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这句话告诉人们,不知如何生存,焉知生存,不做无谓死亡。
这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相辅相成。
明示两件事物互相补充,前后配合。
其他网友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其他网友回答:也可看出孔子是培养为活人服务人才的。不是神学院。孔子很现实,很真诚,活人活事还弄不明白呢,还想知道死了去哪里也太贪啦吧。是告诉后人,看得着摸得住的还不明白的人,焉能搞明白神神鬼鬼玄妙的事呢?不要为那些事分心,不是这些人研究的向目,你等不配,应接,敬鬼神而远之,之意。告戒人只有大智慧,迎不见首随不见尾的人才可以。与老子相比差的远呢。
其他网友回答:要知道孔子为什么会说出“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首先我们得知道孔子说这句话时的情况。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去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话说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季路向孔子请教该怎样侍奉鬼神的问题。孔子回答道:“现在连人都没有侍奉好,怎么能去侍奉鬼呢?”季路又问孔子:“那么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孔子回答道:“连活着的道理都没有弄清楚,怎么能知道死呢?”
孔子说出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以下三点意思:
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一向是“敬而远之”的。他反对人们盲目地崇拜鬼神,希望人们不要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浪费在鬼神之事上。在他的重要思想“仁”和“礼”中,就体现了强烈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孔子强调人们忠君、爱国、爱人。对于个人而言,要做一个有德君子;对于社会而言,要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所以“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是孔子教育门下弟子和世间众人,不要研究那些虚无缥缈、故弄玄虚的东西,要在有限的生命内多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
先知生,而后知死。只有弄清楚活着的道理之后,我们才能够去研究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活着是我们亲身经历的,身边事物看得见、摸得着,有据可查,所以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死亡及鬼神之事,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也没有实例可供参考,研究这一类的东西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孔子这句话的第二个意思就是告诉人们做事情时要懂得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这样才更加容易上手和成功。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一生的志向就是恢复周礼。这段对话中的“侍人”就是指对君王尽忠,对父亲尽孝。如果在君父活着的时候不能够尽忠尽孝,那么他们死了之后也谈不上孝敬鬼神了。
所以孔子提倡人们“要知生”,就是要求人们要有忠君孝父的强烈意识,以便让社会达到像西周周礼制度下的那种和谐。
(文/若木 图/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语出《论语·先进》,原文是:“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其意思是:季路问怎么样事奉鬼神。孔子说:“还未能事奉好活人,怎么能事奉鬼神呢?”季路又说:“冒味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生的道理还不知道,怎么能知道死的呢?”孔子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告诉弟子:“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四书集注·论语》程子语)这个生与死的因果联系包括时间先后次序在内,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学之有序,不可躐等”(《四书集注·论语》)即学之有序,不可践踏。
谢谢悟空邀请!
注:①季路,即子路,孔子学生。②敢问死,冒味地请问人死是怎么回事。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就是子路。子路问孔子怎么侍奉鬼神?孔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如果连活着的人都侍奉不好,更何谈侍奉鬼神呢?这里孔子并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强调了应首先侍奉好活着的人,侍奉好你的父母、长辈、兄弟、领导、爱人、子女等等,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如果连与活着的人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更不必谈处理与鬼、神的关系。反之,当你坚持用孝悌、友爱、谦让、恭敬、忠信、仁义等世间善法不断去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和念头,去处理好人与人的和睦、和谐关系后,心境自然也会逐步提高,自然就会明白如何侍奉鬼、神了。
人与鬼相对而又统一于一体,可以说是人性的两面。人同时具备阴阳二性,阳是有形的外在,阴是无形的精神,一个人同时兼具人鬼两面性,而所表现来的是人还是鬼,皆在一念之间,粗分来说,一念善就是人,一念恶则是鬼。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三种,一种人是阳奉阴违,这是半人半鬼、不人不鬼,半人半鬼、不人不鬼是最难受的,长此以往,很容易得精神或心理疾病;另外一种人是真正的精神错乱、善恶不分,是真正的傻子;还有极少数修行者达到无善无恶、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浑然忘我、难得糊涂、无为无不为、清净光明、自然、自在的境界,这就是神,神就是觉悟了的人。
接着子路又问死是怎么一回事,孔子同样反问子路“未知生,焉知死?”你连怎么生都没搞明白,何谈死呢?生与死相对,若把生的智慧搞清楚了,死也就自然明白了,这是在教导子路,要活在当下,要坦然面对当下的生活、觉知当下自己的心所“生”出的每一个念头,保持正念、善念,隐恶扬善。另外,我们这个有形的躯体自出生至死亡,分秒都在变化,细胞时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生死交替也是一种无常之常态,明白了这点,也就能悟道了,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这是常态,但当听闻“生命无常之常态”的道的真谛后,我们就不会惧怕死亡,就能坦然面对它了。
<2>先活个明白了再去探究死后的问题!
孔子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博学多才,被弟子们称之为“生而知之的圣人”。因此,他的弟子们偶尔也会提一些“特异”的问题,如鬼神之说。
然而,孔子对此的态度却是“敬鬼神而远之”,从来不在这个方面多费口舌笔墨,因为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探究人生的意义,先让自己活个明白,而不是去探究那些缥缈而不可及的东西。
所以,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向孔子请教关于“鬼神”方面的问题的时候,孔子却委婉的批评子路,连“人事”都没有探究清楚,又哪里来的时间精力去探究“鬼神之事”呢?子路又接着向孔子请教关于“死亡”的问题,孔子仍然是之前的态度,不能够将“生”探究清楚,就不要去探究“死亡”的问题。
孔子的关于“鬼神”与“死”的态度也是历来儒家的态度。人活着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处理“人事”,处理活着的事情,而不是去空对空的揣测“鬼神”与“死”后的种种。我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要分清楚轻重缓急,要搞明白先后顺序,不要本末倒置,先后颠倒了。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不想多谈论涉灵魂、鬼神的东西,他重于讲现世中的人道人文,如《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论古怪、暴力、动乱和神鬼之事)。
其他网友回答:“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论语》,其前文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曰:“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季路问怎样去侍奉鬼神。孔子说:“还不懂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不知道活着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能搞明白死呢?”
孔子这样说是要告诉季路和他的学生,要关注当前的学业,以及与现实有关的道理,不要好高骛远,避实就虚,为了满足好奇心,去追求不着边际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是因季路问事鬼神。故而孔子说了此话。也反应出孔子对待生死问题的态度。也是儒家“生”的观点如何看待“死”的辩证性。
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概意:季路问怎样去侍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儒家重视的是为什么而死,以什么名义死。为天下有道而死;因仁与义而死;为“立德”、“立功”、“立言”而死。那么就知道为何而生,就能不朽始于现世。这是儒家的生死观念。
威海链 »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