说,三国君臣的最佳组合,就是曹操与诸葛亮!
然而,曹操在诸葛亮家乡徐州屠城,给善良的诸葛亮留下了“恶心”的印象,所以坐等刘备三顾茅庐,便成为诸葛亮出山的唯一选择!说诸葛亮善,其实很容易!七擒七纵孟获,打仗不用间计,不打伤亡太大的恶仗,更没有虐俘杀俘、抢劫民财的作战手法!一个有善良洁癖的军师,不太可能在一个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君王手下存活的!比如陈宫宁死不从曹操!
二、孔明太廉,曹操太贪
想说明曹操太贪,真的不用费什么口舌!娶了二十几个绝色美女做妻妾,盖铜雀台三台,封地上万户!接着要封公爵,再封魏王,索取魏国内封侯封官权力,最后还要享受天子的旗号仪仗!恢复古九州制,将并州、幽州全部并入他的封地冀州,天下十三州他一人独得三州,领地内税赋收入都归曹家所有了!
上述的贪婪,只能说是泛泛之谈的,但凡老板都有这样癖好!举个触及灵魂的例子,说明曹操贪得无耻!曹刘围攻下邳时,关羽看上杜氏,两次跟曹操招呼,拿下下邳,想娶秦宜禄美妾杜氏为妻!曹操欣然答应。因为曹营之外,他心仪的大将就是关羽与张辽!说白了,为了拉拢关羽,就是生抢也要把杜氏抢来送给关羽!可是看着关羽潇洒的背影,贪婪的曹操好奇暴增,关羽看上的美女会是怎样的美女!
秦宜禄为了活命,将吕布的赤兔马与杜氏一同送往曹操中军帐。曹操为了满足好奇,决定暂不通知关羽,自己看上一眼,再送不迟。等将高顺、陈宫、吕布问斩,忙完公务,回到营中,便想起美人在帐。踏夜探望,一看美人梨花带雨,便忘了诺言,再无情义与伦常,直接拥怀品尝!按照古代,最高长官同意,这个女子便是关羽的老婆,在贪婪的曹阿瞒眼里,先下手为强,总是真理!
纵观三国,诸葛亮是最清贫寡欲!曹操拥有二十几个老婆,二十几个儿子,看看诸葛亮就一个老婆,二个儿子,这就不用多说,诸葛亮太清廉了!诸葛亮死后,刘禅觉得诸葛亮上表的财产有点虚,命人查看。结果发现实际财产比申报的还少,顿时嚎啕大哭,良心倍受责备!从这一点上说,曹操比刘禅还贪婪还无耻!
三、孔明忠诚,曹操奸诈
尽管刘备托孤时交代:“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典型的欲擒故纵,从此牢牢将诸葛亮这批老马拴在了刘氏这架破车上!一代名臣诸葛亮,为这西蜀绝望的战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这并非是刘备的聪明,而是诸葛亮的忠诚。不要说刘备、诸葛亮这样高人,估计就是黄皓这样的庸臣,都看出来刘禅的是否“可辅”!刘备托孤说这样话,估计神志不清了!
刘禅在西蜀,就是个无能之主,说白了就是白吃干饭的!诸葛亮假如“协刘禅以令诸侯”,等于拉低智商,不亚于顶个水桶上山砍材,找死的节奏!按照今天的组织法则,诸葛亮取代刘禅,是对刘备家族最大帮助,至少属于君主立宪!只要西蜀存在,或者统一全国,刘备家族始终吃香喝辣,至少不用“乐不思蜀”当亡国奴!但是,忠诚的诸葛亮,不会这么做,宁可选择“毫无胜算”的六出祁山,期待奇迹来临,以期统一中原,让国家稳定到符合刘禅智商水平的可统治程度。不可为而为之,活活把自己累死!
曹操则不然,在他封公爵之前,他天天拿着“天子”、“国家”、“王师”的招牌,去打击自己的对手。他对张辽说:“与我一起报销国家如何?”抱着必死、追随吕布的张辽听完后血脉偾张!曹操为了拉拢西凉名将段煨,亲自陪同段煨拜见刘协,当面请求天子给段煨加官!官渡之战,袁绍八万将士被曹操忽悠归顺朝廷,多么天经地义!谁知转眼被曹操坑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时候就是曹操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按照不同的职业要求,诸葛亮是完美的职业经纪人,曹操更是出色的企业创始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这两位有事业心人而言,基本上都是做到了!想想,六十多岁的曹操,身患中风,骑马都困难,依然发动第四次南征,逼得孙权称臣,六年未敢进犯江北;然后率军西征汉中,虽失败但稳住凉雍局势;接着回军襄樊,联手东吴灭了荆州关羽,次年回到洛阳病逝!与诸葛亮一样的累死在沙场!
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忠臣的诸葛亮来说是毫无现实意义,诸葛亮是心甘情愿的供天子驱使,万死不辞;但对于心怀异心的曹操而言,就是一块得心应手的遮丑布与核武器,那是曹操发家的独门秘笈!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利用皇帝的权利培养自己的势力。诸葛亮是一心一意为皇帝培养势力。他们两个人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其他网友回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罗贯中美化的。
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没有投靠曹操与孙权,是因为此二人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诸葛亮去了,确实会受到优待,但是想让人家言听计从,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刘备,只因刘备手下缺少谋士,所谓物以稀为贵。
为了让自己卖个好价钱,诸葛亮让人四处给他做广告宣传,下了血本。
后来刘备就是从水镜先生口中知道的诸葛亮,但是,当刘备前来拜访时,诸葛亮内心非常激动,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但是诸葛亮岂是凡夫俗子,他压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故意让刘备等人三顾茅庐。因为诸葛亮知道,轻易得到的不会珍惜。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果然对其言听计从,于是诸葛亮大显神威,被曹操从新野追到江夏,有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及至孙刘联盟,由于曹操大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困难,且北方人不习水战又水土不服,终于败于赤壁。
此时,北方匈奴蠢蠢欲动,西部马腾跃跃欲试,曹操被迫搬师,错失统一江东的良机。
江夏地小,不足以大展鸿图,也藏不住刘备这条真龙,于是刘备从东吴处借荆州,以荆州为基地,巧夺西川,此为庞统献计,并死于征川途中。
刘备占领西川后,又派黄忠夺得汉中。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这可把刘备高兴坏了,次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为夺回荆州,御驾亲征东吴,陆逊于夷陵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退回白帝城病逝。
刘禅继位,然军政大权皆在诸葛亮手中,刘禅敢怒不敢言,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只好与太监嬉戏。
诸葛亮不仅压制刘禅,还团结荆州派打压益州派。
诸葛亮在蜀地横征暴敛,丁男为兵,丁女为后勤,六出岐山,北伐曹魏,与魏国西部军区打的难分难舍。
北伐的目的不是为了灭亡魏国,因为知道没有这个能力,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军权,所以,魏延献子午谷奇谋,真是个笑话,只懂军事,不懂政治,早晚被玩死,
诸葛亮其实就是汉献帝时的曹丞相,把控朝政,使蜀后主刘禅成为苦主。
后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国上下都松了一口气。刘禅终于掌权了,百姓再也不用受耕战之苦了,从此过上了太平的生活。
综上,诸葛亮不过是蜀汉版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将功成万骨枯!
关于诸葛亮到底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如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站在整个蜀汉全国来看:
定下三分天下之策:
可以说刘备能建立蜀汉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诸葛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刘备建立蜀汉的整个计划也是按照当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定下的计策来执行的。
游说孙权建立同盟,共同抵御北方曹魏:
曹魏的势力可以说是当时各大势力集团中最强的一个,而当初刘备才刚刚起步势力最弱到处逃躲,没人没地没势力。
又被曹操盯的死死的,经常怼这刘备干,把刘备打的到处逃窜。还是后来诸葛亮去东吴劝说孙权独立,建立东吴与刘备联盟共同抵御曹魏集团的进攻,在诸葛亮苦口婆心的劝说先孙权最终同意了诸葛亮的建议,开启了刘备与孙权多年的联盟关系,与曹魏断交与刘备联盟共同抵御曹魏集团。
刘备这才在与孙吴联盟的基础上逐渐的发展强盛起来,也正是与孙吴的联盟牵制了曹操的进攻,才能让刘备发展壮大,并最终建立蜀汉集团。
平定南方四郡叛乱:
刘备死后不久,蜀汉南方的四郡出现了叛乱。诸葛亮出于,蜀国当时正处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避免劳财伤命,又加上刚遇国丧便推迟派兵平定叛乱。
到了建兴三年的春天三月,诸葛亮率军征讨南方四郡,直到秋天南方四郡叛乱被彻底平定,十二月诸葛亮班师回成都。
死于北伐征途:
刘备死后,诸葛亮当权,在平定南方四郡叛乱后大力发展国力,整顿训练全蜀军队,为北伐做准备。
诸葛亮先后多次率军北伐,并斩杀北魏多名将领,直到在北伐征途中患病去逝,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率军北伐途中,发明制作了木牛流马、弓弩等先进武器装备。
可以说诸葛亮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一生为蜀汉,为蜀汉做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无法抹去的现实,说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为过。
从后主刘禅及蜀汉群臣的角度来看:
诸葛亮把持朝政:
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托孤大臣,又让刘婵以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诸葛亮又担任丞相一职统领蜀汉文武百官。
当刘禅还年幼的时候,诸葛亮以托孤大臣的身份把持朝政这没话说,但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再抓着政权不放这就说不过去了。
刘禅为啥没有作为,还不是政权一直被诸葛亮死死抓住不放吗,刘禅手里都没什么权力怎么做出事迹。
诸葛亮上表说教刘禅:
作为臣子上表劝谏主上这是做臣子的职责,但诸葛亮的上表中多是教育刘禅这该如何做那该如何做,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有失君臣的身份。
刘禅作为君主虽然口头不说什么,但面对诸葛亮的说教难免不会厌烦。别说刘禅作为君主会厌烦,就是我们普通人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说教,心里或多或少也会感到不快。
诸葛亮自作主张北伐曹魏:
虽然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但多次北伐的失败,大量消耗了蜀国的国力,当初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强大蜀国被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外战大量消耗。
而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全是自作主张的行为,并未寻求刘禅的同意与否,由此可见诸葛亮确实有把刘禅当做傀儡,有与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嫌疑之举。
总结:
说到底不管诸葛亮是不是与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诸葛亮并未做出曹操篡汉之举篡夺蜀汉,诸葛亮最多就是把持蜀汉朝政,控制刘禅的大权臣而已。虽然诸葛亮是把持蜀汉朝政的大权臣,但诸葛亮确实对蜀汉忠心不二,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网友回答:诸葛亮是真正的忠臣,他不是权臣。虽然他有很大的军政权力,但是刘后主刘禅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三国演义》是话本小说,它是历史演义故事,不能当历史书来看。诸葛亮辅助幼主不假,但不是一言堂。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就是一个实力派,他的存在注定诸葛亮很难像曹操那样一家独大。
诸葛亮和曹操个人的政治品质相差很大,诸葛亮和刘备识于微时,诸葛亮给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贤臣。曹操可不同,自小一肚子的谋略,诈病骗叔叔的故事证明他对于诚信这种起码的价值是缺乏认同的,杀吕伯奢一家可以让他明白“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道理,他的发家史正是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产物。平心一句,汉献帝和手下群臣没有一个有真正的才干。匹夫无罪怀璧有罪。没有实力的皇帝注定手下权臣当道,没有曹操也有别人。
力量是有性格的,有人有钱有权的曹操干嘛要忠于一个没有实力的皇帝呢!汉朝的天下也是打下来的,刘邦本身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流氓。将相本无种,帝王也是无种。曹操只是实现自己的野心罢了。
诸葛亮固然没有称帝的野心,同时刘备留下的政治布局对他有极大的限制。诸葛亮自然也就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条件,刘后主刘禅也不是小说中那么无能的君主,他的政治还是过硬的,诸葛亮很清楚这一切,所以他一门心思努力北伐,当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威海链 » 诸葛亮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如曹操一样,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