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孔子五次礼问老子,历史上真有此事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老子和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大贤。

两人不仅处于同一时代,而且各自都留下了自己的旷世之作,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记语”,两人相比老子更神秘莫测。

由其是“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最完整不朽的哲学巨著,被后人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唯一被翻译成国外多种文字发布量最多的名片名著,随着历史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哲学家们崇尚,“老子”已经成了世界文化名人。

同样我国历史上流传下一句老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儒家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根深抵固的影响。

其实老子和孔子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根本不是一条道,孔子向老子学习,主要是当时老子的名气大,孔子对老子的那套理论在骨子里并不感冒,所谓的学习只是想沾老子的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也有取长补短的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都说孔子五次礼问老子,历史上还真有此事。老子(前571—前471年?),孔子(前551―479)孔子比老子小整整20岁,从时间空间上讲,不跨界是可以见面的。

孔子用于自我修养的方法,就是“克己复礼”,这个礼就是周礼。老子作为大学者大哲人,早有请教之意。何况老子的官方身份,是周朝王室的图书管理员,掌握着大量有关周礼的书籍,是周礼方面的专家。孔子来到洛邑,就是要学习周礼,于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最为重要的圣贤,如此聚到了一起。

作为儒家与道家的代表人物,二家的世界观是不一样。儒家主张积极的入世,道家主张消极的出世。我们受到的教育,大多积极的,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要被困难吓倒。

道家认为,换一种思路,绕道前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很崇拜柔弱的东西,高山再高、再宽,也挡不住水,因为水无常形,遇到阻碍,人家绕着你走,大不了多拐几个弯,还是能够东归大海的。

道家思想被兵家给吸取了,用兵诡道也,以硬碰硬,那是愚蠢。打仗要想赢,积极的进攻,未必是最佳方案,被动防御,未必最差。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假痴不癫、隔岸观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金蝉脱壳、走为上计,这都是消极计策。红军时期的游击战术,就是毛主席对这种思想的灵活运用。

对于国人而言,一直受到这两种哲学的影响,顺意之时,采用积极的儒家思想,不如意时,采用消极的道家思想。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

孔子问礼于于老子,历史上有故事也有史书记载,只不过是五次还是几次不好说,说是问礼,其实应该说是孔子去向老子请教才对,毕竟老子比孔子大二十多岁,做学问也早,一个忙着“入世”,一个已经“出世”,虽理念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大家。

据说孔子第一次见老子,目的是想把周公思想发扬光大,可是老子跟他说,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想恢复几百年前的思想,当时的情况和现在能一样吗?结果孔子碰了一鼻子灰走了。(简单说一下周公思想,就是叫那些权贵不要滥用权利,要遵守道德,才能江山长久)。



第二次是因为孔子第一次在老子面前吃瘪,回去后想想很郁闷,于是第二次又去,想让老子帮忙把自己的著作放到周朝的图书馆,因为这个图书馆的书都是供天子和贵族学习而用的,孔子有一定的私心,这个老子一眼就看出了,而且当时孔子的水平也还达不到,所以老子对孔子说,“圣人述而不著”。孔子一听,心想,对啊,有道理啊,那我今后就只讲不写,让弟子们去记录,后来通过努力,也成为了孔圣人。



第三次的时候,孔子都已经五十岁了,按照这个推算,老子七十了,老子的思想已经超脱世间束缚了,而孔子依然为自己心中理想而奔波,老子认为,强求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改变,不如“出世”,跟随着这个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自己。两人都是大家,各有所长。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远道去见老子,在老子面前侃侃而谈,纵论古人,可老子就一句话:“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旨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一句话就把孔子所说否定。后又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意思就是:君子么,如果天下太平,官场干净,就应该出来做做官,如果反之,就做野外的蓬草,在乡下随风而行吧。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一一回复!

其他网友回答:

几次不知道,但夫子的确请教过老聃,在“论语”和“庄子”上都提到过。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见老子是段子手庄子的段子。

其他网友回答:

是否是五次不知道。

但是以前看过孔子携弟子求教老子的典故

二人的仁义道德观有很多相似之处,担心境不同,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祖师。老子是哲学家,道家始祖。

其他网友回答:

是没有的事。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地利用老子的影响来抬高孔子的身价。第一,老子生前并没有为世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死前就留下了一篇5400字的文章。第二,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关系。孔子一生坎坷崎岖,救一丧家之犬,六国逃亡。是死了300多年后,被一个叫董仲舒的人吹捧起来,为自己的政权服务!(老子在京城皇宫博物馆管理人员,孔子就一吹鼓手,然后六国逃亡,怎么会见到老子?)

其他网友回答:

《礼记》是孔子后世弟子整理的周朝礼仪,其中载有老子向孔子讲解葬礼和祭祀的内容,说明孔子还是问过老子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不管如何老子说孔子,恰如其份。也归纳了秦汉之后中华文化存在的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有据可查的有三次,都是孔子自己说的。

标签: 真有此事 说孔子 老子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