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打倒了太平军,为什么打不过八国联军?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这是一种历史必然的结果,无论怎么去想这个问题,这里边都绕不开腐败、和军事实力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太平军很强,其实这是一种相对论的结果。太平军兴起之时,旧式清军已经式微,成了强弩之末。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年代,清军仅有的一点精锐早就在第二次英法战争时被英法联军击垮了。正因为清军腐败不堪,所以在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才破格允许汉臣大量编练团练部队,李鸿章的淮系势力、曾国藩的湘系势力等各地团练才能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很多人认为清军很强,同样也是一种相对论。镇压太平军的主力是各地的团练部队,这和旧式的八旗军、绿营兵、蒙古骑兵没多少关系。问题在于这些团练部队兴起之时,太平天国政权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太平军里边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者和市井之人,这些人就像蛆虫一样不断腐蚀着太平军的战斗力。正因为这些人,才能凸显出清军战斗力很强。

所以,这个问题完全是一种相对论问题。



早期的清军与太平军

在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清军部队早已腐败不堪。以往清军的战斗模式是以满洲八旗军为主,汉族绿营兵、蒙古骑兵为辅,但到了咸丰朝,无论是八旗兵还是绿营兵,实际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败,战斗力也呈直线下滑,使得“满洲勇士”不再愿意为了朝廷卖命,各地的绿营兵和八旗兵也出现了吃空饷、变卖武器装备的情况。军械制造和各地的驻防军成了官员们吃拿卡要、升官发财的私人衙门。各地的炮兵部队甚至出现了有兵无炮、各个步兵营的管带、帮带们吃空饷的滑稽情况。

武官怕死,士兵惜命,这样的部队,和势头正猛的太平军一旦接触,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一触即溃。

反观太平军,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情形。

1851年也就是咸丰元年的9月,太平军势如破竹,迅速击垮了广西清军主力部队,攻占了广西永安,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颁布了所谓的“三谕”,也就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这个三谕主要内容就是修改历法,改用“天历”,安抚民心,规定了所得财物的使用权、发布官方文书、声明,建立“圣库”制度,并按功劳、能力分封诸王、一线将领,确定了太平天国的官制、兵制。以此表明太平天国并非一群乱国贼寇。这个永安建制的“永安”二字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长久、安定,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永安建制建立后,对于太平天国初期的迅速发展功不可没。可以说永安建制的建立,包括永安建制里一系列的分封将领、诸王从一定程度上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一线太平军的战斗力,还改善了太平军鸟铳配长矛的尴尬局面。

永安建制以后,太平军部队大规模发展武器装备,大量从国外购买步枪、榴弹炮等武器装备,再加上不断缴获的清军武器装备,军事实力早已不是金田起义时可以比拟。

而且太平军的革命纲领非常明确,那就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这使得一大批穷苦的劳动人民甘愿为其抛头颅洒热血。

反观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清军就完全不一样,军官想着升官发财,士兵则抱着混一口饭吃的想法,所以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为清政府“抛头颅洒热血”的。



后期的清军与太平军

后期的淮军、湘军和早期的八旗兵、绿营兵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些后起之秀愿意为了“升官发财”抛头颅洒热血。

李鸿章回到安徽老家之后,他的招兵标语干脆写的十分露骨和具有煽动性,就是“升官发财到上海”。

正因为这样富有煽动性的口号,李鸿章利用师生、同乡、同僚等诸多关系,足不出户就笼络了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等一大批日后叱咤晚清政坛几十年的淮系名将,共同组成了淮系势力的核心。再加上李鸿章执着的向湘军借兵,使得淮军实力大增。他采取“化湘为淮”的策略,利禄驱使、重才学,宠信有加是李鸿章把湘军兵将化为自己麾下的标准手段,使得程学启、黄翼升等一大批湘军将领对李鸿章抛头颅洒热血,忠心耿耿。

那么这样的军队,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反邪教、升官发财。只有打倒太平军,才能洗白上岸、封王拜相。这就使得一大批清军军官和士兵甘愿为了仕途抛头颅洒热血,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非旧式清军可以比拟。

再加上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对于新式武器的热衷,使得他们麾下的部队,清一色进口装备,这些远非旧式的八旗军、绿营兵可以比拟。

特别是李鸿章,对于克虏伯大炮、以及新式武器的热衷贯穿了这位李中堂的一生。与他老师曾国藩的“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制胜之道,在人而不在器”不同,李鸿章笃信装备是制霸战场的第一要素,他麾下的淮系清军装备了大量的榴弹炮和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装备。李鸿章升任江苏巡抚后,军政财权在握,他设计解散了英国人戈登的洋枪队后,李鸿章干脆毫不掩饰的把戈登的洋枪队精华全部收编到了淮系清军中,甚至还单独成立了淮军的炮兵部队。



反观后期的太平军,就显得十分狼狈不堪了。

打下南京后,洪秀全便彻底坠入了温柔乡。

洪秀全在南京的生活可谓奢华无比中又带着残暴血腥,他在南京压榨民财修建天王宫,大肆搜刮美女、处女充作天王宫的“女官”。洪秀全终于梦寐以求的过上了他想的生活,尽管这生活很肮脏。除了每天的骄奢淫逸,洪秀全最大的爱好就是“神学”,努力神化自己,蛊惑部下为其卖命。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直到1864年洪秀全兵败自杀,这长达十一年间,洪秀全从未走出城门一步,也从未认真理会过太平天国的“朝政”,只发布了二十五篇诏书。对于前线的战争走势,洪秀全漠不关心,他所关心的只有神化自己,并发布所谓的“天父指示”,写了一堆所谓的“天父诗”,由于长时间神化自己、脱离了群众组织,致使洪秀全大权旁落,东王杨秀清的势力越来越来大,试图凌驾于诸王之上。

早在1851年太平天国立“永安建制”时,洪秀全就曾命其他四王统归杨秀清节制。冯云山和萧朝贵死后,杨秀清大权独揽,党羽遍布太平军,再加上杨秀清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导致洪秀全在某些时刻也要服从杨秀清的命令。杨秀清做人做事非常嚣张跋扈,对于异党和反对者,杨秀清多次无诏擅杀、先斩后奏,这让太平军早期的几个诸王敢怒不敢言,各个背地里都恨杨秀清恨得咬牙切齿。韦昌辉就曾请求天王洪秀全诛杀杨秀清,但洪秀全否决了韦昌辉。

这就直接导致了天京事变的爆发,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事变的发生大大削弱了一线太平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使得太平军内部人心惶惶,并减缓了前线对于清军的攻势,同时也为清军整军备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由于太平军的部队中,充斥着大量的投机主义者,使得一大批太平军将领带着部队成建制的投降清军。

1863年11月,李鸿章指挥清军、戈登的洋枪队,开始集中所有精锐主力部队对苏州发动总攻。清军部队步炮协同,炮兵部队在步兵的掩护下,炮兵阵地向前推移,开始不间断的轰炸苏州外围,太平军慕王谭绍光闻讯率部进行顽强抵抗,清军猛烈的炮火炸的城内太平军余孽闻风丧胆。以纳王郜云宽为首的太平军八员守将一看李鸿章大兵压境,炮火凌厉异常,太平军已然大势已去,于是就密谋打算弃城投降。而这时候先一步降清的“反水将军”程学启此时正在领兵攻打苏州,程学启闻讯就派手下的亲信频频与纳王等八员守将接洽,谋划策反。经过一番穿针引线,程学启和洋枪队的领导人戈登一起在阳澄湖上的一艘小船上与纳王见了面。双方一拍即合,达成招安条件。

郜云宽为首的八降王既不是带着部队成建制投降清军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些人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彻底掏空了太平军。



清军八国联军

如果说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对付太平军长毛、捻军、回乱这些乱国贼寇尚且绰绰有余,那么和列强比起来,就算鸟枪见大炮了,这一点李鸿章心知肚明。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当时驻守在京畿之地的驻防军,主要有董福祥的甘军、荣禄的武卫军、聂士诚的毅军。

这个荣禄从头到尾压根就没有和洋人撕破脸的意思,他的部队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抵抗。

聂士诚部是打的最激烈的,但同样结局也很惨烈。

董福祥部的战况也很激烈,但是董福祥的部队战斗素质实在是太差。

放眼当时的全国的清军,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和联军抗衡,哪怕袁世凯都不行。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民国政府,这种局面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面目才有所改观。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军队才在世界抬起头、敢于抗美援朝,和帝国主义抗争。

其他网友回答: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队伍。我可以拿僧格林沁做一个例子说明太平军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僧格林沁和太平军的战斗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发动北伐战争,帅军北征的是太平军中骁勇善战的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在太平军北上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先锋级别的人物,在攻打长沙,汉阳的战役出力很大,尤其是巷战都是这两人冲锋在前,长沙城中李开芳与清军巷战,击溃清军数千人,在攻打武昌时,林凤祥配合李开芳,炸毁文昌门,随后在巷战中击溃清军占领武昌,在占领武昌城后,林凤祥,李开芳顺流而下攻破九江,芜湖,太平府等地。

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李开芳,林凤祥二将受命北伐,两人带着太平军两万余人从扬州出发,转战千里,如入无人之境,在进入直隶后,大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清军1万余人,大军直逼保定,北京城中人心惶惶。太平军声势浩大,最后是僧格林沁带兵出击,带着蒙古骑兵击败太平军,生擒二将,说实在话,李开芳和林凤祥所部的太平军十分骁勇,属于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当时主要是太平军转战千里,后勤无法补充,而南京的太平军不给予支援导致失利。但是所部的军士十分强悍,清朝大臣胜保在追逐被溃散的李开芳的太平军时,依旧被打的溃不成军,不敢进攻,最后胜保被咸丰皇帝拿问。

李开芳最后是带着五百人逃到冯官屯,僧格林沁不敢拿大,还是把冯官屯团团包围在外面修筑工事,架上大炮,向村内开炮轰炸。但是足足打了近一个月才打下来。

僧格林沁和英法联军的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之战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中,英法联军攻破大沽口直逼北京,当时清朝政府派僧格林沁带领一万蒙古马队加上胜保的一万七千余人开赴通州八里桥和英法联军决战。

英法联军以法国人居多,总计五千余人。清军的作战策略意欲用蒙古起兵为先锋击垮英法联军,随后其他部队完成两翼包抄。蒙古骑兵在当时发挥出色,在冲锋到英法联军阵型前面大约五十米的时候,没有任何声响,但是英法联军的纪律更加严明,在骑兵冲击到五十米的地方依旧没有震动,只是准备来复枪准备射击,蒙古骑兵被打击的伤亡惨重,马匹受惊,纷纷后撤,导致步兵阵型被冲垮,但是此后蒙古骑兵又进行冲锋,依旧被击溃,当时僧格林沁依旧在指挥部队,但是大势已去,英法联军的火炮攻击到桥上,清军大败,尽管英法联军军官的回忆录里面,这些清军作战勇猛,但是在近代化的军队面前,封建军队的作战能力太差了。

八里桥之战,法国军队只有3人死亡,17人受伤。英国军队2人死亡,29人受伤,清军损失惨重,英法联军发现的尸体就有1500多具。可想而知英法联军的强大作战能力。

清军军队的装备十分落后,主要是还是冷热兵器交加,比如清军使用的火炮还是无敌大将军炮,这是康熙年间研制的子母炮,而西方经历工业革命发展出来的来复枪和后膛开花炮,清军射击不到英法联军,但是英法联军可以轻易射击清军,清军和西方军队作战根本没有办法打。

其他网友回答: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我们用一个简单类比来考虑,清朝打赢八国联军也好,打输八国联军也好,最终都需要赔钱、赔票子。可清朝一旦输给了太平天国,那么清王朝就需要丢脑袋、丢帽子。

事件回顾

内部斗争和外部斗争是不一样的,换句话来说内部斗争与外部斗争某些王朝所看重的水准、所在意的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的。成王败寇,这个道理大家谁都懂。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想,如果八国联军打赢了清王朝,当然这个假设好像没有必要,反正八国联军的确是打赢了清王朝。那八国联军打赢了清王朝之后怎么样呢?指望着八国联军去统领整个清王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满清虽然落魄不堪,虽然腐朽不堪,可是满清所占有的土地、所拥有的子民非常多,百十年之内根本没有办法同化。

与其激化矛盾,倒不如索要赔偿来的直接。

这一点大清王朝懂,八国联军也懂,所谓的满清与八国联军之间的战争,无非就是为了通过以战争的契机向满清索取对应的报酬,而选择对应的报酬之后,双方依然是手拉手的好朋友。

可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妨做一个假想,一旦清王朝输给了太平天国会怎样呢?

自古以来我们讲究的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太平天国必然会将满清屠戮殆尽,然后树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所以当太平天国起兵之后,整个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理论上来说只能有一个人最终能够站着,不是太平天国就是慈禧太后,除了这两位杰出代表之外,剩下的一切都是浮云。

所以在外界的极端压迫之下,慈禧太后和太平军也是个个打了鸡血,相互之间也不再忌惮什么了,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状态。

既然都杀红了眼,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任何规矩可言。

没错,这就是事实

之前的时候读过一本很有趣的故事,书里面讲的是猫捉老鼠。

一只猫在吃饱了饭之后很难捉到老鼠,为什么呢?

猫和老鼠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来看:从猫的这个状态来看,如果没有抓到老鼠,无非就是饿一顿罢了,况且自己现在也不是很饿,抓不抓完全是凭个人兴趣爱好。

对于老鼠而言,一旦跑慢了,一旦被猫抓住,那么就是死。在死亡与活着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的话,老鼠就会拼命的跑,而猫子会心不在焉的抓。

满清政府也在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与八国联军打仗打输了赔钱就是了,大不了再喊人家几声爷爷,反正对于满清而言,羞耻心似乎一毛钱都不值,可是与太平天国进行战斗的时候满清改变了思想,因为输掉的那一个会丢脑袋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打败了太平军,却败于几千人的八国联军,吓的慈禧等命官,如丧家之犬,狼狈逃窜,真是中国的奇恥大辱?

诛尽太平,败于八联,这是秉承"外儒内凶"的必然结果?谈洋色变,见到洋人装出一副孬样,跪舔洋人,甚至量中华物力讨洋人欢心?

而对内则凶残无比?盘剥欺压百姓,视百姓生命如草芥,防民,伤民,杀民从未手软?真应了一句俗话"老鼠扛枪窝里横,外面怂"?

其他网友回答:

这事儿,要从八国联军为什么来说起。

电影《红海》看过吧,我特种兵最后杀进了异邦的都城,成功地解救了被恐怖分子控制的中国工人。

八国联军当年来华,也是来解救被义和团及清军围困在教堂、使馆里的人员的。

如果能理解了这一点,接下来的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盘点一下和八国联军打正面交锋的清军,主要有荣禄的武卫军、董福祥的甘军、聂士诚的毅军、长江水师总督李秉衡,这几支军队中,最能打的是聂士诚,但结局最惨的也是聂士诚。

看上去他是被联军一炮轰死的,但实际上他是被慈禧活活逼死的。

其他的几支军队,荣禄根本不想打,董福祥和李秉衡倒是真想打,但军队素质实太低劣了。


慈禧之所以敢和八国联军开战,最倚赖的其实是义和团。法力无边的义和团。

但法力这种事,战前吹吹牛逼就算了,真到了实战中,全部成为牛粪。


当时清朝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首推山东巡抚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其次还有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南洋军。

但这两人都是明白人,根本不会带兵来与联军作战的,与列强签了东南互保,在中国存亡之际,确保了中国在1900年没有被列强瓜分。

其他网友回答:

又一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权委学说。削弱本国的力量,而让外夷趁火打劫。所以注定失败灭亡的命运。没高瞻远瞩和胸襟狭隘的政府和集团。失却民心的腐败所在。其统治必不长久。

其他网友回答:

太平军和清军是一个时代的人,八国联军和清军的装备是一个时代的吗?就因为闭关锁国的清政府,造就了中国落后一个时代。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要钱,一个要命,八国联军要钱给了就是了,太平军要命来,不拼行吗?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有水平。感觉像传统武术和自由搏击的关系。两个武林高手过招。可以打的难分难解,而且打的很好看,最终谁内功深厚谁胜出。传统武术和自由搏击过招。谁更直接更实用谁胜出。

标签: 太平军 清军 八国联军 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