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回向有多少种吗?为什么说回向非常重要?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首先回向文有很多种。但是回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大回向。

二是小回向。

大回向就是回向的范围广。比如有人发大菩提心将读经功德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

这就是典型的大回向。



小回向:

比如说您今天是为了某一个人而发心来读经,然后回向时也只回向给了他一个人得,这个就是小回向。

例如念完经之后,跟菩萨合掌说:“弟子某某某,

注:弟子是指已皈依三宝的弟子,女众也是称弟子。但如果没有皈依女众则只能称信女。

男子皈依与否都可以称弟子。

然后开始说愿以今天读某某经一部的功德回向给某某某以及他身上的冥阳两界。祈求佛力加持某某身上的冥阳两界全部离苦得乐。某某身体健康,或者学业进步....


但是您做小回向时,最好前面也加上一个大的回向偈。

如下图:
把这个念完,再回向给某某某。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我们众生都是有漏之身,比如说您今天发一顿脾气那就很容易把功德烧光了。但是如果您先回向给诸佛菩萨,那么您的功德就比较牢固,也放大了无数倍。

因为诸佛菩萨已经功德圆满,福德圆满,他们不会跟我们凡夫一样,嗔恨,妄语,造业等等,所以他们的功德永远在。

如果您修持的功德回向诸佛菩萨,回向三宝,那么您的功德就与三宝同在,与佛菩萨同在。


最后再讲一点就是,回向非常重要,但发心同样重要。因为在您发心的当下,功德就已经产生了。

修学过(地藏经)的师兄们都知道菩萨救母的故事。

菩萨见母受苦,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大悲大孝大慈生就无量功德,菩萨之母当下立即脱离三途之苦,最后得成正觉。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你起心动念要行善的当下,功德力就已经形成。

当然回向文依旧要读,这样功德就更加圆满殊胜。

当然修持六度不要贪功,贪功德就功德就极小。以清净平和喜悦的心去读经,功德无量!

文中若有错误的见解,愿听善知识们的教诲。

(文中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按南怀瑾老师讲,回向只需要一念就可以了。我平常做完佛事,出声或在心中默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然后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佛号。

记得有一次晚上诵《地藏经》,诵毕回向的时候,在回向文中加上了和我家“结仇”的同村的一位婶婶,当晚梦到去她家院子里枣树上摘枣子,结果爬上去之后发现几颗红枣挂在树梢,怎么也摘不到。

做功德为人回向之后,在梦中经常出现摘水果的梦境,这次的果子不容易摘。实际上,我在心中从来没恨过这位婶子,虽然她欺负过我父母,我觉得一方面也许我家人在前世欠了人家,这次就算了解了旧账,另外她也经常欺负其他邻居,何必惹气呢!我也劝我父母放下。

各位同修,你们回向后有类似的果报么?

其他网友回答:


回向是佛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大概就是念几句偈语,发一个心愿,什么心愿?就是自己按照教规做了一系列行为,比如诵经、念佛、忏愧、放生、施舍……等等,然后心里发愿:愿所做一切所得的功德都奉献给所有众生,自己不据为所有。

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要人彻底清除心中的贪念。人做事都有目的性,学佛修行也是同样,而且在境界没有达到足够高度之前,不仅有目的性而且出发点都是围绕自己,只有成佛之后,我执法执都已消除,他便没有了个人的目的性,而是一切为世间众生而想、而作,所谓佛法就是佛为我等而设的阶梯、修的桥梁,那个时候,便不存在回不回向了!

但是,我们距佛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准确地说是我们的无明障碍太厚重了,也就是遮盖我们自性的污垢,这污垢就是生命轮回的业力,这个业力就是一个我字,有我才有我的一切,但我又同时是一条铁链,把我们牢牢地跟这个世间捆绑在一起。

佛法是让人解脱之法,佛法是开启人智慧之法,倘若不从根本处入手,纵然拜佛叩破了头,诵经倒背如流,施舍数不胜数,到头来还是门外之汉。而根本处,就是从我下手,先从心里把我破掉,倘若心里不肯舍弃一切为我的观念,在行动上更不可能做到舍己为人,那么在修行上就没办法取得真正进步。

所谓回向,不过是时时提醒自己,我本是众生中一员,众生即是我;回向众生实质上也是回向自己,真正得利的还是自己,因为随你如何回向,属于你的并不会消失和减少,甚至因为你心念的力量,那功德如发酵般扩大了……

其他网友回答:

回向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回向呢?“回”就是回转,“向”就是朝向,“回向”的意思是修行者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回转给一切众生,这么做可以使修行者自己趋入菩提涅槃。

关于回向的分类,不同宗派有不同的说法,比如:

慧远在《大乘义章》中将回向分为三种:菩提回向,回转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众生回向,回转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给予其他众生;实际回向,回转自己的善根,以求平等如实法性。

华严宗认为有十种回向,分别为:回因向果、回劣向胜、回比向证、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自因行向他因行、实际回向,即回事向理、回差别行向圆融行、回世(世俗事)向出世(求佛道)、回顺理事行向理所成事。

净土宗认为有两种回向:往相回向,将自己过去及今生的所有功德回向给众生,希望与众生共同往生净土;还相回向,往生净土后,生起大悲心,慈航倒驾,再回到娑婆世界教化普度众生,希望与众生共成佛道。

但是,不管理论上讲回向分为多少种,只要记住回向是将自己修行所得的一切善根功德,都回转给众生,就可以了。


回向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回向中孕育着悲和智的种子。

所谓悲,就是大悲心,愿意普度一切众生。回向是将自己的功德回转给一切众生,希望能和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因此体现了大慈大悲的大乘佛教精神。

所谓智,就是般若智慧,就是领悟诸法皆空的智慧。因为明白诸法皆空的道理,所以不执著于修行的功德果报,将其回向给众生,这体现了修行者的般若智慧。所以《华严经》中说:

不以取著业故回向,不以取著报故回向,不以取著心故回向,不以取著法故回向,不以取著事故回向,不以取著因故回向,不以取著语言音声故回向,不以取著名句文身故回向,不以取著回向故回向,不以取著利益众生故回向。

“悲”和“智”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也是涅槃解脱的关键所在。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阿弥陀佛,回向是大乘佛法特有的一种修行方式。有附佛外道x灵法门说,自己修行不够不能随便回向,这是完全不符合佛陀教义的。回向有总别二种,回向给一切有情皆成佛道为总回向,回向给自己现世的善愿为个别回向。做了一切善事都应当回向,先总回向,再个别回向。或者先个别回向,再总回向都可以。


回向是回转、归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了善业以后要及时把善业归向到成佛的特定目标上去,令善业不失。如果没有回向,那所做的善业就可能随散乱心感果,那福报就有限。回向就好比用一个火把点亮更多火把,光明只会越来越多,不会损减。回向简单说,就是做完善行后的发愿,就是我们一个美好的祝愿,也是一个好的缘起。

回向在经典上有三层含义,一个回因向果,一个是回小向大,一个是回自向他,向他就是所有的众生。回因向果,就是说你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干嘛;回小向大,是说本来做这个事的功德是一点点,回向之后就增长广大;回自向他,是指做这个事,得的好处大家一起用。其实就是说,我们做了善事以后,回向给的人越多,那得到的功德会越大。经典上有个比喻,一滴水,若置于砾石之上,一会就干了;若落入大海里,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滴水是不会干涸的。我们的善行回向了,就像是一滴投向大海的水,永不干涸。

简单总结一下回向的含义:

1.令所做善事不失,并且会增长扩大

2.我们美好的希望和祝愿是给未来一个好的缘起。

3.在祝愿别人的同时是让我们修菩提心。



其他网友回答:

“业”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世间法就是依业力而建立的。业分“善业”和“恶业”,不管哪个,只有业力尽了,才能解脱。所以消除业力的方式就是“恶业要忏悔掉,善业要回向掉”。无论忏悔还是回向,目的都是为了自性清净。

善业就是福德。修行人不贪恋福报,不住于福德相,把福德回向给众生,既是打开心量“无相修行”的自渡,也是利益众生广结善缘
的慈悲。

再有,当一个人苦报现前时,把福德回向给业因,可以化解或减轻这种苦报,所以也有人多行善事,然后把善业回向来治病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利用电脑做文档有个经验,每做一段要及时保存。不然很容易丢失,前功尽弃。修行功德回向,大体也是这个理。若不回向,功德自受用,一旦退转或犯过,之前功德便消了,不利积功累德。若将功德回向法界,就如同执行了"保存“操作。纵然以后过失,之前回向出去的功德不会丢失。

其他网友回答:

常规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须发菩提心,尽此一报生,同生极乐国。

其他网友回答:

回向只有一种:就是我的所有功德回向给除我以外的所有众生,愿所有众生都先我得度。

标签: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