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华文明之“中庸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你会有什么看法?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其他网友回答:

片字拙句仅供调侃观异勿喷

估计外国人看不懂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中华一大特色。

可我觉得,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称号真的不配它,因为,它太伟大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非常赞同把中华文化的“中庸文化”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方法论方面,最具特色的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中庸思想。在孔子看来,中庸不只是方法论的问题,而且是一种美好的德性。他认为在为人处事上能做到中庸,是极高的品德。中庸就是“允执其中”,其本质是对待客观事物要掌握恰到好处的度。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两人谁更贤明。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进而回答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过”与“不及”都偏离了与客观真实的要求相吻合的原则。由此可见,中庸不是庸俗的折衷或调和,而是符合辩证观点的处理客观事物的正确态度。中庸文化的“允执其中”,是对待客观对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态度。从《论语》中就有很多的关于中庸文化在为人处世、教育学生的具体运用。中庸文化,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如果能申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儒家思想、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庸文化的研究阐发,彰显其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现实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让我来表态的话,反对。理由是:

一、儒学派并不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他只是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罢了。用其学派的一本书籍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做法。

二、孔子之孙撰写的巜中庸之道》虽然阐述了做人处世尽量能够做到不偏不倚。但是这一句话的含义,老子在其巜道德经》一书就已经出现同样的说法。具体是:“多言无益,不如守中”。可以说,巜中庸之道》的作者,对老子这一句话进行了有意向的解释吧。

由于“持中间”之说法与做法,有显示公平、公正之意,他是中华民族远古哲人所强调的。它所含之意不但是老子巜道德经》所提出的,也是巜易经》所阐述的,尽管巜易经》并没有专门出现此字眼,但它通篇所揭示的意义无不指出“持中”或“守中”的含义。这是所有阅读过该典籍的人都能清楚了解这一含义的。

其他网友回答:

文化可以流传扩展各界,增智一些古典改变的时代,就像文化艺术家心想着一样在他每个创作品都想出于远名价值,文化可以改变人的智慧,给全世界人提高文化的知识。


其他网友回答:

肯定过。

【中庸】这两个字就够用了。

悟懂了,可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中庸就是一切事物是该事物健康存在的质。这个事物的质失偏了就是该事物不能健康存在了,就是病了衰败了,所以,人老了就叫不中用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存在个有问题,疑是造假。秦始皇时才有车同轨,书同文,西汉独尊儒术后才有行同伦,《中庸》却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标签: 中庸 遗产 中华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