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谁又来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呢?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原创》

温铁军教授的担心不无道理。

从目前看,多年来,农民的生活固步不前,仅是农村的娱乐设施得到了大大的增加,农村的环境得到了大大的优化,而钱袋子并没有因此而增多。

原因是粮食价格始终保持在一元上下,物价却在飞速的暴涨。

我们看到,一部分土地被荒芜,一些播种罢的田地,也不是那么上心的加强管理,若遇到大旱,干脆看着禾苗被枯死,不去浇田灌溉,因为浇田灌溉,所花去的水费成本太高。

农村的劳力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剩下一些老人在家免强种着自己承包的一亩三分地。

年轻人已不愿种地,对种地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不种地也成为一种习惯!

可想多年后,老人再也不能下田劳动,年青亦不再种地,看来农村的确是大问题。

农村的土地问题,我们的专家应下大力气,多作调查研究,找出症结所在,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上予以解决。不要治表不治本,治表象不治本质!还农村一个质的飞跃,大踏步地赶上时代飞速的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别担心,担心也没用,相信革命自有后来人,总有不怕苦不怕守清贫的人要前赴后继涌跃上阵的。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往往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居安不思危。用正面的一些思想教育启发有些不太管用,与病疫一样有很强的抗药性,只有下猛药,甚至是以毒攻毒才有效地治病,往往要用一些反面教材才能深深的触及灵魂。在吃饱肚子时,在福窝里时,人们不会去多想种粮的重要性,只有在非常缺吃的情况下,才知道不重视农业是不行;锅中不冒白泡子饿急了,自然才要去寻找吃的,并且很自觉的去扛锄头下地种粮种菜;也更才懂得即使你满身的钱和金银首饰有个屁用!

我们一定要记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这个真理。

我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才会更加觉得伟人说的话,所做的事及给我们指出的路是非常正确的。

其他网友回答:

大多数农村,将在二十年后自然消亡,目前是老年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他们己没有能力外出,所以现阶段还不能合村并居,而农村的发展己没有任何希望,所有的粮食作物徘徊不前,而养殖业风险极大是他们不能承受的,所以说,目前不扰民,不管不问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农民看到的现实的:农民没有养老金!不能老有所依。所以谁还愿意回农村当农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只有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年轻的农民才愿意回来发展,为农村发展做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温铁军教授很愚昧,中国有多少土地,你不知道吗?中国有多少农业人口,你不知道吗?中国的土地能承载多少农业人口,你不知道吗?

相信作为教授,而且是知名教授,这些是都知道的。那我就奇怪了:作为一个知名教授,怎么会提出这么蹩脚的问题?

2019年人社部在网上公布数据:常年在外省打工的农民工,是1.7亿人,在家既种地又打短工的农民,约1.9亿人(包括新彊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国营农场的农业工人),而2019年的粮食产量是6639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今年粮食产量,夏粮己经丰收,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报告预测,今年粮食总产量可达6.7亿吨。而现在全国机械化的操作率,己达70%。

这些数据实践说明,中国的土地承载不了现在的5.5亿农业人口,那1.7亿常年打工的,就是剩余劳动力。这些,作为知名的温铁军教授,能不知道吗?既然知道,又为什么提出这样蹩脚的问题呢?

我作为一个小老百姓,虽然文化很低,我也能计算出来,根据中国的土地面积,在保留一部分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情况下,全国有10%到15%的农业人口就足够了。只有这样,才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现在不是农业后继无人,而是农业人口太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为抗“新疫”回家乡,十多亩地种西瓜。起早贪黑三月半,全部卖完没上万。除去种子化肥款,一亩净收肆佰叁。百日劳动多艰辛,不及打工一月薪。背起工具又上路,告别妻儿再进城。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共产党员是最好的人选,当年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拥护中国共产党,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现在中国富强了,应该也全力以赴帮助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和经济环境,特别是农民百姓,只有农民富裕了,国家才能更加富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是建立在人民群众上,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原则,不忘初忠,方得始终!中国才能健康快速向前发展,伟大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其他网友回答:

"打土豪,分田地"怎么来的?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闹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打倒地主换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单干"是邓小平总结基层创造和集中大家的智慧,根据时局的准确判断,作出的英明决策,一举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农业农民和土地的潜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科技推动,"三农"又遇到或即将遇到更新的问题,大批农业劳动力以不同的方式离开农村农业和土地,尽管现在有科技支撑和部分农民工季节性务农填补了农业和土地荒的问题,一时"无人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的问题还不十分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五十年后,农村、农业人口会锐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无人贡献"的现象,专家的担心会成为现实。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坚信,国家也一定会审时度势,主动或"倒逼"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当看到,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世界上凡是农业发展先进的地方概莫能外,不少农村的消失,农业从业人员的减少,正好是难得的机遇。经过土地政策的变革和调整,相信也会同前两次土地政策变革调整一样,会使农业尤其是土地迸发出更加蓬勃向上的活力,进而缓解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二元"的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不用二十年!恐怕十年也大有消亡的村庄。

说好听的没用!

其他网友回答: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农村年轻人大多数出去打工求学了!留下了老弱病残童!谁来为农村发展出力呢?

标签: 温铁军 农村 留在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