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指的什么?为什么在国人思想中很重要?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谢邀请,我们通常说的“人伦”仍是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主要是讲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别强调人有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尊卑长幼关系。提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究君臣义,父子親,夫妇顺。君让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让子死,子不死为不孝。

“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亡”,做为一个君主,如果背弃人伦纲常,而去做些禽兽般行为,他所统治的国家,不出十年就会灭亡。足见儒家对人伦道德重视的程度。

长期封建社会,人伦道德,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在国人心中所行成的印记,就是多少代后也难以消除。我们应取其积极向上的道德,摒弃消极庸俗的观念,不应全面继承,才对。

其他网友回答:

“人伦”指的是什么?《说文解字》中说:“伦,辈也”。“人伦”就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儒家学说的“人伦”,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卑长幼之间的辈分关系。孟子•滕文公上》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可见“人伦”在儒家学说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在孟子看来,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是人与禽兽之别的一个基本方面。《管子•八观》中说:“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这里表达了与孟子一致的观点。《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宋代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指出:“人伦睦,则天道顺”。这些话对家庭和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具有多么重要的指导意义啊!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伦”已经被提高到与天性、天道同等的位置。可见“人伦”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思想中是多么的重要了。这是古代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光大。

“人伦”学说与思想,从古至今是中国社会人们的共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特别是尊老爱幼的道德准则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不坚持“人伦”道德观,那么,就会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不安宁,一天大吵三日小吵,甚至动手动脚。但是,有儒家“人伦”道德学说思想的束缚,人们就会走向正常的人生交往的,道德高尚的“人伦”之路,对于我们的生活安宁与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读者邻居有位年轻人,对父母不尊,对姊妹不敬,动不动发火骂人还动手动脚,“人伦”道德丧失,结果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可能做出没有人性,却具有兽性,丧失“人伦”道德的言行呢?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更应该尊重,孝敬。否则,这个家就会破败,这个社会就会破败,人类社会就会倒退,走向没落。

儒家的“人伦”学说是指导我们今天的人们团结奋进的思想武器,对于净化我们的思想灵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人伦是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简称为礼,也是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与人的关系总称。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常说的是天道人伦,人伦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人道。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人有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天下最通畅的达道,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是通向天下相亲,人类和谐的阳关大道-人道。

我们华夏文明,从盘古氏开天辟地开创的就是有序世界。有序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乃至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就是放到现在也是很有现实意义。

试想,如果现代城市没有了秩序会怎样?

纲常伦理就是文明社会的秩序。思想笃定则社会安定;思维混乱则社会混乱。人伦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和认清自己的位置,维持文明社会持续发展,所以才有我们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文明长盛不衰。

其他网友回答: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人有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是天下最通畅的达道,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

是通向天下相亲,人类和谐的阳关大道--人道。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人文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的关系。《管子.八观》:“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按,指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汉书.东方朔传》:“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人伦睦,则天道顺。”

相学中指品评人物,亦指据人形貌测断祸福的相人之术。《青箱杂记》云:"昔人谓官至三品,不读相书,自识贵人,以其阅多故也。本朝臣公吕文靖、夏文庄、杨大年、马尚书皆有人伦之鉴,故其赏罚未尝妄谬,而任使之际亦多成功。"此言人伦,为晶评人物之谓。

金人张行简有相学著作《人伦大统赋》传世,其所言人伦,即相人之术。《旧唐书·方技传》:"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宋张齐贤《洛阳捂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诸葛)爽有人伦之鉴,睹王之状貌,待之殊厚。"二典所言人伦者,亦为相术之别称。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按,指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汉书.东方朔传》:“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人伦睦,则天道顺。”

其他网友回答:

《尚书.尧典》中有五典说法,《左传》解释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伦,就是封建社会里的基本道德关系。前述"五典"及孔子所提均属。是用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工具。

其他网友回答:

人伦,指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如何处理这五伦?《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就是说,父子之间,父要爱子,子要尊父;君臣之间,君信臣,臣忠君;夫妻之间互爱互敬,内外有别;老少有序,尊老爱幼;朋友之间,要忠诚友爱,守望互助。

五伦是对等和相互的,没有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和“父要杀子,子不得不亡”等极端做法。它讲求的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你对我好,我对你好,没有那种单方面的要求,没有高高在上的指责。

在今天,五伦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以父子之间的家庭和睦为例,如果父亲虐待苛刻子女,这会引起社会的公愤,如果子女不赡养父母,这也将引发道德的谴责。其他的四伦也是一样。

可以说,五伦映射的是一个人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不但会有社会的集体意识和道德意识来维护它们,还有法律来保护它们。



其他网友回答:

“人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国人思想中很重要?

回答;

“人伦”一词,是中华民族国体文化之中的,伦理道德范畴内被定义人格,人性,人伦,人品,关键的遵循法则。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孟子》第四章;原文是【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注;

人有人的行事准则,吃饱穿暖住的难以,却没有教养。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圣人对此感到忧虑,派契担任司徒,以人与人的伦常关系来教诲民众,父子之间要亲密无间,君臣之间要礼仪忠诚,夫妇之间要内外有别,长幼之间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间要遵守信用。……

这是2000多年前古代哲学思想政治家孟子对“人伦”一词根据当时现实时代发展需要的定位。

下面我来说一说,对于“人伦”一词的思想认识;

民族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紧跟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伦理道德也会紧紧跟随社会迅速进步而提升它的存在价值。

“人伦”的定义,已经全面超出了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说包括内容的理论范畴。纵观世界,高科技时代“人伦”关系也己经融合世界之大同,东西方关系,贫富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应该遵从伦理道德当中包括的“人伦”交往关系,如果处理得当,美丽的世界会更和平,更和谐,更有序,相互尊重人伦道德秩序,相知相爱无国界,求世界之大同,共同来维护世界命运共同体,是非常好的事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伦”道德行为,社会意识形态,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伦”理论,在新时代应该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他是关系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总概括,伦理道德应当侧重于反映人类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法则。

“人伦”理论是客观的自然法则,是特定已知的定律。和道德规范相结合,增强主观能动性,就会产生内动自律。从而产生显而易见的自我暴露型的人性,人伦,人品行为暨德行规范。

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体现在人与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方面面,所以“人伦”道德非常重要。

标签: 人伦 国人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