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有儒家的学问,没有儒家的品德,是否可以称之为“伪儒”?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伪儒不配,就是伪君子。读儒家的书不做儒家的事还不如那些不读书的心底纯正。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学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个体而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勇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文化的内核和要义。它讲究知和行的统一;道德与行为的统一。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问,不是指文字、言词,是指人生体验、行为方式。

也正因为受儒家学问的教育影响,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滋养,历史上众多的文化人,是忧国忧民、舍身取义的典范;是知行结合的典范。大诗人陆游离世前还在爱国忧民,诗叹: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以身许国,其诗何等壮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反,一个满腹经伦的人,他的学问只停留在嘴巴上、书本上,而品德低下,做人做事很差劲,那他自诩的满肚子的“锦绣”“八股”,实为“糟粕”、“屎溺”。

当代的教育家、文化人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个中学生,他的作文得了满分,而在回家途中不愿给一个老人让座,那他的作文为0。

结语:一个只有儒家学问,没有儒家品德的人,只能称之为“伪儒”。

其他网友回答:

是的,说到底他根本就只是一个有好看的皮囊,没有实在内实的花枕头。

其他网友回答:

学问是真的,品行未必全真

这就是学问不等于思想。

大多数人都知道“仁义礼智信”,可谁又能真正做到呢?我坦白,我交代:“我做不到”。墙要倒了,我未必去抚,但我肯定不去推。仁来仁对,义来义回 ,礼来礼往,信来信复,我自以为做的尚可 ,至于智我甘拜下风。

完全用儒家思想的行为规范支配如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会很受伤。也就算是“用之”、“弃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也许可以称之活学活用吧!

有儒家的学问,未必有儒家的思想。我是这么认为的。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学问的目的是通过修身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目的不是称王称霸,而是让老百姓都过得好。社会和谐,孔子心中的百姓是讲求仁义礼智信的百姓,孔子所要的社会是日不关门,夜不闭户的社会。一个德行不好的的人极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危害。问题自然明了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说到底是教育家。如果没有儒家的品德,也就是才不配德,没有师德的教育工作者。也就不配“人民教师”光荣称号。这种人最好不要从事教育孩子的工作。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的学问本身就是围绕着“品德”展开的。所以没有儒家的品德怎么能说有儒家的学问呢?只能说有儒家的知识。

孔子讲“仁”,孟子说“义”,荀子曰“礼”。这不都是围绕着一个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展开的吗?所以儒家的学问是入世的,更是有关做人的。“慎独”、“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不都是在强调做人吗,不是在强调品德吗?

一个人,“德之不修,其才必曲”。所以也希望当世的所有读书人,如果不得志,多反思自身的人品缺陷,而不是怪罪世道不公,甚至扭曲自己的灵魂做出那些一己快意而不择手段的事。这样世道才会不断变好,所以不要再说“中国人素质低”,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本身素质就不高,本身见识就有限。不要说“中国不行”,因为中国不行是因为你、我不行,不要指责“他”,人人都自强,国家才会强!

图片来源网络,文字个人编辑。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平天下,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修身,修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读好书,多学知识,丰富自己的智慧,增强自己的才能,努力勤奋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博学多才之人。二,修身也包括道德品质的修养,不光是要有知天文地理的知识,博大精深学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博大的胸怀,要有心怀天下之志,讲究道德修养,天下大同。如果只有学问,自私自利,品德败坏,不讲仁义礼智信,那就是不知道儒家思想的精髓,又怎能齐家平天下,又算什么儒家呢?。

标签: 伪儒 儒家 品德 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