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为什么美国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给穷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饿,饿着你。市场供需。卖家需要的是卖方市场。老百姓的话说,饿着你。

人吃饱了就不一样了,是买方市场。所以,卖家倒掉,也不会打破供需关系,失掉主动权。区别就在这里。买方市场,降下去的价永远涨不回来了,饿着你就不一样,你老是有这份需求,而价会慢慢涨回来。

卖的总比买的精,这里就是精的所在。济济学的精要,就是供需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近,有网友提问,1932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于是,美国商人们却把大量牛奶直接往密西西比河倒,宁愿这样浪费,也不愿意给那些穷人吃,这直接导致了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民众也没有解决饥饿贫穷的状况。那么,当年美国的资本家真的有这么坏吗?

事实上,如果你仅是个人要求喝瓶牛奶,他们或许会免费赠送你一桶的。但是,要他们把牛奶分给穷人群体吃,那他们宁愿把牛奶到进河里,否则美国是难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第一,是经济危机造成了当地美国部分产品相对过剩,生产的牛奶太多了,供大于求现象明显。面对牛奶价格下跌,美国的农场主只能通过销毁掉部分过剩产能,导致市场上该类商品物资的短缺,这样价格就可以上去。如果你把牛奶都送给了穷人吃,就会更加没有人购买牛奶,牛奶价格将长期低迷。

第二,经济危机开始暴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口失业,这些人失去了工作,连吃饭都成问题,喝牛奶的次数早已大不如前了。如果把牛奶送给广大失业穷人喝。这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免费喝到牛奶,这会导致美国的资本家的牛奶更加买不出价格了,届时,美国的资本家肯定会会破产的。而把牛奶倒掉,人为制造了牛奶制品的市场短缺,价格又可以涨上去,商人们又可以从中牟利。

第三,在经济危机的时代,资本家倒掉牛奶只是一个缩影,因为做得过于明显,被社会各界诟病,这才会被曝光出来。而其他一些行业也是采取销毁商品,保护价格,保证利润。举个例子,很多餐厅就是把当天卖不出去的食物给清理掉,并不会降价卖给客人。这种做法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万一吃坏了肚子麻烦不断),而且还是对自身品牌质量的保障。

“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给穷人”的思维。如果按商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眼里是利益,并不是慈善。从法律角度来看,牛奶的所有权属于农场主,他是要倒掉,还是打广告,还是分发给社会大众是他的权利。不过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自从1932年这次经济危机过后,就没有农场主这么干了。因为牛场市场太大,仅是靠几家农场主往河里倒牛奶,牛奶价格也无法涨上去。不过,近期有OPEC组织联手俄罗斯限制产能,来稳定国际油价,不过这样的限产保价联盟,是不牢固的,只要有国家违反约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同样,国内钢铁、水泥、玻璃、汽车等都处于严重过剩状态,你能指望企业免费供应市场吗?显然也不会。面地产能过剩,一些企业走“一带一路”,把国内销售不掉的库存商品,到海外发展中国家去销售,还能创外汇。此外,还有把库存商品放在仓库里,等经济复苏了,再拿出来销售卖个好价钱。总之,资本主义国家当年的农场主倒牛奶,而不愿意给穷人吃,主要是想维持牛奶正常的销量和价格,不过就几个农场主倒 牛奶恐怕也左右不了当地的牛奶价格,只能成为后世的笑柄。

其他网友回答:

经济危机时,美国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愿给穷人,这是我们以前读书时的内容,当时读书看到这段话,对“万恶的资本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而随着长大后,才发现,原来书本里“万恶的资本主义”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万恶”。

在说为什么“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给穷人”之前,我们来看,在西瓜价格低迷时,很多地方也出现“西瓜烂在地里”的情况,请问,为何农民如此“万恶”,宁可西瓜烂在地里,也不白送给城里的人吃?

道理非常简单,采摘西瓜,要雇佣人手,西瓜摘下来后,运到城里,需要付出额外的一笔费用,而如果卖不掉,那么,上述费用全部白费,不如烂在地里来得合算。

那么,再来看,牛奶的问题,是否就显得合理了?牛奶产下后,需要特定的温度环境,否则很快变质而不能食用。加上美国的农场主主要集中在远郊和农村,而将牛奶运到城里,既需要不菲的运输费,也需要特定的冷藏设备和车辆。而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既没有额外的资金支持上述费用,且运到城里也卖不掉——因为经济危机影响就业和人们的收入。如果,城里的人们愿意自己到农场主所在地,请问,农场主愿意背负“不给穷人”的恶名,还是愿意给自己走到农场的人们?——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奉行基督教,本身具备人性和良知,我不相信有如此“暴殄天物”的事情。

因此说,看问题,不能“断章取义”和“过度妖魔化”,而要看具体的“语境”和“环境”,如果,我们以单纯的“意识xingtai”去看待问题,那么得出的结论和我们小时候读书时一样——万恶的资本主义。而当我们发展到以市场经济的角度去看问题,则成为“额外支出的费用到底是否合算的”问题。万恶,究竟是“意识xingtai”看问题的结论更接近真实?还是以“市场经济”看问题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实?相信大家心里都自己会思考。

其他网友回答:

资本家不是慈善家,倒掉牛奶是为了维系价格。其它商品也会遭到同样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相邀!

1932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把大量牛奶直接往密西西比河里倒,宁愿这样浪费也不愿意给那些穷人吃,导致水资源遭受了污染,民众也没有解决饥饿贫穷的状况。


直到今日,我们才了解到美国这么做的原因:如果美国把这些食物分发给饥饿的民众,很可能会导致美国的经济再一次大萧条,越来越多的民众就不愿意去购买这些食物,民众们也会越来越懒散,同时经济也流动不起来,也就无法解决经济危机了。

其他网友回答:

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过剩会引起牛奶生产过剩,牛奶过剩会压低市场价格,引起连锁商品价格走低反应。轻则赚不到钱,重则引发经济危机。所以过剩牛奶只能倒掉。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制度,但是资本在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的住房过剩,房价是不能降下来的,因为住房过剩是资本过剩造成的,房价降低30%,会有经融风险,严重下降会使银行倒闭。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这是一个经济与市场问题,若牛奶都送给了穷人,那么企业老板就亏得更多,为什么呢?因为若都送给了穷人,原来还有一部分穷人需要购买牛奶,结果一送穷人,原来需要买牛奶的穷人也不买牛奶了,企业老板送牛奶还有搬运和运输费的成本,而需要牛奶的人也就不会主动去买牛奶了,就想天天等老板送牛奶,或等牛奶降价,这样玩的话,就会导致企业老板破产,为什么呢?因为牛奶是个食品是有保质期的,又不能长期的存储,又不能低于成本销售,所以牛奶企业老板,为了保持市场的占有率,又不能低于市场的成来销售,来打乱市场的价格,所以为了企业的生存,只得将多余快过期的牛奶处理倒掉,以保持市场的牛奶的价格不低于牛奶的生产成本,也才能保住企业不破产和工人不失业,其实这类的经济游戏玩法,是在无形中救了更多的人,也才増加了经济的循环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当时美国资本家把牛奶倒了也不给穷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合理的。

当时经济萧条,居民牛奶消费量较低,牛奶供大于求,牛奶商开始采用降低价格,薄利多销的营销手段,最终导致牛奶价格接近成本,奶农基本不赚钱。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思路是,奶农要么把牛奶保存起来,等到牛奶涨价,要么继续降价促销。

保存牛奶等待牛奶价格上涨,首先牛奶保质期较短,在保质期内期待牛奶价格上涨不太实际,其次是保存牛奶的成本也不低,这就间接提高了奶农的成本,因此保存牛奶等待价格上涨的方式显然不合适。

降价促销保证牛奶不浪费这种方法呢?也不适合,因为如果继续降价促销,牛奶价格将低于成本,就相当于每生产一升牛奶,就要亏损一定的钱。这种情况下,奶农还不如把奶牛杀了呢,这种做法当然也不可取。

那么如果把牛奶给穷人呢?牛奶给了穷人的话,市场上的牛奶需求就会进一步减少,不过经济萧条的时候穷人本来就不是牛奶的客户,因此就算把牛奶给穷人对牛奶需求影响不大。

但是把牛奶给穷人这个动作是有成本的,包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等,经济萧条之下奶农付出多余的成本都有可能让农场经营不下去。

综上所述,在当时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奶农倒掉牛奶是合理的选择。

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个赞吧

欢迎关注头条号,更多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你

其他网友回答:

资本主义国家是最大的资本家,资本家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是以满足最广大人民利益为目的,所以它宁可倒掉也不分发给民众。

其他网友回答:

<2>经济学——傻子转化为理性人的社会科学

其实我国也有一些倒奶,都有过报道:

2004年,就有新闻报道过当时浙江某处160户奶农将鲜奶倒入水沟。

2014年,也就是三鹿那个事件发生前后,也有奶农倒奶。

前几年欧洲奶农也倾倒过牛奶,只是规模不大。

奶农在供应过剩的时候倒奶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奶农不倒奶,在1929年美国那个情况下就意味着自己要挨饿。

经济学是这么一个东西,即使你是傻子,最后也会做出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下的决策:经济学说加油站开在路边能够盈利,可是来了群傻子,有人将加油站开海边,有人将加油站开树林。偶尔开在路边的加油站盈利了。经济学家一看,呀,你看,理性人会将加油站开在路边,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奶农即使想要将牛奶给穷人,但是给穷人的话奶农自己的生活会更加窘迫,所以,给穷人的行为就不会发生。

密西西比倒奶事件

在1929以前,美国农产品早已变现为过剩。到1929年,经济萧条导致牛奶的需求进一步下降。而当时奶农并没有长期储存鲜奶的技术。牛奶无菌包装是在20实际40年代,在当时牛奶行业的主要生产副产品是炼乳,或者你可以通过巴氏杀菌,低温储存7天。这两种方式都需要高额的成本投入。鲜牛奶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当年某小说家就闹过这样的笑话,直接喝生牛乳风险很大)。

而降价销售,其实已经在实施了,1931年1月100磅(90斤)是2.25美元,到了1933年4月是0.99美元100磅(90斤)。这个价格,其实已经触及到了奶农的养殖成本。而鲜奶要变为巴氏杀菌奶或者变为炼乳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此时很多奶农连生活必需品都已经买不起,所以,倒奶对于奶农,一方面减少了过剩的牛奶供给,另一面降低了奶农的储存成本。在财务上,这就是一笔坏账。

不是资本家导致的奶农倒奶,当时保护奶农利益的奶农协会还要强制大家一起倒奶。这类似于欧佩克控制石油产量的做法。用减产让奶价回升,因为这是过剩灾难,而不是不足。如果奶价回升到奶牛不死,那么就是一场奶农的胜利。

资源错配,需要政府分配

资源分配,也是需要成本的。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源错配。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更多的普及,内容更多。如今的牛奶储存技术也突飞猛进。倒奶已经很少了,牛奶可以被储存,可以低成本做成奶酪和其他产品比如奶糖。这也构成了政府储备再分配的可能性。

在1929年,政府即使想要实现牛奶给穷人的做法,他们反而需要支付大量金钱给牛奶加工厂。相比之下,直接发放救济金和食物其实更加经济实惠。我们经常看到那种代表性的老照片,一群人排队等待发放免费食物或者救济金。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农产品并不短缺。因为那是过剩和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衰退,和我们中国当时民国的战乱饥饿流民,性质天差地别。

标签: 倒进 河里 经济危机 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