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比关羽温酒斩华雄还扯淡,毕竟老罗还没安排关羽斩秦琼。我真不清楚究竟为何“曹操是卑鄙的圣人”,就说一点题外话吧。
《卑鄙的圣人·曹操》,是一本小说,作者自称王晓磊,自称是男,自称是天津人,也自称是历史作家。
据说是一套小说系列,也据说目前已经红的发紫。但奇怪的是,小说的作者从未公开露过面,据说只有出版社的三个人见过一次。他的情况之所以说自称是,因为都是他自己一人说的,他是男是女,多大年龄,长何模样,是历史专家还是草根作者,从未公开,至今是个谜。
该书的策划出版公司也做足了保密工作,对王晓磊的联系方式、具体情况讳莫如深,一概不予提供。
如此神秘,被部分网友质疑是故意炒作,或者另有隐情。
也是据有人说:“王晓磊现在每天埋头研究史料,几乎不上网,确实不希望被打搅。”
这部小说的简介说: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我没看过这个小说,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这本书的介绍,因为不喜欢这个书的名字,也就没再关注。没读过这个书,就不好去瞎评论,说三道四。
从注册头条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也回答了几百条历史领域的问题,自己主要还是在关注三国时期的问题,也不断地查阅一些历史史料。对于曹操方面的问题,也尝试着回答一下,但从不敢全面的去评价。
不过哪,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
第一,这仅仅是一个不敢或者不愿露面的作者写的一本小说,是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不得而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久了,也就会有定论。
第二,任何人都有说话的权力,任何人的话都是一家之言,自己去负责就行了。信不信、听不听在自己,说过了由他自己去负责。
第三,无论如何开放、与世界如何接轨,几千年中华文字还是要遵循其基本的、独有的一些含义。卑鄙就是卑鄙、圣人就是圣人,放在一起是风马牛不相及哦。
我不是预言家,但我感觉很快下一步小说就会面世,题目大概是《伟大的畜生》。
不信,就拭目以待吧。
其他网友回答: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卑鄙的圣人,翻译一下就是,现实的大政治家。从道德的制高点,很多人鄙视他;但从实际出发,又不得不佩服他的作为。
这个形容来自于那本著名的小说,卑鄙的圣人曹操。我没读过这本小说,但这个称呼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触到了大众的认同感。所以,题主所问也就是说,为何历史上曹操的形象为何会是个“卑鄙的圣人”。
一、曹操的卑鄙来自于哪里?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史书中的形象是不是就是本人的形象?
当然不是,都是握在史官的笔下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曹操形象的时候,从士大夫的角度,曹操有四个方面都是他们讨厌的。
第一,曹操出身不好。这件事虽然随着他地位的升高,但是一切悲剧的根源,他为何喜欢杀名士,为何重用寒门(第二点第三点详细讲解)?因为士大夫不喜欢鸟他。
陈琳在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了一篇檄文,文中骂曹操是赘阉遗丑。这一点,是曹操一生的尴尬之处,他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因此,他算是宦官之后。
何进在谋诛宦官时,曹操说杀了领头的就可以了,如果要杀光肯定要出乱子。这本是极高明的政治手段,却被讥笑为出于同类,于心不忍。
宦官集团对东汉的政治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又一手炮制了党锢之祸,汉末三国的士大夫对宦官那是深恶痛绝。因此曹操的出身天然就会引起士大夫的厌恶。而袁绍这种清流,最受士大夫的欢迎。
第二,曹操喜欢杀名士。曹操本来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然而他处在汉魏之间,又有极大的政治野心。
因此士大夫对曹操是复杂的,对曹操有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又不愿意归附这个赘阉遗丑。
曹操对这些士大夫的处理办法是,能忍的就算了,不能忍的?那就杀了。从兖州边让、到孔子后裔孔融、再到四世三公的杨修,曹操杀了不少的不合作者,还都是重量级选手,他更加让自己站到了士大夫的对立面,而这些人自然也不会说曹操的好话了。
第三,曹操用人重才不重德。这一点既有现实的政治需求,又有无奈的选择。既然你们不选择我,那我也不选择你们。曹操多次下求贤令,并在他的求贤令中明确表示“唯才是举”。
这句话现在看来是褒义词,可在当时,并不是一句好话。
东汉时代最重气节,人才上升的通道是“孝廉”,看到没有,作为德的“孝”在前,才“廉”在后。东汉世家大族也是靠累世的名望和经学研究立身。因此东汉是个重德大于重才的时代。而曹操公然不在乎德名,只重才干,这还了得?
因此,他们对曹操的人才观也是颇有微词的。
第四,曹操喜欢说实话。这个实话的意思是,他说的话很现实,他不喜欢端着。士大夫就喜欢端着的政治家,换句话说,说些那种让人听不懂的官话然后让人去猜。
而你看曹操说的大实话:
1、这天下要是没有我,哼哼,还不知道多少人称王称霸呢!(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2、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如果天下注定是我的,那我还是做周文王吧!(是儿欲将吾置于炉上耶?如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可乎?)
要是换个说法,
1、幸好天下没有分崩离析(只出了两个败类),不然我呕心沥血,愧对汉室啊。
2、我德行不够,怎可称帝呢?我还是扶保汉室,做个周公吧!
实际上意思差别不大,但士大夫就喜欢后者这种端着的。因此曹操的名声便成了“名托汉箱,实为汉贼”了。
也不能说曹操是对的,士大夫就是错的;但在士大夫们的笔下,曹操的形象肯定会不完美的。
除了士大夫的偏好,还有历史的原因,曹魏最终没能统一天下,立国数十年就被晋国篡灭,而晋国又把中国卖给了五胡。
因此那些要为三国吴蜀说话的人要骂他,因为他是敌人;那些要为西晋洗白的人要骂他,都是他开的好头;那些责怪晋的人要骂他,都怪他没活过司马懿,没看出司马懿的野心,早不杀他,还非要征召他来当官。
所以,曹魏没有统一天下,魏晋导致中华的衰落,这些锅都是他背着,当然卑鄙了。
但是,就当时形势而言,曹操有他雄才大略的地方,因此他又是圣人。
东汉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候,连四世三公的袁绍也想着分一杯羹,汉室已注定然难以续命。
这样的时候,曹操能将汉献帝刘协迎于许昌,照顾了汉献帝一生一世,还嫁了三个女儿给他。对于汉室,曹操也算是仁至义尽。
如果不是曹操,天下是不是要成为东晋十六国时期那种乱相都不好说。
对内,曹操以其杰出的军事政治能力,从小小的东郡太守,占兖州,杀吕布、逐刘备,灭袁术,北收河北袁氏,西平关中陇右,将中国北方统一。败在曹操手下的刘备、吕布、袁绍、马超,都不是省油的灯。
对外,曹操还分南匈奴为五部,将匈奴牢牢压制;远征乌桓,将东北隐患消于无形;西设西域长史,继承了两汉对西域的统治。
虽然没有统一天下,可曹操的功业,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从他的功业和他对汉室的存续来说,也算是不世出的伟大政治家了。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你无论说曹操什么都可以,现在不知道曹操后人是谁,也算不上污辱先烈,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曹操为何是卑鄙的圣人?
白岩松说过:当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应该看《水浒传》,因为这时候我们正是需要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当我们二十来岁的时候我们应该看《三国演义》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尔虞我诈的世道;当我们三十来岁的时候我们应该看《红楼梦》因为这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我们自己还要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我们四十来岁的时候我们应该看《西游记》,因为《西游记》是唯一部讲心灵修养的。其中曹操是很具有争议性人物之一,罗贯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到底曹操是怎么样的人呢?、
曹操卑鄙之处我们可从刺杀当时跟他关系还不错的董卓;被县衙陈宫抓到,最后还让陈宫抛弃妻子跟随他;误杀吕伯奢妻儿老少,逃走的路上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可以看出。
曹操又是圣人,历史上不乏有称赞他的人,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在《讲堂录》中写道: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尚已。将曹操,孙权,诸葛亮视为才高八斗,英雄之辈。称之为圣人也不为过。
其实我们都有一阴一阳双面性,曹操作为当时的公众人物,现在我们称之为巨星,他的形象才得以如此具体让我们知道他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圣人之所以是圣人,首先他也是人,是人的话难免也有自私的一面。昔日的英雄已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仍然萦绕在我们的心弦上。
其他网友回答:标题就是胡扯八道。曹操不是圣人,更不卑鄙。
陈寿的八个字才是真实写照: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许多人误解他,什么看相的许劭说他是乱世之奸雄,而曹操从不相信天命,怎会提着重礼跑几百里外的南阳要这句话;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干吗没人问一下当时的天子能令谁;什么曹操奸诈,杀仓官人头以平兵变,殊不知当时的士兵有野菜吃就不错了,社会现状是人吃人,吕布打败刘备时,刘备的现状是吏士相食(资治通鉴);什么杀名士,问一下这些名士哪个不该死。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2>曹操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最终成就也是极为伟大。然而其确实不折不扣的卑鄙的圣人。
说其卑鄙,这是必然的,每一个生于乱世,起于乱世,成于乱世的人,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想要活下去都很困难,更何况要成就一番事业?卑鄙,在乱世当中,很多时候是不得已的选择,更多不过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说其圣人,当然也不为过。仅仅靠卑鄙的性格在乱世三国群雄并起的时代崛起,完全不具有可能性。卑鄙只能得一时小利,而圣人的光辉则可以照耀跟随自己的部众,成就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们为之鞍前马后甚至肝脑涂地而在所不辞。
所以,用卑鄙的圣人来描述曹操,还是很中肯的。
然而,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用了一句话来概括曹操的一生,这句话在许多年后依旧为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许劭之口。历史上,除《三国志》和《世说新语》外,还有范晔的《后汉书·许劭传》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可以说,这句话完全概括了曹操一生的性格以及事迹。
与三国时期蜀汉和孙吴两国的当权者刘备和孙权比较起来,曹操的性格特点似乎更加鲜明,也更加具有多元性。他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在他的性格之中,同时潜藏着魔鬼和天使的共同特征。
一方面,他诡计多端,喜怒多变,疑心重重,杀伐果断,残忍冷酷。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宁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另外一个方面,又嫉恶如仇,体恤下属,重视民生,勤修政务,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听闻贤达到来,可放下千金之体,屈尊纡贵赤脚相迎。
初出茅庐公元174年,曹操在自己父亲的安排下,出任洛阳北部尉。当政期间,曹操充分发挥自己多年所学,不眠不夜勤修政务,解决了多年未解的痼疾。同时,打击豪强恶霸,还百姓一个可以安民乐道的生活环境。成为东汉末年黑暗腐朽的吏治当中的一股清流。同时也深受百姓爱戴,并为东汉朝廷所器重。
锋芒初露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燃起义的狂潮,东汉政权岌岌可危。临危受命的曹操,以儒士身份统领治下官兵,面对数倍于己的黄巾军不着不慌,从容应对。兵数虽少,但其以谋略胜人,统帅之能在此时初步展现。
他制定了诱敌深入,分而歼之的策略,最终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几乎完全剿灭,立下汗马功劳。而功成之后,又被擢升为济南相,将千年古城济南治理的井井有条,正所谓国泰民安,民心所向。充分体现了治世之能臣的形象。
逐鹿天下在黄巾军的剿灭过程中,就充分展现了曹操统兵治军的能力。作为一名儒帅,第一次上战场却表现出老将那种从容淡定的风范。而后,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纷争的就此开始。而此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曹操,心存逐鹿天下的愿望,纵横捭阖。
期间,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弱兵力战胜强敌,在军事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从此,也奠定了其在北方霸主的实力。
另外,将北方游牧民族阻隔于长城关外。让鲜卑和匈奴即使在中原王朝四分五裂之际,仍旧无法觊觎中原的广袤土地。
最后,以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谋略,一统了北方。并和蜀汉、东吴角逐多年而牢牢地占据优势地位。
曹操一生,取得了莫大的成就,虽然在三国之中,曹操更加接近帝位,但在其有生之年,始终作为人臣的形象。哪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期间,依旧对汉献帝礼遇有加,甚至将自己的多位女儿嫁给了献帝。而建立曹魏政权之后,更是励精图治,用心经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造了良好的基础,最终一统了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一生卑鄙程度屡屡突破道德底线,杀人无数;但计谋、奸诈程度让人刮目相看,同时他又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有圣人情怀的人。
曹操的卑鄙:
1、汝妻吾自养之
建安三年,曹操水淹下邳,围剿了吕布。
吕布手下有一员大将叫秦宜禄,这个秦宜禄没什么本事,本来是个该被杀的货,但是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妻子,杜氏。
所以,曹操秘密召见了这个人,和他说,“我很体贴你们这些做将领的,每天征战沙场,指不定那一天就战死了,岂不是让娇妻独守空房?所以,我决定做一件好事,宜禄啊,以后你放心驰骋疆场,汝妻吾自养之”
这把秦宜禄感动的欲哭无泪,自己在沙场卖命,自己媳妇还要在曹操床上卖命,就连自己的儿子秦朗都成了曹操的继子。
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途中被抓住投入监狱,当时的县令陈宫基于曹操大义,私放曹操并弃官追随左右,当逃到曹操父亲好友吕伯奢家中时,因误会误杀了吕家全家大小(吕伯奢买酒在外),两人仓皇逃走,在村口刚好碰到买酒而归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又将无辜的吕翁杀死,并对陈宫洋洋自得的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心寒其人的为人,鄙视他的作为,认为他是忘恩负义的禽兽,于是弃之而去,后来专门帮助吕布对付曹操,直到吕布兵败被杀,也不愿回心转意投降曹操。
曹操圣人的情怀:
1、割发代首
建安前期,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很多士兵不懂得爱惜粮食,肆意驱马践踏。
曹操颁布了一则法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曹操的兵官路过麦田时,都下马手扶麦秆,小心路过。
这让曹操的军队很得民心,凡有曹军过境,无不跪地拜谢。一日,曹操骑马走在麦田的路上,田野间忽然飞起几只乌鸦,马受了惊,不受控制,冲向麦田。
曹操懵逼了,刚刚颁布的法令,现在就要用到自己身上了。看着眼前的情形,曹操吧执法官叫来,认真的说,“我曹操的马今天践踏了良田,请你按照法令给我治罪吧。”
执法官懵逼了,这不让自己作死吗?
执法官劝说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然后一众官员一起劝说曹操,“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于是,曹操勉为其难的放下了手中的刀,叫来农夫,说“我曹操的马不小心践踏了你的良田,按律当斩,但是我大业未竟,不能在这个时候死去。我是主帅,治死罪不适宜,但是不治罪更不行,那就用我的头发来暂时代替我的首级吧。”
至此,曹操手下“众军皆惊”,没有一个敢违背曹操命令的。
而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流传出来,着实让曹操收获了大量民心。
2、蒿里行
曹操的《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首诗露骨的写出了天下大乱初期时的情况,从这首诗中不免看出当时的曹操还是一个忧民忧国的诗人。
总结:
曹操的这种双面性格是曹操性格的典型特征,既残忍又善良,既宽容又善妒,既坚强又脆弱。正是由于这种性格,故曹操可称作是卑鄙的圣人。
其他网友回答:架空君主,剪断了君主所有的羽翼!名誉上是保汉,实际上是为曹家铺平道路
其他网友回答:曹操不是圣人,是伟人!!!圣人,不为江山,为教化千秋万代的生民;伟人征服众人!取得江山社稷!干一番事业!!!区别在此!!!
其他网友回答:说曹操卑鄙,是从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一些行为来判断的。说来话长。。。。其实我觉得在出来单干之前,他的所作所为绝对是有志青年的楷模。但在中国古代,忠君这个思想非常重要。曹操虽然没有废掉汉献帝,但他当着他的面KO掉了皇后,国丈之类的并且要求特权,将领导班子大部分换成了自己的手下。那么他对于汉室江山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还有他在饥荒的时候(貌似徐州)将民生弄得很惨,引起了很多吃人的惨剧。这些在我眼里都不算什么的,在这方面比他狠的人多了去了。让我们来看第二个词吧,圣人。
首先说到圣人,我第一反应就是孔子,千百年来出一个的大师,创造了儒教,教育等等。同样曹操也是五千年出一个的枭雄。易先生称他是 可爱的奸雄 。他的可爱,或者让他由于与众不同而被称为圣人的原因就是他的,坦诚吧,认真,偶尔爱面子,开玩笑,还有很多了。他承认自己有野心,说加官进爵是想过好日子,夸口没有他天下就没有安宁了。临死前的遗书其实让我很敬佩,对于死后的名声没有虚伪的考虑,反而是对那些妃嫔们作出规劝,后代的皇帝有几个能做到?
其实曹操真的蛮符合在乱世中的一个令人向往的角色。他年少时意气风发,杖毙无耻的权贵,偶尔和袁绍弄点小动静。当上了校尉后,又与袁氏兄弟一起诛杀宦官,在董卓进京后也维持了短暂的三方和平(董卓,实力派大臣,下级军官)。然后冒死一搏,离京招兵买马,收拢人才,号召十八路关东军联合讨贼。又不断周旋,狼口吞肉,立足脚跟。运气加实力灭掉昔日好友后,才开始做大,明智的迎帝建都,一部部走上最高的位置。我觉得他也无关卑鄙高尚,现在对于历史人物,我几乎都是在硝烟中弥漫一下热血,感受他们当初的轻狂和深沉。
威海链 » 曹操为何是卑鄙的圣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