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者得,无心者通”是什么意思?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感谢今日头条邀请,感谢提问者,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

这句话岀自六祖《坛经》的咐嘱品第四,……。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为了便于理解我的回答,我先把以上这段经文中所涉及的几个慨念词解释一下。正法眼藏是佛教语。 禅宗用来指一切都正确的佛法(正法)。通照宇宙谓眼,包含万物叫藏。道、心都指宇宙万物本体(初心)。得、通,是悟道的意思。

我从头译一下这段经文。又问说:一切都正确,光照宇宙,包含万物的佛法,传给什么人了?惠能大师回答说:以自然万有为道的人自然证悟,了知初无即是本心的人自然通达。

本段经文中的有和无与老子《道德经》里的“无乃天地之始,有乃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一曲同功之妙。无名无明的振动意识生命体是道的开始,祂生成了天地人三概念状态,天地人三元素又化现了自然万物,这就是《易经》中说的无始有终,即初始无是道的开始,现在有是道的终点,无即有,有即无,有无一体。在我的问答空间里,有有关老子这句经文的解答,在这里,我就不再重说了,若感兴趣的话,去我的问答空间看一看。

大王原作:

无上智者境界高,

演译造化真玄妙。

曲高和寡是正常,

不懂不要乱嘲笑。

无上经文无上智,

本灵来世自知晓。

释迦佛祖告菩提,

五百年后有人教。

我乃超灵转世间,

又把真义献头条。

万望大家多包涵,

真人真心传真道。

其他网友回答:

我有个不一样的回答,相对通俗通透,是我开悟的恩师多年实修证得,分享一下。

比如,我今天写的文字,就好像水上的冰,六祖说的这个“道”就像冰山下浩瀚的水,与冰是个相通的东西。怎么个通啊?本质上通。



01 首先解决何为“道”的问题。

你知道,冰是水分子冻成的另一种水,水和冰形态不同,但也是由水分子构成,因为温度不同,冰遇到热就会化成水,恢复本来。

冰是暂时存在形式,因温而生,因缘而亡。冰又是水,水的假象,假象破了就见真。阳光能融化冰,低温能结成冰,冰和水不同,但都是水分子。

那么,你的问题可能是,这与道是什么关系?



我先问你:我是一快“冰”对吧?那我到底是什么?你从上述中看到什么了?

到底是什么?这取决于我遇到了什么缘,面对的是热阳光还是冷空气。如果我迎面而来的是热阳光照耀的温暖融化了我,我现在就是水了,也可能成为飘到天上的水蒸气,或者被你喝了,成为你身上的体液!

其实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水和冰都是我。 注意,我的要点来了:

如果我是快冰,那么我的道就是水、道就是汽,道就是体液,就是江河湖海……道就是本质——水分子;

如果我是作家,那么我的道就是文化、道就是文章,道就是洋洋洒洒的文字……道就是本质——我的心;

如果我是人类,那么人的道就是慈悲,就是随顺,就是喜舍,就是厚德载物……人的道就是——人的善心。

文字是二维的,一个词儿表达不准从三维到N维的“道”是何物……只能说,这是一个东西——就是本心。

小结一:何为道?心就是道。小结二:我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不是道里有文,是文里有心,文之魂就是我的心。文不是道,心是道!文章是死的,但心是活的,文字千变万化,但心却一脉相承。


02 何为“有道者得”?小结三:就是说,你见文还是见道,取决于你的心。你心见的是歪道,你就不入道;你心见的是正道,你就是有道者,得道。 这回你明白“有道者得”是什么意思了?小结四:意思是有道者,得。禅宗祖师慧能为了给有能力成道的人们知道、明道、得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境界,找回人类原本就有的“先天本心”——找回非凡的神性,就把“有道者得”告诉世人。一会儿我再说说怎么才能“有道”哈。03 那么“无心者通”是什么意思呢?

伴着肉体,有高频的心,也有低频的心——不是指的心脏的肉心哈,是心脏周边的气场能,其核心在你心轮的位置。

你的心是正能负能、是善是恶、有德无德?在于你有心有意之时的所思所见。如果你经常看到的是正能,你的心就正;你经常看到的是善良,你的心就善;否则就是有负有恶的怨气、贪心、色心。

如果你在无心无意无我之时,随便见到的都是正能,见到的都是无我、无私和善良,不是刻意强求所见的;那么,说明你的世界、你的心完全与正能、善良、无我的心同频共振了,你所处的天与人合二为一了。

小结五: “无心者通”,就是当你无心无意无我之时,你的频道就和圣人接通了,你们就是同类了。

这时,你的心的频率——所思所见,就会与天之大道共鸣,大德之心就一定会展现出来。所以“无心者,通”和“有道者,得”分别说的是一个事儿。

04 我们怎么做才能“得”和“通”呢?

首先,要有一个“我什么都不求,我什么都不要,我什么也不是”的愿望和姿态。

“修道没有高深处,只把身心低低行。”就是把自己摆低了,无我地行动、奉献中实践。

下次,你永远带着这颗把自己摆得超低的心,心甘情愿地利他!时间久了,你慢慢会看到高频能,你会步入过人的“道”,成为过人的“圣”,成就你一切为天下的圣心。

但是相反,如果你我都没有“永远为了别人”的“过人的”愿望和行动,那怎么会有过人的结果呢?

你不能拥有这颗心,不能总是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你就成不了其中的人。

道心,是通向圣人的路;贪心,是圣回到凡的路;道心,是从源头伸出的手,你看不见的话,就容易迷路。

小结六:只有有道者,才能得道。只有无心者,才能通圣。“有道者得,无心者通”,每一句都是“只有……才能……”的因果句。

尽管它出自中国禅宗祖师慧能的著作《六祖坛经》,但重视的目的不是为了光读诵,重要的是要踏上从天上伸展来的“道路”——依愿而行。

《六祖坛经》就是这条四季敞开的路,把凡人变成圣贤的路。你乖乖地走,一定会回到源头。

05 结  论:

有道者得,无心者通,用修行者业内的行话告诉你,那意思就是:

有道者得,拥有禅心、圣心、道心者就能得道;有得,实无所得。

无心者通,无心即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通,实无所通。

无心而得,实乃真通真得。用有求之心求无为之道,乃背道而驰!

作者:方 广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句话出自《六祖坛经·付嘱·第四节》,有道者得”是指方便法门,做一件事,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无心者通”是指不执着于方便,要时常保持内心的通透,方法用是来解决问题的,用完了它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扔掉便是,没必要再抓住不放。

有道者得

这里的“道”是道路、路径的意思,也就是做事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做一件事要想成功,首先要抓住其中的窍门,要不然只见出力,却不出活儿,虽然付出很多,最终也无法成功。

“有道者得”就是指用正确的方法技巧来做事,这样才能有收获,《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之所以能将一个血淋淋的屠宰过程演绎出“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效果,就在于“技巧”二字。

经典里面记载,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两个比丘修行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效果,非常的沮丧,就来向佛祖请教,佛祖问他们平时都修什么法门。

甲比丘说自己修的是数息观,乙比丘说自己修的是白骨观,佛陀又接着问他们出家前都是做什么的,甲比丘说自己是守墓的,乙比丘说自己是个打铁的。

佛陀听了以后,就让他们把修行的方法调换一下,甲比丘修白骨观,乙比丘修数息观,他们将修行的法门调换过来以后,果然没过多久,就都证到了罗汉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就体现出了佛陀的善巧方便智慧,甲比丘是守墓的,所以经常会见到尸体,古时候穷人多,有很多人死后都是随便就掩埋了,经常有野兽将土刨开来啃食尸体,最后只剩下一幅骨架,所以他对白骨的印象就非常深。

而乙比丘是打铁的,打铁就需要生火烧炉子,为了让火烧的更旺,通常都配有风箱,而用风箱鼓风的过程,就象是人在喘息,那么他对气息的出入就非常的敏感。

他们调换了修行方法后,正好都是自己印象特别深的,这样在观想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所以很快就出现了成效,这和六祖所说的“有道者得”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懂得技巧的重要性。

无心者通

所谓“无心者通”,简单的说就是不要被途中的风景所迷惑,比如在修行过程中,该舍的时候必须要舍,如果该舍掉的没有舍掉,那么该得到的也就无法得到,这就象是我们走路,只有不断的舍掉脚下的路,才能不断的保持前行,如果该舍的不舍,那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庄子在他的《齐物论》中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这可以说是对“无心者通”最好的注解,我们之所以无法取得大的成就,往往就是被过程中的一些小成就给迷惑了,而我们之所以无法从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也往往是因为太过于专注那些美妙的文字了。

我们都知道“买椟还珠”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贩卖珠宝,为了提高销量,他为珠宝设计了漂亮的包装,没想到包装设计的过于精美,其吸引力竟喧宾夺主盖过了珠宝的本身,以至于顾客买了珠宝后,竟然只拿走了包装,将里面的珠宝又还给了他。

我们多数人也是如此,在修行中刚刚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就变得飘飘然起来,以至于陶醉其中裹足不前,最后与大道渐行渐远,这和“买椟还珠”本质上没任何区别。

正因为如此,六祖才强调说“无心者通”,做一件事,只掌握一些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事先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要清清楚楚的知道,哪些只是路边的风景,哪个才是最终的目标,只有“无心”于途中的小道,才能最终成就大道。

唐代的黄檗希运禅师曾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要知道无论是“米”也好“地”也罢,都只是盛放珠宝的包装,是我们成就大道的资粮。

一旦它们的使命完成,我们都要毫不犹豫的丢掉,从此“心”里不再为它们保留任何的空间,正如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六祖“无心者通”的真实含义所在。

总结

总之,“有道者得,无心者通。”简单来讲就是说,我们去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这是推进一件事的基础,而不要被过程中的一些小成就迷惑,以至于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则是将事情最终完成的重要保证。

明白了这两点,往小里说,可以建功立业,扬名于世,往大里讲,则可以解脱生死,饶益群生,六祖用自己传奇一生的经历,不但为我们竖立了一个清晰的榜样,而且还把自己所有的感悟,保留在了《坛经》之中,身为华夏儿女,得闻此人,得阅此经,实在是一大幸事!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的重点是一个心字。

我将心分成三层。第一层,道心。与道合一的心。第二层,本心,赤子之心。佛家叫做性。看问者资料应该对释门有一定了解。释门唯识宗有三自性,其中之一为依他。未生之前你我的性就定了,所以我称他为本心。第三层,后天之心。你我出生之时为赤子。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后天之心以赤子之心为基础生出来。修行者修的主要是后天返先天,因为后天之心是在赤子之心上生出来的,所以在驳杂的后天之心用有一丝先天之心的线索。找到他走下去你就见到自己的本心了。

其他网友回答:

道的境界便是无心,所以有道和无心是一个意思,得和通也是一个意思。所以有道者得即无心者通

其他网友回答:

用白话说就是明了道的人可能有所收获,内心不执于道的人,才能真正洞见道的内涵。因为:首先是懂得道的人,才能从事物发展的全程中发现其运行规律,获得控制其运行节奏与方向的经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事物总是相伴而生。有道者如果是止步于此,也可能走向反面。如果是执于其道,不再进步,会形成固定的模式,拿着这个模式到处乱套,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三是内心有道而不痴执,才是真正的通达,

这就是修道的境界。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动态的。各种因缘是变化不定的。用固定的模式去套,显然是不成的。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就是得道而不执于心,心无框框,才是实得真通。

就像用春暖花开的框框去看花找春一样,显然是可笑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出自“六祖坛经”,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有德性的人可以获得正果,没有痴妄之心的自然会明白道理。

说明白,人要想修佛悟道,需要做的是,修炼自己的德行,放下那些心中痴念,多修身养性,自然可以修成正果。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乔冠钧。

“有道者得,无心者通”这句话出自于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

慧能大师是谁?

惠能,俗姓卢氏,尊称六祖惠能。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奠定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意义。

惠能的师父是禅宗五祖弘忍,他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有道者得,无心者通”是什么意思?

“有道者”是指有道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他们掌握了修行的规律,愿意用善意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因此,可以获得(正果)。

“无心者”是指放下“我执”、放下主观意识、个人色彩的人,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做事情,这样的人才能通透。

“有道”和“无心”都是“反人性”的

罗曼罗兰说过:伟大背后都是苦难。

还有人说:成功都是反人性的。

人性是什么?

人性是懒惰、是欲望、是自私自我、是遵从本能。

但无论是修行人想要修得正果,还是我们身在红尘中的人想要达成某一领域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想象不到的努力,经受许多的苦难。

修行人需要戒贪嗔痴,如果化不到缘,可能就要饿肚子,当他路过酒庄饭馆,闻到飘出来的肉香,是否内心会有一丝丝的动摇?

坚持梦想的人,要每天早起,要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别人会来质疑、打击,经历过黑暗后,看到别人享受生活,是否内心会有一点点渴望?

也许会有,但总有人坚持了下去,活成了通透的样子,修成了正果。

因为他们,是“有道者”,更是“无心者”,正是因为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才能放下“我执”,奔向目标。

以上,是我对“有道者得,无心者通”的理解。

我是乔冠钧——干货的生产者。文风多变,活力无限,关注我,让思维开花。

其他网友回答:

明白了知宇宙万物之实相,但却不执。清静,明觉。

其他网友回答:

有道反指,得亦反。无心反指,通?老和尚话出即反,不必当真

标签: 有道者 无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