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试答 (有人将知行合一的`知‘解释为知识,对不对?)我认为: `知'不仅仅是一个知识问题?而且可能有更重要的含义,是一个能知道怎么去行的问题。 因为知行合一如果离开道德方向,可能就是一个不良的后果!
其实这个`知行合一'应该称`智行合一'。不过`智'字前面再加一个理字,行字前面加善字,也就是说如用`理智善行'合一就比较完美了!既然有`知行合一'的典故,可能古人用`知行合一'也可能就包括有我说的意思了。
总之知识多了知道就多,知道多了就会成为智慧!所以说‘知'字比较深奥;行字也不简单;二者合一非常了得!看来我也是难说清楚,它在文学上被泛应用,说明‘知行合一'语简意大,妙不可言含义深刻!
谢大家釜正!
谢邀!回答此问题之前,先和大家分享王守仁的几句经典妙语。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此话题解是,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2.我以落第动心为耻。题解意为,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3他一疑,事就成了。这句话是他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用计时说的,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4.当他路过一座寺庙,看见一个已静静枯坐三年的和尚,他说了这样一句: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后得知其家中尚有老母,故有所牵所念。此话强调,要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分享几句话,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知行合一"。人的认知里面包含知识,但"知行合一"中的知,绝不仅仅就是知识,他指的是人的良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良好的预期和愿望。知和行必须是一个高度的统一体,也就是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能偏重于其中一个方面。
中国近现代"知行合一"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最伟大最科学的理论创造者和实践者,就是缔造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是他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一步步引向胜利。他的认识论,实践论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个人理解为,知:知道。通晓,理解,明白。通达与豁达,并存的概念。既有道德层面的制约,又有现实实践的要求。
此,知,是悟而得之,非是外法,所谓知行合一,是乎心念耳听神观三如一也。举一反三,问一知十之妙解。罪由解释,嗔于暗生。
其他网友回答:这种说法是半吊子二百五的见解。实际上,知是认识,行是见证,与知识文化没有关系。好比知道去北京的路,然后行到了北京,合一就到北京后一看,这就是之前别人说的那个北京。前面是听说,后面到北京是见证。原来说的就是这个北京,北京就是之前说的这个。更深一步的说,知识就是知道了自己的“识”,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懂的。色受想行一般人都不懂,何况更深的“识”,心行不到位的人,都没办法“觉识繁动”。此乃家中事,非门外汉可知。
其他网友回答:“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
“知”并不是指知识,因为“知行合一”在当时主要是关于道修养和道德实践方面的,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所以“知”应理解为良知,心良则行善。知行合一方能德行一致。
其他网友回答:‘知行合一’的知,其含义并非完全对应现代汉语里的知识。
在三千年前的周代社会管理制度之《周礼》中,德育归教官‘师氏’负责,德育的内容主要有六德,即:知、仁、圣、忠、义、和。而这六个字的具体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其中的‘知’,具有‘明白、明了、清楚’之义,类似于我们口语中的‘你知道吗?’的知。
若细究起来,‘你知道吗?’这句话,也不仅仅只有‘你明白吗?’这么简单,明白个啥,明白所指事物之‘道’理哦。
由此可知,‘知行合一’里的知,是文化层面或曰意识层面的概念,归于哲学范畴。其中的‘知’,具有指导或把控行为的作用哦,非此又焉能‘合一’。
譬如:曾国藩,终其一生的最大成就,就是没用错过人。他将这成就总结而成为《冰鉴》。该部书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识人、知人、用人’。识人,认识熟悉。知人,则是知其品性与特长……
若将‘知行合一’里的‘知’等同于‘知识’,再佐以‘知识能改变命运’,恰是当今社会种种怪像之根源。譬如:没有高中以上知识的,搞不懂牛奶化验单里的氮n指标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更不可能晓得将三聚氰胺加入牛奶能起什么作用……
打住,剩下的怪现象之譬如,就留给能看到这文字的各位去剖解吧。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把知行合一的知仅仅理解为知识,是把知狭隘化解读了。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对待知识的理解、对人生百态的认知、对世界的感知和领悟。。。简单的说,除了知识,还包括因知识和生活衍生的三观,这样的知行合一才符合王阳明的初衷!
其他网友回答:不对!缺乏修炼的表现!缺乏智慧的表现!
威海链 » 有人将知行合一的“知”解释为知识,对不对?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