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中谁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感谢邀请!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大爆发时期,在这个人类文化史上的轴心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好玩的国学为您盘点一下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

道家:道家的人生价值:回归自然,避世保身。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在道家的始祖老子看来,道的运行法则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着必须任由事物成为它所应是的样子,绝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掺杂其中,这就是“无为”;一旦彻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的驱使和强迫,事物就会在运动中完全实现自己的本性,此即“无不为”。以此自处,就可以实现庄子所谓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达到的“逍遥”自在的“无待”之境;以此处世,则可以实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之境。也就是说,遵从“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既可以使自己的本性获得充分的实现,也可以使他人或他物获得完全的自由。道家的第二号人物是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认为人间的功名利禄不过是像死老鼠肉一样的肮脏的东西。庄子有个好朋友叫惠施,在魏国当国相,有一天听说庄子到魏国了,害怕抢自己的位子,就派人全城搜捕庄子,庄子听说了,自己主动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可见庄子是个脱离了世俗清高的人。在庄子的哲学中,万物都是一样的,包括生与死也是一样的。因此,庄子将死亡看成是回归到生命的本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敲锣打鼓的庆祝,他的朋友惠施指责他,而庄子说,她最初也是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的,后来才衍变成了有气、有形体、有生命的,如今又变化回没有生命的(死亡),这和春夏秋冬运行规律是一样的。她现在安静地寝卧于天地之间,而我在这里嗷嗷地哭,这是我不明白天命、不够通达,因此停止了哭泣。既然人间的功名富贵如粪土,既然万物齐一生与死都一个样,用现在的话说一切都没有意义,因此庄子主张无用。庄子说一棵大树,长得好早就被砍伐了,长得不好没有用,反到可以保全性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家特别是庄子的价值观是顺应自然全身保命。

在道家的哲学家中,还有一个著名的代表的人物杨朱,曾经被孟子痛骂的人。杨朱是中国哲学中极端的自私自利型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同时他主张人生就是要享乐,“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同儒家的三不朽价值观完全相反,杨朱认为人死了就是一堆白骨,追求不朽毫无意义。“生则尧舜,死为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因此,在杨朱一派的价值观中,就是保全性命,享乐人生。

2.墨家自苦利人的奉献思想。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兼爱”。与儒家的仁者爱人相似,都是要爱人,但墨子的学说更加极端,他要求人们不管是什么人都要爱,甚至是“死了都要爱”,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墨子是个极端的利他主义者,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有利于他人,为天下幸福而放弃个人私利,承受个人的苦难。这是一种自苦利人的价值观。

3.儒家人生价值思想。中国文化基本上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思想组成,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爱人,在孔子看来,仁就是有差别的爱人,他要求我们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去爱别人,先爱自己的父母,然后是兄弟、朋友等。在儒家思想中,仁不仅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更是人的最高价值标准,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道。因此,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活着的责任就是彰显和发扬大道。这一点,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更加清楚,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古代的士,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曾子交给知识分子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担当和使命,就是弘扬大道,死而后已。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儒家认为,与弘道、行仁相比,富贵利禄不值一提。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认为人活着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整天想着吃香喝辣坐吃等死的人,孔子是看不起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也,未足与议也”。人的价值是在成全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认为,在弘道与生命发生冲突的时候,要牺牲生命去成全“道”。孟子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思想。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强调的不是个人的功名富贵,而是要为社会做贡献建功立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许多儒家的思想家,都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带着强烈的济世安民的思想。宋代著名思想家张载写的副对联,称为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状和宣言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大思想家顾炎武更是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最强音。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家的价值观就是仁者爱人、报效国家。

4.法家。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本来是韩国的贵族,一心想要振兴韩国。他写了《韩非子》一书,阐明用法治来治理国家的思想。秦始皇觉得他厉害,千方百计想要得到他。于是就派兵攻打韩国,要韩国交出韩非子,否则就灭了韩国。韩国没办法,就把韩非子送到了秦国。秦始皇非常欣赏韩非子,韩非子虽然口吃,但是他的思想很厉害。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恶的,是自私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没什么爱,有的只是算计。他说,车行的老板,盼着别人都升官发财,并不是他的心善良,而是想多卖出去车子。棺材店老板天天盼着死人,不是说他的心不善良,而是想卖棺材。既然人心叵测,那么只有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用更高明的阴谋和算计来算计别人。结果很悲催。韩非子被同班同学李斯给算计了,死在监狱里;李斯被太监赵高给算计了,被腰斩;赵高被秦三世给算计了,全家抄斩;秦三世被项羽给算计了;项羽被刘邦给算计了。总之,都没有好!

其他的,影响不大,暂时不介绍了。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好玩的国学!

其他网友回答:

<2>老子严格来说不算哲学家,他也没提出过形而上学

很多回答都是在胡扯,我觉得很有必要澄清一点,那就是西方的形而上学具体指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和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他以前的哲学家都没有关注到形而上学的对象——是者。老子提出过“是者”吗?事实上并没有。因为老子是重“无”的,庄子批评的则是“有生于无”的宇宙论。老子的思想若真要比较,主要应比较于阿纳克西曼德,但阿纳克西曼德的宇宙论比老子更成体系。

在汉语中,最早提出“形而上”的是儒家的《易传》,而老子根本没有“形而上”这个概念。

孔圣体无,老庄不能体无,故言无

魏晋时期虽然总提老庄,但老庄排在孔子之后却是一个共识,而体无和言无,便是王弼所提出来的。就现在发掘的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以及上博简来看,孔子的天道观代表了春秋末期的大成,而简本老子基本上没有传世本那样太多的玄思,可以说朴素得让人吃惊。

孟子和荀子的天道、人道体系,无疑是最接近哲学的,而他们的文献也被公认为在先秦诸子中是带有逻辑思想的。相反,老子倾向于神秘主义,庄子则倾向于比喻,连语言都摒弃,这怎么能算是形而上学呢?这根本就是和形而上学背道而驰!

其他网友回答: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总叨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两个人在诸子百家中可以称得上是地道的哲学家。这两个人是:1:老子,著作《道德经》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语录和思想的著名儒家经典。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诸子百家中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的,大概只有老子了。

“爱人是道德;爱上帝是超道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哲学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终极追问。“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道者万物之本源,形者万物之存在。

先秦诸子之中真正致力于万物本源的探索者,唯老子一人而已。“有物混成,先于天地”,这是对宇宙本体的讨论。“周行而不改”则表明老子承认宇宙的客观性和运动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宇宙的发展性。在老子《道德经》中已经涉及到了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里,老子没有为“上帝”的存在预留任何空间,为中国哲学的唯物论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老子是诸子百家中的哲学家,其他诸家要么只关心现实,要么主动拒绝超越,如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都没有达到哲学的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在当今对传统文化充满自身怀疑的时代提出这个问题对厘清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大有裨益的。

诸子百家是在东周王权没落时期在文化上出现的一道靓丽的彩虹,无论在社会人文还是自然科学都展示出无比绚烂的风采。世人皆知的当属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和兵家,因此称得上哲学家的首先从这五大家遴选。

老子当为中国哲学家首选,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最为深刻的揭示了世界的本体,虽然老子只留下五千余言,但其哲学思想的深邃是后人万尘莫及的,迄今为止都不能说我们已经破解了老子哲学的真谛。当然老子哲学一向被称为老庄哲学,庄子称为哲学家也是顺理成章的;

接下来当属墨子,因为墨子的哲学在今天也是最时髦的哲学—科学哲学。我们只知道墨子的物理学、几何学的成就,但他在哲学上的成就却鲜为人知。他在哲学上对“名实关系”论证至今还是哲学认识论的主题;

下面说到的当属孟子。说到此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是孔子而是孟子?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归属于伦理、教育,但不能认为儒家思想没有哲学。任何一种思想形成体系就必然包含自身的哲学思想。儒家思想由孔子奠基,但体系的建立是由孟子完成的,只有建构这个体系的人才能成为“家”。儒家建立的“仁政”治国理念,是有哲学基础并自成体系的,否则难以成为道统支撑中国社会2000年。如果有人问政治理念也是哲学?那就请他了解一下马基雅维利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吧。

其它诸子百家也都不同程度包含着哲学思想,如兵家、法家,也包括“名家”的哲学思想,都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就是老子,因为世界上的哲学家都必须触及一个东西,才能算得上哲学家,那就是世界和知识底层逻辑。

只有当一个思考者得出结论,创造新的知识的时候触及了逻辑底层,他那儿才能产生哲学,否则就只能是一些没有逻辑基础,经不起推敲的个人小感悟。比如说孔子就是善于发表一些没有逻辑依据的个人感悟,

作为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思想家来说,孔子是成功的,但是孔子却算不上哲学家,因为他的东西没有逻辑框架。

但是老子的东西却充满了逻辑框架,首先道德经最核心的逻辑就是辩证逻辑,其框架也是基于周易和道学的世界关系来搭建的,所以老子是以为非常杰出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见识,认知深度,洞见能力,远超西方从古希腊到启蒙运动到后现代的一大票的哲学家。

因为西方的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一大波哲学大师们的哲学大厦都是依靠形式逻辑来搭建的,形式逻辑在思维形式组织上,在概念分析上具有一定的严密性,但是对于认识世界的真理和真相而言,反而是一种工具障碍,具有极其可怕的遮蔽性,导致依靠形式逻辑的分析,并不能推导出世界的真相,所以西方哲学后面才往实证主义转向。

而辩证逻辑对于认识世界真相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辩证逻辑是双线逻辑,而形式逻辑的单线逻辑。世界在人类的二元信息视野里面,用辩证逻辑去理解会更清晰。

而形式逻辑却总是推导出悖论。

当然,宇宙或者世界是按照系统逻辑去运转的,仅仅是辩证逻辑也是有局限性的,虽然人类的认知模式的二元化的。

不过,辩证逻辑建构起来的哲学对于透视世界的真相的确是一把好手,所以,道德经才会那么具有穿透性和解释力,能够屹立千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中国的墨子其实也是蛮讲逻辑的,不过他似乎更关注伦理实践,

像名家的公孙龙和恵斯也是逻辑好手,不过他们和古希腊的芝诺差不多,都是停留在诡辩论的层面,中国也没有因此发展出形式逻辑出来。

诸子百家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就老子,如果是广义的哲学家,那庄子(庄子和尼采有几分神似),墨子,恵斯都算。

其他网友回答:

只有了解根源才能深挖。西方早期哲学是定义成“爱智慧”后由日本人翻译成哲学。早期是思考自然、知识、伦理的“终极规律”后产生出纯粹理性主义(决断论),经验主义(怀疑论)于是康德吸收了两派的精华,诞生了他的批判主义哲学,其认识论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现代哲学研究方法论确定了框架,也开启了现代经院哲学,由此产生研究中注意的自洽他洽和实证性,这也是很多研究西方哲学不承认中国有哲学家的原因。然而我们自然,伦理,知识这方面追求智慧的,有代表性的哲人有老子、孔子、墨子。中国这派古老的哲人,给中国的文化的求存性,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之所以文化特点的稳定性,后人的根源上不可推翻,只可增补的特点,往往都是他们的不可实证性原因。阴阳、道、但可以解释。也就是中国人都信自然灵,从这个角度说,符合现代量子力学的波粒两重性,相信了,看见了它就是粒子。中国的历史一脉相承,虽然被打断但没终止,我们的古老中华智慧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康德后的西方哲学具备了科学性,但他的科学求真性,也让人类生存环境陷入了尴尬的处境,以至于有人类自取灭亡的危险。现在提供天人合一,人类和谐相处,知识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人类族群真正的求存梦啊。

东西方两个爱智者,同时看到了一湖水,西方智者会对水质水的性能,展开求真性的研究。只有技术容许,能从物质的宏观一直观察到微观。东方智者却将水格物到一定程度,便用其原来理解释人的自然性,使人们能寻找的最大的稳定与幸福感。也就是对人的生存合理性展开的思考。

其他网友回答:

诸子百家中老子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哲学这两字是专指西方哲学,但是站在东方的观点来看,老子、孔子、墨子显然都是哲学家,都在思考人生社会世界。

有人会说,老子关注世界的运作,所以是哲学家,孔子只关注人事道德,所以不是哲学家。宇宙观产生世界观,世界观产生人生观,人生观产生价值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就是世界的法则。他是具有完整的宇宙世界观的。

孔子在这些问题上一直在回避,不谈生死,万物何来,只阐述礼教,自然算不上哲学家。
老子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

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成为哲学家,应该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关怀整个人类的命运,对宇宙人生的真谛怀有极大兴趣;第二,能够勤奋学习传统哲学,有较颖悟的天赋.做一名哲学家,未必需要多少钱财来做保证.看看历史上的哲学家就可以了,他们有富翁,有平民,甚至还有奴隶.哲学家的贡献就像厚土大地,可以一代代地滋养人类的灵魂。

可是中国的历史似乎在不断倒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甚至到了后来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什么,不让你学就别想学,思想被完全禁锢了.所以说在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已经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哲学家了。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说道家的道德经是哲学中的上上之品,是哲学中的皇冠。所以道家的老子是世界公认的哲学家、宗教家,与释迦牟尼、耶稣其名。在欧洲的哲学国度——德国,几乎有30%左右的家庭拥有道德经本,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哲学家、甚至著名的文学家都拜读道德经,如爱因斯坦、笛卡尔、托尔斯泰等著名人士都从道德经中获得过灵感和启发。因为道德经全文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是什么?我们如何做才符合道?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胡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想和,前后相随,恒也。企者不立,胯者不行;自现者不明,自是者不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整篇道德经几乎没有废字,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几千年来没有一个人能把它说清楚,有文字以来除了易经恐怕也就是道德经了,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曾经说,道德经就像一口不断涌腾的泉水,长读长新,永读永新。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人自古以来其实并不太讲究哲学,或者中国人的哲学传统其实非常偏向实用主义哲学,类似道家那种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既不吃香,也得不到什么发展。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形而上学的土壤,加上道家崇尚出世,更加不符合中国人对世界的基本态度。所以无论你怎么说《易经》是万经之首也好,《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也罢,但凡实事求是的对待中国历史,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儒家和法家才是真正的主流思想,也是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主流思想。如果进一步考虑所谓法家其实是从儒家哪里派生出来的一个流派,那么可以毫不扩张的说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就是儒家的思想史和发展史。这一点的关键是儒家思想的入世主张,以及处处面向中国实际的思考和主张,虽然其中不乏不合理,甚至起到阻碍历史发展的观点和主张,但是不可否认,儒家思想确实不亏是实用主义思想的典范,也是最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哲学观点。就这一点而言,孔子才是诸子百家中名列首位的哲学大家。孔子和老子在世时,都不太得志,但是后来的道家,只能归宿到深山里面,继续他们形而上的哲学思考,而儒家则走上了殿堂,不仅被“独尊儒术”,维系了大一统的中国天下,甚至把孔子尊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历尽无数次的打倒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选择。

标签: 诸子百家 哲学家 称得上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