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之前,统治中国的思想是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要问儒家之前统治中国的思想是什么,就得先搞清楚儒家是什么。我们常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似乎战国时期就有这么明确的百家划分,这其实是个误解。百家争鸣是后世对这个时期的概括总结,当时并没有这个明确的流派划分。儒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此前并无儒家一词。没有这个词不等于没有这个学派。我们往前看,我们后世认为西汉最大的儒家董仲舒总结我们这个学派的叫法有两个,一个叫孔门之学,一个叫六艺之学(篇幅所限,就不引证原文了)。两个叫法,指的同一学派。因为孔子当时用来教育弟子的教材主要有六科:易、书、诗、礼、乐和春秋。其中书指尚书,和春秋(传说为孔子著)是历史。易指易经,是方法论,相传为文王所做,也叫周易。诗、乐,指《诗经》和《乐经》,诗词乐谱选编。治国理政学说主要是《礼记》。《礼记》和《乐经》相传为周公旦所做,有周公制礼演乐之说。而《礼记》内容包罗万象,大至国家根本制度,小至民间婚丧嫁娶邻里相处,村镇道路,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规范规矩。孔子学说主要就是对这六艺进行解说和扩展。现在明白了吧,儒家的奠基学说实际来源于周朝的创立者,也就是说,在儒家之前有孔家,孔家之前有姬家(周公是文王的儿子,文王叫姬昌,周公叫姬旦),儒家学说与八百年前的周朝立国天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再往前,是殷商,史书没有记载殷商有什么完整的思想体系,甚至无法认定殷商的国家管理体制,能看到的《封神演义》本身是神话小说,是明清许仲琳按照周朝分封制推测出的国家体制,不足为据。综述,儒家以前没有其他的主导思想,儒家之前还是儒家,儒家思想体系就是中华民族主流思想体系的传承。儒,在周朝时期就是官吏的代名词。其他流派程度不同的发源于六艺,只是侧重点不同。比如争执了两千年的道,道家起源于庄子,庄子之前有老子,老子著《道德经》,道德经实际是对《周易》的进一步开发,发源于易。法家与儒家之争起源于战国,实际是韩非子与孟子之争,不是与孔子之争。法家主要是对《礼记》中关于法度的开发。其他小门小派无出其右,都是从六艺派生出来的。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骨干。

其他网友回答:

答曰:《尚书・洪范》,可称之为“原儒”或儒家思想滥斛。

  旧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今人或认为系战国后期儒者所作,或认为作于春秋。《汉书·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故亦称“洛书。”

托武王与箕子对话,言禹治水有功,上帝予其“洪范九畴”(大法九种)。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

  主张天子建立“皇极”,实行赏罚,使臣民顺服。

  又提出“正直”、“刚克”、“柔克”三种治民方法。

  认为龟筮可以决疑,政情可使天象变化,后成为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基础。


《洪范・九畴》确实是上古文献,而不是春秋伪作

  春秋《管子》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石】上古音义:『diáo/dò(力)强大。』——士农工商,天子四民,国家强大之基础民力(今天叫人口红利)!民力不可浪费,混杂使用(今天叫专业对口)。

  管仲属于法家势脉,追求是『行通天下』,他襄助了齐桓公以霸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当然,《管子》思想不是管仲原创,而是对于更早法家代表太公望/姜子牙政治思想的全面继承与提高完善。

“师尚父”姜子牙全面参予了西周体制设计与建设

  关于【士】,参阅《周礼》,以六官为体系,大小诸侯分封裂土为格局,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后世儒家一般只提元圣周公姬旦,而忽略直接威胁孔子母国鲁的大国齐太公事迹,不过孔子对法家先驱郑国子产、齐国管仲评价都很高!

  关于【农】,西周时粮仓,就有仓人和廪人等官职。《周礼》载:“仓人掌粟”、“廪人掌九谷之数"。《礼记》还曰:“孟冬,修困仓,谨盖藏,务积粟;季春,发仓廪,赐贫穷。”说明已经有了储粮备荒,救济灾民思想与预案。

  关于【工】,《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考工记》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体现了它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关于【商】,姜太公帮助周武王,出台了《九府圜法》!因九府各个机关收取不同的货物财币,支援各种用途,需要一种便于作为支付的通用价值尺度。太公望采用了金帛两种本位,规定:

  金(实际为铜),每块一寸见方,重一斤以这种统一规格的金为币材铸成钱币,并以铢为单位以定轻重价值;

  布帛则以二尺二寸宽为一幅,四丈长为一匹作为单位。

有些人把【士】,说成“士兵/伍卒”。且不提历朝历代,选卒、练兵皆不同。单说西周井田制,《周礼·地官·小司徒 》载 :“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兵役就属于赋役的一种。姜子牙兵法《六韬》,也影响深远。


儒家仁政,出自姜太公之手,而不是孔仲尼


▲见图片右下,意外吗?但孔夫子“心有戚戚然”,几乎不提姜子牙啥事儿。姜子牙兴周八百年,绝不是《封神榜》噱头的“周文王为飞熊

标签: 儒家 统治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