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家人要剃光头,而如来佛祖和菩萨都有头发?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们经常看到出家人剃光头,剃头不是那么容易的,剃头穿了僧衣就代表入了佛门,要接受十方供养,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那么剃头到底是啥意思,像在家人一样留发不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的,剃头是有来历的,相传释迦牟尼佛为大弟子迦叶等五人讲法时曾经亲手为他们剃了光头,意为警醒弟子勤修佛法,后人效仿佛陀规定入佛门必须剃头。第二就是说在印度宗教很多,为了区分佛教与其他宗教,佛弟子们就剃了光头,这一习俗延续至今。第三就是汉朝时中国的国情影响,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那个时候儒家盛行,这个起源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给的不可损伤一丝一毫,佛教讲修行就是要出家,佛教有一个说法叫“三界火宅”啥意思?在佛看来人生都是苦的,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其中爱别离,怨憎会等都和家有关,因此出家就要剃头,剃了头就等于断了与父母的联系,断了家的烦恼;很多人会指责出家人不孝,其实不是这样的,僧人出家就是要今生成佛的,成了佛就可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让众生摆脱烦恼包括自己的父母,佛教讲轮回就是要度自己从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的父母这才是一种永久的孝,大乘佛教就是证得究竟涅槃,不舍众生,乘愿再来。第四就是讲自己,剃头就是代表出家,出家就是没烦恼,俗话说剃除三千烦恼丝,剃了光头就代表我们放下了自我,放下了自己的习气。我们平常理发,理完发后都有如释重负之感,何况剃光头呢。出家师父们理了光头还不是真正的修行,只是说代表了出家,真正修行的标志就是受戒,受了比丘戒就真正成了修行僧人了。

以上就是出家人为啥要剃光头的原因,那么佛菩萨为啥不剃光头呢?这就和我们对佛教的理解有关,我们通常去寺里拜佛拜菩萨都会看到佛菩萨都有头发,其实这些塑像也是佛菩萨示现的应身佛,佛菩萨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实相,真正的佛就是法身佛,华严经说诸佛共同一法身,法身佛是没有相的,佛说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亦无寿者相,相都没有何况头发呢?很多问题我们要去正确的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凭着自己错误的认识进行思考。

其他网友回答:

佛和菩萨是否有头发?这个要分开讨论。

首先看佛,释迦牟尼佛也是没有头发的。

释迦牟尼当年是古印度一个小国家的王子,他出游看到了生老病死四种苦,便想寻求消灭人生之苦的方法。有一天,他离开王城进入一片广茂的森林,在这里他脱下王子的衣服,剃去头发,成为一位修道者。

所以释迦牟尼是剃过发的。那么佛陀头顶的是什么呢?那叫肉髻。据说佛陀因为累世修行,功德圆满,所以一出生就具有三十二种奇异、庄严的形象,叫做三十二相,其中头顶肉髻就是一种。


然后看菩萨,其实有的菩萨有头发,有的菩萨没有头发。比如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没有头发。

菩萨要化身为普通人,普度众生。比如观音菩萨就有许多不同的化身,甚至还曾经化身为恶鬼王,叫做“面然”,又叫“焰口”。现在有种佛教仪式叫“放焰口”,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菩萨如果化身为在家人,就有头发。化身为出家人,就没有头发。

弥勒菩萨曾化身为明州奉化的布袋和尚,地藏菩萨曾化身为新罗国的地藏和尚,所以都没有头发。


再说说僧人头上的点是什么。

那叫戒疤,是用香烧出来的。元朝时统治者为了区分汉僧和喇嘛,下令让汉僧都要在头上烧戒疤。这本是一种侮辱性的政策,后来成了汉传佛教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佛教协会已经把烧戒疤给废除了。但是还有很多僧人私下会烧戒疤。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地藏王菩萨


弥勒佛

众多如来佛中,只有弥勒佛是没有头发。

五大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没有头发。出家人剃光头是效仿地藏王菩萨,地藏经‘’地域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和尚尼姑都是光头,主要是崇拜地藏王菩萨的。地藏王菩萨以孝心感动天地,身在地域的母亲得益升天。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佛教五大菩萨。

观音菩萨的《波若波罗密心经》,地藏王菩萨的《地藏本愿经》是千古圣经,在民间很盛行,深得民心的。

其他网友回答:

出家人剃光头,名为剃度。就是其修行过程中,自愿和真实修佛,跳出三界六道,不再入红尘。借已修成法师或大德,为其方便剃度,是为空。斩断了八万四千烦恼,是为度。释迦牟尼佛在世修佛时,是有头发的,成佛后头发仍在。佛祖打坐时,被马蜂在头上蛰了很多大包,为了不伤害马蜂,用头发把自己的头皮和大包,扎起来遮挡住,同时给了马蜂一个休息和安家处。修佛不在剃不剃除须发。有不了的心愿,剃度也无用。放下自我,放下一切,蓄发一样成佛。

如来即是释迦牟尼,此人最开始并没有剃光头发,但是印度那会有个教派,所以释迦牟尼就决定剃头,与他们有区分。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印度同样也看重头发,所以释迦牟尼决定剃头发也是坚定追寻佛法的信心,另一个也是有剃掉人世间情欲的意思。

为啥要剃光头的原因,那么佛菩萨为啥不剃光头呢?这就和我们对佛教的理解有关,我们通常去寺里拜佛拜菩萨都会看到佛菩萨都有头发,其实这些塑像也是佛菩萨示现的应身佛,佛菩萨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实相,真正的佛就是法身佛,华严经说诸佛共同一法身,法身佛是没有相的,佛说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亦无寿者相,相都没有何况头发呢?很多问题我们要去正确的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凭着自己错误的认识进行思考。

这个事情还是要从佛教的思想说起,菩萨来到世间是为了普度众生,既然要度化众生那么其菩萨的形象就应该与众生一致。

这样才会拉近菩萨与众生的距离,也可以让众生对修道成佛更加坚定,菩萨也是从凡夫俗子开始修行到今天。如果遥不可及,就会觉得没有希望,自然能够去修行的人就会很少了。

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六筋清净,就必须先除却三千烦恼丝,也即剃光头,因为这是要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即最起码的前提,人说:“出家容易归家难”我却认为“理了头发难理心”,但要想抛开,放下一切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时间长了也真的目空一切归佛门,心无杂念读经文,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也能容你,只有剃光头,每当日思夜想一摸脑袋才猛觉自己是和尚,不该想太多,也即是一种提示告诫自已不想或少想。但如来,观音则不一样,早已成佛之首位,早已一切皆空,是否有头发都无碍于事,也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到这里也想起《西游记》中当孙悟空成佛后为何不知不觉头的紧箍环也消失了,再念也无痛了!这便是彻底地成佛了,功德圆满,如来观音更是如此,有无头发都无所谓!再说如来观音可算是佛中领袖,总该有些区别吧!就象古时皇帝一样身穿龙袍大殿一坐,一目了然就知道谁是老大!

众多如来佛中,只有弥勒佛是没有头发。

五大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没有头发。出家人剃光头是效仿地藏王菩萨,地藏经‘’地域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和尚尼姑都是光头,主要是崇拜地藏王菩萨的。地藏王菩萨以孝心感动天地,身在地域的母亲得益升天。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佛教五大菩萨。

其他网友回答:

印度在佛陀去世四五百年间,有一部分佛教的人剃了光头,后来因为战乱,那一批剃头的人被杀掉了。再后来僧人有的剃了光头,有的没有剃光头,大部分没有剃头。玄奘在印度也没遇到“剃光头的和尚”,那时候印度佛教也不是“剃光头”的。教徒只是把头发盘起来的,只有钱人才是精心梳理过的。

清朝之前的寺院是极少数才剃头,多数是不剃头的,每个寺院的规定也不一样。明朝之前的皇家寺院都是留头发的,穿的衣服就是官服。朱元璋当和尚的时候也没有剃光头,那个寺院连名字都没有,里面住的都是乞丐,没有一个僧人。皇帝修建的叫寺院,民间修建的叫寺庙。

清朝康熙时代为了统一的管理出家人,就下令所有的僧人必须剃光头,从那以后佛教的和尚都是“剃光头”的样子了。

隋唐时代和尚的“袈裟”也是很不统一、很混乱的,那时候也没有“袈裟”这个名字。到了唐朝灭亡后、宋代前期的周世宗柴荣时代,才正式有了“袈裟”这个名字。因为那个时代,十个沙门几乎没有一个是追求精神寄托的,“沙门”就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胡作非为的****、盗匪的代名词。所以周世宗柴荣把僧人的衣服叫做“袈裟”,就是“假的沙门”的意思。

佛教史上有名的“周世宗灭佛”【“三武一宗灭佛”,这个“宗”,就是周世宗柴荣】就是灭的这些“假的沙门”。“三武一宗”没有灭佛陀的“不二正法”,是灭的打着佛陀幌子的“假沙门”!“三武一宗灭佛”,是神圣在让“天子”铲除谤佛毁法的魔子魔孙。

隋朝之前僧人穿的是白色与灰色的僧衣, 隋朝开始仿制佛陀穿过的补丁加补丁的破衣服,那时候叫僧衣。唐朝末年僧人开始穿黄色的僧衣,因为那都是为皇帝祈福的寺院,和尚几乎是皇帝的公务员。

此外,观音之所以有头发,本质是法相之一。

是为了表达大乘的菩萨道是入世的这个理论。除了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以外,其他的菩萨都被塑画成在家人的形象。在家修行的人当然是有头发的,这是和出家的比丘僧相对应的。

菩萨道有着很浓厚的入世思想,与世人最好的接触方式当然是化现成世间人的形象啦。所以菩萨们多数都显现成世间的大富长者,他们身着华丽的璎珞以及时间极其珍贵的饰品,留着长发穿着华丽的衣服。观世音菩萨也是这样。因此留着长发。

其他网友回答:

是怕虱子咬啊!因为僧迷都修梵法!而梵却是虫子!不断梵行,立梵虫为梵僧!做了僧迷,沙迷僧没办法了,咬死了!所以只能剃光头了!梵天非人!亦非人身!梵是虫子的聚集而有!想想啊虱子坐,虱子行,虱子林!,慢慢自己都倒出来了!

其他网友回答:

修行人啊!先来了解一下孙陀罗难陀为什么要剃度出家?他与佛又有一段什么样的因缘呢!

讲到孙陀罗难陀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他是佛同父异母的弟弟,是佛的异母所生的,他老婆叫孙陀罗,他本人叫难陀,孙陀罗难陀呢是把夫妻的名字合在一起。孙陀罗难陀本身是王子出身 他老婆孙陀罗是全国有名的美人,长得非常漂亮两个人的感情啊是如胶似漆,佛知道了孙陀罗难陀啊,他的机缘已经成熟,于是呢有一天佛便来到孙陀罗难陀家中来化缘,这时他的老婆抓住了孙陀罗难陀的手啊,在他的手心啊吐了一口唾沫,便对他说呀,啊在这口唾沫干之前呀你必须要回来,佛看到孙陀罗难陀来供养他,啊这时呢佛掉头就走,孙陀罗难陀就在后面追呀,他追得快,佛在前面走的就快,如果追得慢,距离拉得过大,佛就故意的放慢脚步 ,这孙陀罗难陀啊,是追也追不上,不追吧也不行,最后一直尾随着佛来到了佛的住所,佛就来问他:你怎么现在还陷在这个世间的情爱里不肯出离啊?啊你现在还不放下的话,更待何时啊?在佛的反复劝导之下,孙陀罗难陀啊非常不情愿的,也没有办法就剃度了。虽然已经剃度出家了,但是呢心里仍然是念念不忘他的那个美人夫人,甚至有一次啊他还想趁佛不在溜回家去,最后让佛给堵住了,佛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就跟他说呀,这样吧我带着你啊去四周游玩游玩,走在路上的时候呢看到了树上的猴子,佛指着一只猴子来问孙陀罗难陀你看看呀,你看这只猴子怎么样啊,这只猴子美啊还是你的老婆美呀?孙陀罗难陀想都没想啊说呀那当然是我老婆美呀,这猴子怎么能和我夫人比呀!佛又带他到天上去游玩,看到了一大群的天女在那里追逐嬉戏,孙陀罗难陀啊当时都看呆了呀,啊这天女啊长得太漂亮了,佛这时问他你看这群天女与你的夫人相比谁长得漂亮呀?孙陀罗难陀呀这时讲啊:当然是天上的这群天女漂亮呀,我老婆怎么能和这群天女相比呀,这时孙陀罗难陀才发现这个天宫里啊,只有一大群貌美的天女却没有天子啊!于是很奇怪啊就问佛啊 这天宫怎么没有见到天子啊?佛说:那你去问问这群天女吧!孙陀罗难陀就去问天女,天女说呀:我们的主人啊就是佛的弟弟孙陀罗难陀呀,他现在已经剃度出家了去修道了,啊这个人有非常大的人天福报啊!他将来就会升到我们的这个天宫里啊,做我们的天子,孙陀罗难陀一听啊心里这个高兴啊,啊忘乎所以呀。孙陀罗难陀从一出家开始啊,就非常执着修人天福报,别人都不愿意理他呀!有一次他去问阿难说怎么大家都不理我呀,阿难就跟他讲啊我们都在修真正了脱生死之法呀。没有你沉浸在修这个人天福报啊!道不同不相为谋啊!看过了天宫,佛又带孙陀罗难陀来到地狱里去参观参观,看到那里呀鬼哭狼嚎啊,上刀山下油锅的,这种景象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残忍啊!他们来到了一口油锅之前啊,这时呢看见两个小鬼正抱着干柴在打瞌睡啊,再一看这个油锅呢油锅呀还没有烧开了,里面也没有罪魂在受刑,于是呢,他上前去问小鬼:你们怎么如此懈怠啊,啊让你们在这里,你们就在这睡觉啊?小鬼回答说呀我们没懈怠呀!我们已经很积极了,因为这个下油锅的这个人啊,是佛的弟弟孙陀罗难陀呀!此人现在正在人界修道,他修的是人天福报啊!所以他来世啊,还要到天宫去享福,等他在天上的福享尽了以后,才会到我们这里来受报啊!时间还早啊,我们到时候再烧也来得及。孙陀罗难陀一听啊这简直不得了啊!当时腿就吓软来了,一下子跪倒在佛的面前,来求佛呀一定要把他救出这个生死轮回的苦海,他再也不要人天福报了,他要了断生死啊,离开六道;一定要修成佛。大家来看一看修人天福报是不是三世冤啊?第一世呢在苦修,第二世则是在享用人天福报,第三世呢福报尽了就要下落,而且绝大部分都会下地狱,孙陀罗难陀这时啊 啊认识到了,这个人天福报不能修啊!啊太苦了。于是呢他发心再也不修人天福报了,要老老实实的跟佛修道,这是孙陀罗难陀跟佛的一段因缘。

其他网友回答:

简单点说,其实这是个“损招”,就是为了让出家的人断了念想。

但是大多数人都有个误解。其实,就算是汉传佛教,就算出家,也不是强制剃头的。

佛教刚兴起时,谎话编得还不那么圆全,因此,信众里能坚持信仰的人不是太多,很多人在中途又还了俗。按照佛教的规矩来说,人是可以三次皈依、三次还俗的。这就造成了一批心志不坚的人总觉得有退路,因此修行不专一;还有的人跑来“体验生活”,以“玩玩”的心态对待佛教。

另外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信仰佛教,他们剃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逃灾躲祸。这里头本就有一大批市井无赖,只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才假惺惺剃度出家,搞得佛教的整体风气很差。史书记载,【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

中国传习的佛教,刚开始也是不剃度的,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烧戒疤。只举行“受大戒”仪礼(和尚进入成年后,为防止身心过失而履行的一种仪式),但是,那些信仰不坚定、人品不三不四的家伙混入佛教的越来越多,他们受大戒只是做做样子,失去了戒礼的意义。

东晋时,一位高僧道安,看到这种情况,为使僧尼行有节度,道安参照当时已有的律学,再配合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僧尼戒规,将僧尼的活动纳入轨范,用戒规来约束僧尼。那些真正抱持信仰的人本就循规蹈矩,不会因戒规的出现而感觉不适,而那些心志不坚的人,受到约束后也会老实些。

为什么要剃秃瓢儿呢?因为在古代,剃秃本是一种刑罚,名叫“髡刑”,剃得跟鸡蛋似的,这是对人的一种羞辱。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看重这观念,这招儿还挺有震慑力的。而且,那时候不流行“非主流”,剃光头是超级丢人、没面子的。也因此,当时剃光头的佛教徒,又被称为【髡人】。

设了这么一个门槛,好歹过滤掉一批并非诚心向佛的家伙,清理整肃了佛教队伍,这算是功绩吧。

也只有高僧才想得出这样的主意了。

这主意既然是汉传佛教想出来的,又不碍印度本土佛教的事,人家凭啥剃头?但是,当汉传显宗红教逐渐发扬光大以后,这些事情,又转回影响到了其他部派支系的佛教,结果搞得很多佛教徒以为这是佛教的原本教义规矩了。

其他网友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区分佛教戒律和佛教造像这两个概念。

根据佛教戒律,所有出家人必须要剃发。佛经记载,佛陀在29岁离家之后,就主动剃发,与凡尘断绝联系,以此明确悟得正道的决心。佛陀证道以后,剃发就成为佛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

佛教在早期发展阶段,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并没有佛陀的造像传世。当时反映佛陀的石刻,采用菩提树叶,法轮或者佛足印来代表佛陀。在这个时候也没有菩萨信仰,当然也就没有菩萨的造像。佛陀去世后大约500年,在中国的东汉时期,贵霜王朝崛起,统治了现在的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王朝统治时期,古希腊的造像艺术和偶像崇拜习惯传入,波斯地区的光明神崇拜也在这个时期传入。大乘佛教在部派佛教的基础上,吸收了这些外来的文化因素,开始崛起。大乘佛教大规模的建造佛陀造像,并在部派佛教原有的两级果位,也就是阿罗汉和佛之间又加了一个菩萨,形成了三级果位系统。所谓果位,就是修行的成果。并因此推动了菩萨信仰,所以才有了菩萨的造像。光明神的崇拜被大乘佛教改造成了弥勒信仰。这些造像随着西域传入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中国根据自身文化的需求对这些佛教造像进行调整,最后形成了中国式佛教造像。

接下来先谈佛陀造像的头发问题。最早的佛造像,自然是贵霜王朝建造的。根据现在保存下来的佛造像,普遍留着地中海式的卷发,佛像的面容也和古希腊人没有显著差异。应当是直接移植古希腊雕像的雕刻习惯导致的。而佛陀是尼泊尔人,应当是典型的南亚人。换句话说,佛陀的造像从一开始就离真实的佛陀面目相距甚远。既然连脸型都改变了,头发这样的细节当然就更不在话下。中国的佛教造像受贵霜王朝的影响很深,虽然在面容上逐步中国化,但却保留了头发。

再谈菩萨造像的头发问题。大乘佛教当中,菩萨是佛的重要助手,要帮助佛普度众生。因此随缘化现是菩萨的重要技能。所以菩萨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头发完全取决于形象需求。比如观音就有多种法身。我们最常见的是水月观音,一个有头发的女性形象。而另外一个著名的菩萨,地藏菩萨,常见的形象是一个比丘,就没有头发了。所以菩萨的造像不一定都有头发,不能一概而论。

从历史上看,佛教戒律的形成要远早于佛教造像,而佛教造像在早期的时候并不被佛教僧团普遍接受,是由世俗力量推动的。这就导致了两者之间并不一致。但是在后期,佛教僧团普遍接受佛像之后,造像艺术发展又有独立性,不完全受制于佛教。所以这种不一致又长期延续下来。

其他网友回答:

<2>我们根据提问者的问题然后分别细说一下。如来佛祖

如来即是释迦牟尼,此人最开始并没有剃光头发,但是印度那会有个教派,所以释迦牟尼就决定剃头,与他们有区分。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印度同样也看重头发,所以释迦牟尼决定剃头发也是坚定追寻佛法的信心,另一个也是有剃掉人世间情欲的意思。

那么当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头上的又是什么?

虽然看起来像头发,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而是肉鬓,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头上长的肉。

佛教管这个叫做三十二相中的顶鬓相。

为什么这么像头发呢?因为印度觉得长螺旋纹是一种吉利,所以便把肉鬓塑造成了一种远远看去,感觉如来佛祖拥有一头卷发。

在加上佛教的传说中,上古时期的诸天神佛都必须经过剃度这一过程,所以几乎所有的佛和菩萨都是这种形象。

菩萨

这个事情还是要从佛教的思想说起,菩萨来到世间是为了普度众生,既然要度化众生那么其菩萨的形象就应该与众生一致。

这样才会拉近菩萨与众生的距离,也可以让众生对修道成佛更加坚定,菩萨也是从凡夫俗子开始修行到今天。如果遥不可及,就会觉得没有希望,自然能够去修行的人就会很少了。

出家人



因为他们距离成佛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剃度来斩断尘世间的烦恼与欲望。

去除一切的牵挂,自此开始一心一意修行。

欢迎大家关注老王说文化!

标签: 剃光头 菩萨 出家人 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