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汉学”吗?儒学的人文精神实质是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汉学,是近代域外学术界,对与中国相关的各个领域学术全方面展示、系统研究的统称,范围包罗万象,儒学只是“汉学”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个人理解,儒学的精神实质简要概括就是“规范”,通过良好的规范,对人在社会生存过程中的思想、行为、技能等基本要素进行良好的引导!

其他网友回答:

【寒柏陇卧子/答文】

首先,儒学是汉学的主流内容,是在汉武帝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儒学人文道德的本质思想是“仁”,主张“德礼为治”;儒家学说是从周公旦的“礼乐制度”发展而来,孔子是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寒柏陇卧子以下述观点来说明一二:

儒学的奠基人周公旦和“礼乐制度”

周公是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叫姬旦,史书上称他为周公或周公旦。

其一生经历了商末周初这样一个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军事和文艺才能、多才多艺的历史人物。他制定的“礼乐制度”对西周初期起到促进历史前进的作用,对后来各王朝统治阶级起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而制定了“礼乐制度”

史书上说:“周公制礼作乐”,就是周公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从政治到文化方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

⑴ 所谓之“礼”是什么?

周王是天子,是共主,诸侯是臣属;那就得有个君臣、上下之分,亲疏、高低之别。于是由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结合起来,就产生了一套完整、严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仪制度。

⑵ 所谓的“乐”是什么?

根据史书记载,商周两朝都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征伐打仗。

周朝的祭祀虽不像商朝那样天天举行、事事占卜,但举行祭祀时的仪式也很隆重,有乐有舞。出征打仗有不同的仪式,不同的乐舞;其它会盟、饮宴、婚娶、丧葬等,都有不同的仪式乐舞。这些就是所谓的“周礼”

周公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秩序,巩固周初王室的政权,在吸收了商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礼乐制度,对后来历代王朝统治阶级确实起了很大的影响。孔子便受其影响很深,很重视西周的礼制,在一定程度上修改、改良礼乐而创建了儒家学说。所以可以说,周公旦是儒学的奠基人。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和其学说的本质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孔子创建儒家学派和编订儒学重要典籍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因政治动荡迁居到鲁国。孔子年轻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官吏;中年时代,因鲁国内乱而到齐国作高昭子的家臣,后来回到鲁国整理古籍和收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

孔子编订了《诗经》《书经》《易经》《礼经》等重要古代文献;还删修了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们历史,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孔子死后,他的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这是代表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

—— 为什么说孔子继承及改良“周礼”,而创建了儒家学说?

当时孔子所在的鲁国,是西周典籍和文物制度保存得最多的国家,是公认的东方各地的古代文化中心,所谓“周礼尽在鲁也”

孔子受其影响较深,很赞赏西周的制度,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及“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因此,孔子很重视西周的礼制,把春秋时代“礼坏乐崩”的社会现象,看作是“天下无道”的象征。

但作为思想家的孔子还是很有远见,他赞同在一定程度上对礼乐进行修改。为了纠正“礼坏乐崩”的局面,对礼制的细节做了修正改良,提出“举贤才”的主张。另外,他还主张以德礼为治,强调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图改善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孔子对旧礼制作了修正改良,从而逐步产生及完善了其思想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

—— 儒学的本质思想和中心学说是什么?

与孔子“德礼为治”的主张紧密相关的,是他的“仁”的道德伦理思想学说,这是孔子儒学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最为实质的重要内容。

“仁”这个词在孔子之前已经常被人使用,但作为哲学思想范畴而提出,是从孔子开始的。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仁”,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他心目中“仁”的内容,并一再将“仁”“爱人”联系起来,把“仁”作为他最高的道德标准。他特别强调“仁”就是“爱人”。大力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恕”之道。

《论语》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并说“敛从其薄”,这实际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养鸡下蛋”,而不要“杀鸡取卵”的道理。孔子是劝告统治阶级要对人民讲“仁”,而不是残酷统治。

《论语》中还记载了不少孔子和弟子们的问答,比如,许多弟子向孔子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尽相同。其中弟子司马牛一问“仁”,孔子就根据其“多言而燥”的缺点回答他说:“仁者,说话谨慎,不轻易发言”。换句话说,孔子是要他“少言勿燥”,才能成为仁人。

因此,虽然儒家学说提倡“德礼为治”,孔子也将自己的“天道观”及“认识论”等观点带入到儒学中;但不可否认,“仁”之学说,才是儒学思想体系最重要的本质。

儒学与汉学的关系是怎样?儒学什么时候成为中华汉民族的主流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大思想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虽然没有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和推行,但却被后来历代统治阶层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改造继承,逐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统治思想体系。

在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战国时代的思孟(子思、孟子)学派和汉代的董仲舒,以至宋明时代的二程(程颢、程颐)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的理学等重要阶段,使儒学有一个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到汉武帝时才开始受到统治阶层的推崇,以至取得独尊的地位。孔子也从此被捧为“圣人”,儒学成了经典,儒家思想学说也成了中华汉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了“汉学”中的主要思想学说。

结语:当然,随着儒学的发展演变及不断充实,肯定融合了不同学派的思想,也揉和进来了各种学说。其中有的可从孔子本身的思想学说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和影响,有的是融汇了各个时代的思想学说,但儒家学说依然是汉代以来历代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史》、《孔子传》等。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书法、邮票及文史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学是指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经史等学问,就内容来说当然包括儒学,不能把两个概念搞混了。

儒学的人文精神实质,是把人伦引申为政治伦理。比如仁政的思想,就是从仁爱出发的,其等级制度也是和人伦关系一致的。同时,儒学中关于社会理想,人生修养和道路,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包含有进步的人文意识。总的来说,儒学的人文实质是人本意识。


其他网友回答:

儒学不是汉学。汉学与儒学的关注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汉学是指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罢除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下来的官方思想,而汉代儒学是吸收了法家,阴阳家,道家等学派的思想,并且体现出政治化,世俗化,神秘化的特点。儒学最初应该是先秦时起孔孟儒学,甚至到周公时期,因为汉代尊奉“周孔”之道为儒学之尊。而汉学应该是指整个汉代各方面学术文化的发展,包括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经济发展,思想等一些列思想学问。儒学的人文精神实质应该“民本”思想,但名为民,实质还是为君,不管是孔子还是后代儒家学者,都是希望思想能够得到统治者采用,或者维护儒家的官方思想统治地位。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今天说的话为什么叫汉语,而不叫儒语呢?这样一说,你就明白了,儒学是汉学的基础,汉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1.儒学思想

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在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各家思想学说盛行。提到儒学,就不得不提孔子。孔子的仁、孔子的礼、《论语》中的孝等,逐渐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到了后期,儒家思想逐步发展,形成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的“贯通天人”、"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所以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2.儒学的人文实质

上次诗经女孩去中国博物馆看了一下孔子文化展,里面详细介绍了儒家思想在各个朝代的演化及发展,以及它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要说儒家思想的人文实质,诗经女孩觉得无非是“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几个字。无论是仁义之心的刘备,还是忠君爱国的岳飞。到金庸小说中的郭靖,乔峰,都是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

3.汉学

应该说,儒家思想只是汉学的一小部分。

汉学的定义非常广泛,它是指研究与中国汉民族有关的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

后来汉学经过发展,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都可以称为汉学,包括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音韵学、史学、经济、书法、等等。

所以你看汉学其实是包罗万象的,而儒学只不过是汉学研究的一小部分。

如果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赞哈!

其他网友回答:

儒学的范围很大,儒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国文化无疑是多元多样的,儒学只是其中一部分。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流动与变化着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是流动与变化着并与其他文化传统相交织的。但2500年来,儒学渗透到全社会上下,适应、调节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指引人们的生活,落实在政治制度、社会风习、教育过程以及私人修养与性情陶冶之中,是中国乃至东亚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结晶,乃至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地步,极具草根性。儒学实际是东亚与我国走上现代化的基础与铺垫,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汉学,又叫中国学,是外国人,特别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与现实之文化学术的通称。汉学与国学完全是可以不相干的。我们尊重也借鉴海外汉学家与汉学的研究成果,但要注意,那些研究多为枝节,缺少内在精魂。外国人视汉学(中国学)为纯客观对象,而本国人对国学自然地投入主观情感,怀抱温情与敬意的心态,而且身体力行。

  国人有义务接触本国经典,国人对国语、国文、国学应有起码的修养,反过来,国学又滋养国人。希望教育部门、社会与家庭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特别是在国民教育中更多地加入国学的内容,营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不能把国学狭隘化。国学的最高层面是国魂,即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的方面,那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中国文化之所以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质。

其他网友回答:

儒学是汉学众多学派中的,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被各朝各代官方推崇的差序文化。基础是血亲关系为主的家庭、家族、宗族的自然长者为大的等序之差,孔子重“仁”、荀子谈“礼”、孟子提“义”、董仲舒“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一路随着社会依存关系的复杂化(几千年不断的豪强、大家族、藩镇割据、游牧民族入侵……),人性恶的延展(地理所限资源和人口的增长不平衡),儒家发展下来越来越强调,以皇权为集权的农耕社会,使得儒家等序文化得以一脉相承。这是解决中国农耕文明人与人的伦理之学,汉学中的道家和释家,也给中国文化历史注入了重要的元素,一个是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儒释道三者的融合,在四大名著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其他网友回答:

儒学是汉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所熟知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做人处事的准则,但这仅停留在术的方面,我们追溯道道的层面,也就是儒学的精神文化本质了,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我们把“儒”这个字分开来看,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需要得需,孔子创建的儒学:是一门满足人需要的系统性学问,基于“满足人的需要”这一原点,衍生出一整套的文化体系。

标签: 儒学 汉学 人文精神 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