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韩信的一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当然也有人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韩信。为什么韩信可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总结呢?要想知道为什么,还得看看韩信的生平事迹。

韩信被称为中国古代兵仙,中国古代最会打仗的将军之一。韩信也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比如战无不胜、国士无双、一饭千金、多多益善、十面埋伏、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解衣推食、居常鞅鞅、功高震主、勋冠三杰、伪游云梦、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人心难测、钟室之祸、独当一面、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推陈出新、不赏之功等。

韩信虽然充满军事才华,但是时运却十分不济,韩信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韩信在淮阴期间,就是一个有名的跨夫,今天在东家蹭一顿饭,明天在西家蹭一顿饭。韩信甚至跟着一位漂母混吃混喝了一段时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韩信投到了项羽帐下。但是项羽根本不重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韩信。韩信在项羽阵营中官职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郎中。韩信提出种种有建设性的意见,项羽也没有采纳。韩信在项羽帐下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最后韩信只得前往汉中投奔刘邦。

韩信到达汉中之后,不知道犯了什么法,按照法律要被斩首,幸亏被经过法场的夏侯婴遇见。夏侯婴跟韩信交流一番之后,发现韩信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夏侯婴便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刘邦却不认为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但是韩信的志向远远不是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韩信担任治粟都尉期间除了发明推陈出新之法外,还结识了萧何等人。韩信经常和萧何等人讨论兵事和国家大事,萧何在一次次交谈中认识到了韩信的能力。萧何从韩信的言谈举止中发现,韩信绝不是等闲之辈,韩信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萧何应该多次向刘邦举荐过韩信,可能刘邦一直没有意识到韩信的才能。

韩信也猜测萧何应该多次推荐过自己,认为刘邦也看不上自己,于是便有了逃亡的意思。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韩信加入逃亡大军。萧何听说韩信逃亡的消息之后非常震惊。萧何知道韩信这样的人才只有一个,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萧何来不及多做请示,便连夜追赶韩信,以至于有人认为萧何也已经逃亡。萧何追了一两天才追上韩信。刘邦听到萧何回来的消息之后的表现是且怒且喜,大骂萧何说:“若亡,何也?”萧何连忙解释道:“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当刘邦听说萧何所追的是韩信这个跨夫的时候,非常愤怒,再一次骂道:“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这时候,刘邦才意识到韩信的能力。在萧何的一再请求之下,刘邦终于同意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萧何知道韩信出身低微,名声不好,而且没有尺寸之功。如果刘邦只是因为自己的举荐而封韩信为大将军,众多将领势必不服气。萧何为了树立韩信的威信,对刘邦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刘邦最终接受萧何的建议,封坛拜将,册封韩信为大将军。正是由于萧何的举荐,韩信成为汉军最高统帅,成为我们所熟知的战神韩信。

韩信率领汉军击败三秦,和刘邦一起重返关中。彭城大战期间,韩信在荥阳一带成功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接着韩信奇袭魏都安邑一举消灭西魏国,并且俘虏了魏豹。井陉之战中韩信消灭了二十万赵军,杀死了陈余,活捉了赵歇,一举灭掉了代国和赵国。韩信灭赵之后,大军陈兵燕赵边境,用政治手段逼迫燕国投降,成功占领了燕国。韩信又在齐国打败了龙且的二十万楚军,并杀死龙且,灭掉了齐国。最后韩信在垓下围困项羽,成功将项羽逼死。楚汉之争期间,韩信先后灭掉了三秦、西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楚国等九个国家,堪称大汉第一功臣。

韩信能取得如此战果,能够在楚汉之争期间名扬天下,能够成为我们熟知的兵仙,一切都要感谢萧何。所以才会有成也萧何之说。

刘邦建立大汉之后,他已经不需要兵仙韩信,他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天下。这时候刘邦和韩信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韩信已经成了刘邦心中的假想敌,刘邦只有拔除韩信这个最大的功臣,才能安心做皇帝。所以刘邦在陈平的建议下伪游云梦,趁机将韩信拿下,押解到了长安。韩信也由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刘邦虽然已经解除了韩信的兵权,但是刘邦内心依然忌惮韩信。不光刘邦忌惮韩信,吕后更是忌惮韩信。吕后害怕刘邦去世之后,自己和刘盈镇不住韩信,所以想在刘邦活着的时候解决韩信。

公元前197年,刘邦率领军队平定陈豨。就在此时,韩信的家臣揭发韩信谋反,吕后便加紧部署擒拿韩信。虽然此时的韩信已经失去了兵权,但是吕后还是有所忌惮。吕后虽然手中拥有军队,她还是担心韩信的军事才能。所以吕后想到了韩信的恩人萧何。萧何意识到只有坚定地和吕后站在一起才是自己的出路,于是萧何决定出卖韩信以换取国家安定和自己的荣华富贵。萧何和吕后认为:韩信已经上过一次当,如果直接以行政命令召唤韩信的话,韩信有可能不走出府门。所以他们最终商议的结果是让萧何前去韩信府上诓骗他。史称: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韩信虽然对萧何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但是萧何却欺骗韩信说:“虽疾,彊入贺。”

韩信觉得萧何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且韩信相信萧何是一个厚道之人。韩信出于对萧何的信任,跟着萧何来到了皇宫。韩信到了皇宫之后没有发现祝贺的群臣和刘邦,只见到了吕后。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又被骗了,上一次被刘邦和陈平骗了,这一次被吕后和萧何骗了。韩信幼小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伤害,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受到伤害。吕后可比刘邦要狠得多,他不像刘邦还讲点情面,这个女人是一点情面都不讲。吕后知道韩信不仅是他最大的威胁,将来也会是她儿子最大的威胁,所以要趁着这机会除掉韩信。吕后根本没有征求刘邦的建议,直接杀了韩信。韩信也真是可怜又可悲,被知音出卖,被一个女人所杀。

如果不是韩信信任萧何,他绝对不会轻易离开淮阴侯府,也不会轻而易举地被吕后处死。萧何在韩信最困难的时候举荐了他,让韩信有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但也是萧何亲手将韩信推进了火坑,直接将韩信送上了断头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他网友回答:

韩信的伯乐并不止萧何一人。夏侯婴同样是韩信的伯乐。甚至没有夏侯婴也不会有后来的萧何举荐韩信这个事情的发生。

韩信出身贫寒,又因为性格放荡不羁,所以他并不招人喜欢。后来韩信想做一个小吏谋生,但他的性格导致没有人愿意推举他。而韩信又心高气傲不愿意耕田桑种,所以韩信生活的很落魄。只能到处蹭饭吃。但当时连年战乱刚刚结束,谁家粮食也不富裕,这就导致韩信地处蹭饭的举动让很多人所厌恶。而韩信游手好闲的性格也让很多人所看不起。终于韩信在蹭饭期间受到南昌亭长妻子侮辱后,决定参军。

但从今之后的韩信并没有飞黄腾达。由于韩信没有好的出身家世,所以韩信只能一步步的往上熬资历。他先后跟随过项梁和项羽叔侄。也提出过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但是由于韩信身份地位。注重出身地位的项梁和项羽根本没有重视韩信。毕竟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小兵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才能。在项羽麾下不受重用的韩信,决定前去投奔刘邦。当时的刘邦刚刚被封为汉王。也由于项羽敌视刘邦的关系。所以并没有给刘邦分封到什么好地方。所以在刘邦入川的时候,很多士兵都开始逃跑,因为他们不愿意入川。只有韩信一人紧随着刘邦大军的步伐,入川投奔刘邦。

刚投奔刘邦的韩信。在刘邦军营中也只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依旧名声不显。后来韩信还因为被人连累差点儿受罚。因为当时各诸侯之间采取的就是连坐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一人犯错全体受罚。而韩信显然是被连累的对象。当时处理这件事的人就是夏侯婴。排在韩信之前的人全部被斩杀轮到韩信后,韩信高声对夏侯婴说到“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见韩信口出狂言,所以也就对韩信有点奇怪。之后在和韩信交谈过后,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一个人才。所以免除了韩信的罪责,并且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但刘邦只分了一个管粮饷对官职给韩信,也并没有发觉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韩信眼见自己没有被重用所以十分失望。而夏侯婴也觉得韩信被埋没了。所以夏侯婴把韩信推荐给了萧何。萧何在和韩信聊过之后觉得韩信是一个大将军的人才,所以就想着给刘邦推荐。但此时的韩信已经失望至极了。所以韩信没等萧何推荐就逃跑了。萧何着急之下就连夜追赶韩信。好不容易把韩信追回来之后郑重的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并且表示有了韩信就有了夺天下的保障。刘邦在和韩信交流完之后就果断的分封韩信为大将军。这就是萧何成就韩信的故事。

而萧何暗算韩信又怎么说呢?刘邦在楚汉相争过程中就数次察觉到了韩信的野心。尤其是韩信以发兵为要挟和刘邦要齐王之位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对韩信动了杀心。从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立刻就夺了韩信的兵权。并且开始一系列打压韩信的动作。除了韩信之外,刘邦对于其他的功臣也同样不放心。萧何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萧何功劳很大,另一方面,刘邦可没有忘记,韩信是他极力推举给自己的。刘邦实际上也拿不准萧何与韩信的关系究竟有多铁。所以刘邦在对付韩信的时候自然也会开始针对或者警惕萧何。

萧何是一个聪明人,他不可能不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再加上刘邦如此对待韩信,肯定是要开始镇压功臣。萧何本身就功高震主。再加上自己和韩信的那一层关系。萧何顿时觉得自己危险了。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所以萧何十分积极的配合吕后铲除了韩信。其目的就是像刘邦表示忠心。如果没有萧何把韩信骗到宫中,说不定韩信还不一定会上吕后的当。萧何为了自保果断的出卖了韩信。这就是所谓的“败也萧何”说法的由来。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其他网友回答: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政治家、宰相。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他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古今中外的战争,其实打得就是后勤,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与张良、韩信一起称为“汉初三杰”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秦末汉初,淮阴有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管理粮草的都尉。

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为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连夜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拜为大将军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吕后告发,吕后大惊,想把韩信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其他网友回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现在我们经常会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是成功、又是失败的关键,那么这个典故来自哪呢?原本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司马迁《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是对西汉开国将军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也就是韩信成为将军是萧何推荐,韩信被杀也是萧何的计谋。

秦朝末年,淮阴有一个名叫韩信的年轻人生活孤苦,家境贫寒,经常被人瞧不起。以至于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侮辱韩信说:“你的个子比我高,又喜欢随身佩戴剑,但是你的内心却是很懦弱啊”又当众侮辱他,让他从他的胯下爬过去。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军队,反对暴秦。他曾经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并没有被项羽采纳。韩信在项羽这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呢,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被处死。免死后,也只是让他当了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于是韩信离开了刘邦的军营,萧何知道后骑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把韩信追回之后介绍给刘邦。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为韩信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指挥多次战役,为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成为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呆在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决定图谋反叛,不料被人告发。刘邦的妻子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世便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来形容事情的成功失败都是由于一个人决定。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韩信本人来说,这一辈子都跟萧何挂上了钩,不管是一辈子中任何的大起大落,都脱不开萧何的联系。成也萧何败萧何说的就是萧何在韩信一生起到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首先说萧何对于韩信的好。韩信本身投在了项羽身下。但是却没有遭到重用。但是却被刘邦这边的萧何发现了。萧何一致认为韩信是个人才,就打算把他拉拢到刘邦的阵容中来,最后虽然韩信过来了,但是刘邦还是不打算重用韩信,韩信也觉得自己在这里待的憋屈,就打算换个下家,之后也是萧何本人亲自骑马去把韩信追了回来。之后韩信在刘邦手底下建功立业,但是满心还是感恩萧何对他的知遇之恩。那说道败也萧何呢?

确实韩信在建立汉王朝之后,萧何有用计谋杀死了韩信。那为什么要杀死韩信呢?首先因为韩信的功劳太大了。很多场战役都是韩信打下来的,所以韩信有些功高盖主的意思,再加上汉王朝建立之后刘邦都已经60左右了,同朝的大臣也是老得不行,而韩信呢?韩信才三十多,正值壮年,这要是哪一天刘邦走了,谁能确保韩信不会篡位呢?再加上韩信本身野心也贼大,喜欢吧权利抓在手心里。

本身心眼就小的吕后和刘邦都不想把这样一个鱼骨头放在自己的喉咙里,所以才让萧何用计谋把韩信骗了过来,最后被困在一个蒙着黑布的铁笼子里,被宫女们用竹刀竹枪给捅死了。至于为什么是竹刀竹枪呢?原来最早韩信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刘邦就许诺韩信一辈子不会对韩信利刃加身。最后也是为了这个名头,所以选择了竹刀竹枪。而韩信本人,能打下丰功伟绩要感恩于萧何,可是最后又是因萧何的计谋而死。可谓算得上是生死一知己了。

其他网友回答: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的重视和举荐,才有韩信发挥的余地,萧何是韩信的伯乐。因此,韩信非常信任萧何,对于萧何的任何要求,韩信都给予信任。

所以,萧何喊韩信去宫内,韩信在微妙而危险的时刻去了,结果遭到吕后的毒手。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是先来了解一下韩信和萧何的关系,弄清楚萧何对韩信的崛起和灭亡的所起到的作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民间对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高祖言“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史称“萧相国”。高祖言“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韩信早年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曾经向漂母要饭吃,并且被屠户侮辱,让韩信从他裆下钻过去(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渡淮河北上,韩信投奔项梁,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 经夏侯婴推荐,刘邦拜韩信为治粟都尉,但也未受到重视。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器重韩信之才,三荐于刘邦,刘邦不肯重用。韩信愤而出走,萧何闻听韩信离去,深恐失去人才,不顾道路艰难,戴月追赶,劝韩信回转,再向刘邦推荐,韩信才得登台拜将,韩信也就开始了其辉煌的一生。这就是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在后面的日子里,韩信果然不辜负萧何的厚望,也不辜负刘邦的重用,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并在乌江成功逼迫项羽自刎。

项羽兵败后,其手下将领钟离眛因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有人告韩信谋反,韩信为自保,只得杀掉好友钟离眛,持好友人头去见刘邦。刘邦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回到定陶后便立即前往韩信的军中,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并押回到洛阳,改齐王为淮阴侯。

汉十年,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萧何派人传信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韩信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 身首异处了。

韩信本是一个无名小卒,因为萧何的力荐才能有幸官为大将军而后成为齐王,可以说韩信这一生的荣华富贵都是萧何给的,然,若不是因为萧何的动员,韩信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落到吕后的手里,落得惨死的下场,所以说韩信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不是韩信说的!这是后世人写历史总结出来的!你沒读懂!!!固有这种不实的说法!!!去学习吧!!!

其他网友回答:

韩信是萧何请回来的,最后杀韩信的也是萧何,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是萧何向刘邦举荐的他,才有了韩信的辉煌一生。后面也是萧何帮助吕雉哄骗韩信前去送死。所以才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标签: 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 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