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妲己祸国殃民?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邀:

妲己本来是奉禹娲之命来祸乱商纣王的国的,奉有改朝换代之命。当然她要祸纣王之国。但作为狐精、作为女性,本领是有限的,所以最拿手的就是迷或纣王。但王朝不乏忠臣,忠臣要护国呵,所以,她就要先灭忠臣,忠臣全灭,奸臣为政,百姓只能生存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本来灭一朝还要兴一朝,她要兴的朝就周朝,也是受命之宗。但因为周武王儿时游猎伤了她九尾中的一尾,却不念武王对她的放生,一心要报一箭之仇,而且受绅公豹的惑乱,一心要害武王姬发及其全家。那个时候武王家在西岐,父姬昌为西伯候,武王姬发是西伯候的二公子。因西伯候勤政善民,爱民如子,深得民心,受民拥戴,一时伤不了武王一家,所以妲己想尽各种办法残害西岐,让西伯候一家和西岐的佰姓全都受苦。所以妲己祸国殃民便是自然定论。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友友邀请。 说妲己祸国殃民,还不如说纣王祸国殃民更确切。妲己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弱质女子,手里也没有干国大权,她能够想到的一些坏主意,也都是为了博取纣王的恩宠。如果不是纣王自己胸无大志、迷恋酒色,怎么会断送了自己的大好江山啊!


其他网友回答:

引言:美人祸国,这是每一个亡国之君必然经历的故事,从褒姒到妲己,男人守不住天下,都是因为美人太过诱惑,这个道理其实挺扯的。君王误国总得要人背锅,这时候美人就被扯出来担罪过。大权在握的始终是男人,女人能做的唯有讨好,美人能做的不是左右江山,而是做好她的本职,竭尽全力的做一个活色生香的美人。

一、《封神榜》里的妲己

大家对妲己的认识,多半来源于《封神榜》里的角色,在这部神魔小说里,妲己被描述成一位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特别是后来电视剧里的各种演绎,更是把妲己推上了道德的审判台上,“炮烙大臣”、“比干挖心”、“活剁伯邑考”等等残忍情节,都把妲己塑造成一个心狠手辣,败坏江山的狐狸精。她蛊惑商纣王诛杀忠臣,使得诸侯叛变,在各种文学演绎以及影视剧里的发酵中,妲己被贴上了妖精祸国的标签。

妲己有多美,纣王要近臣访天下美女,近臣回答:“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贞静;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使役。”短短几句话就把妲己的美丽给描述出来,妲己告别家人,泪下如雨,美人之美在此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婉转悲啻,百千媚态,真如芍弃笼烟。

而妲己在此时还是一个正常的二八娇娥,等到在途中被真的狐狸精杀掉,成为了真正的复仇妖姬,妲己的美貌在《封神演义》里被描述得魅惑而迷人,仿佛这样的一位美人不用来祸害江山都浪费了倾国之姿。

看官,只因这费仲一语,将成汤六百年基业送与他人。这且不题。但言,纣王命随侍官:“宣妲己朝见。”妲己进午门,过九龙桥,至九间殿滴水檐前,高擎牙笏,进礼下拜,口称:“万岁!”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妲己启朱唇似一点樱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团和气,转秋波如双弯凤目,眼角里送的是娇滴滴万种风情。口称:“犯臣女妲己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只这几句,就把纣王叫的魂游天外,魄散九霄,骨软筋酥,耳热眼跳,不知如何是好。当时纣王起立御案之旁,命:“美人平身。”令左右宫妃:“挽苏娘娘进寿仙宫,候朕躬回宫。”忙叫当驾官传旨:“赦苏护满门无罪,听朕加封,官还旧职,国戚新增,每月加俸二千石,显庆殿筵宴三日,众百官丞相庆贺皇亲,夸官三日。文官二员、武官三员送卿荣归故地。”苏护谢恩。两班文武见天子这等爱色,都有不悦之意,奈天子起驾还宫,无可诤谏,只得都到显庆殿陪宴。

小说的描写,影视剧的演绎,把妲己的形象定位成混乱江山的妖妃,当然她是要陪着纣王一起背锅,把祸国殃民的恶名承担起来。仿佛她一个跳舞唱歌,被当礼物进献的美人有莫大的能耐,靠撒娇卖萌败坏了一个大好河山。

二、历史记载的妲己

据《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这段记载里反应出来,妲己只不过是一个战败国进献的女俘而已,这个部落叫“有苏氏”,后世才称她为“苏妲己”。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047年,商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间,有苏部落首领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

这是部落之间的一场权利争夺战,在当时美女只是被当做战利品进献给胜利者的,就算妲己有心复仇,她也只是一个没有话语权的美人,在这样的利益驱逐下,她唯一能生存下去的武器,除了美貌以外,还有竭尽全力的讨好,她并不具备左右男人政权的能力,她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会存在女性专权的事情。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以上出自《史记》,这段记载本身已经把纣王描述成了暴君,当然他身边的美人妲己也不会幸免。“酒池肉林”、“鹿台之迷”都是为了和妲己淫乐。

古往今来,多少亡国之祸都是君王自己的过错,美人在古代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作为,她们能做的唯有取悦君王不至于失宠。说妲己祸国殃民,美人表示,这锅甩得有点沉重。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很久以前的传说或不详实的史传,我历来不当一回事,什么烽火戏诸侯,什么直钩钓鱼,包括这之后的也有许多,再说真正有国家概念,民族意识又不知从何时起,于是对于如此高深的问题,实无能回答!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说妲己祸国殃民?

说妲己祸国殃民的,可能大都引自小说和演义。在正史里,商纣王顶多对妲己言听计从,宠溺有佳,但商朝的灭亡本不该降罪至妲己身上。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常常会把妲己的蛊惑妖魔化,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一边倒地倾向妲己误国。那么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妲己其人

初识妲己是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以及后来翻拍的一些影视剧。这些演义和戏剧里,妲己已经被幻化为狐妖。殷商的灭亡,也是她一手造成的。那么正史里的妲己又是谁呢,是不是也是这么十恶不赦呢。

历史上的妲己可不是这么狐媚,也不是遭人唾弃的“蛇蝎女人”。殷商时期,天下形态为方国联盟。也就是天下有很多国家,他们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与后来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局面俨然不同。在这些盟国当中,尤以六百年之久的商朝最为强大,可以理解为盟主国,而各方小国也必须来朝贡,如若不然,则会引发双方争斗。

人之相处需要耳鬓厮磨,更何况是盟国之间呢,偶尔关系紧张或交恶也在所难免。这段历史上就曾发生过一次战争,是殷商与一个小国家有苏国之间的战争,结果有苏国战败,屈膝与灭亡之间,有苏国选择了臣服。

《国语-晋语》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既然屈膝臣服,就必须赔偿殷商,必须纳贡。我们知道,有苏国除了交纳很多银两宝物之外,美女妲己此时也被一起进献给殷商,妲己就是有苏国的公主。妲己,其实是己姓,苏氏,名妲,当时人们叫顺嘴了,就唤作苏妲己了。

由此可见,人们口中念叨的妲己,其背景完全是清白的,也并不是狐妖、狐仙。那么,到了殷商的妲己,到底有没有祸害商纣呢,又怎么会被扣上“红颜祸水”的帽子呢?

二、被狐妖化的妲己

许仲琳笔下的妲己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在演义里,商纣王帝辛这位性情刚猛的男人由于在女娲宫亵渎女娲神像,而导致女娲必须要出手教训这位昏君。随即妲己就被“桃花星”狐妖成功附体,从此美人胚子、蛇蝎心肠的妲己正式入驻纣王后宫。妲己多美呢,据说最后杀她的刽子手都下不去手,可以想象,现在的小清新根本不能与之媲美。小说虽不可信,但真实的妲己在殷商的所作所为也的确让人谩骂。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纣王性好美色,神勇冠绝,妲己又是稀世美人,讨人欢心,所以商纣王每每钻进温柔乡,让朝政变得荒芜,而且自己也渐迷心智。

《史记-殷本纪》:“(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听计从。”

纣王喜好寻欢作乐,妲己善于取悦,从而得宠,纣王对妲己妃子也是言听计从,无所不做。

妲己被冠以“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源起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卷之七·孽嬖传》:“妲己嬖幸于纣,妲己之所以誉贵之,妲己之说憎诛之。”意思是妲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纣王完全听命于她。众所周知,刘向写《烈女传》,意在规劝汉成帝不要因赵飞燕、赵合德等女色而误国,说明贤妇可以兴国、妖妇可以亡国,进一步说明妇德之重要性。然而刘向却背离了史实,引经据典的同时却将商纣的灭亡归结于“妖妇”妲己了。

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包括魏晋南北朝以来狐狸精形象的形成,人们慢慢会把谗言魅惑的女人跟狐妖联系起来,而妲己形象就被狐妖化,甚至成了“狐狸精”的代言人了。

李白《雪谗诗送友人》:“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白居易《古冢狐》:“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列数妲己的罪状,主要基于几点事实(隐约考证):

A).纣王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派人搜集天下奇物,供她玩赏;

B).冬日里,妲己砍去别人双脚,就是为了弄明白他如何不惧严寒可以赤脚走在冰面上;

C).也是因为好奇,妲己不顾人命关天,剖开孕妇肚皮,一看胎儿究竟;

D).为了印证“圣人之心有七窍”的说法,妲己让纣王杀死忠臣比干。

种种罪恶,也的确让这个女人罄竹难书。

三、朝代更迭小哲说

殷商时期也许离我们非常久远,但后宫类似妲己的女人,也有大把的存在。历朝历代以来,妲己只是一个缩影,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妲己的罪过才被无限放大,甚至被妖魔化。

中国封建历史中,朝代的更迭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究其一朝来说,如果将一代江山的终结归结于后宫女人,那么只能说明当朝皇帝的昏庸无能、荒淫无道。道理很简单,因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威严是不容任何人挑衅的,即便你是温柔乡里的枕边人。

(对于苏妲己这位绝世美人是不是误国误民的“红颜祸水”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一、历生史学家或有正确辩证论的人对此是否定的。

二、每次改朝换代更替是上个朝代经济社会矛盾积累深厚得不了有效的改善或解决,导致被推翻,由下个朝代不断改善或解决矛盾,循环不断。

其他网友回答:

<2>苏妲己:为什么美丽的女人都是红颜祸水?

苏妲己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见于正史记载的红颜祸水。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的妃子(不是王后)。是商朝时地方部落为商王朝示好奉献的一美丽女子。《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以妲己许。”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苏妲己对于有苏部落的作用其实和王昭君对于汉朝的作用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为什么王昭君成了名垂千古的民族女英雄,而苏妲己却成为了遗臭万年的红颜祸水呢?

一言以蔽之,是因为王朝最终为人所灭,商纣王成为了亡国之君,那么拥有绝世容颜的苏妲己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退一步来说,就算妲己长得真的十分美丽,性格真的十分残忍,如果在商周战争中是商朝胜利,那么苏妲己,也不会成为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司马迁说:“辛(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最后一句话很值得让人推敲,而越推敲越难以置信。“妲己之言是从。”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妲己说什么纣王就听什么!”这可能吗?不要说在以前那个男尊女卑的奴隶社会,就是在当代社会除了个别男生,我想大部分男人也绝对不会是女人说什么就听什么的,更何况纣王不是普通的男人,而是至高无上的王!而妲己再受宠,爱长得再美丽,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女战俘而已。如果纣王性格懦弱,形同傀儡,那么听女人的支配也没有什么。可是,帝辛性情刚猛,血气方刚,孔武有力,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这是典型的大丈夫形象,如何能对一个女战俘的言语言听计从?

综上所述,苏妲己就算是有过错有罪行,也只是属于纯属地位的从犯而已,但是中国的历史是男人写的,何况在纣王得到妲己之前,他是年轻有为的一代雄主,为何得到答疑之后就成了一亡国之君呢?肯定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哪,正所谓:“温柔乡是英雄冢!”英雄的没落一定是温柔的女性造成的。这其实是没有心肝的立论!为什么在颂扬丰功伟绩的时候,男人永远处于主导地位?而一到了承担责任的时候男人就不承担主要责任了呢?

这一点笔者以为唐代大诗人元禛在传奇小说《莺莺传》说的最为直白明显: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


由此言论,赵飞燕,赵合德,冯小怜,杨贵妃,李师师,陈圆圆等人的悲剧命运也都可以解释了。

其他网友回答:

“妲己”这一人物在经过史家和文人墨客反复鞭挞后,终于成为各版《封神榜》中万人唾骂的狐狸精,她蛊惑纣王,蛇蝎心肠,残害忠良,毁家灭国。但回顾妲己的真实历程,还真是冤枉了这个“小女子”。

妲己是什么身份呢,据说,妲己原本是有苏氏之女,有苏氏被商纣王打败,被迫向商王进贡大批牛马等牲畜和一个叫“妲”的美女。这个名字叫妲的美女姓己,人们就称她为妲己(人们那时候称呼比较随意,怎么顺嘴怎么来)。于是妲己作为商王俘获的战利品,跟马牛羊一起贡入商王后宫。因为妲己年轻貌美,后来受到已到中年的纣王的宠爱。传说纣王对她言听计从,逐渐开始荒理了朝政,走向了亡国之路。

说到这就要问了,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对一个俘虏言听计从呢?也许有人会说,妲己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美貌来迷惑纣王的,但这主要是因为各种历史记载和传说已经流传甚广。实际上历史是这样记载的,商代的妇女地位很高,所以妇女大都受到尊宠,于是妲己就因受到纣王的宠爱而在国家大事上有发言权,但纣王对其还谈不上言听计从。

而妲己到底是如何祸国殃民的,在《史记》《列女传》等历史著作里写了其所犯的罪行,比如妲己说自己能猜出孕妇所怀是男婴还是女婴,要纣王剖开孕妇的肚子验证她的说法;还比如看到冬天有人赤脚在冰上行走,觉得那人的脚一定有特别之处,于是就敲碎那人的脚骨研究等等。而这些都让妲己毒妇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究其历史,妲己成为祸国殃民的毒妇不过是背了个大黑锅。为什么这么说呢?妲己作为一个战败部落的贡女,没有背景,虽说受到纣王宠爱,但商朝时,战争、祭祀等重大事情,都要向神问卜才决定的,所以她对政治的影响力实在是微弱的。

那么商朝到底是如何陷落的?当时西边的周发展壮大起来,而周武王想伐商不是一天两天了,眼看着商朝国内逐渐空虚,周武王默默储备精力等待一个借口,而这个借口就是商纣王“惟妇言是用”。于是周武王率大军灭了商朝,纣王也在他最奢华的宫殿鹿台自焚。

妲己很美,书说"有美色",而美得如何,据说美得让杀她的刽子手举不起刀。不过这都是神采飞扬的民间传说,关于妲己的死,史书上说是周武王杀的,"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

历史上,从来不乏为王朝灭亡背黑锅的女子,所以古代的美貌女子大都冠以“红颜祸水”的罪名。但要说妲己在商王朝的灭亡中起了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也不可说她一点坏作用也没有,因为"助纣为虐",她错就错在不应该与皇帝一起淫乱作乐。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美女多是红颜薄命,特别古代帝王的女人,如果遇上明君,自然可以保住一生富贵。可是如果命运不济,遇上昏君,那就是红颜误君!再不济,摊上一个亡国之君,那就是彻底凉快,这祸国殃民的罪名是担定了!

所以,祸国殃民的从来不是妲己们,而是那些所谓的君王!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说妲己祸国殃民?我们从以下4点来分析:

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古代,男子的过错常常让女性背锅

②史书记载中,妲己的一些行为于社稷不利

③以商王的得失定义,感觉得不偿失

④从众心理的影响

一,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古代,男子的过错常常让女性背锅

(1)红颜祸水的说法

红颜祸水的说法,最先可以追溯到“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据说,上古时期天下有10个太阳,天地炎热,万物枯萎,这时候神箭手后羿用9支箭射掉了9个太阳,只剩下1个太阳,从此天下万物才能正常生长,于是后羿被封为救民于水火之间的英雄,西王母于是赏赐给了后羿一份神药,吃了可以飞升上仙。

可是后羿不舍得离开爱妻嫦娥,因此没有吃这个神药,而是将此药藏了起来。可是嫦娥无意中看到了后羿藏起来的药,于是偷偷地吃了,自己飞升上天,舍弃后羿孤独在凡间。因此,嫦娥因为自私偷吃神药,舍弃了丈夫,就被人们称为“红颜祸水”。

在这之后,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红颜祸水”,如灭了夏朝的第一祸水妹喜,祸国殃民的妲己,“烽火戏诸侯”的褒姒,摧毁了越国的“西施”等等,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古代,人们总是习惯将一切不好的罪名强加在女子身上,男子的过错总是让女性背锅。

(2)红颜祸水说的根本原因

  • 古代女性没有话语权,成为了男子推脱责任的替罪羊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古代,由于男性在经济政治方面占据优势,女性得依附男性而生存,因此占据社会和家庭主导地位的是男性,语言的主动权也在男性,女子是没有话语权的,女性不过是男子的附属品,而一旦发生这些不好的事情,恰好这个女性又在场,理所当然就被当做替罪羊,为男性掩饰自我过失和开脱罪名,替男性背了锅,成为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如鲁迅所说:

  • 古代人民思维落后和妒忌心理作怪

古代人民思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受到祖先遗传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认为女子就是“赔钱货”,女子就应该“无才便是德”,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出外抛头露面等等,因此女性不能出名,只要出名,或者做到了皇帝的宠妃,地位尊贵,这时很多人就会产生妒忌心理,因此就会贬低这个女性,来满足自己心理的不平衡,因此古代也有了很多贬低女子的话,比如“红颜祸水”、“女色误国”、“狐狸精”等等的话,这些都是人民在妒忌的心理下,以主观的臆测为女性扣上的帽子。

二,史书记载中,妲己的一些行为于社稷不利

在史书中,对妲己的正面评论与描写很少,然而对她一些负面的描写却不少如《尚书·周书·牧誓》记载“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逸周书》里的“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除此,《国语》、《史记》等等史料中,也都是描述纣王听信妲己的话,使得商国民不聊生,无不在宣传“妲己祸国殃民”之说。在刘向的《烈女传》更是详细描写了妲己怎么祸国殃民,将妲己定义为祸国殃民的典型代表。

因此,受这些史书记载的影响,人民都觉得妲己的一些行为对商朝的社稷不利,而刚好纣王又此时亡国了,人民自然就把罪名加在妲己身上,觉得是妲己的所作所为,才导致了纣王的亡国。

三,以商王的得失定义,感觉得不偿失

人民都喜欢站在上帝视角说话,当他们站在商王的视角看事情,觉得得到妲己后不过是一时的新鲜,可是却因为妲己这个红颜祸水,导致商国亡国,明显的得不偿失,因此人民顺理成章地将亡国的责任扣在了妲己头上,觉得就是得到妲己后才会亡国的。

当人民为商王鸣不平,感觉得不偿失后,自然就会对妲己恶语相向,骂她是狐狸精,是红颜祸水,是女色误国。

四,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当小说和演义更多地将妲己妖魔化和贬低,人民早忘了正真的妲己做过了什么事情,大多印象中的妲己就是《封神演义》这些小说中的心怀歹毒的狐狸精,残害忠良,祸国殃民,把纣王往沟里带。

而越来越多地人这么认为后,其他人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也都这样认为,因此现在妲己都成为了“祸国殃民”、“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标签: 妲己 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