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的本质及关系是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有”与“无”,其本质就是中国古代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即“阴阳”的翻版;有于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有”就是“无”,无中可以“生有”。

一支杯子,一间房子,任何一字容器,里面必须是“无”《空的》;否则的话,容器不能装东西,房子不能住人。

《老子》说得好,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除了老子以外,儒家其实也是“阴阳”哲学思想的拥趸,比如说“刚柔相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有与无,互相依存又相互转化;这就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人们日常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比如说工作与休息的关系——看似我们在学习时无所作为,但是没有休息好,工作就不可能持续。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还“有与无”的哲学思想也不无关系——什么是“相对论”,说白了就是这世上并不存在所谓“绝对真理”,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相互依存”的。

社会生活中的“得”与“失”其实也是一种“相对论”,没有“春风”哪里能够“化雨”——没有“小寒大寒”,哪有立春雨水”。

其他网友回答:

“无”是0态或0+1量子态,未变现

“有”是1态,变现态

“无“是“有”帝之先

“有”:兼利/害

“无”:藏玄妙之用,无限可能

……………………………………

有无可相生,

寂时混沌态。

阴阳五行机理中,

至简道自在。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与"无”是相反的关意词。有的反义词是无,而无的反义词是有。

其他网友回答:

无是时间,无是力;有是空间,有是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生于道。天下万物生于数,数生于力,力生于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就是利用,利用就是利他,利他之谓道,利他之为道,利他即得道;道生力,力生数,数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和。利他之谓道,利己不道,道乃久,不道早已。天下万物的历史就是道与不道的斗争史。天下万物的意义就是为道。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与无的本质关系,就是互为存在的条件关系! 都是"存在”,谁也离不开谁! 比如,一个原子,他的原子核,只是占原子大小体积的3000分之一,而2999的虚无空间,都只是电子运动的空间场所,如果没有这个“无"的空间供给活动,电子"有"的运动,不仅不能运动,还会碰得头破血流! 这里"有、无",这两个摡念,主要是指实体,"存在“这个概念主要是指条件! 当今,这两个概念,在应用上,往往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混乱l

其他网友回答:

一体的两面,无为有之体,有为无之用。有无是对待法,相对而言。

其他网友回答:

“有生于无”,所以,有与无的本质是无!

太极阴阳图,白鱼即是阳、无形的天。黑鱼即是阴,有、有形的地。所以,阴阳即是有无!

天乃道,道即是无,无形的天。白鱼(天)的鱼眼(小黑点),即是道,即老子所讲的“其中有精”,“精者,小之微也”。

黑鱼(有形的地),就是无穷个看不见的精微的黑点“毫末”从大道(精神意识体)分离出来(道生一),一即是精神(不灭的意识)。

精神聚而成气(一生二)二即是天。

气再聚,由量变到质变,而成形、质(二生三,三即是地,即看得见的物质(地)。

有天地,然后有地上的万物(三生万物)。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从无形(道,无形的精神)至有形的(地及万物)过程。

所以,有无(阴阳)的辩证关系,符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矛盾转换。

有生于无,有与无,无,是本质。

是同一种物质(精微的毫末)的不同形态,阳(无形,毫末)阖(聚合)成阴(有形“合抱之木)由看不见的毫末,由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聚集成看得见的物质(合抱之木)。

所以是阴阳是“同出而异名”,同出于道(精微毫末,精神)量变到质变,所以形态对立,但本质是统一的。

阳阖(聚合)为阴,阴(有形、合抱之木)捭(分散)则回归于阳(无形的毫末)。

所以,阴阳(有无)是可以相互转化。

其他网友回答:

以高出三维的视角看,有,是当下的冬。无,是春夏秋一一在路上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在传统文化中关于:“有”与“无”的解释和解答:琳琅满目,各有各的领会、各有各的见解。

其实,人类的各种见解和见地,都是随着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作者视野的开阔度、和时代人文认知世界的开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以现代人类的知识开阔度来说、来解答;所谓“无”是人类至今还不了解、不认识的存在,可以说;今天不了解、不认识的,并不代表不存在,今天的“无”就是明天或后天的“有”。

“有”,只是在人类了解、认识中的阶段性的存在,今天的“有”并不代表明天或后天的“有”,今天的“有”就是明天或后天的“无”。

“有”与“无”的循环是宇宙中一切运行发展的法则和规律及真相(真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事物运行发展的周期律。

人类在不断探索“无”的世界,从不断探索中发现“有”,用已知的“有”不断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经过知识的扩展和融汇和融通,从而不断的提升人类智慧的层面和层次。

其他网友回答:

“无”是所有“有”的同一,“有”是“无”中的所有对立。“无”和“有”是互根的,即互为前提的:没有“无”,就不会有“有”;没有“有”,也不会有“无”。没有真空,就不会有粒子(和波),没有粒子(和波),也不会有真空。“有”与“无”的本质是阳和阴最高的具体形式。“有”与“无”是相对的,你确定了某个系统的时空是“平直”的(即确定了“无”,即以该系统为参考系),就必然导致其他系统的时空各不相同的“弯曲”(即不同的“有”、互相对立的“有”)。你在地球上观察到的“自由落体运动”是直线加速运动,而此时,在太阳或其他星球看到的这一运动的轨迹却不是直线的。确定不同的参考系,时空图是不一样的。

标签: 本质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