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发的货币都去哪里了?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现实一直都很残酷。

超发的货币最终都流入了富人的钱包里。

食物链顶端,一定是瓜分财富最多的地方。

中国超发的货币,其实绝大多数都在银行体系内循环。

央妈印钱给银行,银行拿出去放贷。

第一、居民的贷款,大多用于买房,小部分用于消费,消费的钱进入内循环之中。

第二、企业的贷款,多用于生产建设,以及员工薪酬支付,最终也都进入了消费的内循环中。

整个消费的内循环,物价并没有太大幅度的上涨,是因为进入的货币并不多。

楼市的价格很高,吃掉了大量的货币,居民手上的钱,最终进入了楼市,给了开发商。

而开发商最终又还给了银行,银行在整个内循环体系下就不断地吃利息。

那些不喜欢花钱,而喜欢存钱的人,依然逃不过把钱放在银行的命运,所以银行永远在赚钱。

当然,一部分剩下的钱,真正在市场里的,都给企业赚走了,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富人的腰包里。



大量货币在空转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信,大量的货币存在空转的情况。

每年广义货币M2的增速都在8%以上,按目前的经济体量,就是十几万亿的超发货币。

但你会发现,这个市场永远是缺钱的,缺乏流动性的。

居民不仅会觉得物价涨,还会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也不敢乱花。

然后,央行不仅超发货币,还多次降准释放流动性,但钱却始终难以进入实体经济中。

不仅如此,银行还经常会出现缺钱的情况,每到年末季度末,还需要去拉存款找资金。

其实,并不是资金没有完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被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吞噬了大量的资金。

比如,重复修建的马路等基础设施,花费特别大,每年的养护重建,都是一笔经费。

比如,农民种的果园,由于销售渠道不足,导致大量烂在了田地里,这也是经济投入后的产能过剩。

还有,仓库里大量堆积的商品,其实都需要经济成本去制造,卖不掉就成了消化不了的固定资产。

这些地方是“囤积”了很多的资金,这才是为什么国家愿意加大在电商平台的投入,默许野蛮生长,就是为了刺激流通,刺激消费。

但这种效果其实并不好,中小企业还是没有受到实体上的扶持,毕竟问银行借的钱,总是要还的。

一些企业的老板做抵押贷款,最终企业没做成,自己还倾家荡产欠了一屁股债。

于是,国家最终还是把融资的活给了市场,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的IPO融资,新三板、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中小板,这些都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小微企业的措施。

只不过市场的风气,导致了很多企业的老板最终成了资本市场的套现者,不好好做公司,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套现走人,把企业留给了股民去接盘。

从这个角度来看,扶持实体经济的货币,最终也是到了富人的腰包里。



楼市对于货币的虹吸效应

其实,大部分超发的货币,这几年,最终还是流入了楼市。

之前提到了货币进入实体经济,或者说有一部分进入了老百姓的腰包里。

但是,老百姓的腰包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富裕起来,因为高房价。

很多家庭穷尽一生的积蓄,给孩子交了首付,而孩子每个月多赚的那些钱,又要用来还贷款。

说白了,超发的货币刚流入自己的口袋,还没有捂热,又被银行给划走了。

高昂的房价、贷款和租金,让很多年轻人喘不过气来。

除了解决日常开销,以及还贷以外,他们还会选择把钱存入银行这种相对安全的地方,确保财富不流失。

一些稍微激进一些的,会选择做投资,但大多数又会被市场给二次收割。

而那部分存进银行的钱,又进入了银行体系,被银行“吃利息”。

另一方面,低收益又被通胀和货币超发所侵蚀,变相地出现了贬值。

高房价带来的一连串财富效应,让超发的货币显得微不足道。

而那些坐拥多套房产的富人,却坐享资产的升值,坐收越来越高的租金。

楼市的虹吸效应下,钱依然在银行和富人之间游走。

给到普通大众的,只有高额的负债,还有那个并无法变现的住房资产。

好在最近的楼市限贷政策,二手房指导价等措施,正在有效抑制楼市的上涨。

只有把贷款慢慢地降下来,普通百姓不觉得压力那么大了,钱才可以流入市场,进入消费领域,超发货币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作用。



富人赚钱的逻辑

实话实说,货币的超发,最终绝大多数都流入了富人的腰包里,这是经济规律。

不管是因为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增值,还是因为热钱太多导致股票上涨,亦或者通货膨胀物价高耸,企业净利润上涨。

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于站在上游的人,都更为有利一些。

当然,通胀并没有大幅度上涨,抛开买房以外,生活还是相对改善了不少。

但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去争论未来的楼市会不会继续影响生活,而是该明白,同样是在努力的工作,为什么财富的走向最终还是去到了上层。

要去研究富人的赚钱逻辑,想办法自己成为富人。

第一,尽量减少货币配置,增加资产配置。

就现金而言,富人其实没什么钱,相反会借很多钱。

如果有5个亿的净资产,富人更喜欢通过资产抵押,借出2-3个亿,花别人的钱,让钱生钱。

事实证明了,过往十多年,拥有房产,或者说是贷款买房的人,从资产量级上,远远优于其他人群。

他们可能还在负债,但是资产一旦变现,净资产量级也是很可怕的。

还有一部分,把钱投入了股市,囤了许许多多大蓝筹的股权,即便今年出现了一定的回撤,总体市值比起5年10年前依然高出不少。

富人对于资产配置是非常用心的,而普通人货币类资产以外,可能就剩下居住用的房了。

第二,尽量想办法拥有资本回报,不单单是工资收入。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靠工资致富的,尤其这两年,依靠资本利得的人越来越多。

一家企业上市了,持有企业股权的高管就财富自由了。

这种现象不仅这两年很常见,未来也一定会更常见。

资本回报是非常重要的收入,因为它拥有市盈率的倍数,是可以被资本放大的。

相比企业主套现更麻烦,普通的高管,甚至一些持股的员工,进行减持其实是更容易的。

给自己的工作更多的可能性,是打工族真正翻身的一条路,这比起自我创业,难度小了很多。

第三,摸清货币的走向,进入钱堆里赚钱。

富人之所以更容易赚到钱,是因为摸清了钱的走向。

热钱去哪里,他们就投资哪里。

不管是之前对于楼市的投资,还是一些股权的投资,股票的投资,到大健康的投资,资本市场永远在躁动。

而资本市场的钱,很多就是来自于富人。

作为普通人,也并不是没有机会,比如十四五规划纲要,如果认真地去读,就能理解机会在哪里。

你就会明白碳中和对应的新能源为什么如此火热,国产替代化的机遇在哪里等等。

即便再不济,你没有专业的技能,光去投资这个方向的股票,也会有很好的回报。

第四,提升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

最根本的一条,其实是提升认知,提升赚钱能力。

直白地说,富人赢在认知上,而且和普通人的认知差距会越来越大。

他们更懂得自我投资,花钱学习,和更高层次的人交流,每天思考的问题不同。

普通人受制于时间、金钱、精力,每天埋在事务堆里,成长就慢,赚钱的能力增长也就更慢。

所以,有时间多点学习,一定没错,这是跨越阶层最本质的基石。



对于普通百姓,其实真的不要太关心货币超发的问题,要多关注自己该怎么样赚钱这件事。

你只要记住,这个市场上,永远是聪明人拿到更多的钱和资源,而钱也是被这部分人给吸引的。

一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让自己的赚钱能力提升。

即便资金在空转,一样会有财富流入聪明人的腰包里。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这个问题我一直关注,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这些年我国货币超发确实相当突出和比较严重,2008年中国的M2规模只有47.5万亿。到了2018年,M2的规模达到了170万亿, 这是一个天量的数字了。

按道理这么多货币投放到市场之后,应该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可近年我国物价指数一直维持在2%左右,这表明我国物价基本平衡。那么这些超发的货币难道没有发挥作用,或者说没有真正流入市场领域,其实不然。

目前来看,超发的货币应该流向了这么几个领域:一是低效重复的生产建设领域,主要是一些重大的民生基础设施领域,比如大型公共设施、高铁、地铁等等,还有一些钢铁生产及其他产业过剩领域,形成生产供给端的严重过剩,吞噬了大量的货币资金。

二是流向了房地产及楼市、股市领域,过多的资金没有流向实体企业,只是在资本上这么来回被炒作,追求资本的增值。

三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内部自我循环,也叫资金空转,金融机构靠着这些资金相互之间炒来炒去,追求资金投资回报,没有真正流向市场。

这大概就这几个流向,不足之处,请批评!

其他网友回答:

都在空转!

人民币循环率太低。

说明人们消费力不够。

人们不敢消费。

货币都进入了楼市,贷款放出来后又直接进入了银行。钱只转一圈就又回去了。

而银行业靠着这简单的一放一收,稳赚利息。无本之利。

人们的流动资金,可支配收入全部进入了楼市,用于平常消费的资金比率非常低。尤其是一线城市。

现在中国的储蓄靠着就是50岁以上的,有退休工资老人支撑着。

而储蓄又是将货币放进了银行,没有用于消费。

所以,钱根本转不起来。货币看似是发出去了,其实和没发一个样。一旦不发行,银行系统都缺钱。

其他网友回答:

不请自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4月13日公布的数据,M2余额173.99万亿元;2009年M2余额61.02万一元,也就是说10年翻倍还要多。照道理这么多超发货币,会引起大量的通货膨胀以及物价的暴涨,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几年的物价指数并不高,生活成本虽然小幅上涨,但是也没有达到超发货币量那么恐怖的数据,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超发的货币并没有进入市场或者是流动领域。笔者认为,超发的货币应该是流向了以下几个领域:

1.民生基础工程、大基建工程。各大城市的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等,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主导,投资量巨大,回收成本缓慢。随随便便一个项目几百亿起,高的上千亿,大量资金沉淀在些项目里。

2.房地产及其相关领域。大量的货币推高了资产价值以及资产泡沫。北京、上海的房价动辄就是10多万/㎡,经过反复的买卖,资产价格被推高了,最后接盘的人,往往把价格锁死了,也把资金沉淀在了楼市里。

3.金融机构间的空转。明明有大量的超发货币,金融市场却是永远缺钱,央行经常给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还时不时的降准,金融机构则利用这些钱去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大量的资金却没有注入实体经济里,小微企业借钱难的问题并没有有效的改善。

4.躁动的热钱。哪里有钱赚热钱就往哪里冲,楼市价格被推高后,热钱又有了新的去处,农业领域。“蒜你狠”“姜你军”一些列新型名词层出不穷,它的背后就是无数的货币再推高他们的市场行情。

所以,只看M2的余额会觉得很不可思议,都感觉不到超发了那么多货币,其实仔细想想,还好这些货币没有进流通领域,否则这个物价是不敢想象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些年,我国央行货币超发比较严重,2008年中国的M2规模只有47.5万亿。到了2018年,M2的规模达到了170万亿,确切的说,更多的是银行天生拥有放贷的冲动。因为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存贷差,贷款早点投放出去,就能早点获得收益。

  不过,很多人觉得奇怪,这些年货币超发真的不少,但是国内的通胀水平为啥还一直停留在2%左右,似乎通胀非常温和。这就解释了大量超发货币并没有流向商品市场,而是流向了其他领域,而这些领域出现了价格大幅波动,只是平常人不曾感受到罢了。



  第一,超发的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前几天发生了钱荒,说明金融体系的钱比较紧,后来央行通过MLF放水了,金融体系注入了流动性,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降了。我们平时买的货币基金,主要是用更高的利率,把钱错给了需要资金的金融机构。而空转资金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

  第二,超发的货币都跑到了房地产领域,房价这10年来涨了好几倍,就是货币超发造成的。如果没有低利率、高杠杆,单凭居民的购买能力,房价是炒不上天的。今年1-7月份,我国新增信贷资金就有10万多亿,而其中有近四成贷款流向了房地产业。这么多资金跑到房地产领域,房价怎么可能不涨?


  第三,超发的货币跑到了农产品市场和股市中,农产品市场前几年大蒜、生姜、香葱都轮番上涨,这都是被资金推动上去的。还有就是股市,现在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外围资金不敢进来,但是过去股市不错的时候,大量信贷资金流向股市,股价炒上了天,不过涨得迅猛,跌得也很快。

其他网友回答:

这些年,我国央行货币超发比较严重,2008年中国的M2规模只有47.5万亿。到了2018年,M2的规模达到了170万亿,确切的说,更多的是银行天生拥有放贷的冲动。因为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存贷差,贷款早点投放出去,就能早点获得收益。

不过,很多人觉得奇怪,这些年货币超发真的不少,但是国内的通胀水平为啥还一直停留在2%左右,似乎通胀非常温和。这就解释了大量超发货币并没有流向商品市场,而是流向了其他领域,而这些领域出现了价格大幅波动,只是普通人不曾感受到罢了。

第一,超发的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前几天发生了钱荒,说明金融体系的钱比较紧,后来央行通过MLF放水了,金融体系注入了流动性,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降了。我们平时买的货币基金,主要是用更高的利率,把钱错给了需要资金的金融机构。而空转资金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

第二,超发的货币都跑到了房地产领域,房价这10年来涨了好几倍,就是货币超发造成的。如果没有低利率、高杠杆,单凭居民的购买能力,房价是炒不上天的。今年1-7月份,我国新增信贷资金就有10万多亿,而其中有近四成贷款流向了房地产业。这么多资金跑到房地产领域,房价怎么可能不涨?

第三,超发的货币跑到了农产品市场和股市中,农产品市场前几年大蒜、生姜、香葱都轮番上涨,这都是被资金推动上去的。还有就是股市,现在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外围资金不敢进来,但是过去股市不错的时候,大量信贷资金流向股市,股价炒上了天,不过涨得迅猛,跌得也很快。

其他网友回答:

央行放水的货币很难流入普通老百姓。

央行放水的钱最先接触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却把大部分钱贷款给了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

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对贷款的最大去向还是某项工程。工程么,经过层层截流,实际到民营企业或者到普通员工的不会太多。

也就是说,这个钱最先接触的必定是体制内单位,以及体制内少数的那么一伙人。

如果说,这些贷款在10来年后,都能还给银行,国有企业获得比利息更多的收益,那么截流部分就是提前收益部分。如果不能按时还给钱银行,那这很可能就是坏账。

银行本身也是国有企业,上法院状告地方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可能很小,那么坏账就只能继续是坏账。

但在地方政府内,或者企业内被个人拿走的钱,却已经造成了事实,并已无法继续追逃。

钱在少数几个人手上,如果没有流通出去,那么超发多少都不会影响通货膨胀。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5月广义货币余额174.31万亿,同比增长8.3%,2008年末这个数据是47.5万亿,十年时间增长了3.67倍,而同期GDP的增幅只有2.63倍(从2008年末的31.4万亿增加到2017年末得82.71万亿)。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超发是非常严重的,为了更直观的说明这一点,我们还是来看一组M2数据(广义货币发行):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M2增速最近20多年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2017年稍微放缓),以前在同期GDP增速在两位数的时候,可能感觉不是很明显,而最近10年GDP增速降下来之后,这样的货币发行速度显然是与经济增长不匹配的,大家可以看下上图中M2/GDP的比值,最近20年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的,但是,我们对比一下最近20多年我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你会发现通胀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这是最近16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从这个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虽然M2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国内通胀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2%以内,这是很温和的通胀了,那么超发的货币到底去了哪儿呢?

个人认为,大致去了这几个地方:

一、房地产:

房地产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一套房子不仅花光了“6个钱包”、花光了三代人的积蓄,而且还得还款二三十年,据网上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房地产总市值达430万亿,而银行系统各类存款只有169万亿左右,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存款大部分都变成了“水泥盒子”,所以说,把房地产比作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一点也不为过,房地产市值是存款总额的2.5倍还多,流动资金少了,通胀自然就降下来了。

二、股市:

个人认为,股市是货币超发的另一个“蓄水池”,只不过相对于房地产来说,股市这个“蓄水池”按照目前的市值来说要小不少,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提倡“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于是,新股发行、定向增发、配售、可转债等融资手段齐发力,2017年新股发行达438家,刷新了历史记录,全年各类融资总额达14997亿!2016年新股发行247家,2015年是224家,新股的批量发行,不仅相应了国家号召,同时也让股市充分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让数十万亿的社会资金“冻”在了股市,这样一来,市场上可流动的资金就更少了!

三、钢铁、水泥、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

金融危机时期的强刺激计划,不仅催生了房地产的繁荣,也催生了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最为典型的就是钢铁、煤炭、水泥等等,这些行业也消化了部分超发的货币。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性建议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从发行的货币总量来看,2008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是47.5万亿元,而截止今年8月份,这个数字达到178.8万亿,(如下图)这说明近10年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了131万亿,差不多增加了4倍,而gdp总量,08年是31.9万亿,去年是82.7万亿,增长不到3倍。超发这么多的货币,在人口增加有限的情况下,社会上流通的总商品增加又相对有限,物价就会上涨。但商品真正上涨幅度能够匹配这个也不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为何我们会感受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工资没有增长,房价却越来越贵了,说明超发的货币涌入了地产行业,而且也只有房价的上涨幅度能够匹配货币的超发速度。尤其一线城市的房价,近10年上涨估计达到5倍左右,而资本又是趋利的,也会源源不断的涌入这个行业,这样也会无形推升房价的上涨。

大家怎么看呢?

其他网友回答:

超发货币去那了?我们知道,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超发的货币就是到了物价里面去了。换句话说,超发的货币都到了流通领域中,抬高了物价,还稀释了你的存款。

举个例子吧,以前一个家庭维持正常生活开支需要2000元,当货币超发后,米价、菜价上涨了,油盐酱醋的价格上涨了、供暖价格上涨了、开车用的汽油也上涨了、、、总之那,日常用的物品都在上涨,这样要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开支可能就需要3000元或更多。其它家庭的开支同样是这种情况,生活开支都因为货币超发而提高。同时,商店的周转资金因为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增加了,工厂因为成本价格的增加,流动资金也增加了,各行各业的周转资金都在增加,超发的资金去那了,就是到这里面去了。

当然,超发的货币不会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行业,货币是由逐利性质的,那一个行业获利多,那一个行业流入的货币就会多。每一个行业都像是一个蓄水池,有的大有的小,行业的规模大,容纳的货币就多点,反之就少。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猜到了,我想说的是楼市和股市,当下楼市和股市的都存在流动性的问题,楼市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流动性被冻结;股市因为去杠杆的原因,同样存在严重的流动性的问题。楼市和股市在各行业中是吸引超发货币最多的两个的行业,这两个行业中的货币流动性被限制了,就等于把超发的货币给困在这两个行业中,特别是楼市中,毕竟股市已经从高位跌了下来。如上图所示,我国货币从1996年以后,始终是超发的状态,在2004年到2008年,因为美元加息,有所缓和,从08年以后超发的更加严重。

如上图所示,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最近十年间货币超发情况,在大型经济体中最严重的前提下,其它行业的通胀不明显的主要原因(CPI始终在2%左右),通胀都表现在楼市和股市身上了,因为这两个行业吸收大部分的超发的货币。

因此,超发的货币去那了,一部分在因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后,流通的货币增加了一部分;其它的部分都因为流动性的原因被困在楼市和股市中,主要是楼市中。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标签: 货币 去哪里 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