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电视节目中经常有一只动物在捕食另一种动物幼崽的镜头。捕食者体积不是很大,被捕食的幼崽非常可怜,看着非常扎心。

这会产生新的问题,因为画面是人拍摄的,捕食的过程,摄影师是在旁边看着的。而且捕食者不是很大,摄影师有能力把它赶走,救出幼崽。于是,经常会有人,甚至是摄影师的亲人质疑:你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可怜的幼崽?但面对这种情况,通行的做法就是不管。

这是标准的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狼吃羊,羊很可怜,但你要是不让狼吃羊,狼会饿死,狼也很可怜。狼吃羊,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谁都没办法改变,只能接受。

天地是不仁慈的。

道家讲阴阳,佛家讲分别。有阴有阳、有正有负、有善有恶、有美有丑、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生有死......有了这些对立,才能有这个世界。天地、世界、社会以及每个人的身上,不仅有仁,也有暴。仁爱和残暴加在一起,才是天地、世界、社会、人。

天地不仁,古代人早就理解。老天爷不仅要生,也要杀。春天,老天爷滋养万物,是生是仁。到了秋季,肃杀,老天爷是要收割生命的。所以古代都是秋季问斩,以迎合天道。张献忠、黄巢、梁山好汉,都是天上下来的杀星,下来杀人放火的,都是天的意思。

佛家的观点差不多,当你的心有了善恶、美丑、爱恨......以后,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或者说是创造了这个世界。

道家和佛家的观点在这是一致的,都是有了对立,才有了世界,才有了天地万物和每个人。

天地不仁,说的是世界不是单纯的美好,也有丑恶的部分。不论是美好还是丑恶,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是必然部分,我们只能接受,只能承认。佛家的观点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丑恶比美好多了那么一点,这个世界不太好,大家在这里生活,只能是忍受,所以我们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是堪忍的意思:将将能忍住,再苦一点就忍不住了。想想,是不是挺有意思?

天地,娑婆世界的产生、运行机制是:对立。必然是善恶、爱恨、美丑、仁暴共存。不能只有生,也得有杀。不能全是正能量,也得有负能量。有正有负,才能构成世界。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天天正能量的这些货,才是最大的负能量,张嘴就撒谎,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管别人的疾苦,动不动就牺牲贡献,没有半点人性。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古人早就把他们看得透透的了。这些人是最大的负能量,坏的要死,非常可恨。但有没有办法?没办法!因为天地不仁。这个世界上必然要有坏蛋的,必然要有人撒谎不脸红的,必然有人拿着正能量作恶的......残暴、丑陋、谎言是必然存在的,你有什么办法?

天地,必然要有这些部分。没有这些部分,天地不成立。你有什么办法?

天地滋养万物,是仁。但也有地震、洪水、瘟疫,是暴。天地养你一辈子,到了100岁,也得把你收走。羊吃草、狼吃羊、狼死了变成肥料、狼养草......就是这样一个生死循环的运行机制。不是单纯的好、单纯的坏,不是单纯的生、单纯的死。不是单纯的仁,也不是单纯的暴。

单纯的全是正能量,我们这个世界成太阳了,纯阳之体,滋养不出生命。这个世界肯定有负能量来和正能量维持平衡,只承认正能量,不承认负能量,说自己全是正能量,是在撒谎,撒谎是为了作恶。

天地是一个宇宙,每个人也都是一个一个的宇宙,也都是由对立构成的。每个人的人性中,也都包括美丑、善恶、好坏......的对立。当然,对立的比例不一定是50%,有的人很好,是善多。有的人是天生的坏,是恶多。比例不一样。对于普通人而言,对立都是差不多,52%和48%。谁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人活一辈子,难免做过下流、下贱、丑恶的事。也做过高尚、善良、美好的事。

一个完美的人,只能靠撒谎来实现。一个完丑的人,基本上也是谎言的牺牲品。

世界是对立构成的,是不完美的,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完美是不存在的,所以,完美,是蠢和坏的最典型特征。因为他们在撒谎。当你的世界里存在完美的人,完美的事,或者你在追求完美,不用怀疑,你不是蠢就是坏。不是被谎言欺骗就是在撒谎骗人。

当爱人在你身上追求完美的时候,她其实已经变心了,在找分开的理由......完美是做不到的。

伊朗和美国叫板,有些人喜欢伊朗、支持伊朗,这可以理解。对于正常人,可以是“希望”伊朗能打败美国。但有些人想不开,他非得编,把伊朗编的强大无比,吓得美国瑟瑟发抖。最后编的伊朗比美国都强大。这是最典型的蠢。他喜欢的东西,必须是完美的,宁可撒谎,也得编的很完美。这种思维就是蠢。伊朗比美国弱,和你支持伊朗、希望伊朗赢,是两件事,并不矛盾。喜欢伊朗,就得瞪眼珠子撒谎,违背事实,把伊朗吹得比美国都强,很蠢。

有些人喜欢明朝,他就把明朝说的很完美。但问题是你把明朝说的那么完美,就解释不了他为什么会灭亡了。解释不了,他也不管,闭着眼睛吹,这还是蠢。

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在不完美的运行机制里,追求完美,蠢。一旦追求到了完美,它一定是假的。假的东西,不是别人撒谎骗了你,就是你在撒谎骗别人,不是蠢就是坏。

当然,这种蠢和坏,也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要是恨他们,想除掉他们,我也是在追求完美,也不对。

去年入冬,网上有人说供暖不好,冷。立马就有人说:你可以自己烧炉子呀,你可以不交取暖费呀。有人说教育的费用太贵,立马就有人说:你可以不让孩子上学呀,你可以自己教呀。

这些人贱不贱?太贱了。你有没有办法?没办法。这个世界一定会有贱人的,这是必然的。就算把这些人都枪毙了,还会有其他贱人冒出来。而且我们自己也都是一个小宇宙,单独的一个世界,我们自身也都带有贱人的成分。一辈子下来,也都一时兴起,说过那样的话,干过那样的事。没有人从生到死,一路正大光明,撒谎者除外。

人类几十万年,都是一路战争、屠杀过来的,很残忍很血腥,也很痛苦。但能杜绝战争吗?能杜绝这种痛苦吗?不能。因为这是天道。道德高尚的人士痛心疾首:战争这么痛苦,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鼓吹战争?用岳云鹏的话回答是:因为我没办法呀。我们无法杜绝战争,只能接受现实,那就只能研究怎样打赢,怎样不被别人虐待。

疫情期间美国有一件很逗的事,警察给黑帮下通知,疫情严重,你们也都在家躲着,别出来。黑帮问警察,我们什么时候能出来。警察说等通知。剧情很狗血,但很真实。我们无法杜绝犯罪,这个世界上必然要有罪犯,根除不了。所以只能建设法律,使用警察,取得一个平衡,不至于无限作恶。不制止,不取得平衡,大家都受不了,但想根除,做不到。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必然有恶的一面。

不论个人还是社会,追求最好的局面,追求完美的局面,必然会换来最坏的结果。想打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想彻底消灭黑帮,必然会产生最大的黑帮。因为追求完美的都是蠢人坏人,让他们牵头,不会有好下场。

我们需要接受现实,承认客观规律,敬畏天道自然。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引起灾难的,都是不接受现实,违背客观规律,没有敬畏心,自大成狂,蛮干的。

当你能接受不完美,只追求一个不坏的结果,情况才能变好。因为这是聪明人的思维,顺势而为。古往今来,多少人张罗平等、平均、公平......折腾几十年,最后还是那么回事。只是换了一波坏蛋独占大多数财富,压榨大多数人而已。这些人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就是这样,谁也改变不了:弱肉强食,胜者为王,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天地不仁,天地不是单纯的仁,天地是空的,包含着仁......也包含着残暴、恶毒、死亡、恐怖、谎言。世界不是完美,而是对立。在天地的面前,仁和暴,善和恶,美和丑......是平等的。天地不偏爱任何一方,也不是任何一个。

天地不偏爱狼,也不偏爱羊,但它也不仇恨狼,也不仇恨羊。天地不偏爱善,也不仇恨恶。因为这些都是天地的一部分,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身心的一部分。

刍狗,是古代祭祀用草编的狗。祭祀的时候很神圣,祭祀之后扔掉。意思是对它不起什么爱憎的心,用完一扔就算了。不执着,不动心。

世间万物,世界上的善恶、美丑、仁暴、男女......在天地的眼里,没分别。天地、世界包含了一切,也是这一切构成了世界、天地。仁和暴,是天地的两个面,两面都是天地。老天爷暴起来,是很恐怖的,是要死很多人的。仁和暴加在一起,才是天地。反过来讲,天地,既不是仁爱的也不是残暴的,是两者兼有。

也只有两者兼有,这个世界才能立起来。不能只有生没有死。

众生也是对立的,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如果看这些各式各样的人,干各式各样的事,干好事干坏事,而自己不起爱憎的心,这是什么?圣人。按照佛家理论讲,一个人的心像光一样,不分反正面,眼里没有好坏、爱恨、善恶的分别,那是什么?佛!

圣人、佛菩萨是不分善恶、是非、黑白的。不要激动,不要争辩,你要是能理解,你就是圣人,你就成佛了。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理解不了,所以绝大多数人才是普通人。普通人是一定要分个善恶、是非、黑白的,是一定要站队的。

眼睛里只有黑白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

圣人、佛菩萨不站队。既不站队仁,也不站队暴。他们是局外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们站在圈外冷眼旁观,旁观者清。圣人、佛菩萨能看清世界。普通人热衷站队,觉得自己是好人,代表了正义,是仁的一方,反对暴的一方,积极的参与进去。而当局者迷,热血沸腾的进去折腾,人就糊涂了,变蠢了,然后干坏事。美军四处打仗,美国游行示威的抢超市,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好人,在干好事。

你坚信自己是好人,美军、塔利班、IS都坚信自己是好人......扯不清。

在局外人眼里,大家是一样的,没有分别。

就像喷子、杠精、贱人,气不气人?气人。但是,人就是这种动物,人就是这样的,你生气有什么用?没用。战争、杀戮、谎言、愚昧,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你有什么办法?没办法。

人和世界就是这样的,恨他爱他,都没有什么意义,什么也改变不了。

世间万物,是对立构成的,有仁爱和残暴的两面,必须有,只能有。天地包含着世间万物,同时包含着对立,仁爱和残暴。在天地的眼里,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不会区别对待。不会喜欢这个,憎恨那个。

百姓众生也是对立构成的,有仁爱和残暴的两面。必须有,只能有。圣人的心,包含着百姓众生,同时也包含了对立,仁爱和残暴。在圣人的眼里,这是世界的运行规律,运行的机制,不能改变,只能接受。喜欢这个,憎恨那个,没有意义。

所以,这里写的坏蛋、撒谎、愚蠢、残暴,并不是我在批判什么,只是在描述一种状态,人和世界必然存在的一面。没有情绪。如果我有情绪,在批判,就是认为自己是好人,是站在正义,仁爱的一方......虽然不是圣人,但咱可以往那个方向靠拢靠拢。

其他网友回答:

原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浅 析

彩云飞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出自:

《道德经》第五章全文内容: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 yue,指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理解《道德经》的核心思想。《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白了,就是世间万物都是由自然的道来控制和管理的。也就是客观规律。所以天地是不存在什么仁与不仁的标准的。天地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自然”,就是”道”。由此,天地对万物都是一视同仁,像对待刍狗一样平等。而圣人也要《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也就是遵循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以所谓的《仁》处理,或治理国家百姓。对百姓一视同仁,如对待刍狗一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并进一步说明,要《守中》。这也是《道德经》所谓的阴阳相守,转换的思想。阴阳平衡守中,物极必反的辩证关系。

那么,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 yue,指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对于现实有什么意义。有意义,而且十分有意义。他阐明了社会和统治者极其人们。都要遵守道和自然法则。处事,治国等都要遵守《守中》的度。否则,就会阴阳失衡,就会出问题。就会物极必反。如今天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把人权,自由作为一切法理派生的根本。并且走向了极端。在这次新冠疫病中,把戴口罩,隔离等等都视为侵犯人权。现在结果如何?美欧疫病已经失控!因此,人权,自由都要有个度,那就是《守中》,同样,集中制也要遵循客观规律,遵循道和自然的法则。也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集中制好,但,也要《守中》,不能走向极端,否则,就是封建专制。

综上所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老子推崇的《道》和《自然法则》,因此,凡事遵守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而且要《守中》。天地尚且《守中》,人更应该《守中》。否则,绝则错!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也是老子直接讲述治国道理的一章。

这里的“天地”与“圣人”的不仁,不用怀疑,它的含义就是“仁德”、“仁善”,就是在讲天地和圣人都是不仁德的。

但是,如果要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就必须知道道家为什么会说天地和圣人在道家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事物。

01道家观念: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在道家的眼中,天地是最为公正的,对待万物都是顺应其固有的规律。

比如,羊是要吃草的。天地不会因为羊这个物种要吃草就创造出来草,同样也不会因为草会被羊吃掉就去改变羊吃草的习惯。

也就是说,草和羊这两种在天地眼中是同等地位的。

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不仁”。

下一句里提到的“圣人”要区别于儒家所谓的道德上的“圣人”,而指的是像黄帝、尧、舜一样的上古先贤。

道家认为,圣人是秉天地之德而产生的,是把天地的德行看透了才成为的圣人。所以,圣人和天地一样也是“不仁”的,他们不会因为贫苦百姓遭受了苦难就去救助,同样也不会因为富足的百姓享受生活而去谴责。他会引导贫苦的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富足的生活,也会通过引导富足的百姓觉醒其节俭的意志。

这就是所谓的“圣人不仁”。

“刍狗”是两个词,“刍”即是喂食牲口的草料;“狗”即是为人提供肉食的动物。

在这两句话里,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其实是兽食刍,人食狗,和“秦时明月汉时关”一个道理。

02道家为什么会反对主动的“仁”

提倡“仁义”的是儒家,道家曾经多次反对儒家的这种理念,因为它认为,最好的美德其实是不必宣扬的,因为它本身就存在,而不是因为儒家设立了标准才出现。

这就是记载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内容: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其实在讲述一个道理,真正的德行是发自内心的尊崇,而不是外在强制的要求。如果靠着外力的约束形成了道德,那么就一定是因为道德本身出现了问题。

在《道德经》第二章里有这样一句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就是在讲当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美”的时候,就一定是因为有“不美”的事物出现了,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那一定就是因为有“不善”的现象出现了。

所以,像儒家所提倡的那样,通过主动的“仁”来约束社会,那一定是因为社会已经出现了“不仁”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道家所认为的天地和圣人都应该是“不仁”的。

03“仁”会导致什么后果?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洗礼,通过圣人“仁”的帮助,那么必然会使得百姓有了依赖感,他们就失去了自我拼搏的精神和继续向前的能力。当有一天圣人不在以“仁”来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毁灭就是必然的。

这就是所谓的:

仁者必造利施化,有恩有为……若慧由己树,未足任也。

而道家所倡导的“无为”正是在这一考虑下树立的。

不要对事物的发展做太多的人为干预,否则只能出现一时的便利,实际上是有无穷的害处。

道教治国的思想一直是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反对像儒家一样积极干预的做法,倡导回到“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状态中去。而希冀社会人心自我净化的想法过于天真,所以在治国理政的方面一败涂地。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内容如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我们先来看“天地不仁,以尤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话的意思。



仁,从人从二,表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二,代表天地,整体意思即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那么整句话的白话文翻译即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生了万物,又把万事万物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生自息。

结合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便能了解这两句的的引申之意。

老子生活在动乱年代,他看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斗争,于是,写下五千言,道理凝聚成一句话: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生相克;一味追求事物“好、善”只能导致别一方面的反弹,最好的社会秩序应该是没有“仁”,即“不仁”。



那么,老子的“天地不仁,以尤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话,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便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老子的理论依据便是:自然法则是对万物平等,人世间,也应如此,这才是正道。

如今,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待老子的“天地不仁,以尤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两句话,我们也要学会辩证的分析和应用,理解其“仁”之深厚内涵,取其平等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太上邪神读解:

​天地不是绝对公正的,把植物为当作牛羊猪狗等动物的食物。圣人也不是绝对公正的,把百姓当作衣食父母。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小袋子小量器吗?东西没装满而且没有装得太满鼓起来突出来,摇动它里面的东西也会掉出来。诸子百家多种言论数量庞大,不如找出中点平衡点统一思想。

​        

注释:

仁:仁最早写作“|二”,一是一,二是二,分明公正。

万物:植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刍:牛羊等食草动物。

狗:猪狗等杂食动物。

橐:小袋子。

龠:小量器。

虚:空,没装满。

屈:通“崛”突出。

其他网友回答:

《原创》仁,是两个人互相忠贞的事,天地不是只真对某物而运化的,所以不仁。
圣人行为,也不是两人私事,是面对大众的所以不仁。
至于刍狗,说法不一,有当刍狗是好吃的动物。有把刍狗当作祭品。
天地视万物为刍狗,好理解,自生自灭吧。戍为天门,天门开处自由进退,也有自生自灭,自做自受,自由出入之意。
圣人视人为刍狗,不易理解,把人当刍狗吃,那就是圣人把人当作奴隶,也是可能的,也合当時的社会实情。由此看来老子眼里看到的圣人不完全是他心目中的圣人。他心目中的圣人以身心为天下,方可托天下。当然还有另一种圣人就是把人当刍狗认意宰割的。称孤寡立三公载淄重乘驷马食民血的暴政圣人。


其他网友回答:

要想弄清楚这段话的意思,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刍狗”。

刍(chu)狗:是指用草扎成的动物模样,祭祀用的物品。具体扎的是羊还是猪,模样都像狗的样子,所以统一叫“刍狗”。祭祀完毕,人们就毫不怜惜地把它扔掉或烧掉,毫不在意。在这里用来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就像百姓对祭祀用的刍狗一样),不在意、不怜悯,任其自消自长,自生自灭。

元代吴澄据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译成白话文就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并不会因人们的善恶而喜怒,视众生平等如一。任凭百姓自作自息,自生自灭。”

也就是说,天地之道,清静无为,修道之人也应如此,不应该有什么偏爱私心。推而广之,治国之道亦应如此。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要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所以在这一章的最后老子总结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用以告诫统治者,你越是用强制性的言辞法令来管理人民,就越快遭到失败,不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虚静无为,守中而不偏私,万物反能够自己发展,生化不竭。

《道德经》是一部治世经典,也是一篇修身文章,同时更是一部警世之作。通过它,我们可以透过世事的表象,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从而预测到变化和结局。就拿这一章来说,一方面是在告诫统治者要仿照天地自然来管理国事,但对于平常人来讲,我们就自身来理解的话,对于天道、对于圣人、对于统治者来说,我们地位就是“刍狗”,也不要指望他们会有什么怜悯之心,人类和其他的生物一样,都是在大自然里努力求生存。最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一个朝代政令苛烦,朝令夕改,那么离天下大乱也就不远了,这正是《道德经》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我们又怎么可以不知道呢?


其他网友回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可理解为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并给人类制定了有秩有序的生活规矩,也就是我们现实中的法律.法律无情,人人平等。法律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也是人,是人就有情,所以圣人不仁不会以百姓为刍狗。人就会有好人坏人,我崇拜大自然,向望做好人,好人一生平安!谢邀敬礼!

其他网友回答:

试着回答一下

《道德经》里提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也就是说,万物归根结底是由“道”这个东西生出来的。

具体怎么生的呢?需要先生出个“一”。

这里很形象,在汉字里,“一”这个字本身就是一道。

“一生二”怎么理解呢?

在这里可以这样理解,假设原先的世界是一个混沌的整体状态,就简单比喻成一个完整的西瓜吧,某一天这个西瓜被人拦腰砍了一刀,成了两半西瓜。这就是“一生二”的意思。

那“二生三”怎么理解呢?

再回归原来的混沌世界,这个世界有一天突然上下裂开了,上面的那一半成了“天”,下面的那一半成了“地”,而天和地之间还有个人间,所以“一生二”和“二生三”是要连贯起来看的。

那么人是否属于“万物”呢?人当然属于万物之一,对天和地而言,万物都是“刍狗”一般的微小存在,为什么微小?

因为相对于“道”而言,天地尚且微小。相对于“自然”而言,道尚且微小。

有人将“天地不仁”理解为天和地没有仁爱之心,实际上只是字面意思理解,笔者认为,“仁”这个字本身从象形上就是天地分裂开的意思,所以我们应该这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天和地不分裂开,那么如此细微渺小的万物就不能存在,将没有立足之地。

换一种说法“倘若没有天和地,那么将不能是刍狗一样的万物存在。”

同理,下一句,倘若没有圣人将世间的礼法等级区分开,那么像刍狗一样的百姓就无法自由存在。

所以说,这两句话实际不是在贬低天地和圣人,而是在辩证的说明天地和圣人存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所以原文后面才说出作为普通人我们应持有的态度: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就是《易经》和《道德经》里一直在申明的一个问题:存在即合理,珍惜当下,且行且珍惜。




标签: 刍狗 道德经 万物 百姓