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科学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生相克说”?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悟空之邀!

说白了,它就是《易》之阴阳互动,相辅相成及相悖(背)相反。

万物是自相矛盾的嘛!但是,又必须互助共生才能成自然之道邪!哪儿有单一可以用事成世(是)之事呢!

相生者,互助也;相克者,悖(背)反也。

中华民族文化来源于中国上古氏族及族群思想。思想的发展落于实处而产生了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易》学,《易》学的核心就是阴阳。

由《易》学文化的深化及分支扩展而产生了《五行》;由阴阳《五行》而成生克之理论;阴阳意识扩展而行阴阳相辅相成之生及相背相反之克之能事。

以上者,民族思想文化之假设逻辑智慧也!

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是以阴阳辩证理论为逻辑而深化的;科学是在自然知识的积累及深度挖掘中发展的。

思想是指导,科学就是手段。

指导与手段是在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承中不断修正与发展的。

所以,生者是发展之无止境的理论先行也;克者是实事求是的解决之道也。

所以,生者是发展与思想理念的相继相续也;克者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

所以,生者是发展无限扩展的厚德载物也;克者是知识与未知差距的不断缩小也。

是以,我们从远古走来,所体现的不过就是人类思想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向未来奔去,所体现的就是不断积累的自然知识文明。

思想乃至于文化是人类博大的愿景;科学就是自然知识积累所不断扩展的手段。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传统中的相生相克。用现在的化学解释,就是酸碱盐的互相生成和互相抑制的现象。

中国老百姓说成: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就是最常见的相生相克。

用元素周期表上的观念解释就是物质元素的活泼与不活泼的程度。活泼的元素就容易失去电子,不活泼的元素就不容易失去电子。

也就是电荷得到一个电子或者是失去一个电子的现象。

因为电荷只有失去一个电子以后,才可以去获得另一个电子。电子的得与失就是相生相克。

也可以用电磁现象解释。也就是电磁铁有正负两极。从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种相斥相吸的现象就是相生相克。

对于人和人群来说就是,说得来说不来,可以和平相处与否,有矛盾与否。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愿意不愿意相处。愿意相处的就高兴,不愿意相处的就互相闹矛盾斗争。

只不过中国古人用五行相生相克叙述这一切了。

从而就是:

水可以灭火,火可以溶化金属,金属可砍断树木,树木可抓把住土,土可凝成石头,石头内含有金属,金属遇冷热可凝结出水珠。

这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这就是古中国人把金木水火土当作宇宙内最基础的物质元素了。从而如同元素周期表一样用于解释宇宙的任何物质现象了。

相对于欧洲人的元素周期表或者是物质元素,到目前为止,欧洲之列出了酸碱盐,三种元素性质。而古中国人则把生物酶的性质核电荷的失去电子与得到电子,也加入在里面了。

从而酸碱盐三性质,就成了五个性质的金木水火土。比欧洲人的多了两个。

只不过电荷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被古中国人解释成了阴阳变化。

而生物酶是自己自身不大也不小或者是不增多也不减少的条件下,可以刺激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而酸碱盐就是可以互相生成,或者是互相抑制的一个特性的物质属性。

可见古中国的时代还没有欧洲人这些说法呢。

所以古中国的书籍上只记载有金木水火土。不记载化学元素和化学元素的性质以及电荷的电子失去和获得的说辞。

因此现在的中国人,只知道化学元素和电子电荷。对金木水火土就陌生了。陌生也就不容易理解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人用欧洲人的方法解释一切和认识一切的。而不是用中国古人的解释和说法认识一切的。从而两项对不上号了。也就不理解金木水火土了。可见中国古人建构的一切,被现代的中国人给废弃了,只用欧洲人所建构的东西解释一切认识一切了。

因此欧洲人不理解中国,现在的中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了。这就是1900年以后全盘西化的效应效果。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其他网友回答:

举个例子,水火相克,当水能量够大时就会把火扑灭,相反能量小时就会被火烝发掉。两者是不可放一起并存的,这就是相克。但只要加上(金),也就是用锅装起来,再用火烧,那就可以煮东西吃,于是水和火都成了生命之源,为人类做伟大贡献。这就是相生。就这样同一样东西配合好相生配合不好就变相克。

其他网友回答:

无法解释,为什么非要解释呢,根本就是两套系统,难道传统文化不能用科学解释逼格就低了!

其他网友回答:

五行相生相克是五颗行星金木水火土的不同的电磁场相互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五行相生相克是祖先观察总结出的规律。在没有大量事实的基础上,现在想科学解释它总有人不会认可的。但是我们现在有了大数据,相信甚至确定在将来某时,大数据提供的大量事实将直接证实它而勿需解释。

标签: 相生相克 科学 解释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