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制度都有着它的不足,科举制度也不例外。但是,完全否定科举制度,这是不公平的。所有科举制度的弊病都是后人的归纳总结,而归纳总结的弊端就是容易以偏概全。
把目光放到世界范围,我们就会发现,科举制度绝对是同时期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没有之一。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无论是从文化角度,社会制度方面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首先,我们从文化角度来看。
1,文化的传播作为一种基础的社会制度,科举制度对文化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种举措都望尘莫及的。
A,启蒙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寒门弟子出头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绝大部分的家庭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有可能,都会让孩子接受教育,以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读书人崇高的地位也让人仰慕,所以有绝对的读书动机,并为之不顾一切。
B,传播
科举取士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为了能够金榜题名,读书是唯一达到目标的办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有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说法。科举取士让读书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专属权利。
2,文化的传承从隋朝到慈禧下令废除科举,科举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把所有的皇朝更替串联起来。即使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元朝也不例外。这种情况在其他古文明是不曾出现过的。所以对文化的传承不可或缺。
其次,我们从社会角度来看。
科举是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而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对社会的治理和稳定至关重要。或许,在科举的框架之内很难出现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可能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更重要。
或许,大部分科举制度下的官员是平庸的,但优秀的不一定是合适的。
我们对科举制度的坏印象有一部分来源于落第的文人,而偏偏这部分文人里面出现了许多文化大师。另一方面,当社会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封建专制进入民主社会。科举取士的缺陷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被淘汰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我认为,尽管科举制度已经被淘汰,那也是因为它跟不上时代,因为取代它的是更先进、更开放、更合理的现代制度。
其他网友回答:这种说法有偏颇之处!任何一种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科举制之所以生存了一千多年,正是因为它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科举的没落并非开科举士的制度出了问题,而是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逐步僵化,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要正确评价科举制,必须以全面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
科举制度诞生的历史进步意义科举制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它大约起源于隋开皇年间。科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世卿世禄制,合称中国四大官员选拔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政治结构相匹配的人才进阶门槛。
世卿世禄制,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这种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世袭制,一个人要想做官,做多大官,那就要看祖上的阴德。
察举制,是秦朝和两汉时期采用的官员选拔制度。这种选拔制度,打破了贵族阶级对官场的垄断,以举荐和考察相结合,给平民阶层打开了进阶之门,是历史的一次巨大进步。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至隋朝初年的官员选拔制度。察举制到东汉末年流于形式,事实上被豪门士族所垄断,九品中正制其实是门阀士族,与寒门士族相互妥协的选举方案,他既强调了门阀集团无可替代的优势地位,也给平民阶层开了一扇窗。
相对于以上三种选拔制度,科举制最公平。科举制的历史价值,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打破阶级限制,给平民阶层创造了平等晋升的机会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表面上也给了平民机会,其实那只是局部范围内的开放,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科举制则不然,只要不是非自由人,你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种选拔制度,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作用不可估量。
2.科举制度的公平性,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科举制的公平性,体现在针对对象的公平性、考试内容的公平性、封闭阅卷的公平性和张榜录用的公平性。这种公平精神,直到如今还在使用。
如今,我们一直在说高考制度的落后,可是又迟迟找不到替代方案,原因就是这种方式的公平性很难替代!
3.人才选择面的广泛性,对人才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历代历朝为何走向没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层统治阶级走向没落腐化。由于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导致既得利益阶层可以不劳而获,他们的后代必然是低能化趋势,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却被压制在社会底层。这种畸形的人才制度,必然导致重大社会危机。
科举制改变了这个僵死的模式,它让人才选拔形成了动态机制和竞争机制,成了人才宝库的活水源头!
4.科举制也让皇权摆脱了权贵势力的“绑架”,有利于皇权集中
我们还发现一个“恐怖”的现象,这四种官员选拔制度的更迭,都经历了长期的动荡,甚至流血牺牲或政权更迭!
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开始于商鞅变法,代价是商鞅的血;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才有了曹丕受禅代汉;科举制推行,加速了隋朝皇权与门阀集团的矛盾,进而亡了大隋!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每一种选拔制度的革新,其本质就是对既得利益基层开刀,为皇权摆脱利益集团的束缚服务,所以,它就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世卿世禄制下的宗室势力、察举制下的外戚势力和士族势力、九品中正制下的门阀势力,都是“绑架”皇权的“政治老虎”。而科举制以后呢?没有了,所有政治势力集团,全部被一扫而空!
科举制度走向没落的原因那么,这么好的选拔制度,为何最终走向了没落呢?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科举的形式走向僵化
提到科举,第一个蹦出来的字眼就是“八股文”,这就是科举考试形式僵化的体现。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发展,一直强调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代圣人立言”成了科举最神圣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八股文诞生的原因。
过于强调表现形式的趋势,让考生失去了创造性,把精力都放在了形式的追求,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形式完美的书呆子。这就导致一个结果:人才选拔的空壳化!
2.科举的内容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科举考试的内容围绕五经,五经是社会科学。如今我们都知道,推动社会发展的,除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恰恰在科举制的框架里,自然科学被视为“奇巧淫技”,瘸了一条腿的科举制,必然跟不上历史发展的要求。
3.人们的价值观走向多元化
古代社会,将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士,才是社会最尊重的阶层。社会的发展打破了这种认知,人们的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社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科举制还扮演着死守开科取士,维护“士”的社会地位的角色。
总之,科举制的没落根源,在于其僵化,不能与时俱进,逐步被历史淘汰了,而不是科举制精神核心的问题。
为何科举制会留下封建糟粕的印象科举制之所以容易被人当做封建糟粕,是由于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它被赋予了太多的封建糟粕的内容。
比如,提到科举,就会联想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做官,阶级特性的糟粕。再比如,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目的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稳定;又比如,“修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科举的就是为了附皇权之属;等等。
客观来讲,科举制度虽然是帝制社会的产物,有它必然的历史局限性,但也不能认为它就是糟粕的代表。我们之所以容易把目光盯在其糟粕的层面,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其发展的末端,而没有关注到其起源。假如我们身处隋唐以前,作为一位平民子弟,你还觉得科举制是糟粕吗?
所以,看待科举制的历史价值,要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完整分析,同时还要看到决定科举制背后的政治环境。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科举制除了糟粕的成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
其他网友回答: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进步,当时是公平的,是选拔人才的途经。当然穷人很难有好的学习环境,也很难入仕。不过是一大公平进步,比任人为亲为官强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科举制度只是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以供自己驱策,而釆取的一套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程序而己,其本身没有多么高深莫测。
科举制度曾经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历程中,为王朝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启用人才,做出了符合实际需要的贡献。
但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倒底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还得从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看问题。
应该看到,在隋唐时代科举制度出现并逐步完善之前,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最初多是通过策论、察举、举荐制度来选拔人才。而后在某一时期,又有了所谓九品中正制。
而在此前后世家大族与门阀势力集团,在政治上占据着统治地位。政治权益曾长期被他们龚断,形成了所谓的:上品无寒门(庶族地主阶级),下品无士族(世家大族)的官场态势,而这是不利于政治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与进步的。
因此能够相对公平的,能够从全体读书人中选拔人才,而不必顾及他是贵族还是平民出身的科举制度,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便应运而生了。而正是由于科举制度曾经有其先进性,所以才能够维持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力。而且不仅中国的封建王朝用以选拔人才,更是曾经被朝鲜、越南等受到了中华文明辐射的国家所釆用。
然而科举制度也终有其僵化、落伍的那一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僵化于四书五经之中的科举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科举制度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开始暴露无遗!
在那个欧洲国家因“文艺复兴”而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解脱出来,从而产生出高涨的科技创造力和生产关系上的资本主义变革时,大清王朝却仍在顽强地坚持着僵化的科举制度,仍在以八股取士的方法选拔一些思想上因循守旧的政治精英!
而这些人的头脑中多数是被“官本位”占据的——读书是为了做官!是为了效忠皇帝!是为了学成文武艺,售予帝王家!而不是以为民谋福利,为国谋强盛!而少数有识之士,却又不能在朝堂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晚清王朝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发展进步已经无从谈起——鸟无翅不飞,人无头不走!那谁是大清王朝的翅和头啊?当然是妄自尊大的皇帝和因循守旧的官僚了!
而当这些人都在排斥新思想、新科技、新观念时,又怎能指望晚清的中下层臣民能够觉醒与自强呢?当外国列强已经进入近代时,晚清却依旧处于十八世纪的社会氛围之中!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又怎能不在一次次的外敌入侵面前败下阵来?进而承受一次又一次割地赔款的屈辱?
因此这个时候的科举制度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严重影响到中国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毒瘤与糟粕!
但是因为历史的惯性实在是太强大了,守旧的思想仍在占据着社会主流,所以即便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官僚们仍在拒绝废除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
因而才有了少数觉醒的人喊出了“八股若存,中国必亡”的论调!但是依然无法推动清未官场生态的变革!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被迫以“西狩"之名义,行逃窜之实的慈禧太后,才在回京之后痛定思痛,觉得再不实行新政改良,大清势必难以保全了!
于是,在张之洞、袁世凯的建议下开始做出了有限的官场改革——兴新学、废科举的决心也是在此时下定的。也正是在此之后,传承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才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首先我要说明,科举制度绝对不是封建糟粕,相反我认为它是咱们老祖先留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科举制度公平的选拔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科举制度是起源于隋朝,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在隋朝以前,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制度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还能够推举一些有能力且品德高尚的人去做官,因为那时候负责推选别人的官员确实是秉着非常公正的心态去任人唯贤,并不是十分看重被推举者的家庭背景。可是到了后来,推举贤才的权利基本上都掌握在贵族手里,这些贵族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久盛不衰,当然都会积极推荐自己家族的人去做官;而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寒门士子,哪怕再优秀也很难获得一个做官的机会。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开创了选拔人才的先河。无论是谁,只要是你自己有真才实学,就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登上仕途;古代的就业比较单一,做官可能是最为体面的事情了,一旦科举考试获得成功,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在当今中国的很多地方,如果有人高考榜上有名的话,那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荣耀的事情,可能会有各种亲戚来给你上门祝贺,这其实就是受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咱们现代社会的各种考试制度就是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而来,其中高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它的影响力不只局限于咱们国内,国外的各种考试制度也是参照咱们的科举制度发展而来的。科举制度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可能拿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来对比就很直观了,可以说科举制度对比起四大发明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这些,科举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繁荣。说到考试,那肯定是离不开学习的,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才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所以我觉得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明得到了传承,科举制度是功不可没的。
当然,科举制度也存在它的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也就禁锢在这四书五经之中了,这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般都是比较重视儒学,所以大家也是争相钻研儒学,这就导致了对自然科学的忽视,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近代史上遭遇的落后挨打。
综合来说,科举制度的利还是大于弊。它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先河,对于人才的选拔具有重大的意义,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其他网友回答:对问题的是非判断,离不开他产生的背境及对社会所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不能武断下结论。
开科取士始于隋,终于清末1908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
致仕做官、耀祖光宗是古代文人毕生追求。但在选拔、发现人才方面,历史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汉以前对人才发现的途径很少,皆因能展示才能的机会有限。很多一生埋没,少数被发现、启用时,已到暮年。如姜子牙、百里溪。
二,自汉至隋,推行的是举孝廉。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多在官宦子弟之间。如曹操等人。但象诸葛亮这样躬耕于南阳的布衣沒有份。若无刘备三顾茅庐,也可能一生忙于耕田。
三,自隋开始科举取士,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熬得十年寒窗苦,一朝得中跃龙门。
古人有人生四大喜之说,其中就有"金榜题名时"。唐孟郊高中后写下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个兴奋劲,是众多文人梦寢以求的。
唐朝的名相、诗人多为进士及弟,而宋朝更甚,朝堂之上多半是进士出身。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都是科举致仕(除了苏老泉一人不是)。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爱国名臣,更是状元,他们是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栋梁之才。
四,但自南宋后,这一制度走向畸形一一出题狭窄、受限。更是死板的八股文。《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讽刺!
随着时代的发展,八股取士已不合时宜。终于在清末废止。被一种全新的分科教育体系所代替!
其他网友回答:科举开创于隋,完善于唐,僵化于明,消亡于清。客观地说初期促进了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但后期,束缚了思想,阻碍了文化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用现在的思维去评判古代的制度,本身就是无知无理的做法。人类历史发展是渐进的,当时的科举制度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的制度不是独立于历史之外而存在的,或许不就的将来,同样会有与今天不同的考试选拔制度,那时候说今天的考试选拔制度是糟粕,一样是极端错误的,这样的历史观是愚蠢的。
其他网友回答:科举制度在封建社会的家中住了那么长的时期,一定会有些有用的东西,要不早被封建老头赶出来了。
威海链 » 有人说科举制度是封建糟粕,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