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论语中的九思?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16.10.[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①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②,见得思义③。”

[原文通释]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事物要想到看清楚,听人说话要想到听明白,接人待物要想到脸色温和,对人要想到态度谦恭,说话要想到忠信,做事要想到认真,有了疑问要想到向人请教,遇事要发怒要想到后果,见到有利益可取时要想到合乎道义。” 

[注释]

①事:动词,做事,遇事。

②忿思难:遇事要发怒时要想到后果。难,音nàn,灾难,后果,后患。

③见得思义:遇到获得利益时要想到合乎道义。得,获得利益。义,合乎道义。

[解读与点评]

孔子的告诫都是好话。对事物看不清楚,眼不亮,心就不明,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不能正确对待事物;听不明白别人说的话,耳不聪,就不能正确理解,就不能把握形势,不能采取合适的行动;对人没有好脸色、好态度,一脸“阶级斗争”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傲、狂,难以接近,别人不愿意接受,自己做的事也难以做好;说话不忠信,就会丧失威信;做事不认真,工作不敬业,就不能肩负更重要的使命;有疑问不知道向人请教,不懂的东西不学习,就会糊涂下去;发怒时不考虑后果,意气用事,“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颜渊》第21章),会害己害家人;“见得思义”与《宪问》第12章的“见利思义”意思是一样的,在利益面前眼花缭乱,见利忘义,甚至不义之财也取,乃至于争夺,必然要为之付出代价。

孔子说的“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它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和温、良、恭、俭、让等各种规范和道德修养,这些正是孔子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九思”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第1章)一样,都是规范人言行的最基本也是相当高的要求,应该把这些告诫当做座右铭。当然,这“九思”真的实践起来是很难的,能完全做到这些的人一定是完人。

其他网友回答:

九思内容: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之十,涉及人的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都需要认真对待。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考虑是否谨慎,遇到疑问,要考虑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愤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物时,要考虑是否合乎义的准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九思,就是对自己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活在忧虑中,不断加强修养,不断锤炼自己,不断进步,这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按照我的理解,是要求读书人应该注意九个方面的修为,而核心就是一个思字。

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就是:

读书人要有九思,把看见的要想明白,把听见的要想透彻,会见时要想到温和点,交流时要想到态度端正,说话时要想到真诚,做事情时要想到认真敬业,遇到不清楚时要想到多问问,愤怒的时候要想到后果,获得利益的时候要想到分享。

九思,是读书人修身的必修课,是提升自己修养的必由之路。虽然论语九思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但至今仍然闪耀这优秀文化光辉。

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其他网友回答:

九思就是: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其他网友回答:

“九思”是孔圣人在修身和施教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成,包含人生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

九思内容: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已经看清楚了、看全面了;

②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了、听懂了;

③与人相处时要思考自己的脸色是否温和友善,

④为人处世要思考态度是否谦需恭敬;

⑤说话时要思考是否忠于事实真相;

⑥做事时要思考是否敬业认真;

⑦遇到疑问要思考如何向别人请教;

⑧忿怒时要思考愤怒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患;

⑨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其实思想解读并不是非常高深,但真正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几点。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性格——君子有九思》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君子有九思》是孔子说的一段话,出自《论语·季氏》。其原文为: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难(nàn)南去声:这里指发怒可能带来的灾难、留下的后患。)

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就全面概括了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构成孔子的道德修养学说。

这也可谓是中国性格,或者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性格发源的端倪。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几千年文化历史是始终如一的传承持续着,不曾中断过,有句话说的好,“追根溯源,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最初的历史是真正的源头。”更何况春秋战国时期本就是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中国源本思想大放异彩之时。深刻的影响着接下来中国几千年文化大发展,更包括了中国人性格的变化发展。

正如上文所述,九思,用现代话换个角度说就是为中国人性格的成型定性立了全方位化的利于社会和谐利于社会发展利于人人有效沟通交流的规范,然后再由在外的规范逐步润物细无声般定性最终的中国性格。

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这其中说明了在社会关系发展中,在人人交流沟通中,智商情商爱心忠心礼待等的要求和发挥。

后世的“礼仪之邦”,“仁者爱人”,“以礼相交”,“家国”文化,“重情重义”,“将心比心”

“谦谦君子”,“理性思考”,“控制情绪”,“通过谈判解决”,“沟通化解一切”等等诸多情形莫不雏形发愿端倪于此。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记述体现了两千年前先贤哲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思维。可谓“微言大义”,耐咀耐嚼,是中国重要的儒家典籍,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性格形成影响至深。

《君子九思》正是两千年前,微言大义。中国性格发源端倪!




其他网友回答:

做人,首先要学会做君子,如何做君子?孔子在《论语》里提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难、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九思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1.视思明。指的是对于我们所看到的事情,都应该去了解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做出正确的决断,辨别是非曲直。

2.听思聪。是指人们要对听到的看到的有所判断,要知道怎么去做取舍。不论听到了什么,都不可人云亦云。在我们与对方谈话时,要提现出各方的思想和观念。

3.色思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脸色,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内心感情。我们可以从面部看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色思温,温者应不冷不热,恰如其分。

4.貌思恭。貌,通常指的是我们所有的肢体语言。一般要求肢体语言要恭敬、不要粗鲁急躁,以免给人造成压力。当一个人的举止表现出恭敬的状态时。他的言语和行为也就与之相应,就给人了一种谦和有礼的感觉。

5.言思忠。当一个人的言语中肯,态度真诚时,他的言语对人是有利益的。如果他做不到,就有可能产生怨恨,所以我们需要忠诚的言语。

6.事思敬。敬与恭是互为表里,敬在内心,而恭是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对于需要去做的事情要尽心尽力的去做,才能叫做事思敬。

7.疑思问。指当我们有疑惑时,要去求教于人。要注意的是,要去请教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解决难题。避免了一些人因对问题的不重视或是不理解而回答错误。

8.忿思难。《弟子规》上讲:[言语忍、忿自泯],一定要掌握好情绪。我们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在盛怒之下搞砸了,我们之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掌控未来,要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愤怒。

9.见得思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时要想想应不应该去接受,它是否合乎道义、人情等。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进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可以提高现代人的思想境界,以便更好的去培养人们的思想美德。

其他网友回答:

都被你们说完了,我无话可说啦,只能在生活中尽量的照着这九思去做啦

其他网友回答:

“理解”害了传统文化也害了你,去践行,离开身体力行的体会,你再会解释,可以长篇大论的做各种你自认为理解的××论文,到头来现实中还是一思也没思,理解还不如不理解的好!


标签: 九思 论语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