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难学是现在公认的,现在中医的学院教育五年不行,再加三年,八年的医学教育尚且不够,很多人继续博士学业,十几年出来的博士居然不会开中药,不会用中药治病。于是人们认为这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都不能弄懂中医,那么一般人就更加难学,以至于中医推广施行困难,但是中医到底难不难,难在哪?
中医难首在言语不同。中医的经典著作往往采用的是古文的形式,古代人读起来尚可,对于习惯了现代文的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件难事。没有很好的古文功底,确实是难解经典中的含义。
中医难次在思维纯洁。中医秉承的是极简的思维模式,所谓大道至简,对于人体病理生理的解释从不复杂,如感冒就是外感邪气,西医则从细微着手,发现了细菌、病毒,以及其它的一些微生物,但是治疗仍然没有办法,这就是道与器的区别。现代人受到的外界干扰太多,忽略了最纯真的思维模式,因此会觉得古代的思维简单,不具有科学性。
中医难亦在恒心不足。中医需要学习等我东西很多,要做好活到老,学到老的准备,少年时候,一定要打好基础,多多背诵,《伤寒论》自然是首要背诵的,其次《金匮要略》,有时间和精力不妨再来《黄帝内经》,由此三部,便可以学有所成。当然读书永远是学中医应当坚持的。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的出现发展到今天,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医家有多少?可见要成为名医有多难!可见中医有多难学!但为什么中医这么难学呢?
学好中医首先要有很高的悟性,很深厚的文学功底。我们知道,中医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这些经典,都是语言晦涩深奥难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字、文学功力,是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的。中医的典籍浩如烟海,你不必都读,就是想读也读不过来,但前面那几种还是要读几遍的。
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想成为名家是空想。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相互联系,八纲辨证,中药方剂的配伍,哪一样都得牢记在心,在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其中最难的就是辨证论治。有的患者来找你看病,什么都不说,就是让你把脉。如果没有至少十年以上的功底,中医很难确切的说出病人痛处所在。所以在这点上来说,中医真的是很难学的。
诊病过程就是医生把“望闻问切”四诊合參,在错综复杂的病症中整理出主症,这些主症是什么原因?和五脏六腑的关联,概括出发病的机理,才能制定出治病法则。这就要求医生有缜密的思维,超强的判断能力。
但并不是医生能给你说出所以然就一定能把病治好的。只有把病治好才是真正的好医生!所以用药更关键。因此这对医生又是考验!因为不能精准的用药,可能出现病重药轻,或者出现药重病轻的情况,导致没有效果,或者用药太过而使病情向相反方向发展。
我们学的这点中医知识,只是中医宝库中的一点点细微末节,先不敢谈发扬,我们只是努力继承而已。但我们中医人从不敢松懈,一直在不断地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难的不会,会的不难。中医之所以难学,首先是心态,其次才是方法,实践是检验学没学会的标准。先说心态,中医人喜欢说缘分,其实是指信不信中医。试想,一个报着中医到底行不行的心态,每一步都要让老师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清楚才相信,第一步的阴阳五行就让这些人自已退出去了。说到这点,敝人年轻时初读内经,天圆地方四个字就把我整出局二十多年。随着阅历增长,才渐渐明白其中道理,天圆地方,固然受当时条件所限,但也不失中医之用。虚心才能学习,科学的态度是先假设理论是对的,再在实践中证实或证伪。再说方法,因为中医已形成一整套理论,从人体运行,到与天地相应,体内体外及其相关,可以说非常完善。内经中描述的证与由于行为造成的病因,也说的非常清楚,然后才讲治疗。窃以为,必先从人体正常运行入手,最易最快上手,然后天地正常运行及对人的影响,明白造成生病的坏习惯。治未病,其实就是改掉坏习惯。内经中的经洛穴位,针灸方法,都是认病治病的好方法。用药就涉及到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伤寒制六经辨证,后世有八纲辨证,都是由证倒推病因病机,其实内经中的非正常表现,都是辨病因病机的方法。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皆出自这些经典。组方子涉及用药,神农本草只讲药之性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阳补阳,以阴补阴,参合寒热性味,可以自拟药方,更多的用经方,效果更好。学完这些,就剩实践,相信每个自学者都会从自已开刀,吃了再总结,总结完再试。这是一个在外人看来比较危险的阶段。敝人这个阶段,是先看完药之偏性,知其解法,才对自已下手,最终闯关成功。相信只要有心态,有兴趣,肯努力,悟性自来,终会成功。敝人虽有些许心得,但不敢以郎中自居,还是一个在中医路上持续努力的自学者。希望敝人这个回答,能帮助一些同道中人,则吾心甚慰。
其他网友回答: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你按部就班上中医药大学,按照教学大纲修完全部课程,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你家传中医,以古典书籍为主有人点拨。
两种情况不同,第一种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同时又学习了西医理论,我中医系上学时喜欢比较两种理论的差异与优势,发现中医好学呀,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只要记忆力好基本都可以学会的,后来毕业发现证型处方都对就是没有效果,比如中医内科学对各种疾病的分型都很明确,多次尝试宣布无效确实打击了我对中医的信心。乡下有一个老中医没有上过中医药大学,排队看病!很明显中医是有很大的疗效的,只是我学的东西可能是糟粕。
第一种情况肯定以为很难学,拼了命学不到真东西,教材编辑要嘛刘渡舟要嘛董建华,都是大医,看病排不上号的,我们系统学习怎么就不如师带徒的?
现在我已经是知天命之年,这么多年中西医摸爬滚打,现在已经全部丢弃西医,我终于知道怎么用桂枝汤、小柴胡汤。
近30年总结中医有效,而且效如桴鼓,有些病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已”,如果说中医不难学谁相信,悟道成佛此之谓也,反而家传就非常简单了,多么希望中医药大学是一个民间团体,没有行政束缚,可以选择宗教、周易等课程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不用毕业后再悟30年!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难学主要有两点,一是辛苦,很多的经典需要背诵,二是要有悟性,一些久治不愈的疾病需要另辟蹊径,就得有别人想不到的方法,总之用药如用兵,不是简单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是中国老祖宗所留下来的大智慧,发展至今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而中医为什么难学,决胜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中医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而留下来的书籍也是好几千年前的书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等,都是以文言文撰写。自国家推行白话文以来,文言文是越来越少人看得懂,导致许多人无法研读第一手的资料。而且这些书籍历史久远,所保留下来的不一定是完整的书籍。
二,中医不止是需要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现在中国很多中医药大学,可是往往念完大学博士之后还需要去外面拜师学习,因为大学教你的只是知识以及基础,中草药的药性等,而真正中医师门诊更多的是依靠经验。针灸以及把脉都是非常危险的一项事情,诊错病或者针灸失误都是很容易令病人留下后遗症。
三,中医里包含很多老祖宗的智慧,中医的理论中包含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在许多的不知者中都会认为这就是江湖骗子用的骗术,有些被骗者由此而对中医口诛笔伐。中医里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都不是初学者或者道听途说就可以触摸到的,他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经验。
四,中医跟西医不是同一个领域的,西医讲求的是治病,而中医所讲的是调理。当你咳嗽的时候去西医看病,他们会给你咳嗽药,可能一天就好了;但是中医不一样,中医会给你10包药,叫你慢慢调理,因为咳嗽是由于你身体受寒或者发热气。对于现在什么都要快的世界,大部分因而接受了西医,而认为为什么一天可以治好的要中医要开10天,而导致对中医的误解。
其实中医与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无法排除它们的好,也不能只看它们的坏。中医虽然难学,但是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会有成为优秀中医师的那一天。
其他网友回答:我给大家看法不口同,中医并不难学,
以我本人来说吧,
我近三十岁学中医,得师傅和家伯两位老人真传,学医有成,
我本人无意中和中医结缘,十五年前,我还在塑料厂上班,正月的北方很冷,在车间上班时穿的太厚,不随便。当时我穿的太少,上了一夜班,感觉两个膝盖酸痛不得劲,下了班我找了位老中医看看,这老先生,说两贴膏药就好了,当时我报着试试的心态,贴了五天,果然不痛,我感到很神奇,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学老先生的本事,为了学老先生(也是后来的师傅)的祖传的膏药我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拜成师学艺,又用了一年时间才出师,师傅带我如儿子一样指点教导,这是我引进门的恩师。
回到家乡,又得以家伯亲传,先认药,山上采药,制药,药的功效,后跟家伯学病症,临床经验,家伯把他近六十年的经验,传与我,望闻问切的功底,比看书学习要学的快,
以家伯的说法很简单,学习中医,就学中医之道,术。就学阴阳,中医一开始就说道,术,阴阳,阴阳细分,药的阴阳,病的阴阳,天地阴阳,万物阴阳,分的很细,分的很多,到最后归总还是阴阳,有句俗语,不传万卷书,只传一句真,伤寒的总纲后一句是说病,不怕千变与万化,不外乎阴阳表里间,中医分得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懂得十二经,就这些东西,何来之难,
如果没有名师指点,学的在多,看的书太在多,也是糊涂蛋一个,
我曾经遇见一位,中医博士后,如境然不会切脉,她把完脉也分不出阴阳,真不知她的博士后是怎么考的,她怀孕以后,得知我切脉能知男女,也是为了试我真假,她来找我说时来意,我把完脉就给她说是女儿,她听完很惊讶,非得让我教她把脉,
朋友们,中医不难学,俗语说,秀才学医,如泥托批,只要发自内心的热爱,一定能学好也能学成,
其他网友回答:个人感觉中医难学的角度是因人而异的。
中医学习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中医医理,也就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二,中医诊断,也就是望闻问切。三,中医辩证,所谓的辩证施治的部分。四,中药材,即对中药的了解。五,中医组方,即怎么使用中药的部分。六,经络学说,即十二经络及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和中医医理有关,但又是独立的。七,针灸,也就是经络学针灸治病的实操部分。八,导引推拿按摩。九,一些辅助的中医方法,如艾灸,拔罐等等。十,中医保健,如膏方,药食同源等。
上面所列,前六部分,与中医中药有关,也就是中医如何用药。六~九部分,主要是中医的非药物(内用药)治疗。第十独成一体,加上第八第九,主要用于预防保健养生。
中医要想做大医上医,方方面面都得懂都得会,着实不易。阴阳五行理论颇为抽象,以至于反中医的人说是玄学,因为要求很好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及非常强的逻辑思考能力(中医的阴阳五行逻辑),或者特异的禀赋,能够内证。
中医又是可以从实践中学习的医学,熟读深思广记中医治法理论,如伤寒论,温病论,脾胃论等等学说,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和使用,也能做很好的中医。
再不济,记住一些汤头歌诀,用好用活,也能解决许多常见病的治疗问题。
当然,上面这些都要有中药的知识和使用经验需要逐步掌握。
平常百姓,学点入门的中医也不难,一般的入门诊断,察颜观色,常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掌握一些,简单的按摩、艾灸,家庭常见的病,初期是可以对付的。
无论那种方法学中医,实践都很重要,有助于加深理解。
还有一类人因病而学中医,立意自己治疗自己的病,专门学习与自己的疾病有关的内容(当然要自己能够正确筛选),治好了自己的病,久病成医,对中医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中医难学,一些人是不实践不入门;一些人是记忆力不好,不能广记各种中医内容和方剂,难以在前人的基础上成长,全得靠自己的实践积累;一些人理性不够强,难以从理论上突破;一些人分析思辨能力不足,对于复杂一些的疾病,分辨不清楚主要方面,辩证不准下药不准;一些人感知力弱,四诊时难以觉察很多细节,也导致后面的一系列过程失去了准头……
学中医学不出来,转而骂中医的,最有可能是最后一类人,感知力太弱,于是别人能够觉察的东西他全然觉察不到,于是判断无据,然后就觉得是中医的问题,而不是他自己的问题。网上反中医的,基本上也是这个类型的人。觉察力是天赋,但不知道自己觉察力弱,不肯为自身的问题担责,就是问题了。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中医难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了:禀赋。并非每个人的禀赋都适合学中医的。其实,不独中医,那个行业都是一样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平常学科也有很多人学不好的。
其他网友回答:难学的原因在于现代人不了解"国学"的精髓。没有读过传统文化基础理论,以至于读中医书很多词汇不理解,感到生涩难懂。
民国开始实施"新式教育"之前,我国的教育一直停留在私塾、书院式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内容,从小背诵现代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古文杂篇,学生还要掌握天干地支纪年,掌握五行生克等基础理论。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对阅读理解中医书籍不会像现代人那样难以理解接受。
现代孩子从小接触的是美术,钢琴,英语等,上学后学习的是数学,语文(还是白话文,文言文仅占语文教学的1/5左右),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等等,与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学生连最基本的天干地支都对应不下来,更不要说理解"五运六气"、"四诊八纲"了。难怪读中医书感到难懂,难学。
学好中医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需要有很多国学基础做支撑,只有扎实掌握国学理论才能在学习中医中融会贯通,事半功倍。
其他网友回答:浅谈老话题--中医为何难学根本原因的些许自悟:
中医是学问(理论做支撑)又是技术(临床实操分胜负)。认为难学,不是真的难学,而是致学的方法找对了没有?
学一项中医技能执业叫中医,成长到成为大家也叫中医,这个中层次和距离可是掺不了假的天壤之别。
就像赛道上的运动员,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叫运动员一样,能力的区别才产生了名次...所以,尊重差别,分别使用人才,真得没有必要人人皆状元(以证件来判真假)!
如同各行各业:嫦娥奔月!祝融登火!稻神袁公!肝病专家吴老等等的卓著贡献一样(拿出真实业绩来)...
中医行业——从选择中医,学基础知识浅浅入门开始(兴趣爱好很重要);
——到由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触摸、探索、逐步熟练操作(紧跟临床实操更重要);
——再到某小项症侯全息诊断及临床独立处置得心应手(行业中早早找到乐趣与自信);
——再到能够准确辨证清晰分证类,治则能因人对症,灵活组方等一系列临床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有独立执业的能力);
——再到临床多年,经手了多疾患,多病变,多难解,使技能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在长期过程中有了自己丰富的,且超于同行业工匠专能的独立提纯与创新(医道至尊);
——最终成为自成一家的行业佼佼者(家传与师承)。
这一路过程走来就像一颗大树的年轮一样,绝不会一夜既成擎天柱。
说这么多,看似行业无望,但有一条靠谱成才根本径路就是:师承!
老师是谁很重要(真技)!承接了老师什么艺(真传)更重要!
这一切的师生邂逅,跟现实师生身份高低、金钱多少没关系;
跟双方文化程度高低没有绝对的关系;
但跟师生的德性、悟性、理性、耐性,国家及个人的长远利益有绝对的关系!
总之,学习中医难与不难,就要看现实与因果之间的综合缘份当各自斟酌。
威海链 » 中医难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