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随想录》有什么样的内容特色?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说真话,抒真情是《随想录》最重要的特征。巴金称《随想录》是一部讲真话的书。他说:“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巴金所说的真话就是“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真话。”因此,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原生图景以及社会的众生相,抒发了对逝者无尽的挚爱思念和对扼杀生命者毫不掩饰的恨。《怀念萧珊》是其中的代表作。作品在浸透血泪的文字中,细致详尽地描绘了风雨如磐的黑夜,一个美好、善良女性的毁灭。在作品里作者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夸饰自己的情绪,强烈倾诉了对妻子的无限哀悼和怀念,同时又融入自己强烈的自责和忏悔,以及对残害人命的丑类们的愤怒之情。正是由于这种既爱又恨、自责与忏悔交织的复杂感情,赋予了作品极大的情感张力。又如《春蚕》一文,作者谈到写文章决不能如有些人那样“不动自己的脑筋”,却喜欢“辨风向”、“闻气味”,“照上级指示下笔”,而应该是“讲真话,讲自己心里的话”。并由此,联想到“蚕只能吐自己的丝”,因为“即使是很有本领的现代化养蚕人吧,他也不见得能叫蚕替他吐丝”。文学要“说真话”,本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无须更多论说的要求,但经过“文革”十年的思想禁锢,人的心灵世界受到压抑和扭曲,而要真实地、独立地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则需要经过巨大的心理调整。《随想录》的问世,对极左思潮影响下长期泛滥的“假大空”文风是一次振聋发聩的反拨,它标志着新时期个性散文的发端。

其他网友回答:

真实,敢于面对自己,敢于直面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小阿蛮来回答。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时候创作的一部作品。它被后世称为是“一本讲真话的大书”。咱们现在都是把巴金的《随想录》和卢梭的《忏悔录》来相提并论。


并且,还有评论说《随想录》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评价非常高。另外,在《随想录》出现之前,我国很少有忏悔文学这种内容的作品。所以也可以说,《随想录》这本书,它开创了中国忏悔文学的先河。


读过《随想录》的朋友就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本书里面,有三个“真”,非常关键。



(1)真人真事。


巴金经历过十年文革,看过听过无数的谎话、空话,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有个人真正独立的思想存在的。所以,文革结束之后,巴金写《随想录》,就选择义无反顾的坚持讲真话


他在《随想录》里说,自己在十年浩劫里,也妥协过,也任人宰割过,甚至还说过很多违心的话。所以,在书里面,我们经常会读到“欠债”、“还债”这样的字。这些都是巴金讲真话的具体体现。


再比如说,巴金对老舍的惨死,对妻子萧珊的含冤离世,以及将小狗包弟送上解剖桌等等事情,巴金都是真实而又呐喊式的讲述出来,字字句句都是血和泪。



(2)真情实感


《随想录》这本书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写故友,写亲人。在书里面,巴金追述和怀念了自己的师长、朋友和亲人,虽然语言朴素平淡,但是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真情实感。


比如,最出名的《怀念萧珊》。巴金写自己的妻子萧珊,写她的善良,她的美丽,以及写她在文革中遭受到的种种折磨。这篇散文一发表,就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还是上面说的,这篇文章真的是用血和泪写成的!


再比如,《随想录》里还有《怀念老舍同志》、《怀念鲁迅先生》等等,也都是记述师友的感人作品。


在这些发自内心真实情感的作品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巴金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感受到他的高尚的人格魅力。这也是第三点要说的。



(3)真知灼见


这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如果说前面两点,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是出于作家的本职(本能)的话,那么,真知灼见,则是作家的胆识和气魄。


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年代才能体会。文革十年,整个社会氛围是没有人敢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思想的。谁要是敢这么做,那下场很悲惨。这个就不便在这里举例了。


而巴金呢,他在《真话集·十年一梦》里引用了一句话,可以为证:

“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这句话是《十字军英雄记》里的一句话,巴金特地把它引用出来,足以说明在巴金看来,没有独立思考的人,是多么可悲的人。


最后,以《随想录》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


“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唯有包含了反思与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撞击读者的心灵,激发读者的共鸣;才能用文学之光照亮人类思想的前行之路,而反思与责任也是未来作家们必须牢记的准则。”


我是小阿蛮,目前主要关注文学、历史和植物。谢谢大家的阅读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

其他网友回答:

对文革的反思!透彻入骨!道出了文革为什么发生!给后世人以最精确的警示!!!巴金老先生的《随想录》。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巴金是我国声望极高的著名作家,《随想录》是巴老晚年时期呕心沥血历时8年创作出来的作品。最初是巴老应香港《大公报》之邀,为《大公报》的副刊《大公园》新辟的专栏“随想录”而撰写的,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连续写了8年,后结集五集由香港三联书店陆续出版。

巴老的《随想录》的主要内客就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审视与反思,崇尚讲真话,抒真情,灼真见,用自已真实的情感,抒发自己最真的感受和思想,从而影响和感动到别人。这种写作手法,摒弃了以前歌功颂德式的文法,去掉了文学作品经常存在的“高、大、上,虚、假、空”的套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书写了巴老的经历、思想、感悟、认知和观点。

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自然、真实,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在这种气息中,体现着生命的力量。正如巴老在《随想录》中所说,生活的确是艺朮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巴老在《随想录》中,批判了人们所固守的封建传统思想,反思了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对“长官意志”和“家长作风”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呼吁建立健全的民主法制。

巴老的《随想录》是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开启了一个新的创作命题,启发了作家对创作的新的认知和赋予了创作的更深刻的意义。

有空,当再读巴老的《随想录》。



标签: 随想录 巴金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