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会没有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儒教的教义?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原创)

孔子是圣人也是普通人,尽管他的思想有许多超越时代的意识,并成为后来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但是由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历史的局限,他是不可能提出一夫一妻作为儒家的教义。



孔子的时代,正值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阶段。当时的女人没有社会地位,难以做到男女平等。男人的兴旺发达都是一夫多妻,而女人则是从一而终,在家相夫教子,格守妇道。男子早年丧妻可以再娶女人,女人早年丧夫,只能终身守寡。

孔子是他父亲娶的妾所生,孔子早年丧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尽了他父亲正房妻子的欺凌压迫,并把他赶出孔府之外。孔子的母亲只好带着他流浪他乡来到曲阜,并培养孔子长大成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子从小励志向上,勤奋好学的同时,为母亲做些家务,过早地承担着养家的职责。可是孔子还未成年,他的母亲就因病而逝。早年丧母,孔子悲痛的同时,更加刻苦用功,对尧舜以及西周时代的道德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非常的向往。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搜集和整理,从而形成了他的儒家思想。



孔子思想的精华是仁爱,是爱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他并没有看不起女人,只是没有能力提高女人的地位,更改变不了有钱男人一夫多妻的现实,所以在他的思想中也就没有提出一夫一妻作为道德观念的其中之一。

几千年的一夫多妻,是对女子人身的摧残。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婚姻法才明确规定一夫一妻。从此女人有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并走出家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和主要力量。


一夫一妻最早由康有为提出,民国政府也曾经提倡。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余毒太深,许多人同样照常纳妾。直至1950年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发执行,一夫一妻才正式实行。时代不同了,穿越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而与时俱进。一夫一妻的百年恩爱,既是双方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又是最美好而又成功的人生。

其他网友回答:

一夫一妻制的前提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只有这个条件存在时才有机会谈一夫一妻制。

古代人与人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比如刑不上大夫,虽然商鞅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但真的到处理问题时,也不可能做到如此,如果太子犯法,就可以免罚,只处罚辅佐之人就可以了。

古代分为帝王一级,百姓一级,这里的百姓指的是贵族。因为平民是没有姓氏的。这两种人都是高高在上的,接下去就是平民,然后是奴隶。

犯官被处罚时,妻女往往会被充当官奴,一些穷苦女娃也会在父母走投无路之时被卖豪门为奴。

古代还有通房丫头,也就是随女主人一同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这些女子实际上就类似于姬妾。男主人可以和她们发生关系,并且生育子女。

比如《礼记》中就明确规定: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德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天下之妇顺,故内和而家理。

这是天子可以娶的女子的数量。既然天子可以娶这么多,诸侯肯定也不可能娶一个,只是数量少一些,大夫更少一些。

这就是孔子生活的时代特点,任何一个人都会受时代的限制,孔子也不例外,所以他自然不可能提出一夫一妻子的观点。

虽然古代没有一夫一妻子,但一直执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正妻永远只有一个,但妾可以是多个的。妻的孩子是嫡子以后继承家业之用,但妾的孩子一般就作为未来嫡子的辅佐。正妻负责家中的内务。

男主外,女主内,这个女的就指的是正妻。家中大小事务都由正妻负责,包括妾氏。

古代特别强调家族的延续,如果正妻生不出儿子,正妻的位置可能就保不住了,连皇后也是如此。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就是不育不孕的,最后就被废了。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第一个儿子,就被立为皇后。

贵族多娶妻妾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家族变的更大。

孔子的母亲也不是正妻。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儒家的教义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是永远不变的。如果真是永远不变,那儒家就僵化了早被时代抛弃了。

正如当你还在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时代,你会不会提出“家”这个概念呢?显然不可能。因为那时只是以部落方式存在的。“家”是在物资充足,开始私有化之后形成的概念。你不能说那个时候的人不懂得“家”。这是时代的限制。

不管是茹毛饮血时代,还是孔子时代,还是现代,母亲爱孩子、孩子孝顺母亲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正如儒家不断在变,变的是外在,但内在的孔子的道却再过万年也不会变。

其他网友回答:

你这问题本身就是错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上(至少从商代开始)就是一夫一妻制。这是宗法社会最牢固的基础(只有妻所生的嫡长子才有继承权),这是孔子说的“礼”制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后来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就没成儒家教义呢?

想必你把妾都错算成妻了!我国古代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主意,妻才能享有当家的权利。所有的妾,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奴仆,只是比一般仆人身份略高一点而已。她们没有任何权利(所生子女都被抱走,由妻抚养)。这跟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脉相承的好嘛!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孔子他妈就不是正室,属于非门当户对的野合(连妾的名分也没有)生的。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儒教和孔子是两个没关系的事。其次,就没有问题可以回答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提倡“一夫一妻”制度吗,为什么没把“一夫一妻制”写进儒家的教义?这是一个关于婚姻制度的大问题,下面就回答一下这个提问。

婚姻制度

首先是婚姻制度。在商周之际,我国的婚姻制度就定型了,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周朝,一夫一妻多妾制,是针对贵族而言,天子、诸侯、大夫、士才有资格纳妾,不过在数量上也是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到了后来,纳妾已经不局限于士大夫阶层,经商有道、家大业大的商人也可以纳妾。士农工商,只要经济允许,皆可行之。

古代的妻与妾是不同的,妻是明媒正娶,纳妾则不需要。妻子与妾的地位不同,妻子尊贵,妾是低贱的,妻子只有一个,妾可以多个,妾要完全服从于正妻的权威。

为什么可以纳妾呢,这跟男权社会有关,在古代西方和东方都广为存在。男性是社会的统治者和主要建设者,掌控着社会的运转,就像是动物世界强者为王一样的道理,占有欲是男性的显性特点,娶妻纳妾正是彰显掌控力和成就感的一条路径。




传宗接代

除却这先天的动物习性原因外,纳妾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传宗接代,让家族的血统延续下去。在古代,人是重要的生产力,人丁不足轻者影响整个家族部落的命运,重者制约国家社会的发展,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杆,娶妻纳妾生儿育女就成了一项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也为男性纳妾披上了天然的合法外衣。尤其是我们这样非常重视血缘的农业国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纳妾传承血脉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虽说娶妻纳妾在现今看来对女性颇为不公,但男人也不能为所欲为,这里面有着约定俗成的法则,不可破坏。如果不是为了生养子女,纯粹为了满足个人对美色的追逐,也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尤其是宋之后,受到理学的影响,“存天理,灭人欲”节欲重理的思想逐渐成士大夫阶层的主流认知,纳妾就更不会毫无由来,任性自由了。



休妻很难

纳妾不易,休妻更难。纳了妾并不意味着对妻子可以疏远了,不代表妻子的地位由此降低。在传统中国家庭,妻子的地位相当重要,休妻也不是像影视剧中那样一句话就可以肆意而为,过程相当繁琐。

在汉代《大戴礼记》中明确记载了休妻的标准理由,其中有“七出三不去”,七种情况下,可以提出休妻。分别为:不孝敬公婆、不能生育、淫乱、嫉妒、恶疾、口舌是非、偷盗。“三不去”,指的是在三种情况下,仍不可休妻,分别是:娘家无人不可休妻,因为休妻后无家可归;陪同丈夫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可休,没功劳有苦劳;娶妻时贫困后来富贵了不可休,糟糠之妻不可弃。

在古代中国,只有刑法,没有民法,虽然对娶妻、休妻、纳妾这些民事方面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也是有“礼法”约束的,男人并不可胡作非为,有权有势也绝不可任性。纳妾从礼法的传统来看,并不是为了满足男人的男女之欲,而是为了传宗接代的正经事业。



儒家是文教

从广义而言,“一夫一妻多妾”也是多妻制,孔子为什么没有写进儒家教义呢?一方面,婚姻制度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阶段而设计的,周朝建立后,周公率领群臣“设礼制乐”,“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就形成了,人都会受到时代的限制,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提出“一夫一妻”的构想,我们不能以今人的现状来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这不现实。

此外,儒教只是文教,也就是通过文化教育来达到提升人的目的,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宗教。文化教育靠的是引导,不同于宗教教义的严苛,孔子没提出“一夫一妻制”很正常,即便提出了,在那个时代下,也不能被人接受。

其他网友回答:

商周以来,我国就是一夫一和一夫多妻混合制。广义上,一夫一妻多妾制也是一夫多妻制。

商代是一夫多妻制向一夫一妻制转型,主要原因是王室为了维持统治转移的稳定性。到了西周,一夫一妻制成为普遍。而作为特权阶层的贵族,则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妾这个东西,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一夫一妻制出现的基础,其实就是女性财产权的独立。这一点东西方基本一致,只不过西方的女性财产权独立,是在基督教的推动下达成的。

《礼记》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娶妻代表了家族利益,在宗法制度、社会道德和舆论保护下,妻的位置大多数时候无可撼动。

妾就不行了,妻对妾有明确的管辖权,唐律甚至规定,男主人不能维护妻妾地位的,要负担刑事责任,发配两年。

对于什么样的人才能取妾,能取几个,历代也都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平民除非年长无后,否则是不允许娶妾的。一直到清代才放开。

虽然理论上天子的嫔妃不算妾,但是皇后对嫔妃是拥有极大管辖权的。明清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这个权力,皇帝晚上要睡谁,必须皇后盖章同意。

儒家的本质上是史家,延续了周礼的价值观,无需特地声明这一点。但是事实上,儒家价值观对妻子的地位是非常注重保护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你认为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封建社会的人,做到了么。那么提不提出一夫一妻又有何用。

其他网友回答:

不可能的,孔子服务的是统治者,一夫一妻岂不是明摆对君王过不去,哪会有今后的至圣头衔。

标签: 一夫一妻制 儒教 教义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