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坚守不降后扬州全城被屠杀,钱谦益降清后南京百姓得以保全,你赞同哪一种?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一条说投降就绝对不杀,杀与不杀在于战胜者主观意愿,高兴留你,不高兴杀你,和坚守不降必被屠杀没有必然关系。反而是从古至今,总有一类人将自己的生死寄希望于敌人的仁慈上,这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提出这个说法的人,他不过是一个可悲可恨的怯懦者给自已找一个投降的借口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坚决反对钱谦益的投降行径,坚决力挺民族英雄史可法抗清的民族气节,若有人生事翻案,无疑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人民为敌!

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只要活命,可以低下头去,抛弃我华夏民族引以为傲宁死不屈的精神,可以背叛祖先,当狗,当亡国奴。

以此类推,凡遇外族侵略,我们都以此法俯首称臣,苟安活命,

如此下去,扬州十日惨案不会发生了,一切平安,史可法是罪人,他带兵抗清与人民拚死战斗是不对的,是有罪之人!

再往下推,甲午战争,中方应投降,鸦片战争,中方应投降,抗日战争应投降,投降了,中国人不会死几千万,南京大屠杀不会发生,死难者是不听话,说到底,汪精卫的投降主张是明智而正确的……

多么地无耻,十足地汉奸媚骨,华夏人的败类!

如果你好意思地话,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问问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们,看看他们会不会赞同。

大家说对吗,举个手!!!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关系到民族危亡,肯定是坚决抗战,哪怕战至一兵一卒,宁做中华鬼,不做亡国奴!

至于你说会不会被屠城,这跟正义的抵抗不相关,只跟敌人主将的人性和良知有关!

蒙古遇到抵抗,大多会屠城,因为它们野蛮,非文明国家。按题主的意思,怕屠城,蒙古人岂不是成了世界的主宰。

其他网友回答:

赞成史可法那一种。不赞成钱谦益那一种。前一种人,死的光荣,死的有骨气。后一种人活的可耻,活的像狗一样卑微。前一种人虽然死了,但精神永存,后一种虽然活着,却是行尸走肉。人与其行尸走肉的活着,还不如死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宣扬投降有理的前奏呀!历史早有定论,史可法坚持抗清,宁死不降,民族气节流传千古,爱国精神永不褪色,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永不断绝的精神来源。反之虽然钱谦益保存了一城百姓,是他确是以屈服投降的方式取得的,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必将被永久钉在耻辱柱上。你是想替钱谦益翻案吗?最近在中国出现了一股翻案风,比如秦桧,汪精卫等,这正是中国舆论界出现一股逆流,国家一定要正视遏制这股逆流,防微杜渐,维护国家的正确舆论导向。

其他网友回答:

史可法坚守带来的结果是扬州全城被屠杀,而钱谦益带头投降却保全了南京,表面上看起来钱谦益的做法更好,同样是战败的情况下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但是具体问题我们也要具体分析。

历史上很多事情是非常复杂的,当出现某种结果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这个结果就是必然的。如果实力差距非常明显,继续抵抗除了徒增伤亡外毫无意义,那么投降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如果在实力上能够与对方对抗的情况下却选择投降,那么投降就太无耻了。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一下当时清朝与南明之间的实力对此,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时南明的实力是远胜于清朝的。

从实力来看,南明并非必败之局

有学者统计,清朝入主中原四年后,即顺治五年(1648年)满、汉、蒙八旗男丁总人数为346931人,其中满洲八旗男丁55330人,蒙古八旗男丁28785人,汉族八旗男丁262816人,满清的人数并不多。尤其在多尔衮参与山海关大战之前,他向全国下达了总动员令“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全部从军”,即便是如此动员,也才动员了18万人。在清军入关以后,这18万人就是清朝的全部家当!

反观南明,其实情况要比刚入关的清朝要好很多。你可以说南明缺精兵强将,缺战略眼光,但却从不缺人,只是南明北方四镇的投降,就一次性向清朝输送了23万步兵,超过了清军入关时期的全部家当;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南明也完全不缺钱。清军入关时期的北方已经被战火蹂躏地残破不堪了,而南方基本上没有被破坏,尤其是江南一带,是整个明朝的首富之区,赋税重地;

再说人心向背,虽然朱家天子在当时已经不得民心,但对抗满清并不是民族内部矛盾,而是对抗外敌,南方的知识分子、缙绅阶层始终都有着夷夏大防的观念,这是从孔老夫子时代就一直传下来的,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民族矛盾那是豁出去都要跟对方干的,在对抗清军的过程中,根据史书记载,阖门投火而死、阖门投环而死的比比皆是。比如说南明鲁王政权时期的尚书王之仁,他眼看坚持不下去了,结果全家93口人全部坐上了一条船,然后把船底凿沉,全家人沉水而死,如这样的事情在南明史上不绝于书。再比如说南明的兵部尚书张煌言,他就经常组织队伍北上抗清,虽然他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但只要他的船队出现在长江口岸,沿岸的市镇、县城经常望风而降,重新打起了明朝的旗号。

最后说下组织,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杀。而到了5月15日的时候小福王就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弘光政权,南明对于局势变化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快的,很快就建立了中心化的组织。

因此无论从人来说,还是经济上、人心向背以及组织上来说,南明并不是必败之局,关键在于如何振作努力了。问题就在于,从整个局面来说,南明并没有振作努力。

从行为来看,史可法是振作图强,而钱谦益是消极内斗

史可法和钱谦益都是东林党人,但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史可法是振作图强的典型,而钱谦益却是消极内斗的典型。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王朝,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如果这个中心是稳固的,那么这个中心就能充分调动南明全部的资源来对抗清军。如果这个中心不稳,那么中心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整个南明散落在各处的力量就会如一盘散沙,无法集中起来对抗清军。

在小福王登基称帝后,不服小福王的就是东林党人。在明朝没有灭亡的神宗时期,东林党人曾经为了阻止小福王的父亲也就是老福王登基称帝,可以说是与神宗皇帝斗了几十年,最终阻止了老福王登基称帝。而到了南明的时候东林党人看到老福王的儿子小福王登基了,就一个个都不干了,到处散播谣言,说小福王荒淫无耻,甚至还说这个小福王是假的。在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的这番操作下,南明以小福王为中心的政权很快就出现了动摇。尤其是当时驻守在武昌的大将左良玉,手下号称有百万兵马(实际上可能只有20万人左右,但也不少了),他也听信了东林党人的话,认为小福王是假的,而且还荒淫无道,于是就带着大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沿江而下,要去攻打南京,造成了南明内部的极大混乱。

而史可法虽然也是东林党人,但他却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抛下党派之争力图维持南明的局面。可无奈中心化组织在东林党人的胡闹之下变得毫无号召力,当时南明要挡住清军南下的攻势,首先面对清军的就是势力强劲的四个军阀,北方四镇。

北方四镇,分别是刘泽清、高杰、刘良佐和黄得功,他们手下各有大约10万兵马,四镇总兵力加起来不下40万,可以说如果北方四镇能够团结一致的话,多少也应该能抗住南下的清军。可由于南明的忠心被东林党人搅乱,在清军南下的时候北方四镇也没有团结对敌,除了高杰战死,其余的没怎么抵抗便投降了清军。

当清军攻到扬州的时候,史可法手上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但如果扬州被攻下,那么南明的首都南京就会直接暴露在清军的面前,为了守住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史可法选择了死守扬州,最终战死。

就在史可法为国家大计而奔波劳累的时候,作为东林党人的领袖钱谦益在干什么呢?他基本就在领导着东林党人搞内斗,全然不顾局势的危机。而当史可法战死扬州,清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老钱最后还是舍不得死

钱谦益的红颜知己,当时已是他妻子的柳如是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在国家危亡之际都知道要以身殉国,可是以忠君爱国的道德标榜的东林党的领袖钱谦益,却不敢自杀殉国,到头来带头投降了清朝,可以说是无耻至极了。

而且即便是丢了南京,南明也并非没有希望,南明也并非不能翻盘,投降并不是当时钱谦益的唯一选择。

丢失南京后南明实际上还有多次翻盘的可能,投降并非钱谦益的唯一选择

其实在丢失了南京,弘光政权覆灭了以后,南明其实还有翻盘的可能。在这里我只说大的翻盘机会。

丢失南京后的第一个翻盘的机会在多铎攻下杭州以后,清朝觉得江山已定,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便做了一项特别错误的决策,强令江南百姓剃发,一时间反抗风起云涌,很多先前已经投降了清朝的势力又反正了过来,集中在了唐王和鲁王这两个政权的周围。

第二次翻盘的机会在公元1653年,当时永历政权的大将李定国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两厥名王,在战场上杀掉了孔有德和尼堪,几乎恢复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湖南也占据了将近一半,如果接着打下去很可能能与郑成功在南京会师,这样一来半壁江山就可以光复了。

第三次翻盘的机会是到了1659年的时候,郑成功发动北伐,一度围攻南京长达半年之久。

▲即便是到了南明后期,李定国这样的大将也仍有让南明翻盘的可能

当然南明还有其他的翻盘机会,总的来说这三次是最大的。对于钱谦益来说,即便清军已经兵临城下,在当时的南明来说并非气数已尽,恢复江山还是大有希望的,投降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钱谦益能够放下党派之争,痛改前非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维持南明的局面,南明也并不是没有希望。

只可惜钱谦益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其表现连一个弱女子都不如,所以拿钱谦益和史可法做对比,我认为是侮辱了史可法了。

总结一下:

投降是在实力差距太大,抵抗已毫无意义的情况下的选择。但凡实力相当,能与对方对抗的情况下,抵抗都是有意义的。

史可法坚守扬州的时候南明是有可能挡住清军的进攻的,所以他的坚守是有意义的;而清军攻到南京的时候,南明也有翻盘的可能,实力上仍然能与清朝对抗,在这种情况下钱谦益的投降就非常无耻了。

两者所面临的情况并不是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继续抵抗,而是在能够对抗的情况下作出的不同选择,我自然是赞同史可法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种问题就是本末倒置。

屠杀的始作俑者是满清军队,而不是史可法。

把扬州屠杀归结为史可法抵抗,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实际上,史可法守城之前,已经让扬州的老百姓全部离开城市。况且,当时满清四处屠杀,扬州城内大部分民众畏惧被杀,已经提前逃走。

可以说,史可法能做的,他已经做了,为了避免屠杀做了最大的努力。

而且,扬州守城期间,并不是一味坚守,也是有人投降的。

虽然史可法要求坚守,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带着一批部队出城降清。

史可法防止他们会叛乱,并没有阻拦。


而满清数万大军,又有红夷大炮,攻打只有区区二三千兵力的扬州,也没有费什么力气。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

也就是说,扬州城只守了一天,清军不会有什么大的伤亡。

然而,刽子手多铎认为,清军连续南下作战,非常辛苦,尤其水土不服,病死得很多,官兵颇有抱怨,军心不稳。这种情况下,多铎希望找个借口屠杀抢掠一座江南大城,让官兵消遣消遣,振奋士气。

所以,明明扬州的抵抗只是轻微的,多铎仍然借口扬州抵抗,下令进行屠城。

扬州屠城并不是仅仅在城内,而是将周边地区也杀了个遍,这才杀了很多人。


说来说去,扬州屠杀同史可法抵抗并没有什么关系,至少找借口杀屠杀你而已。



写到这里想起老电影《屠城血证》,讲南京大屠杀的。

当时医生展涛在安全区搞了一家红十字医院,救助难民,有护士白燕帮忙。

结果,日军第一次冲进来,借口一个小孩拿着一个钢盔,说难民里面有军人,大肆屠杀一通。

展涛知道医院附近确实藏了一些枪支,主要是逃亡的少数士兵,准备用于应付大屠杀时候的自卫武器。

展涛认为这会给鬼子找到屠杀的借口,就将枪支都丢入河中。

没想到,鬼子再一次冲入医院,虽然并没有找到任何可疑的东西,仍然将包括逃亡士兵在内的大量难民,押走集体屠杀。

他们甚至当着医生展涛的面,残忍奸杀了护士白燕。



经历了这个事件后,展涛疯狂地跳入河中,找寻枪支,要和日军拼命。

他此刻终于明白,野兽军人的一切暴行都只是发泄自己的兽欲而已,其他的只不过是各种各样的借口。

即便没有任何借口,兽兵一样会奸淫烧杀。

他们之所以来医院,就杀杀人奸淫的,你有问题要杀,没有问题也会杀,道理就这么简单。



所以,将屠杀的罪责归于抵抗,是无稽之谈,甚至是精神错乱的行为。

按照这种逻辑,任何反侵略都可能导致屠杀,那最后就不要抵抗了,直接放敌人进来就是了。

只是,如果这是抗战,对不起,你就算不抵抗,鬼子一样要杀你,还要对你的妻女先奸后杀。如果你觉得这没问题,就可以不要像史可法一样抵抗。

其他网友回答:

本人支持史可法,这种结果罪不在史可法,罪在清军统帅。请问国家有难,不战而降,如此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人格乎。若我为清军统帅,定将钱谦益斩首示众,以惩其不忠之过。

其他网友回答:

坚持民族气节,反抗侵略有代价,什么事都有代价,为自由为正义的付出代价是每个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必须付出的,史可法抗清付出代价惨重,但一个民族必须有个脊梁,用杨靖宇的话讲,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蒙古灭宋,汉族军队打前锋当主力,满清入关,汉人打前阵出大力,有两个三个史可法清军就不敢入关,那种损失他受不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甘冒巨大牺牲,抗美援朝,单挑十六国联军,至今美英法不敢与中国在地面挑事,有些事不能象买卖人那样算小帐,脱了裤子当了也要造原子弹,合算不,看看伊拉克,看看利比亚叙利亚,如果当初造出原子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存活,有些付出是必须的,即使很惨重,不管爱听不爱听就是这回事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历史漩涡里的杂学家在2021年3月1日4点31分写下的问答。

史可法坚守不降后扬州全城被屠杀,钱谦益降清后南京百姓得以保全。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是在耍流氓。

史可法坚守扬州不降是出于其民族立场和文人骨气的决定,这样的决定不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当史可法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是正确的。因为此时的史可法代表的不是个人的想法,而是一种民族的态度,一种面对外族入侵坚决抵抗的态度。

固然这种态度会导致大量的流血牺牲,但也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类似于史可法这样的人存在,中华民族才始终保持了民族的独立性,保持了民族的斗争精神。我们后来才能在1920年代到1940年代国力全面落后于世界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奋斗,杀出一条民族独立自主的血路来。

正是因为有这种伟大的斗争精神,我们才会在1950年代面对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时选择愤然抵抗,才能凭借中国人的血性用最落后的装备打赢一场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战争。我们才会在1960年代,顶着全世界的压力,用两周的时间锤爆南亚次大陆上的跳梁小丑,甚至逼着对方迁都。我们才会在1970年代末跨境作战,爆锤所谓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以上这些才是史可法这种人所做出的那些选择背后所代表的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钱谦益降清之后南进百姓固然得以保全,但难道不是瑟缩在外敌的刀兵之下?如果一直都为了保全性命而向外敌妥协,抛弃民族尊严,抛弃民族的血性,那么这个民族最终会彻底沦丧。具体的表现可以参考我们在南亚次大陆上的邻居。

印度在过去的4千年里,被多达十多个文明反复征服了30多次,和即便政权由少数民族控制但仍坚持暗中抵抗或者通过文化手段“腐蚀”对手,始终不忘斗争的中华文明不同,印度人可以说是谁来就向谁投降。

于是,今天的印度人出现了明显的种族分化,高种姓的外族血统和低种姓的本土民族的区别肉眼可辨,但你仍然要都把他们称作印度人,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在经历了长期接连不断地投降之后,印度人变得对外温顺对内扭曲,一方面,英国人称赞印度人是世界上除了非洲黑人以外奴性最好的民族,另一方面,印度人自己对本族的女性也“全力以赴”,打造了世界知名暴力性犯罪强国的名号。

高种姓的印度小妹儿

在20世纪上半叶,伟大的中国人民拿起残破的武器为民族独立事业而流血牺牲的时候,印度人在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摆出了“有本事你饿死我,否则除非你开枪崩我,我是必不可能服从你”的软抵抗运动。不得不说甘地是个聪明人,他深知在几千年波澜壮阔的“被征服史”中,印度人早已失去了通过激烈对抗的方式为本民族谋求权力的能力。

这个根本问题后来的尼赫鲁就没想明白,所以才在1962年让“奴隶”们对着“战士”们举起了刀枪,最终让印度成为了世界的笑柄。

低种姓的印度小妹儿

综上,选“史可法”还是选“钱谦益”,中华民族通过数千年的奋斗史早已向全世界给出了答案。在中华民族中,虽然今天依然存在“恨国党”,存在“精神外国人”,存在“带路党”,但是这些“钱谦益”们毕竟是少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早已在铁与血中完成了铸造,并将始终在世界诸民族的文明竞争中为中华民族带来不可小觑的力量。

标签: 史可法 钱谦益 保全 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