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孔子最看重的是哪一位学生?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谢邀请!孔子最看重的学生应当是颜回。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讲,颜回到学校读书,老师孔子的钱丢失了几次,因为颜回家里很穷,老师就怀疑是颜回偷的,可是没有什么证据,老师就想试探一下,在颜回放学回家的路上,放一块银子,并在银子旁边写上“天赐颜回一锭金”,写好之后,孔子就到暗处藏起来。颜回放学回家,走在路上,看到了这块银子和写的字,看了片刻,又在银子旁边写上“外财不发命穷人”,然后就走了。等到颜回走远了,孔子又来到银子旁边,看了颜回写的字,深受感动,非常佩服颜回的人格。

颜回品质高尚,学习用功,这是孔子喜爱颜回的重要原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的生活,比讨饭的又强多少?然而颜回的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还有使孔子感动的是,颜回始终跟随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路上没有法吃了,颜回去讨饭给孔子吃,孔子走不动了,颜回就用车子拉着孔子走。孔子传授的知识,颜回都能理解接受,使孔子非常满意,三千弟子,颜回是佼佼者,可惜颜回死在孔子的前边,使孔子非常伤心。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好,答案自然是颜回。问题是孔子为何最看重颜回?

颜回是孔门第一高足,他的道德学问最接近孔子,是对孔子思想学说领悟得最为彻底的学生。

颜回是孔子寄予厚望的弟子,可以说是孔子衣钵继承的不二人选,可惜天妒英才,颜回四十岁就去世了,先孔子两年离开了人世,这对孔子打击很大,以至于孔子哭得很伤心,并且大呼:“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孔子家语》中有一些孔子和众弟子谈论志向和问题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到颜回在志向和见解上明显高于子路、子贡等人。

孔子曾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子贡回答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说:“弗如也,我与女弗如也!”事见《论语 公冶长》。以子贡的才学,不敢和颜回相比,颜回闻一知十,孔子对此也是很认同,足见颜回道德学问之精深。

野狐有《千古一人——孔子》书稿,收集整理了孔子和弟子之间的一百多个小故事,有兴趣的条友可以回翻文章阅读,此处不再详细举例了。都是很有味道的故事,值得一读。

其他网友回答:

颜回不算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但是可以说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天丧予!天丧予!他哀叹说,“这是老天让我死啊”。自十多岁进入师门,颜回始终追随着孔子的脚步,是孔子“骨灰级”的“铁粉”。对孔子的话,颜回深信不疑;对孔子的要求,颜回坚决执行。在办学之初,孔子在和少正卯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学生们都跑光了,但只有颜回一个人陪着孔子,所以说,颜回是孔子忠心耿耿的学生。

在孔子面前,颜回是班长,替他管理班级;是厨师,给孔子烧菜做饭;是心理医生,给孔子加油打气;是助教,帮晚年的孔子搜集资料整理《易经》;他甚至还会说几句笑话,给孔子调剂心情。

那么,颜回身上到底有哪些优点,让孔子这么喜欢他呢。

首先,颜回甘于清贫。在孔子弟子中,颜回大概是最穷的人了。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破巷子里,简直是在贫民窟里要饭的。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自得其乐。孔子也是穷孩子出身,天然地对甘于清贫的穷学生有好感,所以孔子说颜回是个贤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是乐在其中。那些不义之财,在他看来就好象浮云一样。也就是说,孔子和颜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

第二,颜回勤奋好学。孔子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意思是,“认真做笔记目不转睛不开小差听我讲话的,大概只有颜回了吧”。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悲叹,“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他停下前进的步伐。”在孔子眼中,颜回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

第三,颜回品行高尚。孔子称赞他,“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意思是别人的“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颜回的“仁”,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甚至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孔子眼里,颜回还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第四,颜回聪明不张扬。孔子的教学方法是“举一反三”,特别重视学生的悟性。子贡是个很聪明的人,但子贡认为自己只不过是“闻一知二”,而颜回就牛多了,他能“闻一以知十”,简直是个智商极高的“超级学霸”。这一点,孔子也认为自己和子贡都比不上颜回。但颜回是个很“内秀”的人,看上去有点呆。一开始孔子认为颜回的智商不高,到后来才发现,颜回其实一点都不笨,对孔子的学问,颜回不仅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还能够对孔子有所启发。

所以,颜回去世了,孔子悲痛异常,弟子们劝他别哭坏了身体。孔子哭着说,我太悲伤了吗?我都忘了自己了,这个人死了还不悲伤,那还悲伤谁呢?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颜回,孔子对其评价甚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an 去声)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读无,是通假字),未闻好学者也。”

以上出自于论语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名回,字子渊,又叫颜渊,安贫乐道,发奋苦读,生活极其俭朴,二十九岁,发尽白,齿落,三十岁深契圣道。孔子说:“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

出自[熊赐履编修的《学统》]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我个人觉得孔子最看重的学生是曾子。

当然孔子对颜回的治学精神和人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比起对曾子的人品、学术思想的传承等等方面的评价,颜回还是稍逊一筹。

下面从两点谈谈孔子如何最看重曾子。

孔子对曾子第一印象是“参也鲁”,认为他质朴、憨厚。

公元前476年,曾子27岁,这一年,孔子去世,享年73。曾子若丧父守孔子墓三年。孔子临终将其孙子(孔鲤的儿子)子思托付于曾子,于是历史上才有了"孔子托孤"的记载。曾子守墓三年后,孔子的学生子夏、子游、子张等认为曾子的容貌很像孔子,一致同意把他当做孔子来侍奉。曾子拒绝说:"这可不行,老师的德行像用长江的水洗过,像秋天的阳光晒过,清净洁白,无以复加,怎么只求面貌相似呢?"由此说明曾子对老师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还有一点孔子对曾子能完整领悟自己的学术思想非常满意。

孔子之所以对曾子评价极高,是因为曾子对老师的思想既继承,又发展。下面这段师生对话就充分表明曾子对孔子的思想领悟的何等透彻。«论语•里仁»里这样讲:"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段对话的主要意思是:有一次,孔子问他的弟子,他的思想如何能"一以贯之",曾子回答:"忠恕而已矣"。孔子非常满意,认为曾子得到了自己的真传。曾子这里谈得"忠"和"恕"如何解释,我们先看«说文解字»里如何定义:忠,为敬也。恕,为仁也。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如果从儒家思想内涵里去悟这二字,应该做以下解释: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极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其他网友回答:

颜回~

因为他入无为法,是贤圣,和孔子同一个境界。

因为这些人不是活在环境,而是活在心境。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只有孔子自己心里清楚,他看重谁那是个人隐私,在头条上问就与那些村妇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孔子的文化内容就失去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机会,就仿佛入宝藏不捡宝,在那里对宝物品头论足一样。对于文化传承不要被八卦的歪风邪气带上歧途,搞了半天还以为八卦一下古圣先贤就是在研习传统文化呢!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还得是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少年时期就拜在孔子门下,他穷其一生都在弘扬儒家文化,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史称“颜氏之儒”。后世人们所说的“孔门七十二贤”中,颜回名列榜首。是孔子“德行门”中的第一人。

颜回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相对于被骂的子路,宰予等人,颜回被老夫子这么夸,是能说明心里的满意和喜爱的。


更有一点: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不要小看这个时间点,公元前483年,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孔子并未表现的过度悲伤。而颜回死了,孔子却说,天要灭亡他,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颜回无论学问,品行都是顶尖的,孔子对于颜回,可能已经超过了喜爱,而是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看的。作为一个老师,最优秀的弟子去世,意味着自己的学问绝路了,没人传承了,哀莫大于心死,孔老夫子才这么悲伤。侧面还是反衬了孔子极其喜欢颜回。

标签: 贤人 七十二 哪一位 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